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颅脑损伤是法医检案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机械性颅脑损伤又是颅脑损伤的最主要原因。从头部的生理及解剖特点来看,它是人体的生命中枢,分布着许多重要的血管,是人体血液循环最丰富的部位,血液的需求量很大,但动静脉的压差却很悬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外伤评分(ocular trauma score,OTS)在机械性眼损伤视力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1例机械性眼外伤(449眼,其中闭合性眼损伤317眼,开放性眼损伤132眼)进行OTS(以就诊初视力分级、眼球破裂伤、眼内炎、贯通伤或穿通伤、视网膜脱离、相对传入性瞳孔阻滞为评估指标),比较本组资料实际终视力比例与OTS标准终视力概率的差异,分析OTS分级与终视力之间的相关性,并对眼损伤的不同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际终视力比例与OTS标准终视力概率分布相比,除OTS-3级有所差异外,其余各级均无明显差异。实际终视力与OTS分级、OTS总积分均呈线性相关(r值分别为0.71、0.73)。开放性眼损伤往往较闭合性眼损伤评分低、预后差,其中眼球破裂伤较眼球穿通伤预后更差。结论对眼外伤伤情进行OTS,可为法医学视力评估提供较为可靠的预测信息。  相似文献   

3.
余家树 《刑事技术》2003,(6):55-56,60
由于各种生物性、化学性、机械性因素作用,可导致人体精神的、生理功能的和解剖结构的异常,以及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的不同程度的丧失,因此,人体损伤的法医学鉴定就成了涉及审理刑事、民事案件中人体损伤与残疾程度的评定,公正确定侵权行为人所应承担合理赔偿的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研究人体损伤与残疾程度的评定是法医学、伤残赔偿学的迫切需要,并且对人身损伤与伤残赔偿立法和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刑事技术2003年第1我国人体损伤与伤残程度鉴定的现状当前,人体损伤与伤残评级鉴定人员分专业司法鉴定人员和未实行司法鉴定人资格制度…  相似文献   

4.
颅脑损伤是法医学活体检验中较常见的机械性损伤,而颅内血肿发生率占颅脑损伤的比例也比较高。《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44条规定颅脑损伤致成  相似文献   

5.
创是人体损伤鉴定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之一。在损伤程度鉴定的法医临床学实践中,涉及创的案例也非常多见。《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轻伤》)将人体划分为头皮、面部、颈部、肢体和躯干等五个部分,分别对创做出了具体规定,作为轻伤起评的依据。但这些条文都只是以创口长度这一参数作为唯一的评定依据,忽略了创道等情形,因此在实践中难免会碰到一些创伤严重,但又难以恰当引用条文而有失公正的情况。因此将创道作为损伤程度鉴定的参数之一引入鉴定标准实属必要。如浙江省的《人体轻重伤鉴定标准适用意见》和司法部提出的《人体损伤…  相似文献   

6.
朱莺 《证据科学》2000,7(3):108-108
实际办案中,有些眼损伤在<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以下简称<重标>)、<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轻标>)中没有明确规定.笔者就两例眼外伤后眶脂体萎缩致眼球后退的法医学鉴定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交通肇事眼损伤鉴定及其VEP检查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ang X  Liu X  Wang Y 《法医学杂志》2000,16(2):96-98
对 30例交通肇事眼损伤鉴定及其VEP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交通肇事眼损伤鉴定的特征 ;结果表明 :与普通伤害案件相比 ,(1)交通肇事眼损伤鉴定时合并颅脑损伤 (83% )及多颅神经损伤 (53% )的比例较高 ;导致复视及眼球运动受限 (30 % )的情况较多 ;视神经损伤 (2 0 % )及眶壁骨折 (2 0 % )的发生率较高 ;鉴定时应注重这些方面的检查。 (2 )交通肇事眼损伤鉴定当事人主诉双眼视力下降 (53% )的比例较高 ,雾视法进行伪盲试验受到限制 ,VEP检查显得更为主要。VEP检查是确证视神经损伤的良好方法 ,不同程度的视功能障碍其VEP表现为波形熄灭、波形离散、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不等。另一方面 ,交通肇事后弥漫性脑组织损伤也在眼底及VEP上有一定表现。  相似文献   

8.
对于人体损伤的鉴定研究工作,以往都集中于机械性损伤,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由于其它原因引起或造成人体损伤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例如环境中的化学因子通过缓慢和长期的作用,能给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特别是某些化合物能诱导人的遗传物质产生突变或畸变,从而使人体受到极其严重的危害。虽然讫今为止尚末见到用类似  相似文献   

9.
钝力性脑损伤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钝力性脑损伤病理学研究盛延良,李如波,李德祥颅脑损伤是临床医学和法医学中严重危害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机械性损伤。钝器所致脑损伤十分复杂,由其钝力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在临床诊断和法医学鉴定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就钝力性脑损伤的分类、形成机理及病理变化等方面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生前机械性损伤后不同时间皮下肌肉出血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 56只SD大鼠随机分成生前损伤组(48只)、死后损伤组(4只)和正常对照组(4只);生前损伤组按不同时间再分为12组,建立机械性损伤模型;用HE及普鲁干蓝染色法观察皮下肌肉出血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HE染色:生前损伤6~24h,损伤区见较多红细胞及...  相似文献   

11.
<正> 活体遭受机械性损伤后,发生外出血或内出血是常见的。评定这类伤者的损伤程度,仍是目前法医学鉴定中的难题之一。《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以下简称“重伤标准》)第八十七条规定,损伤引起的创伤性休克,失血性休克或感染性休克,属重伤。作者建议,法医学鉴定中可根据休克程度将部分失血性休克评为轻伤。本文拟讨论创伤失血性休克的诊断依据,严重度分级和评定损伤程度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颈部位于头与胸之间,上方以下颌底、下颌支后缘、乳突、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与头部分界,下方以胸骨柄上缘、锁骨、肩峰及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与胸部分界。颈部损伤是常见的人体损伤,轻者可伤及体表皮肤软组织,重者可导致重要血管、器官损伤。本文从对比司发[1990]070号《人体重伤鉴定标准》、法(司)发[1990]6号《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GA/T 146—1996《人体轻微伤的鉴定》(以下统一简称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损伤是指被鉴定人在就诊前机体所遭受的损伤,绝大多数属机械性损伤,包括钝器伤、锐器伤,爆炸伤以及交通事故损伤等;"医源性损伤"则是指由医疗因素所造成的机体损伤,即由于医务人员诊疗护理不当造成治疗必需而导致的损伤。后者并不完全等同于医疗事故所造成的损伤,因为某些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样会给机体造成一些难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4.
眼部损伤主要分为眼附属器损伤、眼球结构损伤和视功能损害3个方面.《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有关眼损伤的条款分列于两个部分,即面部损伤章节中主要包括眼附属器损伤,而眼球结构损伤及视功能损害相关条款主要体现在视力视器损伤章节.本文就眼附属器损伤的条款进行探讨.眼附属器包括眼睑、泪器、眼眶、结膜、眼外肌.  相似文献   

15.
正耳是听觉器官,由外耳、中耳与内耳三部分组成。本文只涉及外耳道、中耳(鼓膜、鼓室、听骨)及内耳(耳蜗、前庭和半规管)损伤。在生理功能方面,外耳主要是收集声波,中耳将声波传入内耳,然后内耳(耳蜗)将声波转换成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经神经纤维传至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因损伤或疾病等各种原因导致上述任何环节的结构破坏或功能障碍,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简称《标准》)涉及听力听器损伤的条款是按照上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坠案件中局部机械性损伤行为心理分析与死亡性质的关系,为此类案件的定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8—2013年高坠死亡案件311例,其中存在高坠难以形成的局部机械性损伤案例205例。对损伤形成特点、现场痕迹、高坠致命伤、文字信息等进行分析。结果 205例中,根据初步现场痕迹、高坠致命伤、文字信息等分析后,明确自杀86例,意外24例,性质不明95例。95例性质不明案例经对局部机械性损伤进行行为心理分析后,认定自杀80例,意外11例,他杀4例。结论高坠难以形成的局部机械性损伤与死亡性质具有关联性,根据局部机械性损伤行为心理分析推断高坠死亡性质基本准确。  相似文献   

17.
毛发常见机械性损伤形态的环境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环境扫描电镜(ESEM)法推断毛发致伤物种类的新方法。方法应用ESEM观察分析不同锐器、钝器及致伤方式形成的毛发机械性损伤的微观形态特征。结果毛发锐器、钝器损伤的表面微观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同种类型致伤工具,其锋利程度、作用方式不同时,其损伤特征也明显不同。结论ESEM法能够真实、自然反映毛发机械性损伤表面微观特征,可应用于推断毛发致伤物种类。  相似文献   

18.
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医学杂志》2004,20(1):59-64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研究》课题组历经二年的努力,在原《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和《人体轻微伤的鉴定》等三个标准的基础上,整合编制的《人体损伤鉴定标准》于2003年10月30日在上海通过专家鉴定。现本刊刊出的是《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的课题终极稿,仅供参考,并请予以修改。  相似文献   

19.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指机械性外力作用于头部时发生的损伤,导致一个或者多个病变,如颅内损伤、神经病学或者神经心理学改变、意识障碍或者死亡。TBI可因直接打击、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炎性介质、细胞因子及氧自由基等机制诱发神经元死亡。TBI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生物分子标志物,深入研究TBI后生物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其规律,对法医学鉴定及临床治疗都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概述了TBI相关生物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为寻找更精确的与TBI诊断相关的生物分子标志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信息之窗     
司法部在沪召开《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项目鉴定会10月30日,来自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部门及卫生系统、高等院校等有关专家,汇聚在地处上海的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下称“司鉴所”),对《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项目进行鉴定。司法部法规教育司司长杜春、司鉴所所长杜志淳、副所长沈敏及课题组专家出席了鉴定会。由司鉴所负责起草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是司法部立项的部级重点课研项目。它将原来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和《人体轻微伤的鉴定》等三个标准整合为一个标准,并按人体损伤严重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