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崔军 《中国公证》2011,(11):41-44
第二部分错误公证书法律救济的概念界定、主要途径及意义一、错误公证书法律救济的概念界定救济的概念在经济领域.就是指帮助,使脱离困难或危险的意思。在法学领域.就是指某种权利受到或可能受到某种行为侵害时.如何纠正、矫正或者补救的问题。错误公证书的法律救济.笔者认为是指公证机构在办理公证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冯泳 《中国公证》2005,(6):45-48
公证争议,指的是与公证文书有关的争议.公证争议救济制度包括争议人解决争议的途径、争议救济的方式和内容.现代法治要求有权力就要有救济,没有救济也就没有法治可言,公证争议救济是关系到当事人在公证法律关系中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程序制度,会证救济制度的完善程度不仅影响着当事人的公证救济权,而且对公证行为的信誉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吴勇 《中国公证》2010,(2):17-21
一、我国公证争议救济机制的现状及其评价 公证争议是指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认为公证书有错误,而与公证机构就错误是否存在、过错责任和公证赔偿数额所发生的争论。公证救济是指当事人或者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在其合法权益受到或可能受到公证活动的侵害时,可依法请求纠正公证行为、赔偿损失的法定渠道。从公证争议的性质来看,应属于民事纠纷范畴。因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有诉讼救济和非诉讼救济之分.故对于公证争议救济机制。可以将其分为诉讼和非诉讼救济两部分。  相似文献   

4.
一、人身损害赔偿概述 人身损害赔偿,是指民事主体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受到不法侵害,造成伤、残、死亡及其他损害,要求侵权人以财产赔偿等方法进行救济和保护的侵权法律制度.人身损害赔偿协议公证,是指赔偿权利人与赔偿义务人双方对人身损害事实无争议,对损害赔偿达成一致协议,并申请公证机构予以公证.  相似文献   

5.
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以司法解释的形式明确了审判机关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标准,确定了公证机构和当事人两个赔偿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三种赔偿方式,集中梳理了在公证活动中可能产生的民事争议和四种救济途径,为公证机构、当事人和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规范自身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充分、明确的法律指引。在以往的公证活动中,公证当事人或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因对公证书内容有争议或认为公证机构出具公证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公证行业,特别是在各市、地所在地的公证处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有愈演愈烈之趋势.这一现象的存在,已严重破坏了公证社会形象、降低了公证社会信誉、丧失了办证主权、影响了公证质量、损害了公证处的自身经济利益、造成了公证处内部管理混乱、制约了公证事业的健康发展.问题极为严重.下面结合我省实际,就公证行业不正当竞争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试论公证赔偿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中国司法》2003,(1):48-50
公证赔偿责任在公证理论界鲜有论述,且在公证实务中亦几乎无适用之案例,主要是因为于法无据。我国现行公证法规对公证机构及公证员因过错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法律后果及责任形式缺乏规定。由此造成实际工作中公证赔偿责任无法操作,而理论上也由于无实际运用而丧失研究之意义。然而,公证赔偿责任是公证机构及公证员在办理公证业务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一旦有因错误公证而遭受损害的当事人向公证机构或人民法院提出赔偿损失的请求,则法律必须面对这一问题并给出答案。笔者之所以选择此题目亦是基于现实之需要,以期对公证法律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在公证领域中,网络技术的渗透使传统的公证业务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但也给网络公证事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的公证制度经历了初创、发展、停顿和恢复建设、快速发展的历程。逐步建立了以公证法和公证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独立的职业法学学科。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公证法制建设正在走向成熟。在公证法律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公证员权利救济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公证实践中受到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0.
公证赔偿问题一直有多种说法。观点的众多,加上法律规定的缺失,导致实践中当事人对于错误或不当的公证行为无法通过向公证机构索赔而得到救济。然而,公证赔偿责任是公证行业规范发展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没有人可以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公证制度要在市场经济中求得发展,公证赔偿问题始终要得到妥善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孙咏梅 《中国公证》2004,(10):41-44
所谓"必须公证",是指法律规定某些法律行为必须经公证机构公证,才能成立或生效.在此,有几点须加辩明:首先,必须公证并非指一切法律行为或有法律意义的事实,都须公证.我们知道,公证是代表国家对法律行为或有法律意义的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加以证明和确认,赋以该行为或事实以法律认可的效力.  相似文献   

12.
现场监督公证是公证机构的一项传统的公证业务,也是人民群众了解公证和公证机构宣传公证工作的重要窗口.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公证机构就办理了大量的实物有奖销售、有奖储蓄等开奖公证,特别是公证机构通过为许多电视大奖赛办理现场监督公证,使广大人民群众初步了解和认识了公证.现场监督公证在提高公证机构的社会地位,扩大公证机构的社会影响,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前段时期发生的"武汉彩票案"和"西安宝马彩票案",使得公证处的社会信誉遭受严重损害,公证的公信力受到社会各界的指责和怀疑.因此能否办好现场监督公证,对公证机构的社会形象和公证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强制执行公证由来已久,无论过去还是现代,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对预防纠纷、债权人快速实现债权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可强制执行公证的客体范围越大,则依靠这种法律制度实现债权的事务越广,诉讼、仲裁等争议解决途径中导出的纠纷越多。然而强制执行公证的客体并不可任意扩大,必须根据可行性设置条件,防止欲速则不达。强制执行公证诉权问题、既判力问题值得研究,事关其司法救济。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拓展了强制执行公证执行救济渠道,但是公证法与民事诉讼法的这种衔接还不为人们注意,学界研究不够。  相似文献   

14.
规范是当前公证管理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平  王庆 《中国公证》2004,(5):7-10
一、当前公证发展的困惑与矛盾 (一)公证立法不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是1982年4月13日由国务院发布的.在我国现行法律中,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历经20多年仍然有效的"暂行条例"几乎已经不存在,而与此同时,社会对公证法律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广泛、普遍,公证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使该条例已明显不适应当前的形势需要,另外,公证法草案已酝酿多年,历经数十稿仍迟迟未出台,使公证工作因缺少法律支撑而在方方面面都受到很大制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司法》2004,(7):1-1
备受媒体和公众关注的“西安宝马彩票案”暴露了开奖公证中的严重问题,损害了公证的公正形象。有关部门已经或正在对涉案公证人员和公证处进行查处,司法部也及时出台了《开奖公证细则(试行)》,为规范开奖公证程序,发挥公证监督职能,维护开奖活动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提供了可操作  相似文献   

16.
李国岭 《中国公证》2006,(12):67-68
一、我国公证制度沿革中的当事人的权利救济机制 有句话说“有权利必然要有救济”,也可以说“没有救济途径的权利不能称做真正的权利”。因为仅有观念上的权利而没有转化为权利主体实在行使的状态,这种权利并没有达到人们设计该权利的真正目的,因而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权利。同理,在公证法律制度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果仅满足于法律规范规定的状态,而不为相关权利主体制定切实可行的救济途径,那么该法律规范制定的良好初衷必然无法得以实现。我国对公证当事人的权利救济机制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公证程序规则》中,笔者以该规章的变迁为主线,分为三段时期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蒋轲 《中国公证》2008,(8):19-22
公信力是公证制度的灵魂,它代表着社会对公证的信任和认可.在法律上,公信力的作用是什么,它的效力有多大,它在实践中是怎样保护当事人利益的,不仅公证员对此应该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还应当通过各种途径使社会民众对此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由于公信力在实然意义上的效力与它在人们主观想像中的"应然"意义上的效力许多情况下存在一定差异,且我国公证制度恢复重建的时间不长,公证公信力尚处于成长过程中.因此一些地方出现的公证违法违纪个案很容易给公证行业带来震动和冲击,使整个行业的形象和声誉受到损害,引发人们对公证公信力的质疑.  相似文献   

18.
阎建明 《中国公证》2004,(12):17-20
长期以来,公证业务领域不断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困扰.因此,不断探索公证业务新领域,就成为公证行业生存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9.
公证质量要常抓不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峰 《中国公证》2004,(9):42-43
一、影响公证质量的原因 (一)思想上重视不够.当前,办证业务创收的多少已在许多地方成为考核、评价公证业务发展的主要指标,致使一些公证处单纯讲究经济效益而偏废公证质量,在具体办证过程中只顾眼前经济利益,不顾质量、效果.这种忽视公证质量的"业务发展"不仅损害当事人的利益,而且败坏公证的信誉,阻碍公证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庄春英 《中国公证》2005,(11):17-19
一、强制公证与意思自治原则没有矛盾 强制公证,也称必须公证,指在民商实体法中有关民商事法律行为必须经公证才产生一定法律效力的制度设计.大陆法系国家普遍存在强制公证制度,其价值在于预防纠纷,减少诉讼,降低当事人和国家的诉讼成本.英美法系国家注重事后救济,一般不采取强制公证,因而有统计表明,英美法系国家的诉讼成本要高于大陆法系国家.国际拉丁公证联盟宣传资料所引用的统计数据显示:1994年司法的行政费用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法国为0.8%,德国和意大利均为1.3%,而美国为2.2%,从中可见国家司法成本的高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