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检视西方媒介权力研究——兼论布尔迪厄权力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媒介作为当今社会已被认同的“新的权力核心”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媒介权力在文化研究和传播学研究领域也日益受到重视。检视西方媒介权力研究,对促进和加强我国传播学领域中相对比较薄弱的媒介权力研究有重要意义。布尔迪厄的权力理论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审视现代社会,为媒介权力研究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的分析框架。将媒介置于社会权力场中考察,对媒介权力如何在传播场中以其工具性资本而占据统治性位置、媒介权力如何通过构成符号权力或符号暴力来运作并发挥其效力等问题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剖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媒介权力,反思媒介权力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对社会大众和个体的操纵和奴役,警惕媒介权力在人类生活中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海涛 《华中电力》2021,(2):87-103
在功能分化的现代社会中,以卢曼为代表的权力媒介观和以福柯为典型的权力生产观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价值立场。在系统理论看来,权力作为政治系统“象征性的普遍化沟通媒介”,维系着功能分化的社会结构,所以权力的媒介性具有自我限制的意义。但是,福柯以权力驱逐法律运作、生产知识话语和控制性实践为例,揭示了权力的生产性对社会的全面宰制和“去分化”的倾向。为了消解权力生产性所带来的“去分化”的危险,应当将权力领域限缩于政治系统,以“去主体化”的立场和“沟通”的衔接性理解权力的运作逻辑,并通过作为结构耦合的宪法与基本权利,既实现由权力到法的符码转译,同时又确保社会子系统内部的强制性力量关系具有正当性与合法性。  相似文献   

3.
家庭与国家一直在相互流动的机制中分享社会权力、建构社会秩序。建国后国家权力强行介入传统家庭宰治的领域,传统家庭解构。转型社会中自国家回流的社会权力因无处依附而散逸。不应将家庭法简单认定为私法,应尊重社会现实,重视家庭在联结个人与国家关系中所起到的中间组织的作用,尤其是伦理教化功能,重塑现代化的家庭和家庭法。  相似文献   

4.
法官的权力——中国法官权力约束制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法官权力的约束一般是在三个制度框架范围内进行的 :政治与行政的 ,道德与宗教的 ,法律与程序的。中国的法官在法律领域拥有重要的、无序的权力 ;在政治与行政制度框架内权力则极其微小 ;宗教与道德的多元化则使在该领域中法官的权力未能受到有效制约。权力制约是柄双刃剑 ,既可能对有条件产生腐败行为的权力领域构成约束 ,也可能加剧该领域腐败现象的蔓延。由于中国的法官在承担公正司法和维护社会正义的责任方面缺乏条件和能力 ,而在法官真正滥用权力时 ,国家与社会则又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能力 ,因此 ,通过建立一个要求法官必须充分、公开说理的法律制度 ,在特定的法庭空间内 ,在法律的框架内 ,保证同时又约束法官的权力 ,才能真正做到司法独立 ,也才能真正约束法官权力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多元民主与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行政软权力作为行政权的一种权力形态,因其注重团体能力、非强制性和运用方式多样性之特征,开始引起学界的重视。在当前中国的公共治理领域中,行政软权力具有实现行政的积极塑造功能、降低公共治理成本、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塑造政府权威等诸多方面的独立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6.
刑事侦讯:一种权力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牟军 《法学研究》2010,(5):146-163
从本体论的角度对刑事侦讯的认识,实际上是对刑事侦讯作为一种行为的认识。由这一行为的法律因素和主体因素所决定,刑事侦讯可归类为一种权力行为,确切地说是一种具有权力属性的行为。然而,刑事侦讯的权力属性,并非意味着刑事侦讯属于侦讯者的一种权力,将其称为一种权力的表达可能更为贴切。就刑事侦讯的特性来看,这一权力表达的符号系统可以分为三类:侦讯者的权力表达系统、侦讯环境的权力表达系统和侦讯规范的权力表达系统。刑事侦讯的体系建构须将可能影响和决定刑事侦讯权力表达方式和目标的侦讯自身要素和外部因素纳入考量范畴。  相似文献   

7.
张集体 《政府法制》2012,(23):58-59
人类历史表明,腐败是权力的滋生物,不受制约的权力必将导致腐败。在现代社会中,“腐败”一词常作为“权力腐败”的代名词,权力腐败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党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在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条件下,权力具有二重性,既可以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也可能成为损害人民利益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公共传媒的生成植根于人的普遍的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的需要之中,以“市民社会—国家”区分框架为前提开创一种语言交往空间,通过媒介形成一个意见汇集、理性批判的平台,使个人意见形成公共理性,私人利益形成公共关怀,公共权力得到监督,公民素养得以养成,现代市民社她逐步成长.因此,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9.
法人类学坚持“一切人类社会皆有其法律制度”的理论,打破了在国家结构中探讨权力与秩序的传统研究方法。在无国家的人类群体或与国家联系不甚紧密的底层民众中,由公众授权产生的民间权威是建构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家政治权力的出现,这种公众权力因受挤压而凸显出由强渐弱的变迁态势,从而使民间社会表现出单一式、双重式和黏合式的秩序重建家园模式。  相似文献   

10.
龚战梅 《河北法学》2007,25(6):57-60
权力不仅仅是国家或政府的属性,权力在分化过程中趋于多元化.为了在这种权力多元化时代实现有效的社会控制,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我们就更需要一个统一的权威来协调人们的利益冲突,组织人们进行统一的行动--这就是法律.  相似文献   

11.
权力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外在型的能力,权力具有可交换性。权力内在的异化机制是其腐败的根源。公权力的商品化是权力异化的典型表现形态。权力的法律化使权力现象具有了法的意义,法律权力的存在突现出法律责任的确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们与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内在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宗教与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两种不同手段,但它们所追求的理念与价值以及表现形式上,也有某些共同要素和渊源相依的关系.宗教团体对自身的管理权力和宗教精神对社会的影响力,一般属于社会权力范畴.至于以其宗教定为"国教"的宗教国家,则其社会权力同国家权力合二而一;其教义等同于国家法律,其教主成为高于国家行政首脑的精神领袖,其权力地位同一党专制的"党国"的执政党领袖有些相似.宗教自由作为一种信仰,同思想自由一样,是绝对的权利.宗教对维护社会秩序有一定作用,把宗教单纯视为"人类精神的鸦片"或社会异端,是片面的.但宗教活动所行使的社会权力对社会有一定影响,因而要受法律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领导者权力性影响力是领导者有效管理组织的必要条件,因此,如何提升领导者的权力性影响力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近年来.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和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社会资本在领导者有效管理组织中日益凸显其独特魅力.本文通过对领导者社会资本影响力的获取与权力性影响力之间关系的分析.认为领导者对社会资本的占有是提升其权力性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提出了领导者获得社会资本并借此提升其权力性影响力的建议.希望对领导者有效管理组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与国家权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权力是国家凭借和利用对资源的控制,以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部从其意志的一种社会力量和特殊影响力。本文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国家权力应当如何定位,国家权力如何介入市场经济、干预市场经济,法律如何规制国家权力,制约国家权力等问题作了简明阐述。  相似文献   

15.
哈耶克、弗里德曼的理论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矛盾,他们一方面主张市场经济体系是一种建立在自由交换基础之上的经济体系,是一种没有强制性权力关系的经济体系,另一方面又主张只有市场经济体系才能将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分开,并使经济权力得以对抗政治权力。  相似文献   

16.
监狱押犯的严峻形势使监狱人民警察行使刑罚执行权力时面临挑战。如何正确和有效行使法定权力和奖惩权力成为焦点。澄清监狱人民警察角色被赋予的权力构成,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获得参照权力,从而使法定权力更为集中,奖惩权力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7.
权力的私人性及其法律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权力在主体归属上具有私人性特征,这一特征必然导致权力运作的私密化.私人主体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与社会利益和分配权能的私人占有的结合,使权力私人性的其逻辑后果必然是腐败.以法律控制权力的私人性,尤其要明确公共权力的活动领域、权力范围和责任范围.  相似文献   

18.
等级身份制是农业社会权力关系得以生成的根源,但在进入工业社会后,由于启蒙思想的设定而使权力关系的社会基础消失了。然而在社会的组织化过程中,权力关系又在组织中并通过组织而被建构起来。现代组织中的权力关系不同于农业社会中的权力关系,它不是一种纯粹的支配关系,而是获得了交换关系的属性。克罗齐耶和费埃德伯格发现了权力关系中的交换属性,这使权力制约方案的建构出现了新的契机。可是,这项科学发现仅仅是在既有组织形式和性质不变的条件下才有意义。事实上,在人类后工业化的进程中,一种新的组织——合作制组织正在生成,而对于合作制组织而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使权力与权力意志分离的问题。如果能够找到权力与权力意志相分离的路径,那么权力的功能也将会呈现出全新的特征,而权力制约的问题也就会更加容易解决了。  相似文献   

19.
苏颖 《研究生法学》2009,24(5):144-149
政治权力、商业权力、媒介权力、受众权力共同构建了政治传播系统,这个系统构建的过程也是权力的相互解构的过程。网络政治传播系统相对于传统政治传播系统,具有权力解构的加剧、权力杠杆的受众倾斜、系统边界的全球扩展等特征。这种新权力关系为民主政治的运行提供了乌托邦似的公共对话领域;同时隐含着受众权力的极权倾向。网络秩序的构建在于建立网络共和国,即实现制度保障下的公共领域里的权力分化与自主。  相似文献   

20.
田湘波 《检察风云》2014,(11):26-27
日前,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一次记者会上"自曝家丑"时称,两宗有关科研经费的腐败案件正在调查。这是治理腐败进入科研领域的重要信号。要治理科研腐败,就要懂得什么是科研腐败以及用什么样的理论来预防和惩治科研腐败。根据腐败行为发生的领域或部门及其作用的领域来看,可以区分为政治领域腐败、经济领域腐败和社会领域腐败等。政治领域腐败主要是指公共权力部门的腐败,经济领域腐败主要是指企业的腐败,社会领域腐败主要是指非政府领域腐败,也叫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领域的腐败。社会领域腐败,如从社会权力机制而言,是权力滥用的表现;从社会伦理环境而言,是享乐主义价值观的现实恶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