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罪”本是一种宗教上的说法。人生多苦难,许多事情无法解释,人们总会找些理由来强化自己的信仰,安慰自己的灵魂,于是就有了“原罪”的说法。在基督教是“原罪”,在佛教是“众生皆苦”,其他宗教也都有类似的思想。此前,讨论比较热烈的是中国富人们或民营企业的“原罪”问题,相应的也就有了中国企业“知识产权原罪”的问题,也即中国企业在完成原始积累过程中知识产权方面的违法违规情况。应该说这些绝对与信仰无关,而是基于对现实的思考,也即“原罪”会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文化重视以审判方式实现正义 ,因此能为世俗的司法审判程序奠定基础 ;基督教中包含的人本主义基质 ,可能为法律程序的人道化提供精神资源 ;人的原罪以及需要上帝救赎的观念可能支持诉讼平等 ,即控辩双方平等以及审判者与被审判者的平等并由此而产生“同侪裁判”和平民陪审。基督教戒律严禁伪证直接支持诉讼诚信。实现现代法治 ,需要从世界文明中吸取养分  相似文献   

3.
按照《圣经.创世纪》的记载,上帝首先造出男人原初模型的亚当并用亚当的肋骨创造了第一个女人夏娃。作为人类始祖的第一对男女的关系模式,男人和女人在生命的原创意义上是平等的,后来发展的男性至上和男人对女人的统治是人类偷食禁果、背负原罪的结果,是对上帝原初造人初衷的背叛。  相似文献   

4.
《中国司法》2005,(8):108-108
49不宜使用“狱内重新犯罪”问:请问“狱内又犯罪”和“狱内重新犯罪”的区别是什么?(辽宁侯玲)答:“狱内又犯罪”,是一种习惯用法,多见于有关狱内侦查的文件中,是指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又实施了犯罪行为。而“狱内重新犯罪”的用法,偶尔可见诸个别文章之中,作者所赋予这个概念的含义与“狱内又犯罪”是相同的。但是,这种用法是不准确的。在叙述原罪与新罪时间关系的语境中,“又”和“重新”有着明显区别:“又”是指因原罪受到的刑罚没有结束的情况下发生新的犯罪,而“重新”是指因原罪受到的刑罚已经结束的情况下发生新的犯罪。从时态上讲,…  相似文献   

5.
从几年前的“大陆首富”牟其中,到去年的杨斌、仰融,到现在的“上海首富”周正毅,中国的富豪们赴宴似的一个接一个出事,使得一些暴富的民营企业家身上的“原罪”,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沉重话题。所谓“原罪”,简言之,是指一些民营企业家或者“第一桶金”来路尴尬,或者利用国家资源在短期内积累起令人咋舌的巨额财富。有人直接将他们的“原罪”视为经济犯罪,认定“一部分暴发户的原始积累是靠不同程度地损害国有资产得来的,把国有资产无偿地或者用象征性的价钱转到私人名目下,变成私有财产……还有一种情况是将集体经济半卖半送或者无偿送给个…  相似文献   

6.
张鑫 《法人》2011,(1):8-9
创业板的“原罪”源于公司制的制度漏洞,那么这些“原罪”也可以通过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来救赎  相似文献   

7.
试析中国封建社会形态中的法律原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正权 《法学评论》2004,22(4):122-126
所谓原罪 ,作为对人性的认知 ,揭示的是人的变易性 ,其对建构合理的社会控制模式有重要影响。中国封建社会虽无系统的原罪理论 ,但综观中国封建的社会控制 ,一方面设置了崇高的、无法达致的道德要求 ,使得人人都有道德暇疵 ;另一方面 ,设置了严密的法网 ,陷人于有罪状态。可见 ,这种控制模式的设立 ,是以人均有暇疵和罪为前提的 ,这即是中国封建社会形态中的法律原罪。文章对法律原罪的道德表现和法律表现作了较为充分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的“原罪说”,让信徒坚信自己与生俱来就是“罪身”。人活在世,就要赎罪。原罪说看似滑稽,其实包含着许多向善论的成分,所以这种学说虽无法证实却不乏践行者。没有原罪的人尚且愿意承认自己有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则失去了日常性自省的机会。缺乏自省,自傲自然容易兴风作浪。  相似文献   

9.
吴晓波 《法人》2006,(12):82-83
很多改革的行为在一开始都是对现有体制的突破,因而先天地带有违法、违规的特质。中国企业家的“原罪”亦是这个改革时代的“原罪”三十年企业史,企业家落马无数,而喊冤申屈之声不绝于耳。细细品读这些案例,将发现一个很奇异而很少为人关注到的事实:一些被定罪的企业家往往犯事于东,却获罪于西,竟生生有一个“法罪错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沈义  阳学智 《检察风云》2002,(20):36-37
涉及26名被告人; 犯下12项罪行; 41名辩护人; 70页判决书; 震惊重庆市乃至全国而受到国家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重视,备受广大市民关注,创下该市“严打”以来数个第一的璧山县“白云湖”赌博、枪杀警察最大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经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提起公诉,2002年6月27日至29日由市第一中级法院开庭审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不久,“顾客就是上帝”的口号从西方文明辞典中引进,成为中国各行各业特别是商业、服务业的宗旨与准则。一时间,微笑服务、文明用语、周到热情的服务,把“上帝”惹得承受不起了。久而久之,“上帝”们又习惯成自然的气粗了,当一些商业部门得罪了“上帝”时,状告厂家、商店、饭店的诉讼便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了。这时“上帝”知道了自己的实际价值和权利,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他们由自己呼吁要求,到依靠法律、委托律师,诉至法院。如在北京,两名女青年首先起诉国贸大厦的惠康商店非法搜身,侵犯人身权,她们的举动在全国引起…  相似文献   

12.
她犯下不可饶恕的滔天大罪:她成了儿子的“印钞机”,把单位当成了“私人钱庄”,她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法律的严惩。“灏儿,是你害了娘啊!”李明诏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是亲娘害了爱子,还是儿子害了亲娘呢?  相似文献   

13.
近日,一温州富商之女章颖(化名)出嫁时,除了豪华婚宴、200多平方米的豪宅、轿车作嫁妆外,富商夫妇还“陪嫁”了一样特殊的“嫁妆”——在娘家服侍女儿20多年的保姆。此事在当地反响不小。不独当地众说纷纭,消息传开后,网上对此也是唇枪舌战。其实所谓的陪嫁,无非是保姆改变工作地点而已,保姆人身自由未受限制,更未物化为嫁妆,一件简单的事为何会引起轩然大波呢?这就要看看新闻中的三个关键词了。这条新闻的关键词之一是“富商”。富人未必都有原罪,但在中国当前社会,有原罪的富人却已殃及整个富人群,使老百姓潜意识里认为,富者必不仁。如今…  相似文献   

14.
田田 《政府法制》2012,(24):43-43
在美国旅游胜地奥兰多的大街上,一家名为“上帝小屋”的小店引起了世界各地游客的关注。“上帝小屋”有一台名叫“上帝”的机器,能帮助顾客决定人生方向。起初.人们都认为这是骗人的把戏。可是,但凡做过测试的人,无不冒出一身冷汗。  相似文献   

15.
域外     
罗马尼亚囚犯指控上帝据英国媒体10月17日报道,罗马尼亚一名囚犯起诉上帝,称上帝没能从恶魔手中将自己救出来。控诉的主要内容是:“我,帕维尔·M,因谋杀罪被判20年,目前关押在蒂米什瓦拉监狱。我请求起诉住在天堂的上帝,以及代表他的罗马尼亚东正教(大部分罗马尼亚人信奉东正教)。因为他们犯了以下罪行:他们利用人们的关注进行欺骗,并利用影响力收取‘贿赂’。”他称洗礼是自己与上帝之间的一项契约,上帝应驱走他身边的恶魔,使他远离罪恶。“我为教堂捐钱,而且向上帝虔诚地祈祷。作为交换,我应该得到宽恕,摆脱难题。但恰恰相反,我栽到了恶…  相似文献   

16.
《法人》2006,(10)
中国民营企业始终处在争论之中。90年代邓小平南巡后10年的时间里,大家一直在热议的是如何给名义上为公有制企业的私有企业摘掉“红帽子”的问题;2004年之后,“原罪风波”震动全国;时下,大家更多地谈论的则是那些名号响亮的民营企业明星的“法律意识”,他们在市场上翻云覆雨的大量资金来自何方,为何他们东窗事发后往往会有一些官员受到牵连随之“下马”?  相似文献   

17.
《蝇王》:一部探索人性的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的善与恶,不仅是伦理学上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文学作家们探索的问题之一。自古以来,东西方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一直是截然相反的。绝大多数东方的伦理学家都主张:“人之初,性本善”、“侧隐之心,人皆有之”,即人性是善的;而西方世界则一直信奉“原罪”之说,即人性是恶的。那么,英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人性观是什么呢?他的几部重要的小  相似文献   

18.
对于医院来说,患者就是“上帝”,是“衣食父母”。但“上帝”们在接受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时,究竟是怎样一番光景呢?一位患者痛陈了他的求医经历。人们痛心地看到,尽管医院已越办越多,但良好的医疗服务仍像计划经济时期的“紧俏物资”一样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9.
"原罪"一词来源于宗教,其含义并非犯罪,而是犯罪的原因。在我国,所谓民营企业"原罪"问题因2003年河北省"一号文件"而引起。近年来,随着一些民营企业家的早期违法行为被追究,民营企业"原罪"问题再度成为新闻舆论的热点。"原罪"的概念是含混的,在法价值上,它不符合公平价值,构成对民营企业的歧视,也违反法的效率价值,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违反法的和谐价值,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对于民营企业的"原罪"必须界定为法律意义上的"原罪","道德性原罪"不宜继续使用;对于"法律性原罪"则应按罪刑法定原则来处理,而不应法外开恩或法外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20.
新法规聚焦     
在这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千奇百怪,形形色色的商品交易手段层出不穷,不少“暴发户”靠仿冒假冒产品、以次充好,短斤缺两而横财满溢;有些则通过各种媒介的大肆吹嘘,磨刀霍霍,“斩”出一条发财之路……。消费者被形象地奉为“上帝”,而“上帝”们却经常哭丧着脸,捶胸顿足的。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继《反不正当竞争法》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