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侵权行为自体法是解决涉外侵权纠纷的一项新兴规定,与合同自体法不同的是,侵权行为自体法侧重于强调"最密切联系原则",而对"意思自治原则"有所保留.随着时代的发展,侵权行为自体法的优势逐渐体现,并为一些国家接受,成为"适用侵权行为地法"这一刚性规则下足够宽广、足够灵活的规则.  相似文献   

2.
作为侵权行为法规范的统帅和灵魂的归责原则,既是所有的侵权行为法规范适用的一般准则.又是判断责任归属的规则、标准和根据,以及划分侵权行为类型化的标准。我国归责原则体系应该包括过错责任原则和严格责任原则两大类型。我国侵权行为法中侵权行为的基本类型应当比照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的体系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3.
侵权行为的适用法即可以是侵权行为地法,也可以是法院地法,还可以是与侵权行为最密切联系国家的法律。如何在这些法律中选择侵权行为所应当适用的法律,侵权行为的冲突规则的确立就显得十分重要。英国1995年国际私法法案中制定了以侵权行为地法为一般规则,以最密切联系为例外规则的一套科学的冲突规范。借鉴英国的立法,我国在制定侵权行为冲突规则时,应当确立以侵权行为地法为主,以最密切联系原则为辅的冲突规则,抛弃双重可诉原则。  相似文献   

4.
俄勒冈《侵权与其他非合同请求的法律选择法》是美国第一部由普通法传统的州颁布的成文侵权冲突法,代表了美国侵权冲突法的最新成就。这部法律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定位自身特点,将冲突法的立法和研究工作引向纵深发展;在比较法基础上构建最适合自己的规则体系,体现出平衡、独立和理性的特点。与此同时,该法放弃灵活方法,采取规则形式,基于预防损害和填补损害的实体功能在侵权冲突法上的不同要求,确立了行为规制规则和损失分摊规则的分割原则,并通过侵权行为地法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共同住所地法原则以及“最适当”原则的设置,将实质正义因素融入对冲突正义的追求中,力求实现法的确定性与灵活性的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私法中,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旱期并不被重视,基本上适用“侵权行为适用侵权行为地法”的原则。二战以后,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间往来日益频繁,发生在侵权领域的事件也大量增加,因而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也成为国际私法研究的重要问题。传统的“侵...  相似文献   

6.
王利明教授曾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持的讨论会上说:“民法通则对侵权法的归责原则,各项特殊侵权行为的责任以及承担责任的方式作17规定,但是这方面的立法仍很不完善。”纵观我国侵权行为法的发展史,一方面,我们要看到,中国的侵权行为法从建国初期的照搬照抄原苏联的侵权行为法,到文革时期的“完全灭迹”,到现在的初具规模,短短数十年的时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  相似文献   

7.
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是国际私法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确定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既存在着一些传统原则,如侵权行为地法原则、法院地法原则等等,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原则,如侵权行为自体法原则、有限制的意思自治原则、有条件选择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和共同属人法的原则、区分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分别适用法律的原则等等。我国有关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的法律规范还不够完善,应当以《中国国际私法示范法》中的有关规定为蓝本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侵犯玩家虚拟财产权的案件越来越多。虚拟财产具有物的属性。侵犯虚拟财产权的行为应由侵权行为法进行调整,其归责原则包括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在涉及虚拟财产侵权方面,我国的法律基本上是空白,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为虚拟财产交易制订规则并制订一部网络侵权行为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了存在的各种归责原则,以及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的意义,简要论述了我国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10.
侵权行为法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丁以升 《法律科学》2004,22(1):36-40
在归责原则和损害赔偿两个问题上 ,现代侵权行为法及其相关的理论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些缺陷的产生 ,是侵权行为法过分推崇公平价值观的必然结果。对此 ,法律经济学另辟蹊径 ,从效益极大化角度入手 ,提出了不少颇有见地的对策。尽管法律经济学的研究结论未必是“公平”的 ,因而容易引起人们的争论 ,但它毕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关于“公平”归责原则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米健 《中外法学》1997,(1):4-10
<正> 近年来,我国民商法的理论研究发展很快,其中侵权行为法尤为突出。在侵权行为法当中,归责原则或归责标准是一个核心问题;所以,凡论侵权行为法,必然要涉及于此。目前,学界对此的观点主要有三种:过错责任的一元制原则;过错和无过错责任并存的二元制原则;过错、推定过错(或严格责任、无过错责任等)及公平责任的三元制原则。三家之言各持其据,长期莫衷一是。作为二元归责原则的主张者,笔者认为三元制归责原则中的公平原则是不能成立的;实质上,它是一种“公平负担”或“衡平责任”的错误表述。  相似文献   

12.
蔡晓荣 《清华法学》2013,7(1):100-118
对近代中国侵权行为法的生成谱系进行一个溯源性的梳理和总结,可以为今天侵权行为法学的知识积累和传承提供若干基础性助益.近代中国侵权行为法之生成,主要有以下三个维度:其一,从文本层面看,从《大清民律草案》到“中华民国民法”,其间之侵权行为条文历经嬗替,最终得以定格.这个法律文本的构建,是近代中国侵权行为法生成的最重要的基础;其二,从司法判解层面看,民初大理院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最高法院”及“司法院”通过司法实践所制定之侵权行为判解要旨,确立了近代中国另一形式的侵权行为规则网络;其三,从学说层面看,近代民法学者对侵权行为法的学理阐释及对构筑本土特色的侵权法制度的智力参与,也是近代中国侵权行为法生成的一种重要助力.  相似文献   

13.
公平责任论     
民法典正在制定当中,而其中的侵权行为篇则成为当下最急迫的部分。本文讨论了侵权行为法的最基础的问题——归责原则,希望能为细节问题的研究打下基础。本文从整个归责体系入手,最终将焦点会聚于关于公平责任原则的讨论上来,通过分析各家之言,得出了支持公平责任原则的结论,并对立法的完善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侵权行为法的革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侵权行为法顶着过错责任的“光环”走过了 1 9世纪 ,2 0世纪则笼罩在“危机”之中。在 2 1世纪 ,侵权行为法将发生以重构道德基础、整合归责体系、扩张适用领域、增强社会化功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  相似文献   

15.
论未来中国民法典债法编的结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大陆法系主要民法典之中债法编的结构 ,指出了传统债法体系所存在的缺陷。提出在保存传统债法体系结构的前提下 ,改革传统的债法结构。提高侵权行为之债的制度层次 ,设置与合同法总则—分则结构相对应的侵权行为之债的总则—分则结构。拓展因现代侵权行为法的巨大发展而日益要求扩展的在债法编之中的编制空间。提出在保留“小的债法总则”的前提下 ,合同法与侵权行为法存在差异的主要制度和原则由各自的总则调整的立法技术。  相似文献   

16.
侵权行为两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侵权行为 ,理论上存在以下问题 :1、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构成为三要件还是四要件 ?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两者可否统一 ?2、现代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的法理根据是自然法学说还是社会连带法学派理论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上述问题 ,提出了现代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的理论体系 ,与流行观点作了全面的商榷。  相似文献   

17.
公平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尽管学界有不同的声音,但公平责任原则必将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对人文关怀的不断提升而成为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8.
道德对法律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对侵权行为法更是如此。本文指出道德中公平正义的理念贯穿侵权行为法的发展始末。在我国侵权行为法制定之际,如何维护公平正义的理念,体现人文关怀是我们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惩罚性赔偿在大陆法系国家一直备受争议,一方面是由于大陆法系国家在司法实践中坚持民事责任填补性的原则,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们认为其适用范围模糊不清,难以把握。本文试图说明惩罚性赔偿的正当性。在以过错责任为原则的侵权行为法中,惩罚性是过错责任原则的应有之义;侵权行为法不能仅仅是填补损害的最优机制,不应完全屈服于效率目的,在某些方面应当强调它的预防和威慑功能,以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等权利。为达到这一目的,针对某些侵害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是必要且正当的。  相似文献   

20.
侵权适用侵权行为地法是一条古老而重要的侵权法律适用原则。要应用好这条原则,必须首先确定侵权行为地。对此不同国家有不同规定,本文仅对我国有关立法进行研究。由于我国对此缺乏明确的立法,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大困难,本文便提出了立法中应考虑的价值取向及几种立法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