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官办案热情服务,虽然我败诉了,但高贵法官的办案态度让我由衷感谢。”这是一起民事案件当事人写给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领导的表扬信。谈及此事,法官高贵介绍说,办案中,法官在公正审判同时,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多和当事人沟通,将审判每个环节的任何工作都要做细、做到位,这样当事人即使败诉,其心里也会舒坦些,  相似文献   

2.
电视剧《大法官》已落下帷幕。说实话,这是我迄今为止所看到的以法官生活为主题的一部最好的电视剧,虽然其中也流露出一些“外行”的痕迹,但瑕不掩瑜。观众也从电视剧中得到了不少最新的关于司法改革的信息,有些无疑是正确的,但其中的一个情节所表现出的一个被称为司法改革方向的“法官年轻化”问题,却引起笔者深深的思索。剧中,春江市中院进行司法改革,让到了一定年龄的法官一律从审判岗位上退下来,说是让年轻有为的法官上去,挑起重担。所以,在此种政策的指导下,民庭审判员范伯年也要离开审判岗位,虽然他是个非常优秀的法官,…  相似文献   

3.
人民法官在审判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人情”的问题。如何摆正情与法的关系,巧妙化解情与法的碰撞,是每名法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一则案例的分析,探讨法官在审判实务中碰到“左右为难”的困境时应当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到的问题,期望能对相关案件的审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在黑龙江省四大煤城之一的鹤岗,有这样一位“纯粹”的法官,他纯粹到只把“办好案件、公正司法”视为生命的支点,如同一块燃煤,温暖他人的同时却又不求回报。19年来,他一直无怨无悔地坚守在基层审判一线,忠诚、公正是他的风骨,奉献、淡然是他的品格。他就是鹤岗市工农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审判员孙波。  相似文献   

6.
从过程的角度来看,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的“放权”是法院内部各层次行动者以最高法院推行的审判委员会改革为契机,在审判委员会自身功能逐渐弱化、其他替代性机制功能逐渐强大的条件下,以法院的组织利益、中间组织的部门利益以及法官的个人利益为中心进行公共选择的结果。这样一种公共选择的逻辑,最终使得审判委员会的“放权”被异化“放权”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加强了法院对法官的控制,法官的独立审判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了一种“咨询型”审判。  相似文献   

7.
周曙 《江淮法治》2008,(6):19-19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在贵州、四川、重庆等西部12个省区市800余家基层法院试行法官助理制度,在审判法官与书记员之间设立“法官助理”职务,试行“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的审判组织模式,以此减轻西部基层法院法官短缺问题,分担法官工作压力,提高司法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8.
郭佳 《法制与社会》2010,(8):114-115
重提“马锡五审判方式”反映了社会对司法改革的反思,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应重彰“马锡五审方式”中便民、利民的精神,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规范强化法官的释明义务,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与实体权利.  相似文献   

9.
2003年,台湾地区“立法院”正式公布的《民事诉讼合意选定法官审判暂行条例》,是我国台湾地区司法制度所独创的,被认为是“世界司法史上的一大创举”。近年来,我国部分法院适用合意选择法官制度,取得良好的司法效果,对于减少当事人对裁判的不满,促进裁判的执行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审判独立又称为"司法独立",在制度层面主要包括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相分离,司法系统内部的独立及法官独立审判。本文重点从完善审判委员会制度、构建精英化的法官队伍以及改变法官考核制度等方面探讨法官独立审判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强化审判管理、确保主审法官审判负责制改革顺利实施,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于2011年2月20日组织召开了“强化审判管理,全面推行主审法官审判负责制改革”专家论证会。著名法学专家樊崇义、宋英辉、  相似文献   

12.
时评     
《中国律师》2011,(2):87-87
成都改革知识产权审判体制“三审合一”首宗刑事案在我国西部率先迈出“三审合一”审判模式改革步伐的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1月14日公开开庭审理一起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这是成都法院系统推行知识产权“三审合一”审判体制改革以来,审理的首宗刑事案件。该案由知识产权审判法官、刑事审判法官和知识产权专家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审理。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3月18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向社会公布《“七个严禁”及处理规定》,设置七条“高压线”,确保审判权、执行权的规范运行,确保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公正、高效、廉洁司法。《“七个严禁”及处理规定》具体是:第一,法官私自会见案件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请托人、涉案关系人或接受上述人员吃请及参加其安排的娱乐活动,一律调离审判、执行岗位,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国家赔偿审工作也是一样,审判方式上的改革创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国家赔偿法颁布实施八周年之际,回顾赔偿审判工作走过的历程,尽管有过坎坷,但取得的成果世人瞩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一开创国家赔偿审判工作的新局面,是摆在人民法院、承办国家赔偿案件的法官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5.
2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对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实行任职回避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并于目前公布了《关于落实任职回避制度的实施方案》和《法院领导干部及审判执行岗位法官任职回避指导手册》。  相似文献   

16.
“调审分商论”认为,我国诉讼调解制度内含调解与判决之间的矛盾,存在结构性缺陷,故应将调解从审判制度中分商出来。本文的分析说明,诉讼调解制度中的法官自由裁量与依法审判、当事人的自愿与法官强制、让步忠诉与权利保障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否就是诉讼调解制度在实践中异化的原因.是值得追问的。  相似文献   

17.
瑞得(集团)公司诉宜宾市翠屏区东方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侵犯网页著作权案的判决,首次将网上刊载的文章、图形、设计等定性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该案判决同时提醒我们,法官在审判中的能动作用和“发现规则”的作用应引起司法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何志 《中国审判》2010,(9):85-87
法谚云:“法爱衡平”,“法官心中应常有衡平”。作为法官,在裁判过程中尤其是民事案件裁判中要将利益衡量贯彻始终,在“审”、“调”、“判”过程中,对涉及权利冲突的协调,应充分体现“法”的“公理”精神、“审”的“公正”原则、“调”的“公心”理念、“判”的“公平”结果和“利”的“平衡”保护,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9.
在天津静海,有这样一位法官,黝黑粗糙的皮肤记录着他19年来在基层法庭的奔波与艰辛。敦厚朴实的外形让百姓一见就心生对法官的信赖和尊敬;高审结、高调撤的成绩创下静海法院历史上法官办案数量的最高纪录;一张张证书和一座座奖杯叙述着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的不平凡业绩。  相似文献   

20.
审判方式改革中的“法官角色转换”赵贵龙中国法院系统自80年代末期掀起的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改革,就内部机制的变化而言,其最为突出的形式特征是整个审判程序中法官角色的转换。本文试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社会背景出发,对“法官角色转换”的日标模式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