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行政诉讼的目的是国家基于对行政诉讼固有属性的认识预先设计的关于行政诉讼结果的理想模式。行政诉讼目的论是行政诉讼法学基础理论的前提性理论,不仅为整个行政诉讼法学理论研究指明方向,而且为具体制度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学界对其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行政诉讼目的具有多维性:程序正义、利益平衡、促进合作、道德成本最低化等。上述目的最终归结于行政诉讼的终极目的--基本人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走出对理论的认识的误区王世玺现实中,各级理论学习难度较大,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仅从对理论的认识方面来看,必须走出五个误区。误区之一:"理论过时论"。这里的"理论"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社会在前进,时代在变化,马克思主义是当时时代...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意志哲学",但曾有学者对意志问题进行过专门研究。中国近代的唯心论者提出了"心力"论,这一理论就对意志问题进行了研究,这是中国历史上对意志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一个阶段,他们的研究成果已经具有了明显的唯意志论色彩。在20世纪的中国,总体来看,对意志问题的研究还是以对西方的意志理论尤其是唯意志论的解读、阐释为主的,但那时的解读、阐释是不全面的,甚至还存在"误解"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作出的一种不以对行政相对人产生法律效力为目的的行政行为。行政事实行为是否应该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虽然有许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探讨,并且也提出了许多完善建议,但目前的研究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从主观公权利的救济角度,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因此,有必要从客观法维护模式下论证行政事实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正当性。在客观法秩序维护模式下行政事实行为应当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5.
周银超 《前沿》2012,(7):72-74
我国的行政诉讼被告制度存在基础错乱、规定复杂的问题。这是因为我国行政主体理论错解并误用了德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的行政主体理论及制度。为了消除现有行政主体理论的负面影响,解决行政诉讼被告确定难的问题,应当确立由行政行为主体在形式上担当行政诉讼被告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向忠诚 《前沿》2011,(22):69-72
对照WTO有关司法审查的规定以及我国加入WTO对司法审查所作的承诺,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与之存在明显的冲突。为了解决与WTO的冲突,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总体标准宜取消主体标准,将行为标准的"具体行政行为"扩展为"行政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将权利标准的"侵犯人身权、财产权"修改为"对权利义务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完整构建我国的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除了赔偿诉讼之外,不适用调解。但在现实的行政诉讼中,存在着大量通过法院协调最终以原告撤诉的方式结案的案件。理论上,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也存在着误区。这表明我国有构建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必要。我们应正确认定行政诉讼调解的适用范围和原则,探索适合行政诉讼调解的最佳程序结构模式,将调解结案作为法定的结案方式作出规定,并赋予调解书与判决书同等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8.
黄玉寅 《前沿》2010,(12):F0002-F0002
苏州大学法学院杨海坤教授与章志远教授合著《中国特色政法治论研究》一书是对行政法理论基础的一种深刻阐释。本书之核心内容"政腑法治论"通过对"民主型政府""有限型政府""善治型政府""责任型政府"与"平权型政府"的系统阐述,回答了“需要一个什么样政府”的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发展与社会变迁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我国市场经济的不 断发展,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行政法治建设的不断进步,行政法治理论的不断成熟,为行政诉讼 原告资格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政治条件、实践基础及理论前提。21世纪,我国社会的经 济、政治、法制实践和法治理论仍将不断变迁,因此,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必将继续向逐步放宽 的世界性标准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行政法学界对什么是我国行政法理论基础尚未达成共识.政府代理论是依据行政法理论基础的标准,借助民法代理原理所形成的一种行政法理论基础,该理论与其他行政法理论基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1.
张桂英 《求索》2007,(4):43-45
建立军事行政诉讼制度是“依法治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军队行政管理法治化的重要保障;从法理学角度来讲,建立军事行政诉讼制度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合理性。法治论是建立军事行政诉讼制度的价值基础;平衡论是建立军事行政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石;权利义务相关性是建立军事行政诉讼制度的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龙勃罗梭是犯罪实证学派的创始人,其关于犯罪人、犯罪防治以及监狱管理等方面的理论是西方刑事司法制度改革和刑事政策运动的重要依据。纠结于"天生犯罪人"这一论点,学界对其可谓是褒贬不一,如何理性而全面地看待龙勃罗梭的犯罪学思想,对从事犯罪学理论研究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琴 《求索》2010,(9):126-128
关于《中庸》之"未发"与"已发"问题的理解是理学家思想体系建构的关键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在某种意义上决定其学说的理论走向及学派归属。道南一派与湖湘学派的思想分野也以对此问题的不同理解为基础。朱熹对此问题的观点原与胡宏相契,后则产生疑问而发"中和新说",终以"心统性情"为此问题之结论。朱熹作《知言疑义》,胡宏"心为已发"之说正为其疑义之一。在理学的视野中,"未发"、"已发"问题又与《易传》"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句、《乐记》"人生而静"句相牵涉,以至于引起诸多争端。朱熹哲学体系的建构实以对该问题的认识发展为枢纽,而胡宏的学说则对朱熹心性思想的建构及其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谢淼 《求索》2011,(1):257-257
《书写沉默:鲁迅存在的意义》(人民出版社,2010,以下简称《书写沉默》)一书,是湖南师范大学吴康教授以多年来对海德格尔的研读为理论背景潜心思考中国新文学本原的成果之一,追问的是"鲁迅存在的价值及对当今的影响"(第1页),其最为突出的特色是生存现象学视野观照下强烈的"回归鲁迅"意识。相比于学界内流行的那些建立在各自鲁迅理解基础上"稍显随意"的自说自话的阐释方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必要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树民 《前沿》2005,(10):126-128
在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是否有必要成为行政诉讼的有机组成部分,一直存在争议。本文试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行政诉讼单纯裁判的弊端、行政诉讼调解的功能优势、行政诉讼司法判决与和解的功能互动与互补、行政审判实践以及行政法理论的发展等方面探讨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刘娟  陈淑琼 《前沿》2013,(10):60-62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化是对人类的特殊群体———农民的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化的理论基础,是源于两者皆以"人"为其研究对象的内在逻辑性。  相似文献   

17.
李莉 《人民论坛》2010,(6):98-99
长期以来人们受"事实行为不受法律调整"的陈旧观念影响,一直认为行政调查不应受司法审查。这是一个理论误区,行政调查作为行政事实行为和程序性行为,其违法的行为后果同样应受法律调整,应当被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课程流派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理论流派,对建构主义的研究和应用逐渐成为一种热潮.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对建构主义课程流派的已有研究,并从学科的角度出发,分别从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内容体系和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对建构主义课程论流派的基本理论及国内外历史演变与发展现状做了简单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建构主义课程论流派的未来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平平 《前沿》2004,(6):120-122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规定得出了新的沟通理论———“法益”理论 ,进而运用法益理论来扩充了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中的“合法权益”的内涵 ,旨在达到适应世界各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扩大趋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现行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理论存在弊端,现行立法确定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过窄,不能对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予充分的保障。本文从提供前瞻性立法建议出发,从重新确立行政诉讼被告资格,扩大行政诉讼法保护的合法权益范围,扩展受诉行政行为的范围三方面论述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扩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