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扬 《法制与社会》2010,(6):133-134
本文从"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切入,分析了现阶段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从刑事司法的角度,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出了几项措施: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的司法体系;提高犯罪的未成年人的不起诉率;法律援助从讯问时开始直至审结;建立犯罪的未成年人矫正体系。  相似文献   

2.
日前,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等,多从未成年人受教育等涉及其生存、发展的基本权利的角度进行保护,而在离婚诉讼中,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是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特有的程序,对保障量刑的科学、民主、公正有积极的意义,与量刑辩论制度的意旨相一致。本文尝试从本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实行量刑辩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建立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必要眭,及构建如何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犯罪不只是个体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本着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本文在理性思考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理论基础之后,分析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现状和缺陷,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角度提出了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居高不下。18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上升势头明显,犯罪类型增多。有关社会学家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称为我国的三大公害。因此,从社会学角度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与教育使其成为符合国家要求的公民,是国家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人类不断繁衍生息的根本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颁布与实施,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的可说是作用极大,但也有不足。本文尝试解读与分析这部法律的成功与不足,并从法律与教育的角度兼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问题。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许多发达国家,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根据司法部门统计的情况表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象较为突出且呈上升趋势。重视和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研究,是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今后发展的大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分析探究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并从家庭、学校法制建设、政法部门的事后防控三个方面提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新修改的刑诉法虽然在未成年刑事诉讼程序中规定了社会调查制度,但是规定过于泛化,各地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同的做法。由于立法缺乏操作性,导致了目前未成年案件中的社会调查有流于形式的趋势,必须从根本的立法角度和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最终的法律属性角度,去解决和完善我国的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  相似文献   

9.
王瑞 《法制与社会》2013,(15):265-266
未成年人犯罪能否适用无期徒刑这个问题可谓是是老生常谈,但是刑事司法界和理论界的观点也是众说纷纭,仁者见智.从表面看这个问题仅仅是一个量刑问题,但是从本质上讲这个问题涉及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则,涉及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相关法律与国际的接轨,涉及我国未来刑罚适用的发展方向.本文试从一个新的角度——刑法解释学来探究未成年人犯罪能否适用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越来越高,这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好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预防工作。由此本文从10个方面全面具体地阐述了如何解决未成年人犯罪家庭预防的问题,无疑对父母教育未成年人子女和预防犯罪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严明华 《检察风云》2010,(10):63-63
探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新途径、新方法,是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笔者认为检察机关在开展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检察工作的过程中,—方面应当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特点,从有利于教育、挽救未成年人的角度出发.认真履行检察机关承担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批捕、起诉、法律监督等职能;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既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治安热点,又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难点,同时也是法学理论界和司法界正在潜心探究的重点课题。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中,作者从德育与心育的角度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相似文献   

13.
法社会学(或法律社会学)是法学和社会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主张将法律置于其社会背景之中来研究法律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以此促使人们从社会整体角度去研究法律的社会基础和社会作用,以便让人们更好的利用法律来解决社会问题。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不仅较为突出,同时还呈上升趋势,而且其犯罪手段有向成人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较之过去更加隐蔽、狡猾,反侦察、逃避打击的能力明显增强。为此,笔者试图从法社会学的角度,提出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建立和运行有效的社会防护网络,从心理矫治的角度来探求未成年人犯罪控制预防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013年1月1日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并将未成年人犯罪作为特别程序单独进行专篇规定。大量青少年因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如不及早加以干预、调整,可能会大量的出现违法犯罪或自杀倾向。文章从文化学的角度来分析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建立一套以文化预防为主的预警机制来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5.
因未成年人意外妊娠而实施的堕胎手术日渐增多,但很多当事人都不愿意将情况告诉其监护人,所以手术同意书的签字问题就成了实施堕胎手术的一个难以逾越的法律障碍。本文试从未成年人保护的角度,分析将监护人、医院、卫生行政部门、少女救助中心作为少女堕胎手术知情同意主体的可行性,探讨合法合理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使未成年人意外妊娠的事后救济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未成年人人身损害案件是属于比较难办的一类案件,由于其主体的特殊性,社会影响一般较大,又是律师不得不受理的案件。本期发表的这编文章,作者从审判实践中提出了一些办理这类案子的指导思想,我们觉得在操作上还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希望律师读后有所研益。未成年人人身损害案件是指诉讼主体一方或双方是未成年人的人身损害案件。由于这类案件主体的特殊性,在审理中常常出现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有些问题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相关的司法解释,因此有必要根据未成年人人身损害案件的特点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一、未成…  相似文献   

17.
从未成年人监护责任承担的角度审视,我国侵权立法亦应有与时俱进的理念。法律应规定在一定情形下未成年人就自己的加害行为自己承担责任,只有在未成年人单独承担责任不足以弥补受害人的损害造成严重利益失衡,并且在责任构成上具有充足的理由时,才可引入其他的责任主体以填补受害人的损害。本文指出可参照其它国家的做法,建立未成年人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特别是学校侵权责任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8.
犯罪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处于人生的"危险年龄"段。事实表明:近几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形势严峻,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错综复杂,包括生理、心理、认知能力、人格等主观与社会环境等客观原因。但是综合分析离不开具体分析的辅助,本文试图从犯罪心理角度深入解读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刑事政策对整个刑事法律活动起着指导和调节作用,在刑事政策视野下进行社区矫正有其现实的理论基础,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应该结合未成年人特殊刑事政策予以深入研究。具体而言,一方面应该从宏观上完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体系性建构,包括从理论上厘清未成年人具体刑事政策、设立单一的未成年人社区制度、扩大矫正范围;另一方面在微观上切实解决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中的具体问题,包括创设多样性的矫正项目、改变矫正主体现有的双层次模式、克服资源性欠缺等现实内容。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包括:权利、义务与责任不明晰,法律救济措施不明,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较差等。而西方立法经验包括:亲权与未成年人监护的分离,国家在未成年人监护中起到托底和救济的作用,以及具有明确有效的监护救济机制。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应当体现在: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监护义务和责任的内容,明确规定国家在监护中的法律地位和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监护救济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