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拉票贿选案是继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和四川南充拉票贿选案之后的又一重大贿选丑闻,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查处的首个发生在省级层面严重破坏党内选举制度和人大选举制度的重大案件.彻查严处这起案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拉票贿选“零容忍”的坚定决心.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严肃党纪国法,坚决惩治腐败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2.
2016年9月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三次会议.这次会期一天的临时会议,议题就是贯彻党中央关于查处辽宁拉票贿选案的决策部署,对处理辽宁贿选案作出创制性安排. 2013年1月,辽宁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过程中,有45名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拉票贿选;619名辽宁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有523名涉及此案.媒体统计,这些涉及贿选的代表中,“至少有6人是副省级领导干部,多名正厅级干部,还有数十位省内著名企业家.”  相似文献   

3.
高层言论     
《政府法制》2009,(14):28-28
李源潮:严打利用黑恶势力干扰村“两委”换届选举 拉票、贿选严重干扰村“两委”换届选举的正常秩序,严重损害农村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各地和有关部门要依法依纪坚决查处拉票、贿选等不正当行为,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利用宗教、宗族、黑恶势力以及境内外敌对势力干扰破坏选举的活动。要加大民主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换届选举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广西南宁联合召开全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相似文献   

4.
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强调:“严肃组织人事工作纪律,严肃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和突击提拔干部等行为,坚决反对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人民日报》披露的"衡阳贿选事件"相关信息出发,结合湖南人大网、衡阳市人大常委会网等网站所发布的与"衡阳贿选事件"相关的资料,对"衡阳贿选事件"的事实状况进行了全面和系统地深度整理,梳理出一些更为完整的关于"衡阳贿选事件"的重要信息和资料。基于这些深度挖掘的信息和资料,本文详细地论证了《人民日报》对"衡阳贿选事件"定性为"三个挑战"(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挑战、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挑战以及对党纪国法的挑战)的正当性依据。继而本文又全面和系统地分析了"衡阳贿选事件"发生的可能存在的各种成因,指出了"衡阳贿选事件"可能导致的需要学界和决策层高度关注的"宪法危机"问题。与此同时,本文又从我国现行宪法、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和刑法的相关规定出发,对如何在法律上妥善处理"衡阳贿选事件"在对人、对事两个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作者强调,一定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科学严谨地处理"衡阳贿选事件"所引发的各种复杂的法律问题,通过对"衡阳贿选事件"的善后处理来将坏事转为成反腐倡廉的动力机制,进一步提高执政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重大和复杂的反腐败问题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铁 《政府法制》2014,(7):54-54
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违规用人、拉票贿选……干部选任上的这些不正之风,我们党坚决反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近日,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下称《意见》),再次为干部选任工作戴上金箍、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7.
羊春乔 《检察风云》2010,(14):14-15
根治官场造假,关键还是要在整治用人不正之风上下工夫。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要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要防治这类现象的再度发生,必须打好“组合拳”。  相似文献   

8.
整治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这是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根本性要求,是党心民心所向,为我们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按照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多次强调,要求重视关心老实人、正派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按照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多次强调,要求重视关心老实人、正派人、不巴结领导的人,防止任人唯亲、唯近。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与社会》2010,(3):10-13
对于国人而言,贿选是一件颇为新鲜的事物。 这种在近代民主选举活动普及过程中诞生的政治腐败现象,与民主关系紧密,如影随形。从政治史角度看,金钱交易选票,普遍存在于政治民主化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2.
贾云 《政府法制》2007,(9):40-42
自2006年开始,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政府换届工作在各地展开。为保证地方党委换届工作顺利进行,中央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然而,河南省平顶山市的官员没想到,这次败坏风气的不是“跑官卖官”、“拉票贿选”,而是一条骂人的短信。据说,短信对市委书记邓永俭进行了辱骂,并号召代表们不要再选邓任市委书记,而此时离平顶山市七届党代会召开还有一个多月。出人意料,编发短信的是平顶山市新华区区委书记杜欣,更令人吃惊的是,在有关部门对杜欣进行调查时发现更大的收获——杜欣及100多名官员卷入了一起金额巨大的腐败窝案中。  相似文献   

13.
多名县级干部在换届选举中拉票贿选骗官帽;从国务院虚报骗取300多万元移民建房补助资金;渔业站骗低保金、骗渔民活命钱……近年来,几乎年年因为各式各样的“骗新闻”而闻名全国的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日前再次曝出丑闻:该县全国闻名的“全国种粮大户”孙庆广的荣誉称号原是骗来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贿选"丑闻在某些地方时有发生,"贿选"现象呈愈演愈烈的态势.如山西运城贿选人大代表事件、山西吉县原副县长姜建仲贿选事件、广东和平县原县委副书记、县长钟洪茂涉嫌贿选案等等.贿选已经成为戕害民主的毒瘤和破坏民主选举的幽灵,如何从法律的角度预防、遏止和治理"贿选"现象,的确是当前民主选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监察》2011,(12):46-46
陕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郭永平强调,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针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加大查办案件力度;要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的监督,坚决惩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行为,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要严格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严格规范办案程序,加强对办案过程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6.
用民主之方来医治用人权高度集中之弊,若执法执纪不严格、操作不规范,往往“旧病”未除又添“新病”。近几年来,在一些地方换届选举、民主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工作中出现的拉票贿选现象,就是一例。对此,干部群众反映强烈,亟须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基层领导班 子换届选举、民主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工 作中,出现了十分严重的拉票贿选现象。 这种以钞票换取选票的"买官"现象披着 民主的"合法"外衣大行其道,且有发展 蔓延之势,具体来说,呈现8种蔓延之 势。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是换届之年,严惩"官场经济学"成为反腐重要工作.   2006年1月23日和7月19日,中纪委和中组部两次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各地各级党政机关出现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典型案件进行通报.这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举动.……  相似文献   

19.
风云文摘     
一包烟也算贿选,上级要为下属错误检讨,官员家庭情况也要汇报。这样细致的“有法可依”实在让老百姓欢心鼓舞。但是,好的政策更要有好的执行力度,否则不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好的政策也会成为某些人的邀功牌。浙江金华首次界定贿选标准关于“贿选”——这一基层选举中出现的法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基层领导班子换届选举、民主推荐领导干部工作中,时常出现地方领导干部贿赂人大代表拉票贿选现象,对于候选人贿选行为可依据《刑法》和《选举法》的相关规定依法处理,但是对人大代表收受贿赂出卖选票的行为应如何定性,有人认为法律没有作出明文规定,笔者认为人大代表收受贿赂出卖选票的行为应以受贿罪论处,理由有以下几点:一、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责选举领导干部时的主体身份应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当人大代表履行其代表职责时,其主体身份显然应认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