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伟 《法制与经济》2008,(2):54-54,57
“337条款”与“特别301条款”都是保护美国知识产权及国际贸易利益的主要贸易工具,对其他贸易伙伴都构成重要威胁,尤其是近年来美国依“337条款”对中国进行的调查屡见不鲜。加强对其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2.
朱颖 《知识产权》2006,16(5):87-91
美国重视知识产权的作用,因而通过国内立法严格保护知识产权。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知识产权已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在国际范围维护美国的利益,美国就产生了“特别301条款”,并修改了“337条款”,但美国并不满足与此,结果促使了多边贸易体制中产生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但美国仍觉不满,随着推行“竞争性自由化”战略,美国在区域和双边领域产生了一系列的自由贸易协定,美国借助自由贸易协定把美国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写入协定文本。  相似文献   

3.
刘江平 《中国律师》2006,(10):41-42
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产品大量地进入全球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不少产品进入了美国市场,同时也引发了持续不断的知识产权问题。随着中国日益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以及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可以想见,某些进口国依靠知识产权问题也来设置市场“门槛”障碍的现象也会日益增多。媒体在报道中美贸易时经常提到“337条款”,但是,有专家认为,中国还只是刚刚开始意识到美国贸易法“337条款”的重要性,“337条款”的厉害程度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究竟“337条  相似文献   

4.
337条款立法史表明其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机制是美国经济政策中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后危机时代,短期内337条款的适用强度将随着美国经济复苏进入一个相对缓和的周期。但从长期来看,337条款的保护水平将随着美国知识产权保护和制造业振兴政策的实施呈现提升的趋势,对我国企业的针对性也将不断增强。对此,我国政府和企业应采取适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美国涉华“337调查”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中国已然成为其最大的受害国。面时美国的贸易大棒,中国企业应该了解“337条款”并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进出口贸易交往频繁.我国企业被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337条款调查的比例逐年增长。本文作者凭借多年执业经验,就怎样有效地利用重新设计的产品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337条款调查中进行抗辩提供了十分实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2003年上半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简称 ITC)发起了 11例“337” 调查。在11 个案件中,其中四例指明了中国公司作为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被调查的对象,占案件总数的36.4%。近年以来,几乎每年都有中国企业受到调查,且这种趋势有愈演愈烈之势。 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即业界俗称的“337条款”。“337条款”是美国企业阻止竞争对手进入美国市场的一种保护手段。这个出台于1922年的条款,尽管一直遭到国际社会的非议和质疑,但  相似文献   

8.
小议美国关税法“337条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37条款"与"特别301条款"都是保护美国知识产权及国际贸易利益的主要贸易工具,对其他贸易伙伴都构成重要威胁,尤其是近年来美国依"337条款"对中国进行的调查屡见不鲜。加强对其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文俊 《中国律师》2005,(11):60-62
自1986年12月29日美国对我国发动第一起337调查案件以来,美国累计已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启动了44起337调查案件,涉案总金额数百亿美元。337调查已经成为继反倾销措施之后,美国推行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实施非关税壁垒和阻击外国产品进口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感受到337调查对其产品向美出口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潜在威胁。事实上,337调查这一贸易救济措施的实施效果远比反倾销调查严厉得多。如果将反倾销制裁的效果比作美国用来打压我国出口产品的“常规武器”的话,那么337制裁的威力就将是“大规模杀伤性核武器”。337条款项下的贸…  相似文献   

10.
美国关税法"337条款"是针对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保护美国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权益不受进口涉嫌侵权产品侵害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近几年来,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中美贸易争端的主要问题之一,2007年6月5日,美国方面就中国知识产权问题首次正式起诉到WTO法庭。本文借以这一事件,针对美国"337条款"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对我国实施"337条款"的原因,阐述我国企业如何应对"337条款"。  相似文献   

11.
中美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争端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鑫生 《知识产权》2008,18(3):86-89
随着中美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遭遇到的美国知识产权纠纷越来越多,涉及范围越来越广,主要面临的是TRIPs协议、301条款和337条款中所涉及的诉讼.这不但给我国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还威胁到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美国在WTO中针对中国发起的知识产权诉讼情况及经历的301务款和337条款诉讼情况需予以重视,从而确立长期目标和措施,同时我国的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当密切合作,在理论和实践等各方面提高应诉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脚步的加快,随着中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随着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越来越多的诉讼、经济纠纷开始与我国知名企业联系在一起。“337条款”和“337调查”逐渐进入国人的视线,成为国内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337调查得名于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节。所谓337调查是指美国针对进口贸易中不公平的竞争行为,主要是知识产权侵权,采取的一种措施。跟国内已经熟知的DVD企业专利费事件不同,337调查的后果并不像迫交专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已成为337调查的主要对象。通过对部分中国涉案企业案例的针对性分析,帮助中国企业学习和了解337条款中有关知识产权的不正当贸易行为的定义、337调查针对下游产品救济的发展趋势以及违反ITC同意令行为的法律后果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SPS协定》因直接涉及食品安全、人类及动植物之生命和健康,目前有沦为贸易保护主义工具的倾向。由于《SPS协定》第4条的“等效”条款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甚至模糊性,导致了各成员方在实际适用该条款时显得无所适从或对该条款的解释莫衷一是,从而减损了该条款的价值。《SPS协定》第4条“等效”条款应追求“求同存异”的价值取向。与传统的“执行国际统一标准”的国际协调途径相比较,“等效”更能反映贸易双方在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时所要达到的适当保护水平,更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也可据此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卫生安全体系,制定符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适当保护标准;加强我国有关卫生行政许可制度的建设,提高卫生检测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337调查是依据<美国关税法(1988)>第337条款,对侵犯美国境内知识产权的产品进口和销售加以禁止的贸易保护措施.至今美国对中国发起337调查已有39起,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337调查具有应诉时间短、律师费用高、调查内容专业等特点,对出口国的影响明显,已经成为中美贸易发展的新障碍.我国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有效防范和消除337调查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以促进中美贸易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的第16条特殊保障措施条款,由于它的特殊性与其可能对中国经济和WTO法律体系造成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该条款采取WTO体制所摒弃的选择性保障措施、“市场扰乱”、“灰色措施”等,而前所未有的“贸易转移”规则可能导致国际市场对中国关闭入口。该条款不仅可能扭曲国际贸易而对中国的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而且会减损WTO机制的效力。我国必须设法尽可能地降低该条款的实行可能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337条款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加入WTO后,我国外贸发展迅猛,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上升,客观上与美国同行业形成竞争。"337条款"是美国企业阻止竞争对手进入美国市场的一种保护手段,对国外企业早有歧视之嫌。本文分析"337条款"与有关国际通行规则的背离之处,剖析该条款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对我国企业应对"337条款"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美国是一个最擅长使用知识产权战略的国家,主要通过两大法律手段来实现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一是特别301条款,二是337条款,前者侧重宏观,后者着眼微观,相得益彰,共同维护美国经济利益。 2004年10月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就中美无汞碱性电池一案作出最终裁决,撤销美方公司提出的中国企业侵权指控。这是中国有史以来遭遇的最大一起“337”调查案,也是近年来惟一一起以中国应诉企业大获全胜而告终的案件(但根据美国贸易法规的程序,  相似文献   

19.
337条款与TRIPs协议关系深入透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37条款自产生以来,其合法性、正当性曾经屡次受到国际社会的挑战.虽然WTO对337条款与TRIPs协议是否一致尚未给出定论,但这一类案例的增多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但无论是认为二者存在矛盾的观点,还是认为二者一致的观点,都是仅就条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文章透过条文表层,通过对337条款的理念、价值取向以及337条款应用带来的实际后果等方面的深入透析,揭示了337条款与TRIPs协议的关系在本质上的矛盾性,为进一步探求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对策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由于近几年中国公司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ITC”)被提起337条款调查的案件急剧上升,此现象已引起中国国内各界的关注。ITC官方网站的信息显示:在其2007年受理的总共41起337条款调查中。中国公司被提起调查的为10起,占24.4%。根据337条款规定,如果被调查方被实施禁止令,则其对美国的涉案进口产品将被没收或其将被禁止今后再次进口和在美国销售涉案产品。可见,被实施禁止令的后果对中国公司的打击会是十分严重的。本文将介绍337条款调查程序的特点并提供案件进展表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