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世界都承认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上取得巨大成绩,并把这种成就归咎于中国搞了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然而,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搞了市场经济和开放型经济,甚至移植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可是经济社会发展并不成功,甚至陷入了"发展的陷阱"。  相似文献   

2.
"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始建于1988年,那时全世界范围内生态现代化起步不久,且生态意识主要在工业化国家有广泛的响应。发展中国家大都处于观望态度,觉得环境污染、生态退化是工业化国家引起的麻烦。发展中国家抱着强烈  相似文献   

3.
台湾地区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做法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冲破"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是众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要面对的共同课题。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台湾地区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支持培育和发展中产阶级,注意平衡居民的收入分配,重视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等措施,成功地走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台湾地区的做法、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钟声 《当代广西》2010,(19):18-18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热捧中国似乎成了时髦。在纷杂的声音中,有一种用意渐渐凸显,就是要把中国从发展中国家的队伍中"拉"出去。无论是明着说"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了",还是用"G2"("中美共治")和"国际责任"等"新思路"来套中国,  相似文献   

5.
金志远 《前沿》2010,(19):128-133
国家认同的形成是国家和谐稳定和统一发展的需要。但是在此进程中也存在一种要求尊重、维护民族成员的民族认同的观点。因此国家和谐稳定和统一发展需要处理国家认同和现有的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冲突论"、"替代论"、"共生论"和"辩证统一论"等观点。本文通过对各种关于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关系的不同观点的分析认为,国家认同与民族(族群)认同的主体、客体、目的和标准依据是不同的,但同时也存在联系,因此,在多民族国家,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共生论"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勾红洋 《传承》2011,(1):41-41
碳,勒紧了谁的脖子?"碳关税"和"碳减排"会告诉你答案。欧美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重污染、对煤及石油等生物化石能源有着很大依赖、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大多数已经抛给了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7.
国际环境法视野下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矛盾日益显著,可持续发展原则已成为一项发展中的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但是,该原则在国际层面的落实仍困难重重。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以及将跨界污染损害的国家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将是在国际环境法领域实现该原则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政治思想是政治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用政治学理论重新梳理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是当下政治思想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反帝反封建或"救亡"与"启蒙"只是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独立、政治民主的手段,不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最终目标。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构建现代民族—民主国家。在政治发展背景下构建民族—民主国家的思想历程应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发展的主轴,更是研究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以及政治发展史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国家在场"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榕 《理论月刊》2010,(9):42-44
"国家在场"理论,主要探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这一理论被引入中国学术界以后,许多学科将它作为一种理论框架来诠释中国的社会文化现象,取得了不少成果。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国家、社会等有关概念的讨论以及对国家与市民社会、国家政权建设与乡村社会、国家与民间信仰、国家与宗族等互动关系的探析。这些研究为"国家在场"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是作为"舶来品","国家在场"理论在中国的运用仍然需要继续进行学术理论的探讨与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学者是主张限制国家角色的,而同属于这一阵营的福山(Francis Fukuyama)却提出要强化国家的本质.福山的著作无疑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讯息,即在国家体制构建方面的知识存在严重疏漏,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更深刻阐明了国家体制构建的重要性.本文以国家构建理论为基础,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体制建设进行尝试性探讨,并梳理相关理论成果,结合中国的现实,提出国家构建未来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封安波 《求索》2011,(7):244-246
在20世纪初期,中国传统的华夷观逐步向近代民族观转变,立宪派对待国内民族问题上,提倡"满汉一家"及"大民族主义";对待国外民族问题,由天下观变为近代国家观;革命派初期的"反满"宣传蕴藏浓厚的华夷之辨色彩,后来则提出"五族共和"的近代民族观念,体现于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宪法》之中。这种转变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重大价值:在中华民族内部,"满汉一家"、"五族共和"等主张体现了民族平等的理念,强化了"中华民族"及中国国家的认同;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中华民族及中国国家的定位逐步建立在理性和现实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人大代表,既是荣誉也是责任。这一名称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群众,倾听民声,发现问题,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为国家建设发展建言献策。"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宁很喜欢对记者说这句话。  相似文献   

13.
遇恒勇 《前沿》2012,(5):166-168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中的诸多有益成分,在促进国家的统一和各族群的交流与交融、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大一统"思想、"夷夏一家"的思想、"崇尚王道而反对霸道"等儒家传统思想的分析,力求揭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内生动力,为现实社会中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寻求文化传统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石仲泉 《传承》2011,(7):4-6
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引用《庄子·人间世》"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一语,来说明党的发展壮大——"现在我们还没有毕,已经很大"。历史前行,我们党由"简"而"大"至"巨":从50多个党员发展到8000多万党员,从秘密小组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的最大执政党,从为推翻"三座大山"而奋斗到为13亿人民的福祉而开辟新的发展道路,使中华神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相似文献   

15.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知识产权保护动因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团涛  曾德明 《求索》2010,(7):30-32
研发国际化知识产权保护可以缓解跨国公司研发成本的压力,将东道国研发中心处于跨国公司整体"技术研发链"上的低端,干扰本土企业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巨大威胁。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产业国际程度的提高,跨国公司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将标准与专利捆绑构成技术壁垒,积极推动国际一体化的专利保护制度的实施,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流行的理论框架。同时,互联网的兴起使得本土"互联网政治"的研究方兴未艾。在对现实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已蔚为大观的情况下,有必要对网上的二者关系进行合乎时代发展的跟踪考察。可以尝试以话语权这一视角对互联网上的国家—社会关系进行探讨,我们看到网上社会话语的兴起是大势所趋,在政治舆论场域中暂居优势地位,而政府也正积极地进入网络空间,进行话语权争夺。未来可能由二者的互动形成一个竞争性的话语市场,并实现话语和解  相似文献   

17.
董勤 《前沿》2011,(6):76-79
美国制定2005年《能源政策法》,一方面确立了其未来制定和调整国内气候变化与能源政策的法律基础,另一方面也部署了针对发展中国家开展气候外交的总体方略。在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美国可能将气候变化问题、能源问题和国际贸易问题结合起来,向发展中国家施压。我国应当通过《能源法》协调能源政策与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可以考虑在《能源法》中单设"应对气候变化"章。  相似文献   

18.
王毅 《北京观察》2011,(6):27-27
现在关于"绿色发展"有很多提法,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型国家"、"新型工业化"、"两型社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相互之间既有区别,也有重合,而工作上不同部门又各有侧重,这不利于在"绿色发展"的计划、政策、资金等方面做好统筹,难免出现衔接不好、重复安排的问题。对此,我们首先应厘清“绿色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上,“绿色”有三层含义:一是开展资源节约、亏染治理、生态保护等,这属于“绿包”本身固有之意;  相似文献   

19.
拉美是怎样步入陷阱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万泉 《时事报告》2010,(12):31-33
在当代发展中国家中,拉丁美洲国家的工业发展起步较早,早期工业发展起步于1870年,不少拉美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40多年来,拉美国家仍徘徊在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20.
决策者说     
《今日浙江》2012,(18):4-4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科学技术更是改变国家命运、开创美好未来、创造幸福生活必须依靠的强大力量。——9月1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十二次学术大会暨第二十三届院士大会开幕式并致词时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