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警·妈妈     
周玉荣 《江淮法治》2011,(14):21-21
如果把人生比作是一场演出,那么女警和妈妈。就是我生命中每天都要出演的两个角色。当我面对群众,我是一名女警;当我面对女儿,我是一个妈妈。身兼两个角色多年,我却始终无法给予自己一个合适的评价,惟有一个越来越强烈的心愿,那就是希望自己能竭尽全力诠释好这两个生命中最重要的角色。做一个合格的女警,做一个称职的妈妈。  相似文献   

2.
心地善良之人是最可信赖的人,乐善好施之人是声誉最佳的人。魏青刚——一位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为了挽救一个落水陌生人的生命,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记者问他为何有这善良壮举?魏青刚答: “我救人不为名不为利,只求今后大伙给我一点活干,我也一定能干好。”朴实无华的心声,令人感动震撼,真不愧为2005年度感动中国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论先秦道家的自然主义教育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潜隐的道家教育思想,也负载着中国教育的一脉传统,这是与我们的主流化不同的传统,是崇尚自然的、主张自然人本主义的传统。它以自然主义哲学引导的教育目的论,超越了以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界定的狭隘范畴,张扬着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命精神。道家教育以自然养生的体育为根本,把完满性人格目标中的真善美一以贯之地融入自然生命之体的“生”的流程,创造着真正身心统一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正>一、共同法的世界观基础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是讲"天"的。中国人的天有两重含义:一是自然,一是世界,前者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上由道家思想予以体现;后者讲人与人的关系,基本上由儒家思想予以体现。就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国文化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出于自然,属于自然,存于自然,化于自然,人就是自然的组成部分。此庄子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1〕  相似文献   

5.
2005年9月,胡锦涛向全世界提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战略构想.和谐世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是与新中国建立以来几代中国领导人的外交战略思想一脉相承的,是对新中国外交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思想已成为当前中国外交的一个新理念和新的战略目标.这一思想无论是在理论领域丰富和发展中国外交战略思想,还是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改善和发展中国对外关系等实践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工业产权制度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科技人员对发明创造和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同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和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实践证明,我国工业产权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好制度。巩固和完善一个好的工业产权制度需要继续作出不懈的努力。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做到知法、守法、严肃执法。知法,就是要认真学习和宣传专利法、商标法及其有关的法律、政策和国际公约,掌握有关工业产权制度的专业知识;守法,就是要求有关的各行各业都要在专利法、商标法的规范内活动,不做任何违反我国工业产权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生态文明的核心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和谐社会与以宪法精神为基础法治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法治社会不等于和谐社会,但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设一个以宪法精神为核心的法治社会。从宪法精神角度看,公民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终极价值关怀,而国家权力间的和谐和国家权力与公民人权间的和谐便是实现这一终极目标的根本支柱。  相似文献   

9.
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她是一个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个和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自身的和谐。就是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正确的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使人在需求增长与自然界所提供的资源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生命法是指调整以生命科技活动与伦理矛盾为中心,涉及人的生命延续、终结乃至人的生命创设、修缮、改造等社会关系的法律群。生命法调整的对象虽然主要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这是核心),但并不止于此,它还延伸至人与动物的关系、人类与地球生物圈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考虑到与高新生命科技关系的远近和与人的生命健康关系的远近,把生命法的调整对象大致分成"主体部分"和"延伸部分",共有15分项。生命法也应归入社会法,属于第三法域。大量事实表明,生命法推动生命科技和生命伦理从冲突走向和谐互动。这一点彰显了生命法的社会法的本质。生命法是现代社会法中非常重要又颇具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法律·秩序·美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秩序与和谐既是法律基本的属性和价值 ,又是古典美的基本特征 ,所以 ,法律也有其秩序之美。周朝的礼法是这个方面的一个突出例子。  相似文献   

12.
周永年 《检察风云》2010,(15):26-27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自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确立“一个世纪的进步”主题以来,历届世博会26个主题中,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共同寻求实现城市范畴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历史与未来的三大和谐。它的人文色彩更加浓郁,时代气息也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13.
沐浴春城的阳光、徜徉上海滩的繁华、穿梭羊城的霓虹、沉醉合肥的宁静、流连津城的文化、感受晋城的韵味……我们随着"中国律师论坛"的脚步.一路思考、一路畅想、一路交流。"中国律师论坛"在关心律师业发展的有识之士的关注下,不断成熟、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终于迎来了她的第七个生日。"第七届中国律师论坛"召开的日子,恰逢新学期开学——2007年9月1日,也预示着我们的论坛踏上了一个新的阶梯。这是"中国律师论坛"自诞生以来.首次走进西部、首次将东西部律师业的和谐发展纳入探讨专题。西夏自古就是藏龙卧虎之地,孕育着古老的民族、蕴藏着神  相似文献   

14.
分已知线段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是全线段与另一部分的比例中项,这就是黄金分割问题,而这个比值,就是黄金分割数.最早对黄金分割做系统研究的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黄金分割的实际应用,最著名的例子是优选法中的黄金分割法,它首先是由美国的基弗在1953年提出来的,1970年以后在中国得到推广并取得很大成绩。建筑设计、舞台、室内装璜、工程应用、军事等诸多领域都应用了黄金分割原理。实践证明。黄金分割原理能够产生出最和谐、最自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进入二十一世纪,追求科学进步,渴望文明、和平、安宁与幸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但在这新世纪中国文明的脚步声中夹杂的一个不和谐的声调,它使数以千计的人们丧失了生命,使数以万计的家庭支离破碎,它就是邪教“法轮功”。李洪志及其追随者与世界上其他邪教一样不仅聚敛钱财,残害生命,而且已发展为妄图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组织。它与国外的“民运”、台独、藏独分子合流,受国外反华势力操纵,以说谎、造谣为能事,在国内制造事端向其主子邀功请赏,其祸国殃民的反动本质已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16.
张锋 《政法论丛》2007,(4):69-73
在自然权利的问题上,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尖锐对立,人们遵循着非此即彼的一种思维定势,认为二者水火不容,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使作为坚守非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的观察者也不得不承认发达的人类中心主义是实现自然权利的必由之路。贫穷不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只有在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实现人类的生态化的富足,才有实现自然权利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国人官瘾较浓,古来就爱做官,这其中自然有在其位好谋其政的道理。然而,古人为官更多的原因到底是为什么呢?旧社会流传“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官家一夜盘中物,百姓十年口中粮”,做官能捞钱、购田置产、封妻荫子,好处很多。于是,就有厚着脸皮去要、不惜重金去买、削尖脑袋去求的,这是旧社会的官场“现形记”。如今不兴这一套了,但是官进一  相似文献   

18.
薛晨 《江淮法治》2007,(8S):45-45
从空气、水源到土壤,我国的环境问题渐渐从“局部潜在”走向“问题凸显”,如何解决当前严峻的环保问题,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亟待回答的课题。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文明应与大自然的生命紧密结合在一起,就如同心灵和躯体一样密不可分。本期“代表访谈”栏目以环保为主题,对我省的部分人大代表进行了采访。在接受采访时,代表们无不表露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在他们眼里,人类不能以一个征服者的面目对自然发号施令,而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9.
从空气、水源到土壤,我国的环境问题渐渐从"局部潜在"走向"问题凸显",如何解决当前严峻的环保问题,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亟待回答的课题。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文明应与大自然的生命紧密结合在一起,就如同心灵和躯体一样密不可分。本期"代表访谈"栏目以环保为主题,对我省的部分人大代表进行了采访。在接受采访时,代表们无不表露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在他们眼里,人类不能以一个征服者的面目对自然发号施令,而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0.
从空气、水源到土壤,我国的环境问题渐渐从"局部潜在"走向"问题凸显",如何解决当前严峻的环保问题,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亟待回答的课题。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文明应与大自然的生命紧密结合在一起,就如同心灵和躯体一样密不可分。本期"代表访谈"栏目以环保为主题,对我省的部分人大代表进行了采访。在接受采访时,代表们无不表露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在他们眼里,人类不能以一个征服者的面目对自然发号施令,而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