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他去当足球裁判,因为他可以在绿茵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骄傲地主宰球员和教练的命运,人人都敬畏,权利至高无上。如果你恨一个人,就让他去当足球裁判,因为终有一天他可能会锒铛入狱、身陷囹圄,卑微地面对千夫所指及漫天怒骂,人人都唾弃,永无翻身之日。  相似文献   

2.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宗教观念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无知、迷惘、恐惧和无能为力,从而对客观世界产生虚幻的错觉和错误认识,认为冥冥中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主宰自己的命运,因而寄希望于上帝、神灵,以求解脱厄运,逃避灾难,于是逐步形成了宗教。到了阶级社会,宗教被统治者利用为巩固其政权,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精神武器,把它作为统治工具来培植和支持,正如马克思所说,宗教已成为“人民的鸦片”,列宁对此还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被剥削阶级进行斗争,必然会产生对死后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终生为人类命运而忧虑,认为社会充满了危机,并分析了科学技术、人的本性同时代危机的关系.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技术的悲剧就是科学家的悲剧,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的破坏力量是科学家研究发明出来的,而科学家却没有能力阻止用技术力量来作恶.爱因斯坦认为"作恶"的冲动来源于"人的兽性本能",若不加以约束,就会形成物欲主义;在"物欲主义占优势的时代",就会出现利己主义的统治.利己主义在经济生活中造成了种种悲惨后果,在国际关系中导致种种冲突.冲突的深层根源主要是利害冲突.因而,只有用理性来取代原始本性,才能实现人类自我的解放、时代危机的化解.爱因斯坦的这种对人类命运的忧虑是留给后代的重要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4.
"一个布满了城镇的区域带,形成了一条横跨亚洲的项链",东西方交流由此开始,竞争进取推动文明加速前进。根据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交往是社会存在的形式。丝绸之路始终主宰人类文明世界的十字路口,预示着人类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正常的人情是必要的,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标志。尤其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人与人之间更重感情。长辈、师长间有培育之情;父母、兄弟、子女间有血缘之情;同事、部属、战友问有亲近之情。领导干部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名成员,也有自己的人情。由于领导干部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能够主宰一些人的命运,有些人会打着“正常人情”的幌子,利用领导干部易被感情溶化的弱点,把领导干部拉“下水”。  相似文献   

6.
人类命运共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宿命。自觉、理性、积极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把握自身命运的必由之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要有整个人类社会都能认知、接受、奉行和维护的思想观念基础,这就是“人类共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概括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它实际上是整个人类,包括所有民族和国家都能认知和接受的“人类文明最大公约数”。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次次证明,一个和平持久的人类共同体,只能通过各个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沟通、共识和合作才能实现,仅仅依靠力量形成的共同体不可能长久持续。这就意味着,不同文化,尤其是东西方文化,要相互尊重、彼此融合,从而实现多元共生。具有四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国文化,恰恰具有这方面的根性与基因,而且孕育了可以为整个人类接受的人类共同价值观念。未来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如果能够实现东西方文化价值合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就有了最基本的思想和观念基础,这将是人类的共同福祉,它必然带来人类文明的一大跃进。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与客观唯心主义具有大体相同的世界观;对存在的基本问题诸如宇宙的起源、宇宙的未来、人类的起源等的解答受制于有限的认识能力,人们长期不能发现社会生活中个体及集体命运的决定因素和力量,此二者为伊斯兰教产生的认识论根源。这些问题彻底正确的解决依然受制于当代有限的认识能力则是伊斯兰教持续存在的认识论根源。应从哲学、科学、宗教中提取最大公约数,对存异部分进行统筹协调,扬长避短以更好地促进人类自律和存在的基本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4年前,我还是一个‘劳改犯’,想不到今天成了庄严的法官们的座上宾……希望法官们多了解我们,多理解我们搞企业的苦处。你们的笔主宰着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工厂的命运,搞得好可以把一个企业扶上马,搞得不好也可以把一个企业打下地,下笔可一定要仔细慎重啊!有罪的要毫不留情地治罪,但一定要搞准。希望你们能成为我们办厂搞企业的坚强后盾。” 这是温州一个厂长在浙江省第19次法院工作会议上,向全省法院院长们说的一番话。 “这位厂长是我们那次会议专诚邀请的客人。”当  相似文献   

9.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权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里的任何事物,都有其普遍性,也都有其特殊性。 什么是人权?我同意这种观点:人权就是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享有和应享有的权利。它受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很显然,按照这种认识,无论把人权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或一种制度,都有其特殊性,也都有其普遍性。 首先,我们看这一概念的主体——人。当指整个人类所有人时,它是普遍的;当指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人时,它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当指张三、李四某一具体人时,它则是特殊的。其次,我们再看这一概念的客体——权利。当指一切权利时,它是普遍的;当指已  相似文献   

10.
犯罪是人类社会的自然产物。犹如古希腊人面狮身的斯芬克斯,它不仅是扼人致死的怪物,也是巨人与智慧的化身。它张口一吐,能吹出瘟疫之风;双翼一挥,将产生沙漠风暴。最诡异的还是它的眼睛,当你们互相凝望,务必要解答它的谜题,否则将无法动弹,为其所伤……然而,一旦解开了谜底,人们也将因此获得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纠缠于犯罪问题久矣,耗费重巨、诸刑罄尽,亦如斯芬克斯之谜。  相似文献   

11.
法律异化是指法律这种人类创造出来的本用于服务人类的社会规范,因为一些原因反而成了走向人类对立面的一种异己力量的法律变化。其表现为依"法"迫害、合法伤害、非法侵害、人们对法律的异己感和积极寻求法律的替代品等多种形式。法律异化的人为因素是人的异化,客观因素是法律本身的悬空与不切实际、法律规范限制性的僵化、司法的"证据中心主义"和法律运行的程序主义等。克服法律异化的路径有以人为本,确保良法的产生;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防范主体的自我异化;运用宏观、全面的社会治理手段防范法律的异化等。  相似文献   

12.
重庆谈判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今天的经济建设,祖国统一,民族振兴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历史启示:一、在处理中国前途命运的问题上,所有的党派应该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不是以党派的私利为重;二、中国的命运是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的,中国的一切政党要善于正确分析形势,牢牢把握住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三、在处理同广大的中间党派的关系上,要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四、国共合作是历史和现实的需要,在处理国共两党的关系上合则两利,分则两损。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与社会》2013,(3):74-74
周文华、王公晓在《广东社会科学》撰文认为,科学和信仰是“影响人类的两股最强大的普遍力量”。这两股强大的普遍力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争斗、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统一关系。首先,科学与信仰统一于人的社会实践,人类一切文化都源自于社会实践,科学、信仰、道德、艺术等所有文化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其次,科学与信仰统一于人的本性。人有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  相似文献   

14.
法律信仰在法治化进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法律信仰与法治的历史进程所谓信仰,是指人们关于最高(或极高)价值的信念。法律信仰,就是坚信法律之中蕴藏着人类的价值;坚信法是足以走向真、善、美的桥梁;坚信法能够(至少是部分地)决定社会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坚信法律之于人有如生命般重要。人类历史上,凡是主张依法而治的国家或民族,都十分注重弘扬法的精神,唤起人们的热忱,使依法而治由少数决策者的思想变为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早在古罗马时期,长于法学思维的罗马法学家们顺应城邦自由民从事简单商品经济活动的需要,不仅建立和发展了完备的私法体系,而且还把法提…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观点;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禾刀 《江淮法治》2013,(16):57-57
近代中华,命运几番沉浮。《中国在历史的转折点:当代十贤访谈录》一书由资深媒体人马国川对吴敬琏、厉以宁、江平、茅于轼、资中筠、高尚全、余英时、李泽厚、许倬云、袁伟时等当代10位最具影响力的华人学者的采访对谈整理而成;围绕中国改革的主题,涉及制度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社会转型、经济变革、司法改革、民生保障、文化重建、道德塑造等关系每一个中国人命运的重大命题,深入剖析一百年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政治、经济及社会转型的真实内在逻辑,为站在十字路口的今日中国寻求历史方向性的道路。该书撷取的访谈虽各有侧重;但最终均归结聚集于两  相似文献   

17.
自然,童心与诗:论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童年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着重论述了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学的自然与童心主题及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认为在机器明主宰下的现代社会里,人性不可避免地趋向物化,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化,人了原本在自然状态下充分拥有的自由和善良的意志、崇高的想象力、纯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情感世界,使人变得封闭、迟钝和缺乏创造力,而这将导致整个人类明的匮农与衰退。因此,人类为自身的进步、发展与完善,就必须摆脱机器明的,回归浪漫主义的思想境界和  相似文献   

18.
从人的本质看法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法观念的原本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人,法是确认和规定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即将特定社会关系转变为社会秩序的规则。所以,从根本上讲,人的社会本质决定着法的社会存在;只要人的社会本质不变,则法的社会存在就不会变。法的功能在于把实现人的社会本质的各种社会关系制度化;法的本质是由一种社会力量保障实现的社会意志,而这种社会力量和社会意志在一定历史阶段上体现为统治阶级的力量和意志。就人的本质和法的本质间的必然联系看,任何人类社会的法都具有基本的共性;法也将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相似文献   

19.
袁婷 《法治与社会》2007,(12):50-51
他们是当代大学毕业生,也是农民,仓储放弃了父辈所期望的城市生活方式,转而选择务农,他们带着知识,没有走进城市选择做白领,而是回到农村,自主选择当农民,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命运同样因知识而改变,甚至改变了更多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十年来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发展史上光辉灿烂的一章。成就是六亿人民的骄傲,经验已在全世界播扬。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告了结束,劳动群众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发挥着自己的力量。大家都走上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大道康庄。建设事业的进行,是疾如风驰,广被全宇,深入地底,高出云上。天堑已可步行。秦岭的层巒迭嶂,也凿穿了,可通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