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合作契约形式作为公私合作中最典型的行政行为形式,关于其法律属性在学界争论不一,但就从行政合作契约的参与主体、执行内容以及产生的法律效果来看,应将其界定为行政契约.对公私合作背景下的行政合作契约进行立法规制宜在公法学基本原则的约束下,从公私合作私主体的选任与行政合作契约的签订、行政合作契约的全面履行以及行政合作契约履行障碍时公部门担保责任之保证三个方面为进路进行制度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陈军 《政法学刊》2010,27(3):97-102
现代行政国家行政任务不断增加,行政机关为完成行政任务,不得不同私人部门合作,公私合作兴起。公私合作行为是弥补公私合作背景下传统行政行为形式的不足而孕育产生一种新型的行政行为,主要体现为行政契约和私法上的契约。通过“治安承包”这种典型的公私合作行为形式的行政法实证分析,以期达到考察公私合作行为的法律形式。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反就业歧视法治建设的重心在于构建行政实施机制。世界各国或地区反就业歧视法行政实施机制纷繁复杂、类型多样,既有基于私人利益的行政调解模式、行政裁决模式,又有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处罚模式、咨询促进模式,还有公私兼顾的行政执法加行政调解或行政裁决模式。我国反就业歧视法行政实施机制应当公私兼顾,采用行政主管机关加内设专业机构模式,通过行政执法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通过行政介入实现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我国反就业歧视法行政实施机制应加强公私合作,建立公私合作的行政裁决制度,设置行政责任,拓展公共利益的实现途径,公私合作共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的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都有局限性,存在"柔性"有余,"刚性"不足;可操作性差;立法分散,系统化、配套化规定不足;单行规定少;内容不全面,法律空白多等问题,建议在完善立法的过程中,坚持利益协调、平衡和刚柔并济、奖惩分明的原则,把握明权责、严资格、重过程、重追责这几个重点,逐步完善校企合作从中央到地方的立法,为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充分的法律支撑。  相似文献   

5.
劳动关系中的信任合作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劳资关系由对抗逐步向合作发展,我国提出了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社会发展目标,在劳动法中确立信任合作原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法律途径。信任合作原则是指在劳资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确立双方合作机制,以达到劳资关系和谐目标的原则。信任合作原则在社会连带关系理论、社会伙伴关系理论及利益相关者理论中都可以找到其存在的理论基础,在英国及德国的劳动法中也有其立法实践基础。在我国劳动法中引进该原则,需要相应地建立信任与合作机制,并形成信任与合作的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6.
陈无风 《法制与社会》2011,(33):287-289
公私合作系公部门和私部门合作完成行政任务。政府业务委托民间办理时,政府采购、行政助手、行政委托、委托经营与特许经营郝存在公私合作的空间。本文采比较法的视角以我国台湾地区公私合作的理论和经验为借鉴,着重探讨了大陆公私合作在宪法上的充许性与具体法律规制上的特点,以期展现大陆公私合作样态的轮廓。  相似文献   

7.
粤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不断深入的同时,由于利益博弈和体制、机制上存在的差异,法律冲突和纠纷也越来越多,为此加大法律合作的力度尤其是尝试在立法方面开展合作是必要的。本文就粤港澳进行立法合作的有关问题作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自1980年代以来,公私部门合作以其宣称的通过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进行风险最佳分配,来实现比传统的政府完全提供模式更加高效和负责的理念,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公共服务提供的优先选择模式。然而,公私部门合作这30年的发展历程也伴随着不断的争议和批评,其中大量失败的公私部门合作案例反映了风险分配原则在现实中的困境。公私部门合作的倡导者所宣称的"通过最佳风险分配追求公共资金最佳使用价值并达成公共利益"的理念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和批评。通过文献综述,论文首先回顾公私部门合作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并阐述风险分配的理念及其对公私部门合作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从风险的测量和计算、风险的转移和分配,以及风险分配过程中的公共利益诉求三个方面回顾和评估风险分配原则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各种冲突;最后,探讨该原则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国发展公私部门合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制的实施加快了我国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增加了公共产品的数量,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然而,在公私合作制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对私人资本保障不足、对公共利益关注不够等问题,尤其是在污水、垃圾处理等新兴环保型公用事业领域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完善政府相关职能、健全收费机制、建立公私合作合同制度、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等途径,促进公用事业公私合作,提高公用事业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以期更好地实现社会福祉。  相似文献   

10.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对于地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公私合作模式被广泛认为是能够解决城市基础建设资金短缺、管理效率低下的有效措施。论文运用1992—2008年中国地级市基础设施项目数据对公私合作政策在中国城市间的扩散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对比了内生因素模型、制度因素模型和竞争模型对地方政府采取公私合作模式几率的影响;同时还进一步讨论了不同因素的作用效果在不同扩散阶段的相对作用,以及政府间财政关系和政治联系对不同模型效果的调节作用。论文的结论对深入理解中国情境下政策扩散的独特机制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曹辉 《法制与社会》2010,(32):216-216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经营货币信用的合作金融组织,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保障其实现民主管理和有效运营的制度基础。然而,我国农村信用社缺乏完善法人治理机制的内在动力,社员(代表)大会有名无实,内部管理层权力约束机制不健全,监事会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本文认为应从加强相关立法着手,以内部治理结构为重点,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机制,并提出了具体的立法措施。  相似文献   

12.
赖虹宇 《中国法学》2023,(4):200-219
金融机构股东加重责任关乎股东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平衡。域外股东加重责任来源于风险防范语境下的公私合作治理需求,控股公司结构决定了加重责任虽然对有限责任有所偏离,但具有私法逻辑支撑。我国的股东加重责任覆盖了整个金融行业,并聚焦于主要股东而不限于控股股东,在范围与对象两个维度上呈现出扩张现象。此种扩张具有现实合理性,但对私法秩序形成挑战并引致诸多规范困境,亟待立法回应。但特定行业立法无法应对此种扩张,金融稳定法的公法定位也难以直接填补私法基础。而公司法则能作为规范我国特殊实践的立法载体,实现法律层面设定、覆盖整个金融行业、契合公私合作治理、补足私法正当性等多重目标,并可合体系地针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差异化的规则设计。  相似文献   

13.
公私合作往往涉及多方错综复杂的关系,建立在平等协商基础上的合同,能够在明确公私各方的权利与义务、风险与责任的同时,避免传统规制手段易失之于僵化的弊端。对于公私合作合同的法律性质,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应以合同标的为标准,结合多重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在公私合作合同的权责配置问题上,则宜将各类公私合作合同统合在"合作合同"名下,建构一套相对统一和独立的法律规范体系,落实建立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对人权的保障义务这两个宪法原则之上的国家担保责任,实现对公私合作合同全过程的监督控制。  相似文献   

14.
《政法学刊》2019,(5):58-64
粤港澳大湾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是落实新时代生态文明观的重大举措。大湾区水污染防治的立法协同机制,实质上是把十九大报告中所强调的生态保护和创建生态文明价值观纳入国家立法体系的一种协同机制。现实中,建构立法协同机制在中央和地方立法层级以及地方立法与政府决策等领域都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阐发大湾区水污染防治的立法协同机制的内涵基础上,分别从中央立法层级、地方立法层级以及地方立法与政府决策等三方面提出了立法协同机制构想。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力主推广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公私合营、公私合作模式,即PPP模式)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亮点议题,也成为当下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各级政府部门在推广公私合作、公私合营(PPP)模式中所遇到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主要来自于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缺失。鉴于PPP模式的国际性和专业性,现阶段有必要引鉴域外相对成熟的规制与经验,来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公私合作、公私合营(PPP)规范性法律法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我国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在稳步推进的同时也面临着深刻的合法性危机,其具体体现为法律依据的低位阶、风险意识的双重匮乏和公众利益的极度虚置。消除危机的根本之道在于强化政府对特许经营的规制:通过规制目标的科学厘定、规制机构的统一设置和规制手段的审慎选择来确保特许经营的健康发展。在公私合作的新背景下,我国行政法学研究面临着基本理念之变迁、研究视角之转换和与其他社会学科进行知识整合等任务。  相似文献   

17.
立法权限的划分设定了一定层级中立法博弈的前提或限度,立法起草、立法审议和立法表决等诸环节中的程序规范既要将立法博弈及其利益裁量、价值衡量予以客观写实,又要对其可能的冲击予以适度管控.立法博弈应当在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准则与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之上,确立其中的利益甄别基准与利益调整方案.在转型发展时期,立法博弈的复杂程度致使立法中的交涉、妥协和对于法律规范的设计、表述的认同度都充满了不确定性.由此,应当进一步细化立法基本原则和立法体制机制,加强对立法博弈的深入揭示和程序引领,从而提升立法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东北亚经济安全与合作机制构建的必要性阐述,揭示了东北亚地区经济应以区域利益共享为基点,以博弈关系为切入点,构建实现区域各国利益的最大化,达致多方利益均衡的经济安全与合作机制,提出了构建东北亚经济安全与合作机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对反独促统具有重大意义。税法是影响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制度性环境因素之一。当前大陆方面与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相关的税法规范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实体内容上均存在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发挥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对反独促统的重要意义,在形式上,应提高现行税收规范的法律层级,择机出台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专门税收规章,推动签订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涉税框架协议;在内容上,应对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从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合作角度进行合理地改良完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指出并分析目前我国立法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完善我国立法体制的途径,主要从主体与程序两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立法体制的对策:主体方面包括提高人大代表参与立法的积极性、明确代表责任制、人大代表专职化的可行性分析;程序方面包括设立提前送达程序、强化审议时利益表达机制、起草主体多样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