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了十次大裁军。每次裁军,都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和社会原因,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富国强兵梦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关于解放军裁军内容的文章,经常见诸报刊及网络。大多数文章都认为,解放军裁军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情。实际上,在战争年代,解放军曾经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精简复员:一次是1942年的"精兵简政",一次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整编复员。解放战争基本结束以后,解放军部署了首次规模较大的"战后复员"。现将这三次精简复员情况,以纪实的形式予以记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胜利形势下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的主题是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新高潮中,在党精心设计和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立了建立新中国立国治国的政治原则,作出了建立新中国的几项重要决策,实际上提出了新中国起步时的国情观和发展现,确立了新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建设目标,并对党领导国家建设的能力和永葆党的先进性提出了两个善于和两个务必的新要求.建立新中国就是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建设新中国就是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国家.这是一次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政治决策会议,又是一次建国理论创新会议.  相似文献   

4.
兵贵精不贵多,这是一个尽人皆知的道理。然而下决心把军队的人数真正减下来,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从当时的国情、军情出发,高瞻远瞩,对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多次精简整编,减额幅度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每次大裁军,人民解放军都要经历一次剧烈的阵痛。但是,每次阵痛之后,它都会获得一次更加富有活力与朝气的新生!华日初升,百废待兴,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适时应变,先后三次百万大裁军。1949年10月1日,随着天安门广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度如一轮初升的旭日,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然而新生的中国却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当时,尽管国内解放战争已经基本取得胜利,但国民党数百万残兵败将仍盘据着西南、华南的某些省份和台湾等一些岛屿,依靠尚存的白崇禧、胡宗南两大集团部队,进行着垂死挣扎;西藏还处在封建领主的统治之下。解放区仍潜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整编复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保存实力、巩固国防的前提下,对所属部队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编复员,这是新中国人民军队建设史上首次“百万大裁军”。作为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周恩来,是这次精简整编复员工作的主要设计者和组织者。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拟定裁军整编方案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军这个重大课题被迅速地提到党中央、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成立,担任政府总理的周恩来当选为军委副主席,并受命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全…  相似文献   

6.
正从1945年党的七大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历经4年多的时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的党,居于全部国家工作中的领导地位,其历史使命经历深刻变化。从新中国成立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党章经历几次改变。新中国初期防腐纪律  相似文献   

7.
赤男 《党史博览》2003,(3):11-16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海内外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质量建军的话题颇多,而所谓“质量建军”,又与我军进入新世纪前夕的几次大裁军不无关系;而说到大裁军,又不能不提起当时亲历这一事件的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何正文将军。作为知情人,何老在他谢世之前的一段回忆,将有助于我们去认识中国裁军、中国军队建设和中国裁军与世界和平的战略含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从历史上第一次地震记载到新中国建立前的三千多年时问里,有据可查的比较大的破坏性地震就达五、六百次之多。征服这个恶魔,实现地震预报预防,是人类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强烈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我国的抗震救灾和地震预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建国后人民解放军的十次大裁军@刘炳峰  相似文献   

10.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联系群众以及人民参与管理国家政权的最好组织形式。新中国建立初期山西民主建政工作的深入开展 ,有效地保证了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廉洁高效和人民群众当家做主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正>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至2009年10月1日60华诞,我们共举行了14次国庆大阅兵。阅兵是古今中外一种传统的军事仪式,更是综合国力的展示。它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威、军威,最能积聚军心、民心。而胜利日阅兵,既是对历史的致敬,对英雄的怀念,又肩负着展示国家武装力量,凝聚民族精神的重任。新中国成立后连续举行了11次国庆大阅兵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军历来十分重视阅兵。1949年至1959年,中国连续进行了11次国庆阅兵。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盛大的阅兵仪式鼓舞了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方略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在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上的重大转变。回顾我国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历程,总结其经验教训,对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积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开创了新中国法制事业的新路,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基础。新中国建国前夕,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系统地提…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施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党的领导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实践,提出了党的领导任务和方法,建立起党领导国家政权的制度和体制,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  相似文献   

14.
正陈云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税收调整税收是现代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良好的税制一方面能够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也能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新中国的新税制在总结老解放区税制和清理旧中国税制的基础上得以建立,作为新中国财经工作的主要领导人,陈云推动了新中国税收的统一与调整。新中国成立前后,随着国  相似文献   

15.
阅兵,是一项极其隆重的军事仪式,是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威,一支军队的军威,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的重要形式。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来十分重视阅兵。新中国建立以来共举行过13次国庆阅兵,其中影响较大且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开国大典、建国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的5次大阅兵。  相似文献   

16.
从外交部最近解密的部分档案中获悉,新中国成立前后,刘少奇曾两次出访苏联,就新中国成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与斯大林及苏共中央领导人进行了多次会谈和商讨,不但会谈取得了很大成功,而且为中苏两党两国建立了兄弟般的友谊。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筹建新中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从开始起草到最后通过,不知经过多少次修改。周恩来自始至终主持了起草工作,为《共同纲领》的制定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份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解决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后的中国怎样建立一个新国家和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国家这样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前,它实际上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胡国胜 《党的文献》2017,(1):95-103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民主革命过程中,为实现自身政治追求和建国主张,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家目标、国家性质、国家概念的文字表述,即"新中国"国家符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民主建国等具体革命实践的变化和现实政治任务的要求,提出过"自由统一的中国""新的自由的中国""自由独立的新中国""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等"新中国"的国家目标,有过"苏维埃新中国""三民主义新中国""新民主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新中国"等"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形成过"中华联邦共和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新三民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新中国"的国家概念。"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回应了复杂的革命环境,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动员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它既是革命道路的目标设置,又是国家发展的政治引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自己国家梦想的政治智慧、执着追求和奋斗轨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民主革命过程中,为实现自身政治追求和建国主张,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家目标、国家性质、国家概念的文字表述,即"新中国"国家符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民主建国等具体革命实践的变化和现实政治任务的要求,提出过"自由统一的中国""新的自由的中国""自由独立的新中国""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等"新中国"的国家目标,有过"苏维埃新中国""三民主义新中国""新民主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新中国"等"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形成过"中华联邦共和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新三民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新中国"的国家概念。"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回应了复杂的革命环境,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动员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它既是革命道路的目标设置,又是国家发展的政治引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自己国家梦想的政治智慧、执着追求和奋斗轨迹。  相似文献   

20.
刘汉武 《奋斗》2009,(12):18-19
200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60华诞,也是我党执政60年。作为一名工龄和党龄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老共产党员,我亲眼目睹并亲身经历了我们国家的建立、%建设和改革开放。这60年,新中国的发展变化太大了。真是翻天覆地,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