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了十次大裁军。每次裁军,都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和社会原因,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富国强兵梦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前十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一边作战,一边精简整编。军队数量由最高时的600余万减至200余万,初步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编制体制,军队的质量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3.
1985年,邓小平审时度势,针对军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大胆地做出了裁军一百万的决策,为我军进入新军事变革时期进行现代化建设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真正走上了质量建军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1985年,邓小平审时度势,针对军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大胆地做出了裁军一百万的决策,为我军进入新军事变革时期进行现代化建设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真正走上了质量建军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姚远 《世纪风采》2008,(6):19-22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多次出现因形势与任务需要而进行精简兵员的活动。然而,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领导下进行的百万大裁军,却是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大行动,在我国甚至国际建军史上都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军界改革大手笔,无疑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在某种层面上的一个鲜明缩影、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6.
7.
~~建国后人民解放军的十次大裁军@刘炳峰  相似文献   

8.
兵贵精不贵多,这是一个尽人皆知的道理。然而下决心把军队的人数真正减下来,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从当时的国情、军情出发,高瞻远瞩,对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多次精简整编,减额幅度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每次大裁军,人民解放军都要经历一次剧烈的阵痛。但是,每次阵痛之后,它都会获得一次更加富有活力与朝气的新生!华日初升,百废待兴,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适时应变,先后三次百万大裁军。1949年10月1日,随着天安门广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度如一轮初升的旭日,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然而新生的中国却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当时,尽管国内解放战争已经基本取得胜利,但国民党数百万残兵败将仍盘据着西南、华南的某些省份和台湾等一些岛屿,依靠尚存的白崇禧、胡宗南两大集团部队,进行着垂死挣扎;西藏还处在封建领主的统治之下。解放区仍潜  相似文献   

9.
胡兆才 《党史文汇》2008,(11):26-31
自古英雄多磨难。刘伯承一生组织的大小战役不计其数,从军后,他一直冲锋在前、撤退在后,视飞弹如泥丸、置生死于度外。他戎马一生,身负9处重伤,惊心动魄的故事说不尽也道不完。  相似文献   

10.
正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全党工作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事业的发展也服从这一要求。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确定了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原则,根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科学分析当时的国际战略格局,对当代战争的主要根源、战争与和平形势的发展前景做出了新判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新中国的开创到繁荣的过程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在这个群体当中有十位杰出的典型……  相似文献   

12.
<正>1950年全军共精简150万余人。新中国成立时,解放军总员额为550万人,1950年4月,中央决定将总员额减至400万。后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军队又扩编至627万。1952年全军共精简227万余人。1951年底,中央军委决定于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外交政策两次调整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两次调整:由“一边倒”政策转向“两个拳头打人”、由“两个拳头打人”转向“一条线”政策。其中既有国内的原因也有国际的因素,但大国同关系的变化是导致外交政策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吕春 《廉政瞭望》2009,(10):3-3
第一次反腐告诫 1949年3月5日至12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警告:“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转型时期.作为一个全方位、整体性的社会变迁过程,与其他任何历史性的社会转型必然遇到各种问题一样,当代中国的这种社会转型也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面临着各种危险.其中,谣言的广为流布和牢骚的普遍盛行,已经成为危及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社会稳定不可忽视的社会心理隐患.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阶段性的演进。从新中国成立到目前,已经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两次社会转型。三大历史发展阶段就是:新民主主义、中国传统模式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次社会转型是指随着民主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社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型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质上是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从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的转变。第二次社会转型是指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从中国传统模式社会主义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上是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社会、从人治转向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7.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针对目前我军存在治军“松”和“软”的问题,习近平指出:“必须优化规模结构,把军队搞得更加精干、编成更加科学。要重点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限期把老旧装备数量压下来.为新型作战力量腾笼换鸟。”  相似文献   

18.
霞飞 《湘潮》2006,(1):4-9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大陆开展的第一次大规模镇压反革命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针对反对人民政权的敌人而打的一场特殊的大仗,毛泽东是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打这场特殊的大仗的最高指挥官。这场大仗的胜利,使新中国人民政权得以巩固。  相似文献   

19.
半月谈杂志社为广大读者从社会新闻事件中,梳理出2010年度中国社会建设十大新闻。透过这些事件,我们欣见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正在加深,社会建设的文化与制度环境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爆发后,对如何在有利于苏联的前提下贯彻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苏共领导人斯大林一直有着种种担忧。1937年11月,王明被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派回中国。这位“钦差大臣”自恃有强硬的国际背景,根本不把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放在眼里,在主持长江局工作期间,王明目空一切,屡屡违反组织原则,擅自发号施令,公然与中共中央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