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际经济条约,是国际经济法的渊源之一,是指有关国家或国际经济组织为规范相互间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和权利义务关系而签订的对缔约方具有约束力的书面协议。国际经济条约作为条约的一种,受《条约法》的约束,但是国际经济条约自身特征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条约。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下,国际经济条约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论国际投资仲裁中非投资国际义务的适用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投资仲裁案件中已涉及到国家在环境、人类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和人权等方面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非投资国际义务。如何在国际投资仲裁中适用这些国际义务,协调、解决它们与国家投资条约义务间的冲突,有两种进路:一是适用有关国际法规则;二是适用国际投资仲裁实践中逐渐出现的规则。通过这两种进路,可以使维护公共利益的非投资国际义务在国际仲裁中得以合理地适用,实现维护外国投资者财产权益与公共利益间的适当平衡。  相似文献   

3.
银红武 《时代法学》2012,10(3):109-113
对于国际条约效力基础问题,作者从289篇英语国际条约的语步结构研究入手,采用实证方法,用数据及语言表达实例证明和阐释了国际条约的实质效力基础究其原因在于缔约各方对于人类基本价值确信的观点。这种条约效力基础的语言实证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前该问题研究者们认为条约的效力基础“不能被证明”或难以证明的不足和遗憾。  相似文献   

4.
国际法领域的扩展使不同国际法规则之间的冲突大大增加,国际经济条约内外部冲突产生不断增多,这与现行的由不同的政府间组织分别主持谈判缔结国际条约的国际立法模式密切相关。如果说条约冲突的表现形式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冲突方法解决的是"怎样做"的问题,那么考察条约冲突的原因实际上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这三方面共同构成条约冲突的逻辑框架和基础。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出发结合国际法实践和理论发展趋势来探讨国际经济条约的冲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5.
国际投资条约仲裁在国际投资交往中越来越常见,一般对于国际投资条约仲裁的论述都将其归于国际商事仲裁之中,在国际投资条约仲裁实践中,往往是运用或者是基本沿用国际商事仲裁的机制。但是国际投资条约仲裁在当事人双方的地位、仲裁请求权的性质以及仲裁事项等方面明显不同于国际商事仲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际投资仲裁与国际商事仲裁本质的不同,提出对国际投资条约仲裁机制重构的宏观方向,以平衡投资者私人利益和东道国的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6.
也论国际条约在我国的适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际条约在内国的适用是一个由国家承担保证义务的国民之间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实现的过程。本文认为国际条约和国内立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领域 ,国内法院直接适用国际条约不仅将导致国家主权对内职能的削弱 ,而且实际上也不利于国家履行国际条约的国际义务。因此 ,修改原有的国内立法或者制定新的法律法规 ,使其符合我国所缔结的国际条约的义务 ,才是我国履行条约义务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投资条约及其仲裁中,如何在投资者和东道国权益保护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是目前国际投资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要合理平衡二者间的关系,应该在现行的投资条约中设置必要的例外条款,为东道国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预留必要的空间;应改进和完善投资条约中公平公正待遇、最惠国待遇、保护伞等核心条款的规定,防止或限制仲裁庭对其作扩大解释;应改进与完善投资条约仲裁的程序规则,使其能够满足投资者与东道国间投资争端解决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左海聪 《法学》2007,(4):97-100
国际商事条约和国际商事惯例是国际商法的主要渊源。但两者作为国际商法渊源各有其利弊。国际商事条约的一些内容往往是对国际商事习惯和惯例的编纂,但国际商事习惯和惯例并不因为被编纂就消失了。相反,在作为国际商事条约的一部分而被编纂的国际商事习惯和惯例对缔约国具有确定的约束力的同时,国际商事习惯和惯例对非缔约国仍然具有约束力。在具体的商事案件中,国际商事条约和国际商事惯例的适用因国际商事条约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基于此,我国《民法通则》第142条的规定应予以重新考虑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缔约国在实施国际人权条约方面的经验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是人权国际保护的核心 ,但联合国人权条约下的报告制度面临着报告迟延、报告内容空泛和国家代表地位不一、阅历不足等问题 ;国家间指控制度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 ;个人申诉制度则经受着申诉数量小的挑战。缔约国在国内层面对国际人权条约的实施面临自动执行与非自动执行、人权条约的地位、国际习惯法可否直接适用等问题 ,对此 ,缔约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各不相同。我国批准和加入的国际人权条约如何在国内实施的问题将会愈加迫切 ,应加强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不少学者认为,晚近国际投资条约的发展趋势是规则更加精细和复杂,以在投资保护与东道国公共利益之间实现平衡或再平衡。然而对中国及其他国家投资条约的考察表明,复杂化尚未成为国际投资条约的整体发展趋势。多元化才是对国际投资条约现状的全面和准确界定,它也会是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在多元化视角下,我国投资条约实践应努力保持一贯性,以加强我国在规则制定中的影响力,同时应明确和妥善处理相关投资条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论国际法与和谐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瑜 《现代法学》2006,28(6):158-164
利用法律尤其是国际法维护国际和平是法学家们的崇高理想,国际条约是谋求国际和平与建立和谐世界的重要方式,推进国际经贸发展与解决经贸冲突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措施,国际法解决国际争端的目的在于谋求国际和平与建立和谐世界,从谋求国际和平到建立和谐世界是国际法目标的超越。“国际法—国际和平—和谐世界”之间具有内在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12.
金铮 《政法学刊》2006,23(4):46-47
欧洲是国际法的发源地,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学说最早于英国出现。国际习惯法与国际条约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考察欧洲国家适用国际习惯法与国际条约的法律规定与实践,国际法在欧洲国家有不同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3.
荆长岭 《政法学刊》2009,26(5):93-98
全球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并趋发展,要求现代国家不仅要有较高水平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形式,同时还应具备应对国际事务及他国文明的国际理性。为共同有效打击国际性犯罪、加强国际人权保护、建设和谐世界,也为维护现代国家的安全、稳定和发展,国际社会应扬弃现实的“契合”范式的国际警务合作,在全球和区域两个层面构建新型的“和合”范式的国际警务合作——国际警务一体化。因此,现代国家应具有立足于自身和全人类长远共同利益的、富于责任感和建设性的国际敏感、国际态度、国际观念和国际政策,在平等、规范、程序化的对话交往中,寻求共意,形成共识,不断推动国际警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提出对传统国际法基础理论产生冲击.它体现了国际社会新形势的客观要求,改变了国际法的本位观,并成为现代国际法的目的性价值取向.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是和谐世界构建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5.
秦国荣 《法律科学》2007,25(3):79-86
国际经济法乃是随着国际市民社会的产生而逐步产生的,在古代社会和近代国际强权政治体制下都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得以发轫的内在根源在于国际市民社会成员在通过相互经济合作与交流过程中为自身私人利益的实现而产生的普遍规则需要,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维护国际贸易与利益共同体存在的一般利益诉求.国际经济法作为从事国际经济贸易的市场主体在长期的外贸合作中所形成的交易惯例和贸易规则,作为这些成员通过多边谈判所达成的彼此共守的行为准则,它所调整的乃是国家间及国际贸易主体之间的具有私法意义的经济利益关系.WTO及其争端解决机制的建立,则为维护国际经济秩序和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有关国际法与宪法的效力关系的国内法制度中,有规定宪法的效力优于国际法的,也有规定国际法的效力优于宪法的.根据有关国际法与宪法效力关系的国际法,国际法的效力优于各国宪法,每个国家都有义务依据宪法或法律采取履行国际义务的措施、不得以宪法及其他国内法为理由不履行国际义务,但各国可以利用条约保留机制处理国际条约与宪法或法律的冲突.在国际关系中,违背国际法的宪法或法律规定不具有法律效力,削定或实施违背国际法的宪法或法律规定构成国际不法行为,产生国际责任.关于违背国际法的宪法或法律规定在其本国国内的效力,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违背一般国际法强制性规范、违背对整个国际社会的义务或违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的缔约国在紧急情况下也不得克减保障义务的强制性条款的宪法或法律规定,应当是自始无效的.  相似文献   

17.
简基松 《法律科学》2001,(4):122-128
美国建立反导系统 (NMD)不仅违反了《反导条约》 (ABM)对其国防建设权的限制规定和对条约继承的规定 ,而且违反了外空非军事化原则 ,尤其违反了《联合国宪章》规定的避免危及国际和平和安全的义务。这一严重违背国际法的行为理应受到国际社会的批判和制裁。  相似文献   

18.
This note explains that an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ADR) protocol should be adopted as part of the Hague Convention on the Civil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Child Abduction to facilitate the amicable resolution of cross‐border child custody cases. It suggests that national ADR models should be used as a guide to improve this treaty. First, this note brings to light the negative effect of cross‐border litigation on children as well as the complexities and the deficiencies of this international treaty. Second, it examines mediation and arbitration systems employed in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 and Australia and how these can be transpo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scale. Third, it proposes how the ADR protocol should be drafted and implemented. A sound ADR mechanism would alleviate the unfortunate conditions of children trapped in long and destructive international child custody battles.  相似文献   

19.
李伯军 《时代法学》2004,2(3):13-24
在今天 ,随着国际社会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 ,条约在国际法和国际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 ,一部国际法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同时也是一部条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由于条约具有能够快速、及时、明确地确定各类国际法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优点 ,条约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法上的最重要的渊源。另外 ,条约不但是国际法主体参与国际关系和进行国际交换的主要工具 ,而且成为国际法主体解决彼此之间各种争端的必不可少的法律工具。最后 ,条约争端的解决机制既是对现行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发展 ,又有利于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但是 ,另一方面 ,不可否认的是 ,条约也存在诸多不大可能克服的缺陷 ,如条约的非普遍性、条约执行的非自动性以及条约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遵守和执行等等。  相似文献   

20.
栗晓宏 《行政与法》2004,(10):89-91
本文从国际法基本原则及联合国安全体制着手,分析了国际法在促进国际社会和平与稳定方面的作用与成就,并探讨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国际法存在的问题与危机,同时肯定了国际法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只要国际社会加强协作,它将继续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