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论权力   总被引:75,自引:0,他引:7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权利本源于权利和利益 ,并且离不开权利 ;而无权力的权利 ,只是一种利益 ;而无权利作基础 ,权力也无由产生。权力是经社会确定的 ,但是权力存在着腐败问题 ;社会公众和当权者自己要对权力加以制衡。随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 ,权力逐渐向权利回归 ,逐渐社会化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说:“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关系表现出来。”社会总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利益主体和利益的获取方式发生了变化。依靠科技,凭借智慧,通过知识创新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谁应成为这个社会财富的众多拥有者,除了私营老板和文艺明星,知识拥有者能否告别寒窗,不再做一贫如洗的寒士呢?这次我国专利法的修改给了一个肯定的回答。新修改的专利法第六条规定:“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做出约定的,从其约定。”第十六条规定:“被爱予专利权的单位应当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者给予奖励;发明创造专利实施后,根据其推广应用的范围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对发明人或者设计者给予合理的报酬。”专利法的修改无疑将保护的天平向发明者个人倾斜,这一改动意味着中国社会对知识分子持续了几千年的陈旧观念开始崩溃,一个尊重发明创造规律、符合市场经济法则的新观念开始确立。如果说二十年前我们制定专利法只是承认了发明创造者利益的存在,解决了个人利益的有关问题,那么这次专利法的修改则重在保护发明创造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发明人权利保护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明人的权利包括发明人身权与发明财产权。署名权、获得荣誉奖励的权利、要求他人引用时注明发明人的权利都属于发明人身权。发明财产权是发明人对其发明所享有的财产性权利。发明人身权与发明财产权相互依存,同等重要。独立发明人需要一些特殊的保护措施。处理职务发明人与单位的关系时,应当向职务发明人适当倾斜。发明人权利保护的完善,关键是确立他的基本民事权利地位,并在民事基本法中给予合理规定。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成果的研制与开发对投资、仪器设备和群体间的合作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正具备了这些研制和开发技术成果所必需的客观物质和技术条件。因此,目前绝大多数技术成果是企业(或其他单位)职工作出的,这些技术成果的完成往往在客观上与企业存在着种种的联系,企业的各种物质技术条件对技术成果的完成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如技术成果与职工职责方面的联系,与企业的物质技术方而的联系。这些联系和企业的作用,是企业对职工完成的技术成果主张权利的基础。由于这种联系的多样性,因而在技术成果的权利归属和利益分享原则问题上,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以求得双方在权利义务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5.
WTO下我国行政补贴司法审查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 ,我国行政补贴司法审查制度向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规则和标准靠拢 ,有利于提升行政机关的执法水平、维护我国的司法权威和贸易利益以及加强个人权利保障。具体宜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 :增加诉讼类型 ,引入课予义务之诉 ;扩大受案范围 ,行政补贴规则纳入受案范围 ;扩展原告资格 ,从“法定权利”标准转变为“法律上的利益”标准 ;构建宽严适度的司法审查密度 ,一是要“合法性”审查与“合理性”审查并举 ,二是主要进行“法律审”。  相似文献   

6.
鸿 《法学》1983,(9)
崔晓峰在《发明与专利》第三期著文指出:我国在有了发明奖励条例之后,还要实行专利制度,这是由于我国以往的经济体制有不少弊病,单靠奖励制度还不能很有效地改变局而。我国将要实行的专利制度是一种在法律保护下,把发明及时向社会公开,实行有偿技术转让的制度。当一件发明获得专利保护后,要使用、制造或销售这件发明者就需付酬取得许可,而作为这件发明能受法律保护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将其发明的详细内容公  相似文献   

7.
专利制度的目的是要在天才之火上加利益之油,围绕利益展开的纷争是专利制度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爱迪生的许多专利深深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爱迪生辞世时并不富有,据说主要原因是他的专利官司打得太多,耗费了他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爱迪生在发明了白炽灯后,便饱受专利侵权之苦.为了反击这种行为,在19世纪的最后十多年,爱迪生一共提出了200多起旨在保护自己电灯系统的专利诉讼.其中,最重要的是有关真空灯泡中使用灯丝的专利争议.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成果是创造性劳动的结晶。任何一项发明、科学发现和其他科技成果都凝聚着科技成果完成者的天才和血汗,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我国技术合同法规定,完成技术成果的个人在有关技术成果文件上写明自己是技术成果完成者的权利和获得荣誉证书、奖励的权利。为了充分保护科技成果完成者的权利,我们必须严肃制止剽窃科技成果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戈琳  朱昀 《法治研究》2006,(12):68-69
一、权利、利益概念之分析 权利和利益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两个概念。早在19世纪,英国的边沁就已经关注到了权利的利益性,而奥斯汀则明确指出:权利之特质在于给所有者以利益,授权性规范的特质在于以各种限制条件对实际利益进行划分。德国的耶林在其《为权利而斗争》一书中强调法与权利的同一性,直接地将法律所保护的利益等同于权利本身。从权利的实质看,在权利的构成中,利益是首要要素,是权利的基础和根本内容。任何一项权利的背后都隐藏着权利主体的利益。没  相似文献   

10.
规定在宪法中的权利虽然都可以称为基本权利,但在我国现行宪法文本中,权利却存在着“级差”和“殊相”:从是否与法律规定和现实条件相关而言,基本权利可以分为不受限定的权利、受法律限制的权利和附条件的权利三类;从权利的来源而言,有源于地位的权利和满足利益的权利之分;从权利的属性而言,有消极权利和积极权利之别;从主体的样态来说,有人的权利和作为法律身份、法律角色者的不同权利。  相似文献   

11.
城乡规划,从扁平到立体,关乎众人之利益.在利益交杂的时代,如何从规划编制到实施,切实保护利害关系人的权利,减少磨擦,是为紧要问题.然要论其保护,首先需准确界定其内涵、把握其外延,尚可着手构建权利保护体系,行有效运作.本文试从城乡规划利害关系人的界定与权利保护制度构建研讨,引理论与实务之鉴.  相似文献   

12.
城乡规划,从扁平到立体,关乎众人之利益。在利益交杂的时代,如何从规划编制到实施,切实保护利害关系人的权利,减少磨擦,是为紧要问题。然要论其保护,首先需准确界定其内涵、把握其外延,尚可着手构建权利保护体系,行有效运作。本文试从城乡规划利害关系人的界定与权利保护制度构建研讨,引理论与实务之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当事人,主要是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与职工,且原告基本是职工,这就使得劳动争议案件不同于一般的民事案件,如果沿用一般民事案件,由诉讼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的法律理论,强调原告的举证责任,势必不利于人民法院及时、准确地审结劳动争议案件,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劳动争议案件通常表现为企业对职工的处理,它带有明显的企业行政性质,它既是企业自身发展所必须的权利,也是社会赋予企业自身管理的一种措施;它既有利于维护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职工利益的保护.正因为如此,企业与职工两者相比较,企业显得  相似文献   

14.
王尚文  郭真 《法学论坛》2002,17(5):63-66
本文主要就有关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四个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是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 ;二是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与原因债权的权利竞合问题 ;三是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与票据丧失救济的关系 ;四是对我国《票据法》第 1 8条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义上的律师的调查取证权是指律师在向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过程中,有依法向有关单位、个人了解情况,查明事实,收集材料,调取证据的权利。狭义的调查取证权是指向司法机关以外的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的活动的权利。调查取证权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查阅案卷材料的权利,与当事人会见通信的权利,调取证据的权利等。律师的调查权和取证权在律师所有的执业权利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无论是在诉讼活动还是在非诉讼活动中,律师的法律服务都要建立在事实和客观证据的基础之上,律师执业过程中大量的工作是调查情况、掌握证据的工作。而要进行调  相似文献   

16.
正问:年假需提前多少天请假?(网友/"劳力士")答:单位职工依法享有带薪休年假的权利,但法律法规还没有对休年假需要提前多少天向单位请假作出规定。建议员工根据单位的工作情况,提前与单位协商。问:我是车祸受害方,肇事方逃逸,车被交警扣了,我该怎么办?(网友/"伍红军")答:交通事故导致他人人身权利、财产权利遭受损害的,受害人有权利请求肇事方承担赔偿责任。肇事方逃逸的,不影响追究其赔偿责任。你保管好《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医疗费发票等证据材料,待查明、找到肇事方后,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自己权利。  相似文献   

17.
谢晖 《法商研究》2015,(1):44-53
从法社会学的立场出发,权利体现了人们交往行为中的利益结构关系。新型权利是在国家实在法上没有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因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而经司法裁判认可或者尽管未经其认可却被社会普遍默认和接受的权利。从祭奠权诉讼和网名权诉讼中可以看出,新型权利生成的直接社会根据是习惯以及从习惯中提取出来的习惯权利。在新型权利生成过程中习惯所具有的不同作用,既可以从传统习惯角度观察,也可以从新习惯角度观察。新型权利生成的救济方式是基于习惯的权利推定。无论是社会的权利推定,还是国家的权利推定,都建立在有关权利的习惯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从宪政意义上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实行的是议会民主制。我们现在宪法制度的大部分内容,是在1852年维多利亚议会制定的宪法中规定下来的。 在这部法律作出的制度安排中,三权分立原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的朋友,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伦奎斯特先生,曾经断言三权分立原则是美国人的发明。但实际上很清楚,它的发明者是十八世纪的法国思想家盂德斯鸠。他认为在一个国家当中,维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的最佳途径,应当是实行权力分立以及分设不同的政府机构,而不是把权力托付给一个国家机构或组织。 自孟德斯鸠时代以来,在民主国家,国家权力传统上分为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分别授予政府、议会和法院行使。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以下简称<建议稿>)①规定应当办理登记的财产权利上不适用占有权利推定.而从占有制度之价值在现代社会对物的事实支配秩序之维护看,此种规定是不合适的,不利于此价值的实现.从登记权利人、占有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衡量,从不动产上权利推定与登记效力的关系,以及比较法的有关规定分析,均不支持<建议稿>的规定.应修改<建议稿>的规定,使占有权利推定适用于一切财产权利.  相似文献   

20.
关于在我国物权法中设置居住权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本文首先从居住权的历史沿革出发,研究了罗马法以及法国。德国物权法有关居住权的立法例;然后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就居住权是房屋这一财产在财产体系中的地位提高的必然反映、居住权有利于提高房屋的利用效益、有利于发挥家庭职能、有利于平衡房屋的利用利益等几个方面说明了在我国物权法中确认居住权这一他物权形式的必要性;最后提出我国物权法对于这种因居住而使用他人房屋的权利,应当以“居住权”概括之,并可以将之定义为:居住权就是特定人因居住而使用他人房屋的权利。文章还对居住权的取得和消灭、居住权的效力等具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