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扈永顺  杨杰 《瞭望》2021,(15):18-2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五纵三横”的趋势愈加凸显,数字产业化方面,产业结构存在失衡问题,基础仍不牢固,产业数字化方面,融合发展面临行业认识差异、要素利用不充分等挑战,疫情已将全球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推进了5~6年。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时代的政府转型与数字政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论坛》2020,(6):34-41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数字技术也正在推动着政府治理的转型和变革。数字政府重视和强调的是数字化时代的政府转型,其重点并不在于技术本身,而是如何利用现代数字技术促使政府数字化转型。数字政府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结果,它代表着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和服务典范的变迁。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面临劳动的富余、技术的偏差、责任的落差、隐私的威胁、数位的独裁和文化的冲击等诸多风险和挑战,因此推动政府的数字化转型需要系统化的治理。  相似文献   

3.
数字时代呼唤与之相适应的城市治理新形态。技术变革的驱动力、治理生态的不确定性、治理问题的复杂性以及治理需求的多样性共同驱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要及时回应数字时代需求,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重视制度变革的基石作用,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驱动力,实现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准化、智慧化与高效能。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需构建全功能集成、全网络融合、全周期管理、全要素连接的数智治理体系,促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推进农村环境治理数字化,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农村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弥合了城乡数字鸿沟,激发了乡村社会内在活力。本文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基础,搭建“制度—技术—理念”的分析框架,剖析浙江省N区数字赋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的案例。在制度供给方面,N区通过成立监管机构、搭建数字平台、完善奖补考核等手段,形成长效机制;在技术支撑方面,实现装备智能物联、数据互联共享、引入AI识别技术,推进平台更新迭代;在理念塑造方面,通过组建宣传队伍、打造宣传品牌、实施积分制管理、提升民众数字素养,营造文化氛围。N区的实践经验折射出农村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治理逻辑。即在制度变革层面,治理模式由碎片化转向整体协同;在技术保障层面,由技术匮乏转向统一标准;在理念转化层面,治理理念由模糊治理转向精细治理。  相似文献   

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是数字经济赋能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的基本前提。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需遵循并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逐步由“四化协同”过渡到“数实孪生”,最终实现“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目标。微观基础视角,财税激励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巩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中观载体视角,财税激励通过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畅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宏观保障视角,“分权+考核”激励通过引导地方政府积极作为,营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外部环境。财税政策应聚焦发展基础、应用场景和数字化转型,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财税支持力度;深挖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深化数字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完善产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的财税政策,提高激励效用水平。  相似文献   

6.
区域社会数字治理以数字信息为支撑,全面推动数字技术与区域社会治理方式深度融合,使数字化转型这个“最大变量”成为驱动区域社会治理的“最大增量”。在区域社会协同治理中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数据动态分析,能够重构区域社会治理范式,促进线下线上融合的协同治理创新,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结构的改善、治理机制的创新、制度机制的协同,以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应对跨域数字治理的复杂性。在探讨区域社会数字化协同治理的必然性和基本特质的基础上,可从进一步优化区域社会数字化协同治理结构、构建区域社会数字化协同治理的规范体系、夯实区域社会协同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支撑等方面探寻区域社会数字化协同治理进路。  相似文献   

7.
治理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应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有效治事的效用逻辑以及撬动改革的发展逻辑。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在理论层面,基于“结构—过程—功能”分析框架,是一个以数字技术赋能治理体系调整、治理过程优化,进而释放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整体效能的过程;在实践层面,通过对以北京“接诉即办”和上海“一网统管”为代表的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实践的比较分析发现,虽然转型动力和转型路径不同,但是技术和制度都是影响转型的关键性要素,且二者相互作用。从整合性、过程性视角出发,协同理念、组织、技术与制度四要素,未来优化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需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良性互动的复合路径,同时推进技术和制度双重变革,并在机制创新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城市数字治理是一种基于数据的治理。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数据生产是数字治理的基础性条件。由于城市治理的数字依赖,作为城市治理主体的政府、市场、社会、个体都需要从数据生产介入城市治理,但数字赋能与数字赋权往往并不同步,由于政府的天然垄断与市场的技术优势,他们在数据生产方面具有占先地位,从而挤压了民间数据的生产空间;民间数据需要借助政府、市场平台才能运作。因此,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需要从三个角度防范数字依赖的治理悖论,即防范数据生产主体地位的不平等对社会自主性的削弱;防范城市运行对于政府、市场数据的强依赖性,助长政府、市场对于数据资源的强吸纳与硬整合;防范数据运行过程的不平等造成的城市居民数字权利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数字形式主义是形式主义在数字化时代衍生出的新样态。较之于传统形式主义,数字形式主义具有判识难度更高、负面影响更广、规制难度更大等特点。因此,必须正确认识数字形式主义的在场形态,厘清其生成逻辑,并有针对性地从加强数字治理、培育数字素养、健全数字制度三个维度对其加以规范治理,以解决普遍存在的数字形式主义、强化“四风”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19年以来,天津市河西区把握发展机遇,立足区位优势,提出“打造网信大厦,发展数字经济”的工作规划,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位于新八大里地区的河西区数字经济主题园集聚效应初具规模,使数字经济比肩金融业、设计产业等成为河西区优势产业。2021年,天津市政府印发了《天津市加快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将河西区数字经济主题园纳入全市数字经济“两谷两园两区”布局,这既是对河西区数字经济发展成效的高度认可,更是推动数字经济提质增效的有力契机。结合市委、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基于数据的治理”与“针对数据的治理”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使命,“数字政府”的系统建构有利于推进数据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鉴于信息流动遵循与电流在电力系统网路中高度相似的科学规律,国家治理信息网络与全国电力系统网络都是高度混沌的网络结构,本研究借鉴电力系统在“稳控”领域采用的基本法则——“欧姆定律”,推导出关于国家治理信息网络稳控的IGR法则,以便进行数字政府的统筹设计与风险防控。研究认为,国家治理信息网络的建构应着重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行政治理制度”“治理大数据规制”等四个着力点入手;通过国家治理信息网络的科学搭建与稳定运行,促进我国各级政府转型升级为“数字政府”,形成可持续发展、可无限更新的治理能力,以政府的数字化促进治理的智慧化,提升“国家治理商数”。  相似文献   

12.
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了以往基于唯心史观基础上的“抽象的人”,第一次发现了处于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之下的“现实的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在要求对人进行抽象,使人成为资本增殖的要素,其先后经历了工业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数字资本主义的历史嬗变。“数据人”是在数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共同作用下生成的,“现实的人”沦为去情境化、符号化、数字化的人,受到数字资本与数字技术的操纵和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力图超越“数据人”背后的技术合理性逻辑及其深层次的资本逻辑,逐步构建出全面发展的人的逻辑,强调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丰富人的生命向度。  相似文献   

13.
在理论上,营商环境数字化转型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推动形成其生成逻辑。从可行性来看,数字化转型的“用户中心”和“创新”特征能够与营商环境的建设理念相融合;从必要性来看,优化营商环境所需的合作治理与整体治理的实现越来越有赖于数字技术对企业的赋权功能和对政府的赋能功能。在实践中,营商环境的数字化转型应当坚持法治化原则,以法律规则的价值理性调和技术规则的工具理性,并彰显转型的理念与方法;应当服务于营商环境建设的固有目标,促进便利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发展;应当以数字法治政府建设为重心,提高政府对市场主体的服务质量和监管效能。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突出强调了对于老年人的人权关怀。数字人权架构于智慧社会建设的基础之上,是科技与法律共生演化、相互缠绕的人权形态重塑。数字科技开发利用中“老年数字弱势群体”的出现,体现了数字人权逻辑下智慧社会治理困境的特殊主体缘由,也反映出各个数字利益主体相互之间共生式的权利博弈关系,深入揭示智慧社会变革引发的老年数字弱势群体权利的实质不平等问题,分析数字鸿沟诱发老年群体社会关系边缘化的风险,将有助于避免社会数字化进程中仅仅是将人作为信息处理的客体,造成“数字麻木”。从伦理性、道义性、正当性反思数字人权嵌入维度,实现从数字治理向权利保护、从不平等技术供给关系向数字权利正义、从倡导性解决策略向强制性法律保护的升级转型。对此,需分析数字技术使用中不正义行为的客观存在,植入倾斜保护原则,对老年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义务予以矫正,前移法律介入保护,确立防止侵害义务,推进老年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平权变革,凸显出数字化时代的“科技温度”。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建设数字政府、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成为各国政府战略规划的重点。自2001年开始,联合国连续10余次发布的《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已成为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最权威的评价,其电子政务发展指数中的通信基础设施指数、人力资本指数和在线服务指数等,对各国电子政务发展和数字政府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依据电子政务发展指数的分析,结合中国数字政府建设的实践,研究认为,当前中国数字政府建设应从技术驱动、人才赋能与需求导向等三个关键维度来加以推进,具体在于:把握“新基建”机遇,促进城乡新基建及技术应用;持续提升人力资本,加强数字人才战略储备;坚持需求导向,持续创新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6.
《行政论坛》2021,(6):136-143
作为全球数字政府建设的先驱,英国在数字政府建设与数字化转型方面成效显著。基于英国数字政府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进展,围绕其在数字政府建设中面临的"碎片化"、跨部门与终端服务间的协同、数据壁垒与数据安全和数字人才等问题,考察英国数字政府转型的缘起及其动因,继而从价值理念、技术工具和制度保障等三个维度对英国数字政府转型的图景加以刻画和诠释。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字中国建设战略与发展导向,总结和提炼英国数字政府转型中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数字时代,基于数字的外在赋权和青年的主动建构,“数字青年”于“虚拟出场——身份建构——个性表达”的逻辑理路中在时代大势中应运而生,并成为建设数字中国的核心力量。在数字生活场域,作为“数字原住民”的“数字青年”从身体、政治、文化及日常生活等维度积极进行自我塑造,展现出个体数字化生存的丰富样态。然而,通过审视“数字青年”在数字空间的虚拟实践可以发现,部分“数字青年”的成长发展受到“理性失序”状态与无意义感的价值困境、真假难辨的海量信息导致的信任困境及现实身份与数字身份交织的认同困境等制约,亟须党和国家加强对“数字青年”的价值引领、完善数字空间的法律制度以及引导“数字青年”悦纳内在的真实自我,全面、全力地护航“数字青年”的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和各地数字治理实践的增加为数字治理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然而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尤其是面对高度不确定和复杂的突发公共事件时,部分数字治理平台出现失灵的现象,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字治理平台的作用成为政府在数字化转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根据TOE框架并结合韧性理论,以S市A区数字化转型的发展与探索为例,对当前数字治理平台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失灵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受制于技术、组织和环境层面(如技术能力、主体参与、社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数字治理平台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表现出韧性的缺失和不足,进而以此为“抓手”构建出数字治理平台在治理实践和应急管理中“技术应用-韧性赋能”的框架。最后,本文结合当前数字治理平台建设中的实践探索,提出以数据输入整合、组织动态重塑、多元主体补位为重点的发展思路和方案以赋能韧性治理,为完善和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治理平台建设提供切实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自诞生以来就以金钱裁度人的时间,通过训化和褫夺雇佣劳动者的劳动时间来实现价值增值。数字时代下,资本主义联袂数字技术对时间的蚕食漫溢于有酬劳动之外,开拓了数字“虚体”无酬劳动这块殖民新地。虚拟数字用户以网络“休闲时间”状貌表征出来的数据信息“生产时间”被数字资本家零边际成本地“殖民掠夺”,人的时间遭受更为隐蔽的布控和侵占,造成了时间异化的新样态。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时间异化突出表现为时间感知力被麻痹的“时间无知”、睡眠时间被收编的“无眠体制”、时间节奏被加快的“加速体制”这三重面向。对此,需要纠偏数字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消除时间异化根源;培养数字化主体的批判意识,识破时间自由幻象;倡导健康的数字化生活方式,实现时间合理分配,从而真正使时间成为人类自由进步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蔡达峰 《民主》2023,(2):4-5
<正>在信息化建设主题年中,民进坚持把学习放在突出位置,深入领会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学习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把民进开展信息化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决策部署,作为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重要举措,增进了信息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民进努力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和特点,面向自身建设和履职尽责各方面,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打造了电子公文系统、组织会员信息基础库等应用平台,完成视频会议系统建设项目,推进信息化工作平台的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