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论法律实效     
王佳明 《河北法学》2000,(4):121-124
法律作为一种具有强制力的社会规范,从来就是以得到遵守为直接目的的,其在现实社会中能否得到有效实行或者说实现的程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法律现象,法律实效已成为法理学领域不可忽视的研究范畴。法律实效是如此重要,不仅立法者通过法律实效检验其立法目的实现的程度,而且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均要与其发生直接联系(当然这种联系是一种互动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法律的可诉性:现代法治国家中法律的特征之一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长期以来,我国法理学界公认:法律作为最有效的社会整合机制之一不同于其上层建筑中的其他社会规范;它具有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强制性、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等特征。与之相适应,法律具有指引、预测、强制、教育和评价等规范作用。①笔者认为:这些特征和规范作用确实真...  相似文献   

3.
蒋立山 《法律科学》2003,1(4):21-28
当前中国法理学有三种研究倾向,一种是启蒙(价值)倾向的法理学,一种是注释倾向的法理学,第三种是实证(规律)倾向的法理学.其中,第三种倾向是与法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法律现实运作和演变规律的科学的性质相吻合的.否定法理学的科学性质,反而容易使它走上虚无主义的歧途.中国法理学当前要着重研究四个方面的规律研究世界范围内的法律演进的普遍规律,研究普遍规律支配下的中国法律演进的特殊规律,研究影响和制约法律运行的现实规律,研究依然影响现实法律的历史规律.就价值问题而言,法理学对中国法律未来的关注应该从对目标的价值论证转向对目标与路径的实证研究,研究多数人的目标选择及影响目标选择的复杂因素,而不是要代替人们选择法治目标及道路.  相似文献   

4.
行政不作为略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研究行政不作为的意义(一)理论意义法律行为是基本法学范畴和基本法律制度之一,包括犯罪行为、民事法律行为、行政行为、立法行为和司法行为。但在我国,法律行为理论却相当贫乏,长期得不¥峨理学的关注,并往往把法律行为当作“民事法律行为”的简称,“部门法学对各法律行为的研究始终缺乏法理学的支持或指导。直到90年代,张文显在(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一书中,才对法律行为作了专章研究。作为法律行为之一种的不作为,在法理学上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因此,部门法学通过对各自领域的不作为的研究,将大大促进对不作为的法理学概括…  相似文献   

5.
法理学与两本《法理学》教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理学之为法理学的根本在于它是一种使人过有善德的生活的知识。现代法理学逐渐向科学的靠近,逐渐模糊和开始遮蔽这种对法理学的基本认识。在我国,这种趋势集中体现在法理学教材的编纂和体现在其中的基本认识。本文通过对两本法理学教材对法律的历史、基本的法律立场和法律技艺的处理的比较,从而凸现这一现象,进而指出法理学教材编纂所应当持有的法理学的知识观。  相似文献   

6.
法理学是对法律现象的总体性研究,这种总体性也决定了法理学总是不断地向“元问题”溯归。中国法学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守住理论”,这是由法理学的内在批判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法理学应该是对国内法律现象和国际法律现象的概括和描述,仅仅以国内法律现象为研究基点的法理学无疑是狭隘和贫乏的;但是,不对国际法律现象进行细致分析就贸然作出结论的法理学则不仅狭隘和贫乏,而且会令法理学陷入"非驴非马”的尴尬境地.有鉴于此,本文从国际法的角度,针对”法亦是国际社会主流意志的体现”的观点进行了否定性辩析.  相似文献   

8.
<正> 法理学,法学基础理论的简称,是我国法学的一个主要理论学科和高等法律院系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研究一般法律,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或法制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本文试图围绕法理学的创新这一主题探讨以下几个问题:法理学在近十年来的主要变化;法理学创新的特殊迫切性和艰巨性;法理学怎样创新;最后是作为结论:对法理学发展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关于法学方法论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法学方法论的基本问题的诠释。作者认为 ,法学方法论是一种具有实践功能性的、体现学术立场、哲学假定的有关法学方法的研究程序与科学叙述。从内容体系上说 ,法学方法论包括基本理念、具体内容、法律解释方法等主要方面。对于法理学研究来说 ,法学方法论构成法学理论的硬核 ,有助于法理学研究的深化 ,并且作为法理学的必备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法理学研究的一般特点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理学研究的一般特点及其功能刘作翔一、引子:德沃金教授的法理学观美国著名的法理学家罗纳德·德沃金教授在其著作《法律帝国》一书中,对法理学作了一番很精彩的论述。他讲到:“法律的一般理论肯定是抽象的,因为它们旨在阐释法律实践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结构而不是法律...  相似文献   

11.
以权利义务为核心范畴的中国语义分析法理学话语体系,较大程度上脱离了当代中国生动的法律生活实践。中国实践法理学以法律生活实践为基准,确定法学基本范畴,强调以财产归属为根本标准,严格区分权利与权力,将权利、权力视为分别反映两种最重要法律现象范围和内容的平行概念。就内容而言,支撑实践法理学话语体系的基本范畴群由权、权力、权利、法权、剩余权和义务共六个概念构成,法权是其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2.
法理学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性问题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法律专业学生在学好部门法的同时,要强化其法理学方面的知识、理念,使之成为合格的与法治国家相适应的法律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法律──理性和意志的复合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是什么──给法律下定义、分析法律的概念或阐述法律的本质──是个老掉牙的令人生厌的问题。①但是,由于它不仅涉及对实然法律的认识和评价,更寄托着人们对应然法律的价值追求,不论以何种观念来研究法理学,它都是法理学的核心论题,因而对法学家具有永恒的魅力。法律本是复杂事物,人们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从精神内涵方面去揭示法律的概念,是千年不衰的主要流派,内中又有理性论和意志论恒久的学术论争──所谓iusquiaiustum(因正义而成为法律)与iusqniaiussum(因命令而成为法律)的争论。通观法律发达史和法律认识史,…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关于法理学和法史学的教学 法理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法律价值观和法哲学思考方法的重要课程,在法学教育中具有突出重要的位置。如果我们把没有法律价值观,或法律价值观很不正确,或法律价值观很不牢固的学生送入社会,对学生、对社会都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基于对法理学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我认为法理学教学,应改变目前的做法,把法理学由第一学期上改为高年级上,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由法学学科功能谈起 在一次较高层次的法学学术研讨会上,一位从事法理学研究的学者提出一个关于“法律移植”问题的报告,内容涉及到“法律移植的科学内涵”,“法律移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法律移植的基本模式和内容”以及“法律移植必须注意的问题”等等。接着一位从事比较法研究的学者也谈了他对当今中国法律移植问题的研究体会,认为应将重点放在对一些具体的法律制度问题的比较、分析以及法律移植的具体操作层面上,而不宜过多的去考究法律移植的内涵、必然性、必要性等抽  相似文献   

16.
巢容华  李艳华 《法制与社会》2014,(3):221-222,224
长期以来,我国法学教学中存在着法理学与部门法学之间严重脱节的现象。法理学教学在整个法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他部门法教学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两者的结合更加重要。正确对待两者的关系,对法理学教学特别是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从学科的性质来说,法理学的理论性较强,法学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得法理学教学不可能脱离部门法而发展,因而在法理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在教学理念、目的和教学方法上进行相应的调整。本项目旨在研究法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以部门法为视角提高法理学教学水平,注重在法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当前,法学界大都把法理学与法哲学(法律哲学)看成是同一学科,有的则把法哲学看成是法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实际上,法哲学既不是法理学,也不是法理学的分支学科,它应和法理学同为理论法学的分支,而且是在层次上高于法理学的理论法学。  相似文献   

18.
霍姆斯是美国实用主义法学、社会法学和现实主义法学的奠基人,他的很多观点深刻而又易于引起争议。"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非逻辑"与"法律是一种预测"是他最著名的法律观点,而在法律思考中采用的"坏人"视角与"严格区分法律与道德"的方法更使法理学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重新认识霍姆斯和他的法律思想对于今天的法理学研究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的法理学在研究与教学上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模式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其表征是:法理学之西方知识与中国模式之东方经验的悖论、法理学之"权利本位"与中国模式之"发展""稳定"目标的悖论、法理学之法律自由价值优先与中国模式之法律秩序价值优先的悖论、法理学之以"个人"为本的法律观与中国模式之以"人民"为本的法律观的悖论。如何认识与看待这些悖论,是当下法理学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社会与法理学的更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对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整体法律现象进行研究的“法理学”,作为对本国各部门法学进行高度概括的“法理学”,因其知识结构和思维品质的特殊性,只能是工业革命的成果,而不可能是农业文明的产物。16、17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和随之而来席卷欧洲的工业革命,催生了各种人文思想、启蒙学说和一浪接一浪的政治变革。凡是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在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的时代变革中,在科学与人文的浓浓氛围中,诞生了法学的“法学”———法理学。自从科学意义上的现代法理学诞生后,整个法学和法律制度、人类法治秩序都被提升到了一个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