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环境法视野下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矛盾日益显著,可持续发展原则已成为一项发展中的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但是,该原则在国际层面的落实仍困难重重。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以及将跨界污染损害的国家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将是在国际环境法领域实现该原则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环境法的重要原则。该原则勾勒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承担全球环境退化责任问题上的大致轮廓。从其构成来看,包含了共同责任和有区别责任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但理解该原则的关键在于有区别的责任。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已经在很多国际环境条约的实施中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全球治理中的国际环境法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环境持续恶化的原因是国际环境法缺乏保证执行、遵守和争端解决的有效手段.国际环境法律责任在主体、调整范围、适用领域、归责原则等方面的巨大发展,强化了国际环境法的效力,彰显了国际环境正义,使得环境领域的国际条约得到遵守和有效实施,弥补了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环境法理论的缺陷.国际法院判例和国际社会法律实践都证实了国际环境法律责任对全球环境治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晓冬  马玮 《求索》2005,(4):61-63
作为现代国际法的一个分支,国际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对国际法主体的发展产生了突出影响。随着国际环境保护运动以及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国家仍然是国际环境法的基本主体,政府间国际组织也还是国际环境法的重要主体。但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和个人在一定条件下和范围内已经可以是国际环境法乃至国际法的主体。作者认为,这种变化是符合国际法主体的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5.
刘长兴 《探索与争鸣》2024,(3):121-130+179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超大城市中的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该问题如何进行制度化应对是超大城市治理的重要面向。人居环境问题的治理应遵循环境法的制度路径,但人居环境又具有人工化、与居民密切关联等特征,其保护制度需要适应其特征进行发展和创新。人居环境法是环境法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其目标和制度要在环境法体系中确定,并协调与相关制度的关系。其中,政府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民事制度仍是人居环境法律制度的基本方面,具体内容要根据人居环境保护的特征和具体需要来设计。  相似文献   

6.
浅谈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原则是环境法中的一项重要基本原则,本文主要分析了公众参与原则的涵义、理论基础和实施现状,并据此提出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实施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上级命令不免除责任原则是国际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对该原则中的上级命令“明显非法”、“道德选择”、“胁迫”等有关概念作进一步的剖析。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法中风险预防原则适用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险预防原则源于20世纪的德国环境法,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今天逐渐被引入食品安全领域。风险预防原则是一项以科学的不确定性为前提的适用规则,其模糊性往往导致了原则的滥用,造成其他替代性的风险。因此,风险预防原则需要从风险评估的科学性、风险管理的比例性、风险预防的透明性以及举证责任倒置的有限性四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与完善,以保障风险预防原则在食品安全法中的良性适用。  相似文献   

9.
论国际空间法对空间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升  蒋新 《前沿》2006,(6):149-152
国际空间法起源于冷战时期,第一代国际空间法确立了人类外空活动的基本原则。随着人类外空开发活动的迅速发展,外空环境正日益恶化,外空环境污染严重威胁到了人类外空拓展的未来。保护外空环境现已成为联合国和平利用外空委员会的重要议题,尤其是针对外空核动力源的使用与空间碎片问题。国际空间法学家正酝酿制定适应全球化时代外空开发与保护的第二代国际空间法,外层空间环境保护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国际环境法空间维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环境法价值论》作者系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北京金融证券中心主任,中共北京市委政法系统特邀监督员。本书主要是讨论环境法的价值问题,这是我国目前环境法学的重点任务。对环境法价值的讨论,同时也是对传统法学价值论的反思。传统法学的价值论是以保护人的权利为核心价值论,这种价值论是适应人类社会内部成员处理关系和分配利益的现实的。但是,环境法的研究对象与传统法学不同,它不仅研究人与人的关系,而且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我们需要在环境法架构下对社会系统进行扩充,即将人的系统扩展为自然的系统,在这种思路下,法学的价值就展开到了自然系统之中,这就是生态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这种生态哲学认为,人类属于自然的一部分,是生命共同体中的一员,要求人类实行尊重大自然的原则,应该设法和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单纯地让自然只满足我们的需要,更不是征服和破坏自然,应该尊重其他生命形式的价值和延续性,维护大自然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多样性。同时,自然环境是属于全球的,更属于人类共同的未来,因此,我们在谋求自己的利益时要考虑到对别人、对后代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浅论环境法中的正当防卫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 ,经济的进步及人身权利的自然增加 (如安宁权等的出现) ,人———人关系与人———自然关系具有了相当程度的相关性。作为调节这些关系的环境法 (有学者认为环境法是“公法手段干预私法领域的法”)常常注重于借助行政手段 ,而民事和刑事手段的使用则显得十分地僵硬与无效率。当今世界 ,环境法发展的方向是从公法到私法的回归 ,因而我国的环境法应确立相应的权利使民众能直接介入到环境纠纷中来 ,确认环境法中的正当防卫权是提高环境法社会实效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环境法从"第一代"向"第二代"的更新,分析了"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在国际和国内环境保护中的形成和发展,阐述了"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中确立"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试论反垄断法基本原则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垄断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必有其产生根据,我们该如何选择才能确保所规定的原则符合该部法律内在要求和适应外在环境呢?从反垄断法基本原则的标准入手,结合确立反垄断法基本原则需要考虑的因素,建议应以系统观为视角选择该法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使其真正兼具实用性和效力性。  相似文献   

14.
罗嘉航  李化 《求索》2012,(4):241-243
可持续发展是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克服人与自然关系失衡而做出的理性选择,是"发展权"在国际法领域发展的继续,是一项基本权利。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本质有初级层次和高级层次之分。国际社会的发展要求国际法体系包含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在国际法各主要分支部门得到了充分发展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宣示,符合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本质,获得了国际习惯法的效力,已发展为现代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可持续发展思潮的影响下,1992年我国政府提出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认为实行持续发展战略是加速中国经济发展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选择和合理模式。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作为环境保护主要手段的我国环境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我国现行的环境法与这一要求差距颇大。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环境立法予以调整,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一、更新环境法的立法目的颁行于1989年12月26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的一部环境保护基本法,在我国环境法体系中占…  相似文献   

16.
<正>我理解的新文科建设,主要在三个方面:发展原则是守正创新,发展机制是跨学科建设和国际合作,发展目标是培养时代新人。其远景目标则是服务国家战略计划。“新文科”的发展目标中的核心目标是“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时代新人”。“新文科”的发展原则和发展机制,都是为实现其人才目标服务的。大学文科教育的中心就是培养国家需要的文科精英人才。  相似文献   

17.
人类命运共同体规范构建的国际法向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国际法向度审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规范构建,国际社会共同利益是物质基础,国际社会本位理念是思想基础,实现国际社会正义是道德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规范构建应遵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即各国公认的、具有普道意义的、适用于国际法一切效力范围的、构成国际法基础的法律原则,包括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和平共处原则、民族自决原则、忠诚履行国际义务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推动国际关系法治化为目标。国际法治是法治理念的国际实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路径。应实现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的协调与互动,明确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法在我国《宪法》中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8.
才惠莲 《理论月刊》2008,(8):114-116
环境法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不仅取决于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与法制发展的风格、特色有关,而且源于人类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活动。分析我国环境法治的未来方向与途径,诸如环境法立法模式、道路选择、发展机制等问题,都应该是蕴含历史规律的创新活动,它必须得到本国民众、本土化法律文化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李萱  江山 《中国发展》2002,1(4):29-36
引 言 从我国1992年8月发表《关于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可持续发展引入中国已有十年,于环境法言,这十年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催生下,环境法的基本理念以及各种环境法律制度的研究随之涌现,环境法理论走到了一个变革的边缘。这种对法律变革的热情渴盼源于学界对环境法所面临的诸多困境的反思。本文试图通过回顾这十年来环境法学基础理论上讨论的几个敏感问题,从中窥见环境法发展的一些理论脉络,挖掘出隐藏在理论脉络背后的环境法变革的张力。  相似文献   

20.
国际环境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20世纪60年代,国际社会开始关注环境恶化所带来的诸如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物种灭绝等问题,也有一部分国家和政府在有关管理国际航道、养护生物资源、防治大气污染以及治理海上油污等领域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