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刑事诉讼活动中体现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执法方式的人性化,人性化的执法方式能最终实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有机统一。人性化执法在贪污贿赂案件的初查、立案、侦查阶段都有具体的表现形式。人性化执法必须坚持合法性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与侦查手段相适应原则,要把人性化执法落到实处应努力提高侦查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强分权和全力制约、建立发展人性化侦查模式。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刑事诉讼活动中体现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执法方式的人性化,人性化的执法方式能最终实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有机统一.人性化执法在贪污贿赂案件的初查、立案、侦查阶段都有具体的表现形式.人性化执法必须坚持合法性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与侦查手段相适应原则,要把人性化执法落到实处应努力提高侦查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强分权和全力制约、建立发展人性化侦查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法治理性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审视和优化警察执法环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自由秩序原则和民主法治精神构建警察执法和谐的关键所在。以自由秩序原则和民主法治精神构建警察执法和谐是法治理性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是警察执法和谐的真谛;体现法治理性的宽容精神是警察执法和谐的需要。警察执法和谐呼唤体现法治理性的积极守法精神。培养积极守法精神对于促进公民理性守法,警察理性执法,实现警察执法效益的最大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争议专属经济区因国家间权利主张冲突而产生,维权行政执法具有强化行政管辖权、维护海洋权益等积极意义,但为了履行国际义务、适应海洋战略以及服务周边外交政策,在考量违法行为主体、性质与程度等因素的基础上,我国海上执法主体应在争议专属经济区内对执法方式和强度进行自我克制和约束以开展适度性执法。而适度性执法需要遵循比例、平等以及对等原则,并从限定主体、选择方式、降低强度以及避免武力使用等方面加以实施。我国在争议专属经济区内的维权行政执法实践体现了适度性,但应继续推进适度性执法,并开展与其他当事国间的海上行政执法合作。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经营权转让的行政执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政府法制》2011,(22):58-58
高速公路经营权转让的行政执法,是行政执法在公路经营权转让中的具体体现。本文从行政执法依据、执法行为、执法监管三个方面剖析高速公路经营权转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学理.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对执法依据的健全、执法行为的规范和执法监管的完善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试论执法公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浩 《行政与法》2004,(9):36-38
“执法公正”是指行政执法行为的过程和结果遵循和体现了公平与正义的原则,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现阶段,我国更应强调程序公正。实现“执法公正”需要从完善立法、提高执法人员“法治”观念与执法水平入手。  相似文献   

7.
公安机关应树立并实践改善民生的执法理念,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行政管理中坚持严格、公正与文明,在办案中切实依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把人性化作为刑事执法的原则,把公安工作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上。  相似文献   

8.
赵远 《政法学刊》2005,22(5):88-91
人民警察执法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在公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理 应成为人民警察执法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人民警察必须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切实担负起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刘杰明 《法制与经济》2009,(4):104-105,107
公安机关应树立并实践改善民生的执法理念,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行政管理中坚持严格、公正与文明,在办案中切实依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把人性化作为刑事执法的原则,把公安工作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上。  相似文献   

10.
传统监测地点车速的执法方式容易被机动车驾驶人躲避,并且覆盖范围有限,因而在制止超速行驶方面效果有限。区间测速以道路的某一段区间为测速的对象,有效地克服了定点测速的弊端。区间测速的实施应在"以人为本,具有一定容错率"的原则指导下,注意分段进行测速,认定违法时应以区间平均速度而不能以区间平均行驶时间为依据,同时应完善相应的执法程序,保障相对人的知情权,违反法定执法程序尤其是违反处理时限的执法无效。  相似文献   

11.
王杏飞 《河北法学》2006,24(8):116-121
强制执行是运用国家公权力来保障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权利得以实现的过程,然而在强调债权人权益实现的同时有侵害债务人基本人权之可能.为了公平保护执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维护债务人之基本人权,民事强制执行立法必须从贯彻宪法对人权保障的高度,确立利益平衡和执行适度的原则,加强对债务人财产、住宅、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等基本人权的保障.这既是现代民事执行文明、人道的重要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张甜甜 《法学论坛》2006,21(4):114-117
政府管制对开展专利实施活动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国外虽有政府管制程度的不同,但都选择了通过立法来进行专利实施的政府管制。我国应借鉴国外专利法律,通过修改、完善专利法律来充分地、科学地发挥专利实施过程中政府公权干预力,依法实施政府管制,为专利实施提供持续的动力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刘远  赵玮 《法学论坛》2006,21(1):43-51
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衔接机制改革问题是当前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完善该机制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检察权的性质问题。本文即以检察权的性质为理论基点,在评析学界各种观点后,提出检察权属于行政权结论;并以该结论为基础,进一步阐释该机制的应然模式和在我国现阶段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赵晓华 《河北法学》2005,23(4):68-7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以法院执行为主,以行政机关执行为辅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但由于已有法律对此划分得过于原则和宽泛,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带来了一些问题。回顾研究了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理论和实践,考察分析了国外行政强制执行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行政强制执行权配置的"公正、效率、协调"的原则,并具体提出了在法院和行政机关之间分配强制执行权的主张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黎蜀宁 《现代法学》2003,25(6):54-58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 ,但未明确规定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从而为民事执行活动的外部监督机制的设置留下了空白。本文从分析民事执行程序本身法律规定的缺陷以及现实存在的“执行难”和“执行乱”问题着手 ,就检察机关作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同时阐明了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监督的意义 ,并对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监督的范围、方式和程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监督的范围限于执行活动的合法性问题 ,监督的方式应当根据执行活动违法的形式有所不同 ,并不一定全部以抗诉的方式进行 ,监督程序的启动应当以当事人提出申请为前提  相似文献   

16.
王利荣 《现代法学》2001,23(4):121-125
行刑法蕴含了刑罚所没有涵盖的目标与内容。行刑法以刑罚为基础 ,立足于以恶制恶。但刑罚中却推导不出感化和扶助性矫治。矫治注入行刑法是基于刑罚先在的事实 ,它绝不是要制造强制与教育的矛盾 ,而是利用刑罚之外的力量 ,把刑罚负效应降低 ;此外当惩罚、教育立足于保护普通公民的权利时 ,行刑法用受刑人的权利标准把这些法律措施适用控制在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17.
行政强制执行,作为行政强制的一方面,关系到行政相对人的人身、财产等重要权利。在强调法治和人权的今天,这些属于公民的重要权利越来越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同时,行政权存在被滥用的危险,行政强制执行中也可能出现不法或不当情形。因此,法律应当对行政强制执行进行有效控制,从而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为实现此目的,法律应运用多种调整方法,法律救济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很多行政法治国家,行政强制执行的法律救济制度都比较完善,并各具特色。对于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我国应当在立法过程中予以关注和参考。鉴于我国目前的法律救济制度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关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8.
在解释论上,诉前停止侵犯知识产权的裁定经当事人申请后由作出裁定的审判机构执行,被申请人拒不履行的,适用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但是,从立法论的角度,此种裁定应当直接交付执行机构执行,既无需当事人申请,也不宜由审判机构执行。此种裁定的执行以行为为标的,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并不能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对行为义务的"执行难"问题。从制度上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对间接执行方式的承认。  相似文献   

19.
加强公安机关内部刑事执法监督工作,是保证公安机关正确执行刑事法律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公安机关在行使立案、侦查权和执行刑罚权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对刑事执法责任人的法律培训和执法教育、加强刑事执法制度建设和公安法制队伍建设,建立和落实内部执法监督机制等方面对公安机关内部刑事执法监督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赵信会 《政法论丛》2009,(3):101-105
2007年新《民事诉讼法》和2008年11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关于《执行程序的司法解释》,初步建立了我国执行异议之诉的制度。高法的司法《解释》和新《民事诉讼法》在规范执行异议之诉,建构其具体程序的同时,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民事执行异议制度的框架,原执行异议之中的若干缺陷仍被保留下来。为此,将要进行的民事诉讼法的系统修改,应全面建立债务人异议之诉和第三人异议之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