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成都市金牛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以清单管理为抓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前期梳理,持续排查风险点。持续深化廉政风险"三项防控",围绕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日常监管等重点领域,结合工作岗位,对廉政风险点再梳理、再排查,进步规范权力运行。全面梳理出权力清单462项,查找出风险防控源点68个,其中食药审批"受理、复核、现  相似文献   

2.
金牛区作为成都市的中心城区之一,已成为成都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会展中心、商贸交易中心。1983年春天,成都市金牛区审计局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应运而生。20多年来,金牛审计坚持以“求实、求精,求深”为理念,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为目标,切实发挥经济卫士、政  相似文献   

3.
范建平 《廉政瞭望》2017,(21):62-62
为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高群众满意度,翠屏区以打造纪检监察品牌为契机,在管住“微权力”遏制“微腐败”上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作用,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成都市金牛区工商局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取得了显著成绩。去年3月被成都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 加强领导 完善机制 金牛区工商局党工委一班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学习月刊》2010,(20):49-49
2009年以来.汉南区地税局全面开展了查找“风险点”活动.围绕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运行中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从完善岗责体系、制定工作规程、规范权力运行、强化风险管理、严格责任追究入手,初步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将廉政“风险区”变为工作“安全区”,不断推进权力运行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6.
玉田县纪委监委以规范村级事务管理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社区)权责监督和农村“三资”提级监督,抓住农村权责和农村“三资”两个重点,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流程,从源头上遏制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把“教育关”。把农村“两委”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作为规范履职和推进“双监督”工作的基础,农村“两委”换届后,立即举办农村“两委”干部培训班,以预防农村干部职务犯罪和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等为主要内容,对农村“两委”干部进行任前廉政培训。  相似文献   

7.
权力监督及制约机制乏力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导致腐败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加强廉政建设 ,取得反腐败的胜利 ,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当前 ,我国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乏力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权力监督机构缺乏应有的地位和独立性 ;二是民主监督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权力运行前和运行中存在着“真空” ;四是廉政法制严重滞后。要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 :一是监督体制应“以条为主 ,以块为辅” ;二是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 ;三是强化事前监督机制 ;四是推进司法改革 ,完善监督法制  相似文献   

8.
正为进一步推进"微腐败"专项治理工作向基层延伸,5月23日,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北路街道金仙桥社区召开"微腐败"专项治理坝坝会,辖区党员和群众40余人参加。直面群众最关注热点问题,现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连日来,金牛区金泉街道等多个街道社区通过举办动员会、恳谈会的方式,邀请民众为"微腐败"治理建言献策。广听民意汲取群众智慧"失职渎职、对待群众态度冷漠、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力……大家觉得哪一项容易存在‘微腐败’  相似文献   

9.
现代经济学有个著名的“寻租理论”,即少数人利用市场经济初期的制度缺陷和执法缺陷,运用种种合法或非法手段.以行政权力干预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制造种种不平等竞争来获取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这种由权力带来的私利收入称为“租金”,以权力获取“租金”的行为称为“寻租活动”.  相似文献   

10.
乡镇政府权力规范运行,一直是政府管理研究的薄弱环节。强镇扩权,推进了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也使权力运行风险不断增大。这就必然对乡镇政府权力规范运行提出新的要求,促使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的革旧布新。钱清镇就中心镇权力规范运行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道德制约权力、法律制约权力相互协调的治理结构,将多种制约权力的途径结合起来形成了规范中心镇权力运行的“钱清规制”,探索了一条以规范乡镇权力运行推进城乡统筹、政府转型、社会稳定和反腐倡廉的新路。  相似文献   

11.
段光鹏 《求实》2023,(1):15-25+109
“元宇宙”作为由技术所营造的新型社会体系与数字生活空间,为推进中国特色“智能+”监督模式建设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权力监督“元宇宙转向”以身体一技术耦合协同为基础、以真实一镜像主体交互为内容、以时空一思维边界突破为特征,实现了数字时代权力监督模式的创新。权力监督“元宇宙转向”以“共同在场”与深度沉浸体验、“心流状态”与具身社交网络、“虚拟化身”与认知心理调适为表现,在环境建构、互动方式、形态表征等方面呈现独特的运行机理。面对权力监督“元宇宙转向”存在的沉浸性与沉沦性对垒、主动性与臆想性角力、创新性与依赖性较量等风险,要从技术统摄、结构完善、价值引领等方面实现突破,加快推进新基建,形成监督新思路,探索伦理新观念,为权力监督“元宇宙转向”构筑发展基础、注重空间塑造、厘清核心表征。  相似文献   

12.
权责分离、用权神秘化、玩弄权术、权力角逐、权力寻租是领导公共权力异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权力运行中,传统“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部分领导者自律意识不强、“经济人”利益驱使、领导公共权力“自蚀”作用等是导致领导权力异化的主要原因。应通过塑造全新政治文化、坚持长期道德教化、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机制、推进权力结构调整、完善领导监督体制、增强“以法制权”建设、培育全新市民文化等措施以有效的控制领导者公共权力异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各地在规范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仍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特别是权力腐败行为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要优化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就必须在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县委书记权力运行逻辑,深入剖析县委书记腐败成因,健全县委书记权力运行预防和惩治体系,以期“选好”、“用好”、“管好”县委书记,积极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各地在规范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仍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特别是权力腐败行为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要优化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机制,就必须在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县委书记权力运行逻辑,深入剖析县委书记腐败成因,健全县委书记权力运行预防和惩治体系,以期“选好”“用好”“管好”县委书记,积极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权力—规则的分析框架来看,权力运行出现的问题是规则缘起的重要因素,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的缘起也是基于对村级权力运作失范的治理。作为一种规则体系,小微权力清单作通过宣传及惩罚偏离制度的行为的方式而导入到基层治理中。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在导入过程中,不断建构着村庄治理秩序,村庄治理的“透明度”、可预期性及村民的有序参与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村民作为理性的个体,在适应游戏规则的同时,反过来也会以个人或者集体的行动改变着这些规则,提升着规则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0,(14):74-74
2009年11月13日早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一所房子的女主人唐福珍以死相争未能阻止政府组织的破拆队伍,最后“自焚”于楼顶天台,后抢救无效死亡。政府部门将其定性为“暴力抗法”,被拆户则控诉政府“暴力拆迁”。  相似文献   

17.
萧群 《发展论坛》2003,(10):16-18
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问题的论述,表明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信心和决心。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当前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运行的规律和特点,坚持以腐败易发和多发的领域和部位为防范重点,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对国有产权交易、财政性资金分配使用、国有土地批租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以下分别简称“产权”“财权”“地权”“用人权”)等四个方面的监督上,研究提出防范和管理对策,建立有利于用好权、管好钱、选好人的…  相似文献   

18.
正成都高新区清风乡多措并举惩治"微腐败",进步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党内监督,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微权力"清理,划出工作红线。通过部门、村自查和乡纪委帮助查找的办法,围绕公共服务、财务运行、议事决策等方面的岗位职权,厘清"微权力"事项、优化"微权力"流程,制定"微权力"基层权力清单、责任清  相似文献   

19.
党建有效引领农村基层治理,本质上要求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权实效运行,这一权力的运行以对认同激励与选择性激励在党员干部和社会公众间的综合分配为中介,并以治理活动为载体,融入治理过程之中。以“权力—激励”为分析框架,剖析天长市“党领共治”改革实践,启示在于:实现党建有效引领农村基层治理,要形式灵活建强党的基层组织,夯实领导权运行基础;平衡分配认同激励和选择性激励,实现领导权有效落地;精准衔接党建机制和自治机制,推动治理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20.
刘为民  游博 《探索》2004,(6):98-101
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发展历程来看,在萌发阶段,权力运行的扶持模式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自发创新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但这一模式只会产生“零星效应”。在成长阶段,公共权力积极介入创建过程,使第一阶段的创建成果快速扩散,同时形成垄断荣誉资源分配的审批模式,创建陷入“权力悖论”。基于对以上两种权力运行模式的利弊分析,并依循创建规律,在变革阶段,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应转向善治的权力运行模式,实现主体结构从“政府主导→政府与社会合作”、分配导向从“平衡原则→质量优先,兼顾平衡”、执行过程从“动员式→法治式”、沟通方式从“聚联式→回应式”的转型,形成深化创建、政府与社会双赢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