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十分广泛。本文仅就合并会计报表中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做简要分析,来体现实质重于形式在合并财务报表的运用和审计合并财务报表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纪森 《法制与经济》2008,(24):35-36,38
诉的合并与诉讼标的理论息息相关。判断是否属于客观的诉的合并,主要依据就是诉讼标的的单复数。由于诉讼标的理论存在多种学说争鸣,也使得诉的合并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出现了一定的混乱。反思国内外各种诉讼标的理论,以“新二分肢说”为基础构建诉的合并问题,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诉的合并与诉讼标的理论息息相关。判断是否属于客观的诉的合并,主要依据就是诉讼标的的单复数。由于诉讼标的理论存在多种学说争鸣,也使得诉的合并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出现了一定的混乱。反思国内外各种诉讼标的理论,以"新二分肢说"为基础构建诉的合并问题,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企业合并在经济学,乃至法律的研究中均属较为重要的理论课题之一,在我国经济改革实践中更有重要的探讨价值。企业合并的定义可有狭义(仅指法人之间的吸收及新设合并)、广义(指一切企业形式之间进行的财产权以及股权的合并、最广义(除财产权与股权合并外,还包括由于合同等方式所形成的经营权合并)之分。企业合并的方法有财产权合并、股权合并、经营权合并。  相似文献   

5.
论诉的合并     
当前,民事诉讼理论界对诉的合并理论存在较大分歧,尤其体现在诉的客观合并的模式类型上。实质上,诉的合并应以清晰的诉讼标的和诉的要素理论为基础。诉的合并形态主要包括诉的主观合并和客观合并两种,在诉的客观合并方面,又主要包括单纯合并、预备合并、选择合并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涵义,具体阐述了合并会计报表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面对实践中日益增多的多方当事人争议,合并仲裁制度应运而生。然而,在该制度可以较好的解决多方当事人争议的同时,理论界对其也存在较大争议,其中尤以对强制合并仲裁的争议最大,学者认为其甚至触及到了仲裁制度的根基。本文试图在合理界定强制合并仲裁概念的基础上,对其理论障碍一一论述并予以解决,从而进一步阐述我国应当如何合理构建强制合并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8.
诉的合并理论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学体系中是非常薄弱的环节。诉的合并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法立法上有缺失及空白,预备的诉的合并尤为如此。诉讼实务中涉及客观的预备的诉的合并问题屡见不鲜。立法上的缺失与空白导致适用的无序、司法资源的重复浪费和当事人的诉累。学理研究的孱弱远不足以为修法提供理论支撑,诉的合并问题成为修法的盲点,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管理界域变动是美国常见的实践现象,也是理论研究长青话题。其中政府合并(市县合并)又是地方政府管理界域变动的重头戏和政府间关系研究的热门议题。论文以"政府合并与地方居民之间关系"为主线,从政府合并的动机、合并过程以及合并绩效三个角度梳理了美国市县合并的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了研究者们在这三个议题上的观念分歧以及共识,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问题。文末提出市县政府合并中地方居民与地方政府或州政府的权力分配应该成为建构政府合并理论的始发点。  相似文献   

10.
郑艳馨 《河北法学》2005,23(10):149-153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为了迅速增强其竞争实力,选择了企业合并这种方式.但我国目前对企业合并所致的垄断行为的规制由于缺乏足够的认识以及有力的理论和法律支持而倍显乏力,对混合合并行为导致的垄断更是无心过问.我们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混合合并的规制进行探讨和研究,从而构筑系统、全面的反垄断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1.
非横向合并主要包括纵向合并和混合合并,是反垄断法中企业合并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其与横向合并在对竞争的促进和限制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因此,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反垄断执法实践对非横向合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本文结合欧盟委员会于2007年11月颁布的<非横向合并指南>,试分析非横向合并对竞争的影响和各种矫正因素,归纳较为成熟的做法,并对我国刚刚开始的反垄断执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潘宁 《经济与法》2003,(12):86-87
企业合并(尤其换股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一直是会计学界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企业合并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其相对应的企业的构建方式及会计处理方法如下:合并方式:吸收合并,创立合并,控股合并;企业构建方式:购买,购买、股权联合,购买、股权联合;会计处理方法:购买法,购买法,购买法、权益结合法。首先,先明确两个概念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韩波 《现代法学》2022,(1):45-61
为缓解“案多人少”矛盾,很有必要以妥当处理请求权竞合纠纷为切入点,拓展诉的客观合并制度的研究。与我国《民法典》第186条规范目的相符合的是请求权自由竞合说与择一实现说。依据实体法的规定、学说及我国诉讼标的理论、诉讼制度,诉讼实务中可能出现规模化的后续诉讼。诉的客观合并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理论上的应然性。随着请求权竞合现象增多,为了充分保障当事人权利、一次性解决纠纷,应尽快确立完整的诉的客观合并制度。就诉的客观合并的具体形态而言,不宜以客观预备合并应对请求权观念竞合现象。请求权观念竞合时采竞合合并较为适宜。请求权现实竞合时可允许选择合并与客观预备合并。  相似文献   

14.
抵销抗辩在诉讼中一般都允许合并审理,但是在仲裁程序中法律没有相关的规定,实务中也没有一致的做法,本文尝试对抵销抗辩在仲裁程序中合并审理的利弊进行分析,对合并审理的基本理论和可行性进行论述,并就抵销抗辩我国在仲裁实践和立法提出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15.
郑艳馨 《河北法学》2006,24(9):137-141
潜在竞争理论作为对混合合并行为进行规制的基本理论,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重视.从各国的司法实践和法律规定来看,以美国和欧盟的反垄断法为主要理论基础,形成了美国潜在竞争理论与欧盟潜在竞争理论两大理论体系,而目前我国学者们普遍应用的是美国潜在竞争理论,但人们在论及该理论时又经常将两大体系的理论混用.因此,有必要将美国潜在竞争理论进行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以避免混用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可以为设计我国的混合合并控制理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企业混合合并的竞争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晋 《时代法学》2009,7(5):27-35
企业合并控制制度一直是各国反垄断法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融入全球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合并的经营者集中越来越成为我国企业的普遍选择,其中混合合并因为便于企业实现多元化经营和经营战略转移形成效率抗辩,且一般不直接限制或妨碍竞争而与反垄断法无涉,从而形成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偏好。然而通过非合作效应和合作效应分析可以得出混合合并在一定条件下也会产生反竞争效果。近年来,欧盟、澳大利亚的立法变革都明显提高了对混合合并反竞争效果的立法警觉。我国需要从竞争法视角重新审视企业混合合并,对其反垄断规制要坚持效率抗辩和整体权衡,反对弊大于利的合并,使混合合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避害扬善。  相似文献   

17.
诉之合并制度的反思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诉之合并制度蕴含着基本的诉讼法理,对民事诉讼立法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但目前我国的立法实践和理论研究对此关注较少。判断是否存在诉之合并取决于诉讼标的的个数,判断诉讼标的识别标准则在于诉之声明和事实理由。任何一种诉之合并是由四个构成要件组成。对于我国目前的诉之合并制度,应该从诉之追加、普通共同诉讼、第三人参加诉讼以及反诉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张泽涛  崔凯 《政法论坛》2013,(5):104-111
深入系统地研究刑事案件的合并与分案审理,既对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立法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对刑事司法实践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合并与分案审理实际上是诉讼效率与人权保障之间的取舍,体现了一国刑事诉讼程序设置的精密程度。刑事诉讼法对合并与分案审理没有做出任何规定,司法解释对于合并与分案审理的规定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对此,应该引起学界和立法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企业横向合并规制的个案豁免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反垄断法刚刚颁布,其中尚有一些细节有待深入研究,而企业横向合并规制的豁免制度就是其中的一个理论重点。企业横向合并个案豁免的具体事由在欧美的已有相关制度。而企业并购"资产剥离"问题则辩证的强调反垄断的执行力,是法律执行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韦思阳 《法制与社会》2010,(15):109-109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健康稳定的发展。随着我国反垄断法的出台,经济法对企业合并的规制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从企业合并的基本内容入手,结合我国反垄断法具体条文的规定,分析我国反垄断法有关企业合并的基本制度规定以及这些规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