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iury,DAl)是指头部遭受钝性外力作用后所引起的以脑白质轴索弥漫性损伤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脑损伤。损伤后果严重,有学者认为在重型颅脑损伤中DAI占28%~42%,死亡率达42%~62%。Adams等观察到外伤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有13%~28%为闭合性DAI且并不伴有脑挫伤及明显的脑出血。Cordobes等对78例。DAI病人的观察发现,患者死亡率为49%,  相似文献   

2.
弥漫性轴索损伤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弥漫性轴索损伤(D iffuse axonal injury,D A l)是指头部遭受钝性外力作用后所引起的以脑白质轴索弥漫性损伤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脑损伤。损伤后果严重,有学者认为在重型颅脑损伤中D A I占28%~42%,死亡率达42%~62%。A dam s等观察到外伤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有13%~28%为闭合性D A I且并不伴有脑挫伤及明显的脑出血。C ordobes等对78例D A I病人的观察发现,患者死亡率为49%,植物生存状态为15%,重残率为14%,轻残为17%,痊愈仅为5%。D A I不但是临床上诊治的难点,也是法医学鉴定中难以解决的难点。[1]一、D A I动物模型1928年R om on利…  相似文献   

3.
于岚  徐俊玲 《法医学杂志》2005,21(3):208-209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钝性外力作用于头部所致的一种原发性、器质性、闭合性脑损伤,是指以脑深部神经肿胀、断裂为特征的弥漫性脑白质损伤类型[1],在临床法医学鉴定中较常见。在CT尚未应用之前DAI多为尸检病理所诊断,CT的应用对活体的DAI诊断无疑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对较小的病灶仍常出现假阴性结果,随着MRI的广泛应用,DAI的临床诊断更加可靠。笔者分析了36例CT未能诊断DAI的被鉴定人的MRI表现,以期为DAI的鉴定提供更为直接的客观依据。1资料与方法1.1资料36例资料选自1998年1月~2004年3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指定对人身伤害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4.
<正> 弥散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一种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脑损伤,又称"立即冲击型弥散性脑损伤(diffuse brain damage immediate impact type)"或"弥散性大脑白质剪切创(diffuse cerebral white matter shearing)"现国外多数学者都称之为DAI.Gennarelli认为DAI和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  相似文献   

5.
<正>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是以胼胝体、脑干等脑中线部位的局灶性病变及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为主、临床以原发昏迷时间长而又缺乏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组原发性弥散性脑损伤。DAI是在特殊外力机制作用下,导致脑内以神经轴索断裂为损伤特征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外伤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6.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以脑白质轴索弥漫性损伤为主要特征,迄今其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不同学科诊断标准迥异,是法医学和神经科学亟待解决的难题。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通过检测弥散参数及纤维束成像(fibre tracking,FT)可准确地反映轴索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具有广泛的法医学应用前景。本文综述DAI发生机制及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尤其DTI技术在DAI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自行研制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致伤装置,并利用该装置成功复制动物模型。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瞬时旋转加-减速致伤装置,使家兔头部在冠状位逆时针加速旋转90°,后瞬间减速运动停止,并于伤后6h、12h、24h3个时相点处死,取材、石蜡包埋,行HE染色、镀银染色及β-APP免疫组化染色,以观测神经轴索的损伤特征。结果致伤后家兔行为和脑组织病理学特征均符合弥漫性轴索损伤表现,大脑中线结构附近(脑皮质下、胼胝体及内囊)出现点灶状出血和斑片状β-APP阳性着色等神经轴索的损伤。结论瞬时旋转加-减速致伤装置可以成功复制弥漫性轴索损伤动物模型,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强的特点,且通过更换不同规格的扭矩弹簧可适用于其他中小型动物。  相似文献   

8.
颅脑外伤后,应用CT检查诊断外伤性气颅已有报道,但对外伤性气颅的损伤程度评定少见报道[1]。本文收集50例,作分析探讨。资料分析1.发生率在因头部损伤到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CT检查的2909例病人中,发现颅脑损伤500例。其中外伤性气颅50例,其发生率占头部损伤的1.7%,占颅脑损伤的10%。2.年龄10岁以下8例,11~20岁13例,21~30岁12例,31~40岁6例,41~50岁5例,51~60岁2例,61~70岁2例,71~80岁2例。其中30岁以下的病人33例(66%)。3.原因头部钝物击伤21例(42%),车祸伤13例(26%),高坠伤12例(24%),锐器伤4…  相似文献   

9.
大鼠弥散性轴索损伤后β-APP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朱金龙  朱少华  任亮  刘良  周亦武  陈虎  邓伟年 《法医学杂志》2005,21(3):165-168,F0003
目的观察大鼠DAI损伤后β-APP表达和Gless神经纤维轴索染色在诊断DAI损伤及判断损伤时间的价值。方法按Marmarou法复制大鼠DAI损伤模型,脑组织常规取材后进行β-APP及Gless氏神经纤维轴索染色观察。结果β-APP及Gless氏染色法在大鼠DAI损伤后0.5h即可见神经轴索断裂、扭曲变形、增粗膨大,12h以后可见到轴索收缩球。二种方法均显示DAI损伤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伤后12h明显,1d达到高峰,3d后开始修复,10d后基本恢复正常。β-APP表达强度在实验组不同时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3h呈明显阳性表达,1d达到高峰,3d后逐渐减弱,10d基本恢复正常。结论β-AP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Gless氏神经纤维轴索染色法,对DAI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并能从病理形态学上反映DAI损伤的时序性。β-APP表达强度变化是推断早期DAI损伤时间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的时序性变化,探讨其在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作用。方法 5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和DAI组,采用HE、Gless氏嗜银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不同时间(30min~7d)脑干组织病理学改变及IL-1β和TNF-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显示DIA大鼠脑干组织结构疏松、水肿,Gless氏嗜银染色可见轴索肿胀、扭曲、收缩球形成等改变,证明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成功;IL-1β和TNF-α在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大鼠脑干神经元内有低表达,而在DAI后30min~6h大鼠脑干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内表达迅速增加,于6h达高峰。结论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IL-1β和TNF-α蛋白在脑干内表达的增加,与轴索继发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法医学和临床医学上有许多关于脑损伤问题未得到圆满解释,例如,脑损伤后迅速死亡,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具有诊断意义的病变,常规病理学检验病变轻微的案例,临床诊断和法医学死因鉴定皆存在极大困难[1-5]。有时,明显的脑损伤并不一定是最危险的,少数案例脑实质溢出可能不死亡,而有的损伤看来是轻微的却可能致死[1-3].一、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实验研究由于闭合性脑损伤,特别是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和脑震荡等形态改变轻微的弥漫性脑损伤的尸检材料很少,因此,建立脑损伤的动物模型已成为进行这方面研究的主要手段[3,4,6]。建立脑…  相似文献   

12.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iffuseaxonalinjury ,DAI)是指脑白质的轴突广泛损害 ,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 ,其伤残率和死亡率高 ,因而成为临床救治的重点和难点。由于DAI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统一的诊断标准 ,也成为法医鉴定的一个难点。因此 ,对DAI的发病机制、损伤特点和诊断标  相似文献   

13.
由于弥漫性轴索损伤在大体及普通组织病理学检查无明显病变,所以DAI长期是法医病理学中非常棘手的死因诊断,如果合并其它脑部疾病,诊断则更为困难.本文报道一例头部损伤被误诊为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而尸检证实为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脑转移死亡的案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法医病理学鉴定注意事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弥散性轴索损伤刘世沧,汪秉康,卿太苏一、概念弥散性轴索损伤(diffuseaxconalinjuryDAI)是指头部钝性暴力损伤所引起的弥散性脑白质损伤,病理学表现为大脑半球、删氏体、脑干、(有时川。脑的轴索弥散性损伤,并伴有脑实质内小灶性出血、软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模型伤后不同时间大脑白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弥散参数和β-APP、NF6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变化。方法建立SD大鼠Marmarou DAI模型,分别于伤后3、12、24、72 h行DTI扫描,获取大鼠胼胝体、内囊和外囊弥散参数;比较相应部位β-APP单位面积阳性轴索数及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NF68平均光密度的伤后变化。结果实验组胼胝体、内囊和外囊轴向弥散(AD)、各向异性分数(FA)伤后逐步下降;β-APP单位面积阳性轴索数量、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及NF68平均光密度伤后逐步增加。相关分析证实AD、FA值与β-APP、NF68变化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DTI弥散参数可作为DAI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颅脑损伤是指在头部遭受外力作用时的强度超过了机体的耐受阈时,所造成的颅脑组织结构连续性、完整性的破坏及颅脑功能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损害。在法医学活体损伤检案中,颅脑损伤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本文共统计了 3851例活体损伤案例,涉及颅脑损伤者共 1008例,占 26.18%;其中单纯颅脑损伤为 743例,占 19.29%,伴有其他部位的复合型损伤 265例,占 6.88%。   颅脑损伤的分类根据损伤机理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暴力(加速运动、减速运动、挤压性损伤)与间接暴力(挥鞭样损伤、颅颈连接处损伤、胸部挤压伤或称创伤性窒息);根据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交通事故致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的患者伤残等级鉴定结果,并探讨DAI对鉴定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556例本鉴定中心2011年1月-2012年12月受理的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案例,其中单纯性脑挫(裂)伤467例,临床诊断为DAI89例。再重新审阅被鉴定人颅脑CT及MRI检查结果,分为单纯DAI组、DAI合并脑挫(裂)伤组、无DAI脑挫(裂)伤组3组颅脑损伤,并对鉴定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纯DAI组(20例)的伤残等级为7.72±1.09,DAI合并脑挫(裂)伤组(69例)的伤残等级为7.78±1.11,无DAI的脑挫(裂)伤组(467例)的伤残等级为8.86±0.66,前两组的伤残等级均高于无DAI的脑挫(裂)伤组(P〈0.05)。结论患有DAI的被鉴定人可能存在更为严重的脑功能损害.鉴定时应注意临床的漏诊和误诊,避免过于依赖CT、MRI等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8.
实验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钝力致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法医病理学鉴定依据。方法采用液压冲击方法建立钝力致家猫脑DAI模型;通过H.E.、Bodian、Kluver-Barrera普通组织化学染色及N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致伤后不同时间脑实质内轴索及其髓鞘的变化,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对轴索内N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反应物面积进行定量检测,所得数据用SPSS 11.5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致伤后1-2h,猫大脑皮质下白质、胼胝体及脑干轴索轻度肿胀、弯曲;4h轴索肿胀、弯曲显著,呈断续状,且在胼胝体、丘脑及脑干出血区周围出现收缩球,髓鞘开始疏松崩解。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收缩球进一步变大,中心空泡出现,髓鞘疏松、水肿、崩解。经对轴索内N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反应物的图像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组间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意义(P<0.01)。结论脑轴索肿胀、弯曲、增粗、离断以及收缩球的形成,是DAI法医病理学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弥漫性轴索损伤(d iffuse axonal injury,DAI)因常规HE形态学染色方法检出率低,误诊或漏诊时有发生[1]。本文采用G less染色方法[2]鉴定常规HE染色方法无法确定的DAI死亡1例,现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简要案情某男,17岁,学生。某月24日中午12时许,该男在学校附近某楼顶平台上被他人殴打头面部及腰背部等处,后自行回家。次日因腰痛到某医院诊治,查体神志清楚,左腰部压痛,血尿(+),诊断为左腰部挫伤、肾挫伤。26日晨9时许,家人发现其死于床上,并见其身上、床上及地面大量呕吐物。尸体检验死后第2天尸体检验。尸长167cm,发长10cm;双侧瞳孔等大…  相似文献   

20.
Chen ZY  Wang JY  Li YH 《法医学杂志》2008,24(3):172-174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时间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采用SD雄性大鼠复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模型,分别于伤后1、3、6、12、24、48h和3、7d取脑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DAI后不同时间段大脑皮层、丘脑、小脑和海马部位NGF的表达变化进行观察并与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结果正常及假手术组大鼠大脑皮层、丘脑、小脑、海马均有少量NGF的表达。打击后1hNGF表达增强,12h达高峰,3d开始下降,7d降至正常。结论NGF参与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的修复:NGF的时序性变化有望成为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