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精神障碍者肇事危害社会稳定,对其预防已经引起犯罪学者的关注。通过对精神障碍者常见肇事行为的分析,发现其产生源于暴力行为、性行为等本能倾向。为此,应从中西医结合入手,着眼于影响心理的环境因素,以减少精神障碍患者的应激刺激,同时以社区为中心,采用多方协作的模式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2.
我国法律未规定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问题,国内法学界和司法精神病学界对此问题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吸毒者陷于辨认或控制能力丧失状态下实施危害行为时该如何评定其刑事责任能力上。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应从法律的角度来探讨,而不能由司法鉴定人员以精神病学的角度来认定有无刑事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精神卫生法的颁布,我国非自愿医疗法律制度初步建立,为良莠不齐的地方性立法提供了统一的依据,平等地保护了精神障碍者的合法权益。但该法律制度仍存在法律原则中缺乏明确的无病推定规定、非自愿医疗的分类标准单一、"去行政化"理念未能贯彻到位、精神障碍者与监护人利益冲突悬而未决、非自愿医疗的程序规范力度不够、精神卫生法与刑事诉讼法衔接不畅等诸多问题。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人文主义的价值理念指引下进行完善,应当依据是否触犯刑法分类处理、畅通非自愿医疗的司法救济渠道、加强监护制度与非自愿医疗制度的耦合、细化非自愿医疗的出入院程序、强化无利益关系第三方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通过了《残疾人权利公约》、《保障精神疾病患者和改善精神健康的原则》等一系列为精神卫生立法提供指导的公约和宣言,产生了保障精神障碍者权益、自愿原则、最小限制选择原则等的基本原则,英国、日本等国家精神卫生法的修改均体现了这些原则,这些先进的立法理念为我国未来精神卫生法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对替代服务概念的理解,通过考察日本在开展精神康复中运用替代服务的典型案例,探讨了替代服务的作用及对专业服务所产生的影响。替代服务与专业服务之间的关系既不完全等同于以往传统助人者与受助者之间的专业关系,又不完全体现为去专业化的朋辈支持,而是一种值得探索的独特关系。在这一独特关系中,精神障碍者自助开展的替代服务对社区精神康复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它与专业服务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支持、互相协作的关系,从而提升了精神障碍者的主体性与生活质量。正是在改善当事者主体性的意义上,文章认为建设精神卫生公共性需要发展替代服务,进而在本土社区精神康复之中,展望开展替代服务的必要性与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精神卫生法从1985年到现在历经十几年还迟迟未能出台,2009年的《精神卫生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有关精神卫生法的称谓和其他相关概念及其调整对象等基本范畴的内容存在问题,我国精神卫生法应采用国际先进立法及通行的理念,采用精神健康法的称谓,明确精神障碍者等其他概念,为切实起到促进国民健康、保障精神障碍者权益的立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外刑法史中对于精神障者刑事责任的规范呈现出逐步认识与完善的过程.新中国1979年刑法典设立了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的基本规范.1997年新刑法典的改进使之臻于科学.新刑法典中完全无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完全负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限制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之规定的正确理解与司法适用.  相似文献   

8.
成年监护制度,也称成年保护制度,是指民法上所规定的对于判断能力不足的成年人(痴呆性高龄者、智能障碍者、精神障碍者)的人身、财产及其它合法权益进行监督、保护的一项法律制度。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在20世纪末期对本国的成年监护制度进行了从理念到制度构建的重大改革,而我国现行的成年监护制度还存在着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更进一步加剧了这种需要。本文拟就我国成年监护制度的立法完善进行思考,并提出具体建议。一、各国的成年监护制度及其修改。监护制度起源于罗马法,是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自权人所设立。近现代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者的行为辨认控制能力进行探讨 ,对我国刑法理论通说将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排除于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认定标准的医学要件之外的观点提出质疑 ,认为刑法第 1 8条的精神病人应作广义理解 ,既包括狭义精神病 ,即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又包括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10.
单纯昏醉状态下的危害行为与原因自由行为是同属于“自招精神障碍下的危害行为”之下的两个不同范畴.单纯昏醉状态下的危害行为在本质上与原因自由行为相互排斥,不可混淆.将两者混为一谈的理论误区,助长了悖离责任主义的实践操作.同时,该行为具有公共危险且在现实中已大量存在,因此有必要借鉴域外经验即德国刑法所规定的“自醉行为构成要件”,在立法时增设“完全昏醉罪”这一犯罪类型.  相似文献   

11.
《国家赔偿法》第19条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免责事由,含义是行为人实施了一定违法行为被刑事立案,但经过侦查、审查起诉直至审判阶段,最终未被判决有罪的,对于因刑事追诉需要而予以先行羁押的.检察机关作为赔偿义务机关办理国家赔偿案,有权对公安机关的撤案理由做实质审查,而不应简单以其载明理由作为赔偿与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超负荷是个无可争辩的事实 ,目前 ,关注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来源于社会文化的不断变迁 ,心理压力会影响认知、情绪、行为和生理。面临压力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应付方式 ,从而带来不良后果。心理调适的方法 :一、有效驾驭压力。二、善于调节情绪。三、勇于改变自我。四、对广大民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心理素质从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江西越狱事件"发生以后,全国上下一片哗然,舆论普遍倒向"人为因素致使案犯越狱"一边.然而从劳动管理以及看守体制两个方面分析,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缺陷应当是此次事件发生的首要原因.修改劳动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定以及统筹安排看管单位可以弥补法律之不足.  相似文献   

14.
As six Departments of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enacted ‘The Notification of Implementing the Pilot Work on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Mental Health’(National CDC,2015,No.57) in April 2015, that year has been seen as the first year of the coming of social work on mental health as well as the milestone of epoch-making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marking that Chinese people nee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care system toward modernity. Mental health has become a national, universal and highest level of health needs. For the four decade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of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on mental health, initially forming the system and framework of mental health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social workers still stay in a “marginalized” position and cannot give their due profession to full play. The article first provides a succinct outline of the scope, contents and priorities of the framework and system with regard to mental health social work practices. Then the focus is to build China’s social work practical research agendas of mental health, to draw up a “list of practical research issues”of China’s social work on mental health, to designate the direction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of mental health and to lay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work for the full realization of the magnificent goal of the Healthy China and well-off society.  相似文献   

15.
1997年,我国台湾地区取消了检察官的审前羁押决定权,并通过了确立拘捕前置原则和羁押声请原则、细化羁押适用要件、确立羁押听审制度等多项羁押制度改革措施,取得了审前羁押率大幅下降的实施效果。台湾地区审前羁押决定权的变更直接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司法权本质、刑事司法理念的态度演变,是建立在审检分隶、提高法官地位等多项司改举措逐步推进的基础之上,并通过热点案例引发广泛舆论关注与法界论战的助推才得以完成的。总结台湾地区审前羁押决定权变更的借鉴意义,既体现了审前羁押权力配置应遵循分权原则、羁押审查程序宜采行诉讼化构造的现代刑事法治发展要求,也揭示了顺利推进羁押决定权变更有赖于各方面条件成就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6.
未决羁押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在法院作出生效裁判之前被剥夺人身自由的状态。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律中,未决羁押制度规定的不完整、不科学,是超期羁押容易滋生的重要原因,立法机关应在认清现行未决羁押制度诸多立法缺陷的基础上,构建体现羁押期限合理性、比例性、权利保障性的未决羁押制度及其它一些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投入不断下降,对“三农”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难以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其主要原因是现行财税体制仍然没有理顺,财政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渠道存在体制性梗阻。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实行等级分税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树立公共财政理念,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但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近期可选择的政策是逐步降低涉农项目配套资金比例;改善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体制,整合分散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羁押必要性通常是指羁押对于实现刑事诉讼目的是必需的,具有法定性、合理性和变动性三个特征。羁押必要性与羁押要件(条件)、羁押理由(事由)、逮捕必要性等既相区别又密切联系。羁押必要性的内容,主要由羁押目的所决定,具体包括保全必要性和预防必要性两个方面。羁押必要性是羁押要件的基本元素,是区分羁押与其他替代性强制措施的基本标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刑事诉讼中的一种保障性措施,羁押的适用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否则必将侵害被羁押人的人身权利.但是,我国目前的羁押制度极其不健全,导致实践中出现超期羁押等严重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为消除非法羁押现象,当务之急就应当以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为标准,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羁押制度.  相似文献   

20.
论罪犯心理矫治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监狱的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在实践中主要有四种模式 :发展模式 ,注重健康导向、平等关系 ,着眼发展与潜力开发 ;医疗模式 ,注重病理导向、医患关系 ,着眼疾病治疗 ,重视技术运用 ;改造模式 ,注重思想导向、教导关系 ,着眼监狱安全 ,重视探测不良思想 ;全员训导模式 ,注重心理决定导向、训导关系 ,着眼全员参与 ,重视传统经验和日常训练。前两种属于狭义的心理矫治模式 ,专业性强 ;后两种属于广义的心理矫治模式 ,值得提倡和鼓励 ,但需要进一步规范化 ,并且要与专业性的心理矫治工作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