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月13日,针对最近一些地方发生的党员领导干部腐败案中,个别领导干部拉帮结派搞"小圈子"的严重危害,新华社发表时评,旗帜鲜明地提出《领导干部不要搞"小圈子"》。该文指出:党内"小圈子"最大的祸害,在于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破坏党的团结统一,给形形式式的腐败创造条件。本期大讲堂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党内"小圈子"的形成与危害从文化因袭、制度缺失等方面作了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三条明确规定“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团体活动”,这是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之一。《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也明确规定,“绝对禁止搞宗派活动,搞小圈子”。相应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也规定了要对搞非法组织活动,破坏党的团结统一的行为给予党纪处分。白纸黑字,明明白白。但是,当有人提议搞封建结义活动时,宁晋县的16名党员领导干部不仅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反而积极响应,甚至出谋划策,推波助澜,可见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淡漠到了何种程度!这些领导干部受党的教育多年,本应是党…  相似文献   

3.
傅侃  高巍  王新环 《检察风云》2006,(22):56-57
编者按:10月13日,针对最近一些地方发生的党员领导干部腐败案中,个别领导干部拉帮结派搞"小圈子"的严重危害,新华社发表时评,旗帜鲜明地提出<领导干部不要搞"小圈子">.  相似文献   

4.
10月13日,针对最近一些地方发生的党员领导干部腐败案中,个别领导干部拉帮结派搞“小圈子”的严重危害,新华社发表时评,旗帜鲜明地提出《领导干部不要搞“小圈子”》。该文指出:党内“小圈子”最大的祸害,在于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破坏党的团结统一,给形形式式的腐败创造条件。本期大讲堂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党内“小圈子”的形成与危害从文化因袭、制度缺失等方面作了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5.
廉政观点     
俞正声:党员领导干部要公道正派不搞小圈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指出,党员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不为私心所扰  相似文献   

6.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需要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素质。一要增强领导干部坚持民主作风的意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和改进党的民主作风,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作风。提高领导干部的民主素质必须从增强领导干部坚持民主作风的意识抓起。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在深入总结党内监督实践经验,准确把握党内监督规律的基础上,首次以党内法规的形式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掌握的权力以及他们在党的工作中的领导地位和关键作用,决定了他们应当是监督的重点对象。根据党章和有关党内法规在使用“党的领导机关”一词时的一般涵义,以及党章关于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之外,都由选举产生的规定,笔者认为,“党的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决不能把商品交换那一套搬到党内政治生活和工作中来". 破坏党内政治生活的行为有种种表现,将商品交换原则渗入党内政治生活,是最常见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党内监督从根本上说是对权力的监督,是对那些手中掌握一定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一把手”的监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把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一把手”权力的制约作为党内监督的重中之重,这对于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加强权力均衡,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一、加强思想教育,坚持以德制权我们党历来强调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约束的重要性,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自觉增强自我监督的意识,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和慎独、慎微、慎…  相似文献   

10.
法苑拾零     
■中共中央颁布党内监督条例和党纪处分条例中共中央近日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内监督条例》规定了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和重点内容,明确规定了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 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此外,该条例还规定了党内监督的七项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加强对“一把手”监督,就是抓住了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的关键。笔者以为,对“一把手”加强监督,要坚持“四个结合”,健全“五个机制”。  相似文献   

12.
反腐新词     
《中国监察》2015,(1):54-55
2014年,中央巡视工作持续发力,公布的反馈意见措辞犀利,直击"病灶","山头主义"、"能人腐败"、"一家两制"等许多反腐新词密集进入公众视野。透过这些词语,我们不难看到腐败现象的趋势和表现,这就为下一步深化反腐找准了穴位、树起了靶子。山头主义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党内政治生活不严格,个别领导干部搞团团伙伙,并与企业老板结成利益纽带,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建议严格党内生活,坚决抵制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山头主义,有针对性地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中央第六巡视组向河北省反馈巡视情况  相似文献   

13.
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是当前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贯彻《条例》精神,做好党内监督工作,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三个关系。要正确处理监督重点对象与监督其他对象的关系,关键是要监督重点对象《条例》第三条明确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这一规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现行体制下,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在一定层次和范围内拥有大权、重权,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他们的状况如何,对于党的自身建设、党…  相似文献   

14.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以下合称“两个条例”)这两部重要的党内法规,着力强化党对干部工作和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为党管干部、党管机构编制作出制度性安排,对于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搞队伍,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两个条例”是干部选拔任用和机构编制工作的基本遵循,也是人民法院队伍建设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中常常出现“能人”腐败的现象,即搞经济、搞管理是能手,搞腐败是高手。慕绥新就是个例证。慕在沈阳任市长时,自称“党内个体户”,独断专行,骄横跋扈,常把“你他妈的”挂在嘴边。慕的堕落,与其摆不正“官”位,有着必然的联系。苏格拉底有句名言,叫“认识你自己”。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6.
李爱平 《中国监察》2011,(12):37-37
各种腐败现象,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最终都归结于权力的滥用和变异。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强化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准着力点。突出党内监督的重点,强化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江苏省保水县委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注意不断探索加强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在加强党内监督工作中,着重抓住三个重点,即监督的对象,以各级党政组织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监督的内容,主要是党员领导干部是否正确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等各项制度;监督的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是否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围绕这三个重点,溧水县委坚持从四条途径落实党内监督。──严格党内组织生活。首先进一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特别是在党代会闭会期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主集中制、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等党的组织制度都非常重要,必须严格执行;严肃党内生活,是解决党内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要努力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和战斗性,任何一名党员都必须自觉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对此,我们应深刻认识到,严肃党内组织生活,是严明组织纪律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抓手。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是党的权力机关依据党章制定的开展党内组织活动的行为规范,主要有"三会一课"制度(党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怎样才能树立"讲学习、懂知识、有能力"的"学习型"领导干部形象? 一、围绕形势需要,在解决"学有所需"中树立形象 我们党强调"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总结我党的经验教训,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作出的战略性安排.以历史的经验看,我们党什么时候强调学习,党就团结统一,事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忽视学习,党内矛盾就多起来,党的事业就受挫折.延安时期学习整风运动带来的生机和文化大革命批"白专"造成的危害,就是两种不同学习态度的鲜明对比.可见,一个不善于学习的政党,必然会是一个守旧低能的政党,一个守旧低能的政党,必然要被历史唾弃.  相似文献   

20.
"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关键词,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宣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并强调"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由此不难体味"民主"在当下中国政治话语中的突显地位。其实,对执政党而言,民主不仅是一种治国理政的理念和价值,亦已成为从执政党躬行的政治生存方式。十年来党内民主的种种试验,其蓬勃的民主活力已激荡起源远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