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垄断的定义──对西方国家反垄断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垄断的定义──对西方国家反垄断法的初步研究王长斌从字面意义上看,垄断是在某种市场上仅有一个生产者。对市场来说;该生产者的产品是独一无二的,不存在类似的可替代的产品。但这种纯粹的垄断比较少见,因而经济学意义上的垄断还包括几个生产者共同占有某种市场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电信业是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产物 垄断分为自然垄断、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三种,在发达国家.反垄断主要针对的是经济垄断,以防止企业通过合并、杀价、价格联盟以及将在某一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扩大到其他市场等手段.损害消费者和小公司的利益,阻碍创新、服务质量改善和技术进步。而现阶段我国存在的问题与发达国家不同。现阶段我国存在的问题主要不是因为经济垄断妨碍市场竞争和提高效益.而是行政垄断.尤其是行业和部门垄断。如电信业、金融业、热力公司、煤气公司、电力公司、民用航空、铁路运输、公共交通等,这些行业所取得的垄断地位,不是依靠技术创新,也不是依靠资本投入,而是依靠行政权力、阻挠市场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对于转售价格维持行为,各国均采用垄断协议的调整方法,导致许多认识误区。实际上这种行为并不符合垄断协议的构成要件。首先,垄断协议是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而转售价格维持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并无竞争关系;其次,转售价格维持只约束双方当事人,对其他生产商及其经销商并无约束力,因此既不能消除生产商所在市场的竞争,也不能消除经销商所在市场的竞争;同时,转售价格维持有时被用作支配地位滥用行为的手段,不能局限于垄断协议的分析框架。在含有转售价格维持行为的案件中,真正的垄断行为是其一方当事人从事的垄断协议或支配地位滥用行为,转售价格维持只会充当垄断行为的手段与载体。新修订的《反垄断法》第18条存在方向性误差,需要今后以配套立法予以补充、软化。  相似文献   

4.
魏梅 《经济与法》2002,(8):18-19
市场支配地位又称控制市场的地位,是德国《反限制竞争法》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使用的概念,但这两部法律并没对它的含义作出明确界定。美国反托拉斯法使用的相关概念是“垄断力”或“市场支配力”,指企业在相关的市场上具有控制价格或排除竞争的能力。日本的《禁止垄断法》则使用了“垄断状态”,用以表明事业者在一定规模的相关市场上占有较高的市场份  相似文献   

5.
在反垄断理论中,市场力量或垄断力量是损害消费者福利的反竞争的经济力量。我国反垄断法中以“市场支配地位”的表述涵盖了这两种经济力量。反竞争力量可以通过这两种方法之一来行使,即提高自己的价格或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市场力量或垄断力量在实质上是相同的,都降低了消费者福利。数字平台经济不同于传统市场,具有双面市场、动态竞争和创新驱动的特征,对传统反垄断认定规则带来了挑战,有必要将反垄断分析集中在实现反竞争力量的方法上。反垄断规则对这两种反竞争力量整合的判断标准是不完整的,未能应对平台经济所带来的创新驱动和实施的自我优待。解决这一困境的路径需要超越传统反垄断对市场力量或垄断力量的分析方法,以更细致入微和多元化的替代分析方法识别垄断违规的行为,以新思路开启对平台经济下市场力量、市场支配地位的反垄断规制,提高传统反垄断法在互联网时代的适应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未经登记的境外提单的效力问题长期以来,我国航运市场基本上处于垄断经营的状态。入世以后,出于WTO对航运服务业的市场准入、国民待遇以及透明度等原则的要求,我国国营航运公司对航运市场的垄断局面将被打破,境外的船公司开始参与中国航运市场的竞争。其实早在几年前,境外  相似文献   

7.
竞争是市场配置资源最有力的手段,但是竞争产生垄断,垄断加剧竞争,垄断给经济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但是并非所有的垄断都是不合理的,马歇尔说到:“把一切垄断都认为是坏事是毫无充分理由的简单化,将对英国的经济发展有害无益。”反垄断豁免制度便是充分发挥垄断的合理价值的一项制度,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来促进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警惕英特尔     
随着跨国公司直接投资速度的加快,其负面影响不容忽略,其中跨国公司利用手中的专利垄断市场的苗头也日益显现。国外立法针对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滥用而形成的垄断状态或垄断行为进行反垄断法上的规制。一般而言,反垄断法所规制的垄断可以分为垄断状态和垄断行为两大类。垄断状态是指在相关市场中由于存在一定的市场结构而产生市场弊端的状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反垄断法规制行政垄断之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垄断是转型国家市场中的共性问题。俄罗斯反垄断法对行政垄断的规制在行为主体、范围、运行方式、制度效果等方面特性鲜明。分析这些问题可以较全面地认识行政垄断的特殊性及规制行政垄断的特殊性,更可为完善我国《反垄断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垄断力的认定——兼评《反垄断法》第十九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建安 《时代法学》2008,6(2):97-102
垄断力的认定直接关系到目标企业的切身利益与反垄断法的实施,准确与否至关重要。我国刚通过的《反垄断法》第19条的规定,过于强调了规模在垄断力认定中的地位,容易给人以误导。在垄断力的认定过程中,首要的考虑因素是目标企业的市场份额,其核心是确保相关市场界定的准确性;同时,我们还必须考虑该相关市场进入的难易程度、技术与技术创新的可行性以及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等诸多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竞争法郑友德1991年3月22日颁布的俄罗斯联邦“关于在商品市场上竞争和限制垄断的法律”(下称,“俄罗斯竞争法”),被视为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奠基石。在前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大多数企业往往负责某个特定产品的全部生产任务,在市场上垄断了某个商...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以行业垄断和行政垄断等为表现的垄断行为屡禁不止,各种垄断行为不仅损害正当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使我国刚刚建立的市场竞争机制遭受严重侵害,而且己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与之对应的刚刚颁布实施的《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制裁的规定简略而模糊,可操作性不强,使得反垄断在我国的开展举步维艰,因此反垄断诉讼的健全势在必行。本文基于我国反垄断诉讼的现状、不足的解析提出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反垄断法》规定,经营者垄断行为有三种: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的经营者集中。这三种行为,商业银行亦有可能发生。本文着重讨论了其中第二种,即商业银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并提出相应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4.
法律福音     
《法律与生活》2011,(3):64-64
国家发改委:明令禁止8种垄断协议 2月1日,《反价格垄断规定》和《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正式实施,8种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的价格垄断协议被禁止。《反价格垄断规定》规定了价格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价格垄断行为的表现形式和法律责任。《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规定了举报受理、调查措施、依法处理、中止调查、宽大政策等程序制度以及价格主管部门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垄断与反垄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经济条件的不同,反垄断法在市场经济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中对企业垄断的立法重点是不同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反垄断法对垄断的立法重点在于企业规模。这些国家对企业规模的态度受制于国内市场和国际经济环境。而经济转轨国家的反垄断法对企业垄断的立法重点是促使产生竞争的市场,着力消除原集中体制所带来的经济垄断。我国的经济改革具有本国特色,我国反垄断法的重点是规范已市场化的经济,同时,反垄断法还适用于国有企业。反垄断法的制定意味着我国国有企业的市场化、主体化改革的完成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建立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时期的政府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向垄断竞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渡时期,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原有的市场自由词节理论及其政策主张,既解释不了不断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现象,又解决不了愈来愈严重的贫困、失业、经济萧条等现实问题。在此背景下,政府干预理论开始逐渐步入西方市场经济主流地位。按照西方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失灵的部分才需要政府干预,亦即市场与政府之间存在着明确的界分。政府干预以弥补市场缺陷为出发点,以市场机制作出的正常、有效发挥为归宿。  相似文献   

17.
赵立新 《行政与法》2002,(11):26-28
行政垄断是以行政权力为后盾谋求市场独占地位的制度腐败现象,它在我国滋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完善相关立法,强化对行政垄断行为的法律治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这一问题的不二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王健 《法学》2012,(2):18-28
我国成品油市场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均与垄断有着密切的关系。依照反垄断判断,油荒和炼油亏损意在获得垄断高价,而油价涨多跌少意在维持垄断高价。油荒的背后存在着多种高度疑似的垄断行为,油价涨多跌少中可能隐藏着性质严重的固定价格垄断行为。为了实现成品油市场的公平竞争,可考虑采取下列措施:反垄断法对成品油市场的一般适用和优先适用、调查成品油市场总体竞争状况、动态监控成品油市场的垄断行为、推进成品油市场的反垄断执法和鼓励成品油市场的反垄断私人诉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对买方垄断的规制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论。争论源自买方垄断的两面性:一面是正面效应,在卖方寡头结构的市场条件下,买方抗衡势力可以抵消强大的卖方势力,增加消费者福利;另一面是负面影响,买方垄断减少上游要素的购买量,压低价格,影响市场公平竞争。欧美竞争法对买方势力滥用的规制基本采用具体案例具体分析的合理性原则,对买方合谋适用本身违法原则,这对我国反垄断法对买方势力滥用的规制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垄断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垄断是一个使用频率颇高的词语,无论是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都把垄断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而反垄断也一直是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法的根本任务之一。然而,在不同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学派中,垄断有着不同的含义。明确不同范畴内垄断的概念,是制定《反垄断法》的基本前提。 一、经济学中的垄断 古典经济学把完全竞争作为构建理论体系的起点。而垄断则是和完全竞争相对的概念,是全部市场被一个销售者所控制的情况。在经济学教科书中,垄断者一般被定义为面临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的厂商,或者说,一个垄断者是一个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