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330例体表创口与愈后瘢痕长度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探讨体表创口与愈后瘢痕相互关系。在 330例不同年龄的伤者的不同部位的钝、锐器伤口 ,用精确的测量方法 ,在伤后 3d内、伤后 1个月、伤后 3个月进行测量 ,并计算创口愈合成为瘢痕的收缩率。在伤后 3个月面部瘢痕的收缩率为 15 4% ,躯干、四肢瘢痕收缩率为 13 6 % ,头皮瘢痕收缩率为 10 1%。不同致伤物形成的创口 ,在伤后 3个月时 ,不规则钝器创的瘢痕收缩率为 16 1% ,锐器创的瘢痕收缩率为 11 2 %。结果表明 ,创口在伤后 3个月时 ,面部瘢痕收缩率最大 ,头皮瘢痕收缩率最小。不规则钝器创的瘢痕收缩率值比锐器创的瘢痕收缩率值大。  相似文献   

2.
探讨体表创口与愈后瘢痕的关系。比较创口愈合成为瘢痕的收缩率。由于现有伤残鉴定标准中未就体表创口或瘢痕的长度测量的换算作出任何规定,所以某些体表损伤的伤残评定可能有欠公允。有必要就此提出相应解决办法,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860例皮肤裂创伤口与瘢痕形成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均对皮肤创口人瘢痕的长度(或面积)做了明确的规定。它对确定损伤程度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有较多的案例往往是在伤口愈合形成瘢痕后才进入到诉讼阶段。究竟摊痕与新鲜创口在长度上有何区别?其关系如何?对此,目前国内外法医界及医学界尚无定论,致使许多案件只能凭推测进行鉴定。笔者自1989年至1994年共收检、追踪调查皮肤裂伤案例860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对新鲜皮肤创口与所形成的探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资料分析1.一般情况860例皮肤裂伤案例中,男623例,占72.44%;女…  相似文献   

4.
创伤长度测量方法探讨(附三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与《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中,设具体规定创伤或其愈合疤痕长度的测量与计算方法。笔者结合有关案例对一些特殊的创口提倡使用如下法医学测量与计算方法。一、形态较规则创口或其愈合疤痕的长度采用周边测量计算方法例1.女,20岁。因不愿再与汪某保持恋爱关系,在最后一次约会中,汪某用小刀威逼不从后,用小刀在该女的前臂上做了“记号”。查其左前臂背侧有一长4cm,宽2cm长方形皮肤缺损区。右前臂背侧亦有一年为9cm的波浪状皮肤裂伤。本例单凭其长度,单个创口长度或两个创口长度相加均未达到轻伤鉴定标准。左…  相似文献   

5.
外伤致皮肤、软组织损伤在临床法医检案中极为常见,暴力损伤后创口或瘢痕长度与面积是评定损伤程度的重要依据.在《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中均有条款对皮肤创口的长度或疤痕做了相关的规定.但在实际检案工作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如是否根据皮肤瘢痕长度推算原创口长度;不同条款中规定的创口长度如何累计;手术扩创是否累计入原有创口.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就以上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便和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6.
在法医学鉴定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个伤者身上同时有多处损伤或者多种损伤,这时的鉴定就不能仅采取简单相加的办法,而应根据各有关标准规定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采用累积法进行鉴定。1在损伤程度鉴定中的应用由于各处损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我国的有关人体损伤鉴定标准对各部位创伤制定了不同的标准。例如头部、面部、颈部、躯干和肢体的软组织创伤就制定了不同的标准,同样长度的创伤,在不同的部位就可能构成不同等级的损伤。而在实践中又常常见到有的受伤者身上不同部位有多处损伤,有的甚至是不同性质的损伤(指钝器…  相似文献   

7.
1案例资料某男,38岁。某日被他人用霰弹枪击中双大腿。医院查体见:双大腿前侧见散在分布较多细颗粒状的圆形创口,直径6mm左右,部分创口边缘沾有黑色污物。伤后3h的X线片(图1)示双大腿皮下浅、深层肌组织内见散在分布大量颗粒状的高密度金属异物阴影,胸部正位片(图2)示左肺下叶有二处颗粒状的金属异物影,右胸第8肋间隙于脊柱旁见二处颗粒状的金属异物阴影,第10肋间隙脊柱旁见一处颗粒状的金属异物影。胸腔内未见积液积气。伤后10h复查胸部X线片(图3),均示左肺下叶后侧仍见二处金属颗粒阴影,余胸、腹部未见颗粒状金属异物阴影。伤后1月进行临床法医学检查,双大腿前侧见大量密集的圆形、类圆形的新鲜瘢痕,最大者为0.8cm×0.6cm;余体表未见瘢痕。伤者否认案发前有霰弹枪受伤史。  相似文献   

8.
在《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中,对于头部、面部及躯干等处的软组织损伤的损伤程度评定都有具体的量的规定,但对于以下几种特殊的损伤在具体损伤程度评定时却缺乏具体的规定。一、特殊损伤案例1人体交界部位损伤例1 某男,23岁,1996年9月被他人用砖头砸伤头面部,查体见:左额顶部发际处见一条长55cm创口,其中创口在头部长25cm,创口在面部长30cm。例2 某男,26岁,1993年3月被人因故用木棍砸伤头面部,查体见:右额顶部发际处见一长80cm创口,其中头顶部创口50cm,额面部创口30cm,其他部位未见损伤。2锐器钝器混合损伤例3 某男,32岁,…  相似文献   

9.
1案例资料褚某,男,34岁,农民。1993年7月17日被他人用刀刺伤右上肢和左下肢,伤后在当地医院清创缝合。查体:右前臂上1/3处后侧有长3cm的创口,左膝下有2.7cm的创口,左内踝处有长3cm的创口。法医门诊以诸某右上肢、左下肢刺创鉴定为轻微伤。之后,伤者渐感左下肢麻木、胀痛。于同年7月30日到医院复查,见左胫后肌群积血。B超示左小腿动静脉瘘。1993年12月10日复核鉴定时检查:神志清,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右前臂后侧近端、左膝下后侧、左内踝处分别有长3cm、2.2cm的瘢痕。以上3处瘢痕边缘整齐。左小腿软组织明显压痛,触之较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外伤性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Traumatic Interhemispheric Subdural Haematoma,TISH的损伤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法医学鉴定要点,为法医学检验鉴定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6例TISH,对伤者基本信息、致伤方式、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材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6例TISH伤者年龄最大75岁,最小27岁,平均年龄58岁;男性4例,女性2例;致伤方式为跌倒2例,交通事故3例,打击伤1例;外力作用部位为枕部3例,前额2例,额顶1例;伤后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3例出现大脑镰综合征;CT影像片均可见大脑镰旁特征性高密度出血影;风险因素包括凝血功能障碍、抗凝治疗、酗酒、脑血管瘤、血管畸形等自发出血原因。结论 对TISH伤者进行鉴识时,应结合临床资料、致伤方式、外力作用部位、影像学资料等结果综合分析成伤机制,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在损伤鉴定中的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11.
运用“相加原则”“就低原则”评定皮肤软组织损伤伤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法医活体检案中,常遇到对多部位皮肤软组织创伤进行轻伤鉴定。由于不同的鉴定者对《人体轻伤鉴定标准》的不同理解及对处于模”糊分界区域的创口属于那个部位的不同认定,同样的伤情往往产生不同的鉴定结论。为解决这类问题,笔者提出对皮肤软组织创伤进行伤情评定的“相加”和“就低”原则。所谓"相加原则”和“就低原则”,前者指各部位皮肤软组织创口长度累计相加,而后者是指重部位的创口长度可加到轻部位的创口长度上,按轻部位标准评定伤情。根据《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有关皮肤软组织伤情评定条款,如…  相似文献   

12.
面部瘢痕损伤程度的鉴定,是法医临床学鉴定内容之一。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以“两个标准”为基础,总结提出了“十项评分法”并用于226例面部瘢痕损伤程度的鉴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本文收集1990年~1992年进行的226例面部瘢痕损伤程度的鉴定。男性170例,女性56例,年龄最大的59岁,最小的只有18个月,平均年龄28岁。“十项评分法”做为面部损伤程度的一种检验鉴定方法,是以“两个标准”为对照,将面部瘢痕长度与面积分数化,然后根据面部搬痕影响面部的10项因素,即搬痕的大小、部位、形态、边缘、颜色、方向是否累及器…  相似文献   

13.
1 案 例  李某 ,男 ,32岁。某日出差期间 ,被人用水果刀致伤两股部。伤后左股部内侧创口出血急 ,伤者手压创口 ,伤后 40min就诊于当地医院。病历记录 :伤者神志恍惚 ,两大腿 6处创伤 ,创口出血多 ,深度不详 ,血压 8/4kPa ,脉搏测不到。医院以“双下肢多处创伤、出血性休克”收住院。医生没有探查创口 ,只简单地给予清创缝合 ,并输血补液 180 0ml,住院 10d ,病情稳定回到本地 ,伤后 15d鉴定伤情。查 :轻度贫血貌 ,左股部内侧可见一横行长 3cm缝合创口 ,创缘整齐 ,创周红肿 ,触之较硬 ,并有陈旧性血性液体外溢。左股部后侧有…  相似文献   

14.
钢珠枪弹损伤法医学鉴定1例曾泽民(厦门市人民检察院;福建361012)1案例伤者林某,男性,50岁,汉族,于1995年5月13日晚在马路k被他人用土制钢珠枪击中大腿,现仍有一枚钢珠存留大腿深部软组织内。检验见;伤者一般情况好,左大腿下段前外侧见有六处...  相似文献   

15.
创口长度与伤情评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创口长度与伤情评定的关系是法医临床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由于近年来对其认识未趋统一,作者试从立法理论角度并结合多年检案体会谈谈我们的看法。一、创D长度与伤情评定的立法依招《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三十五条,《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轻伤标准(试行)》第六条、第十七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九条,对创口长度计算与伤情评定作了原则规定。从立法理论角度研究,创口长度的伤情评定与其他条文不尽相同,有其特殊性,体现了三个立法原则;①相加原则,即创口长度在一定条件下可累计相加…  相似文献   

16.
上肢神经损伤在伤害案件中比较常见。本文收集87例外伤性上肢神经损伤的鉴定资料,就其不同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外伤性上肢神经损伤的鉴定方法和依据。1案例资料87例上肢神经损伤资料取自2009年至2012年法医活体损伤鉴定案例。男性伤者84例,年龄15~68岁;女性伤者3例,年龄29~42岁。刀砍伤68例(78%),玻璃割伤13例(15%),铁棒打击4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部复合性骨折的认定、分型和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方法对86例鼻部复合性骨折鼻骨CT片(轴扫+冠扫)和有关病历资料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将86例伤者按骨折种类分成鼻骨并发鼻部非鼻骨骨折(81例)和鼻部非鼻骨复合性骨折(5例)两类,然后再进一步细分.结论86例伤者中轻伤80例(93%),轻微伤6例(7%).鼻部复合性骨折的损伤程度评定关键在于应按照《人体轻微伤的鉴定》(GA/T 146-1996)和《人体轻伤的鉴定(试行)》的有关规定或标准认定和分型,这样鉴定结论才会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20例尺神经损伤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收集了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间 2 0例尺神经损伤的鉴定案件资料 ,将其加以整理 ,归纳和分析。1 案例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的伤者 ,男性 18例 ,女性 2例 ;年龄最大的 5 0岁 ,最小 16岁 ,平均年龄 2 8岁 ;致伤物为菜刀 (8例 )、屠刀 (4例 )、匕首 (4例 )、棍棒类物 (4例 )等。1 2 损伤程度及部位在 2 0例伤者中 ,右尺神经损伤 16例 ,左尺神经损伤 4例 ;前臂中下三分之一处损伤 12例 ,中部三分之一处损伤 6例 ,中上三分之一处损伤 2例 ;尺神经完全性损伤 (断裂 ) 6例 ,中度损伤 11例 ,轻微损伤 3例。X线结果提示 :尺骨骨折 3例 ,…  相似文献   

19.
<正> 在法医临床学中,创口的长度对判断损伤程度,是评定伤情的依据之一。医疗单位在处理创口过程中,有时会根据治疗需要进行扩创,以致使原有损伤的长度增加。实践中,也有极少数伤者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自行将创口延长。因此如何区别原创与扩创,对准确进行法医学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Xu GT  Yu XJ 《法医学杂志》2006,22(6):439-440
在法医实践中发现,现有的伤残鉴定标准中未就体表创口或瘢痕面积与长度测量的换算作出任何规定,对某些体表损伤的伤残评定可能有欠公允。有必要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