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处分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处于基本原则的地位,是民事诉讼的重要基础理论。当事人依据处分原则所享有的处分权,是其在民事诉讼中最为基本而神圣的权利,是当事人意志自由在民事诉讼中的重要体现与保障。本文从处分权的概念、内涵以及与法院审判权的关系入手,探寻了我国处分原则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以希为促进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处分原则是民事诉讼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之一。依据处分原则的要求,民事诉讼当事人应当拥有处分权,这种权利有着深厚的理念基础。尽管如此,对当事人的处分权作适当的限制仍是必要的。我国《民事诉讼法》受长期计划经济模式及前苏联立法的影响,对处分权限制有诸多不当之处,应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十一条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这就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处分原则是一项基本原则,它贯穿在整个民事诉讼过程中,对民事诉讼的发生、发展和终结都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民事诉讼法中都普遍承认处分原则。但由于国家的性质不同,所以处分原则的内容也有本质的差别。即使性质相同的国家,由于国情的不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事诉讼立法模式应为裁判型,而非现在的调解型。民事诉讼程序的专业化、规范化、技术化、程序化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发展的应然之路。在此过程中,证据裁判原则是程序专业化、规范化、技术化、程序化的核心体现和具体标志。我国民事诉讼法,应以当事人处分主义所体现的诉讼和解代替诉讼中的调解,诉讼程序实现"去调解化",以证据裁判原则确立为契机,重塑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品格。民事诉讼证据裁判原则的确立,是对于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查清事实"为基本目的、"以事实为依据"的基本原则的修正,对于我国民事诉讼理念现代化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辉辉 《政法学刊》2001,18(4):26-29
处分原则反映了民事诉讼的特点,使之明显区别于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要正确处理处分权与审判权的关系,完善民事诉讼法的处分原则.  相似文献   

6.
民诉制度的改革与处分原则的强化和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次一、引言二、处分权与审判权三、民诉制度的改革与处分权的强化四、强化处分权的价值五、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处分权的若干问题一、引言处分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之一。如果说私法自治原则反映了私法的内在精神,并使之显著地区别于行政法、经济法等公法的话,那么处分原则则表明了民事诉讼的特质,并使之明显地不同于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私法自治意味着当事人可以在民事活动中自由地支配和处置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或主要阶段上起指导作用的准则。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社会主义性质。规定基本原则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民法院和当事人把握民事诉讼法的精神实质,并把它们正确地运用予诉讼实践。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可分为二类:一类是根据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制定的;另一类是根据民事诉讼的自身特点制定的。前一类基本原则包括: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原则;人民法院独立审判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法;对于诉讼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民事诉讼处分原则,是代现民事诉讼法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其内涵为民事诉讼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有权在一定范围内处置其民事诉讼权利和民事实体权利。这是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区别之处。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多年。长期以来,重刑轻民、刑民不分,从无独立的民事  相似文献   

9.
许可 《当代法学》2016,(3):6-15
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改革目标是建立大陆法系的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即以约束性辩论原则、约束性处分原则以及职权进行主义为基础,辅之以合理的释明权制度.近年来关于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改革目标在理论上存在一些误识,主要体现为混淆了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适用范围、夸大了当事人主义与协动主义的差异等.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条文表明,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核心指标——请求拘束原则和主张责任已经基本在我国法上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0.
金石 《中国检察官》2021,(21):42-44
处分原则作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应当贯彻民事诉讼活动始终,落实到民事检察监督的程序中,亦应当遵循处分原则。实践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当事人的处分权与检察监督职权的关系,在对民事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同时,保障当事人对其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支配和处置的权利,是当前民事检察工作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民事检察监督与处分原则具有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实践中只有注重两者之间的协调,在两者之间把握最佳的平衡点,才能实现对公权力监督和对私权利保障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initiation, stagnation, recovery and reformation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of China, and places an emphasi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judicial reformation. This article observes the amendment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the adjustment of the rules of civil procedur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the trend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that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major litigation systems and the perfection of legislation.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田平安  李浩 《现代法学》2004,26(1):17-28
中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是近几年来法学界十分热门的一个话题。 2 0 0 3年 9月 14日至 18日 ,中国诉讼法学会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民行检察厅 ,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共同举办了第七届全国民事诉讼法学术研讨会。会议对中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进行了深入讨论。本刊特邀请了参会的几位著名学者 ,各陈已见 ,以期进一步推动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但《行政诉讼法》并没有禁止行政诉讼和解。行政裁量是行政诉讼和解的规范基础。基于实践的需要,可以在不修改《行政诉讼法》前提下,通过法律解释的方法,借用《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以支持行政诉讼和解,并使之成为其合法性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4.
周新  屈广清 《法学论坛》2005,20(3):99-103
在目的价值定位方面,我国国际民事程序法存在着"国家本位"秩序观倾向.秩序总是必要的,更具根本性的,但秩序的类型亦是可以多元的.在中外民商法律秩序形成过程中,我国的国际民事程序法除必须体现国家意志之外,理应涵纳更多的当事人自主意思以及国际本位理念的成分,这也是修订我国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程序法律时所要考虑的一个基本层面.  相似文献   

15.
占善刚  施瑶 《证据科学》2016,(6):734-746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中关于证人出作证庭费用之规范存在补偿范围不具体和补偿标准不明晰等诸多问题,关于鉴定人出庭费用的补偿范围和标准之规定更是付之阙如。民事司法实践中各地方法院关于证人、鉴定人出庭费用的补偿范围和标准的认定混乱且随意性大,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民诉法解释》规定“按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差旅费和补贴为标准”计算证人出庭作证费用更是有违平等原则。我国民诉立法应在厘清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费用性质的基础上,采用列举规范的方式明确规定证人、鉴定人出庭费用的补偿范围,统一并明晰证人、鉴定人的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处分原则重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卫平 《现代法学》2001,23(6):89-95
处分原则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但长期以来 ,学界对处分原则一直存在着误识。这些误识源于原苏联的民事诉讼国家干预理论和传统的审判理念。对处分原则的误识导致了我们在民事诉讼中对当事人处分权行使限制的扩大化。从民事诉讼的特性和民事纠纷的性质来看 ,这些限制都是不妥当的。本文认为 ,应当重新认识处分原则 ,真正理解和贯彻处分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建构和运行符合民事诉讼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廖永安  雷勇 《法律科学》2008,(3):140-149
民事诉讼复议制度与上诉制度、再审制度等共同构成了我国民事诉讼救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它对于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利、加强相对人对法院的制约与监督、降低诉讼成本、提高法院办案质量以及维护民事诉讼法律权威和强化诉讼程序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目前我国立法对该制度的设立还不够完善,使其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进而立法宗旨也得不到全面实现,应对民事诉讼复议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论环境民事诉讼的地域管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翔 《河北法学》2008,26(2):127-131
环境民事诉讼涉及公共利益,其审理结果不能仅满足当事人的公正性要求,还应当满足社会的公正性要求,这要求环境民事诉讼实行专属管辖。虽然按照现行《民事诉讼法》,环境民事诉讼并不属于专属管辖的案件,但实质上已在实行专属管辖。在修改《民事诉讼法》时,应当对环境民事诉讼的地域管辖作出合理规定。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的海事、海商案件是依照《民事诉讼法》为基础审理的,但《民事诉讼法》并不能完全保障具有特殊专业性和较强国际性的《海商法》的有效实施。而《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又不具有独立的程序法地位。进行程序法的体制改革,制定独立的海事诉讼法,是实现海事司法公正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陈刚 《法学研究》2022,44(1):86-103
我国民事执行回转制度一方面因在实践运行中背离民事诉讼法的立法趣旨,出现了“审执合一”的程序构造和可能被执行回转之诉替代之问题;另一方面因生成于传统职权主义诉讼体制,又面临着理论基础和制度构造都需要彻底改造的问题。相较于其他被执行财产事后救济制度,民事执行回转制度对于实现诉讼经济和诉讼迅速的理念,促成纠纷一次性或最大化解决,有着十分明显的制度优势。因此,将民事执行回转制度由职权进行主义运行模式改造成贯彻处分权主义的运行模式,使之在保留原有制度功能及优势的同时,又符合新时代民事诉讼的发展需要,是当下民事强制执行法立法过程中应予充分考虑和努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具体制度构建上,应将不当得利之债规定为民事执行回转制度的实体法基础,并将其定性为实质诉讼规范;坚持审执分立的程序构造和排除另诉的处理方案;将回转制度规定在民事诉讼法“审判程序”编中,并设立裁判解释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