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案例启示:对侵财型犯罪的定性争议主要是扩大了该罪的客体,有观点认为侵财型犯罪案件客体不仅是财产所有权,还包括合法占有权,对侵财型案件客体的不同认识直接影响案件性质的认定。  相似文献   

2.
刑事涉案财物的概念有助于加强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在刑事涉案财物概念方面的协调,弥合实务界和理论界对于刑事涉案财物概念的分歧,从而为规范刑事涉案财物处置打下基础。刑事涉案财物是公检法等机关在办理涉嫌刑事犯罪案件过程中获取的与案件相关的财物,其与罚没财物、赃款赃物、证据、刑事涉案物品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区别,主要包括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违法所得、违禁品等。  相似文献   

3.
正涉案财物是指可以证明违纪违法行为的财物和违纪违法所得的财物,包括房地产、家具、电器、交通工具、通信工具、有价证券、矿业权、金银珠宝、文物、艺术品等。鉴于涉案财物价格认定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专门活动,纪检监察机关审查办案人员受专业知识和能力限制,一般没有办法亲自进行审查、评估,而必须提请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设立的价格认证中心进行测算,并作出认定结论。具体操作中,应注意如下问题。提请协助价格认定一是明确价格认定适用范围。根据《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涉案财物价格认定工作暂行办法》(中纪发〔2010〕35号)规定,纪检监察机关审查办案中,通过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方法,难以查明或确定涉案财物价格时,  相似文献   

4.
司法实践中对一些侵财犯罪,尤其是盗窃犯罪中的既未遂认定问题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期"案例工坊"选取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检察院定期举行的"博约论坛"之"侵财案件既未遂的法律适用",以期通过分享讨论成果,帮助司法官们开阔思路、统一认识,对此类案件的认定和处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当前刑事犯罪特点 侵财案件始终居高不下以抢劫、抢夺、盗窃、诈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侵财案件,始终占阜阳市全部刑事案件总量的80%以上。2005至2007年,阜阳市立刑事案件分别为15902起、17952起、19688起,其中侵财案件分别为13560起、15177起、17028起,分别占85%、84%、86%幔财案件多发成为刑事案件增长的主流,一是盗窃案件多发。其中入室盗窃占盗窃案件的39%。城区以入室盗窃为主;农村盗窃牲畜案件较为突出~盗窃机动车、电瓶车案件多发,主要集中在城区,盗窃电瓶车案件呈上升态势。二是“两抢”案件屡打不绝。城区抢劫出租车司机案件和夜间拦路抢劫、  相似文献   

6.
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程序在涉案财物认定、程序性和实体性处置规则等方面存在一定区别,在行刑衔接过程中,对涉案财物的处理一般应遵循刑事优先原则。对于行政机关移送的案件,公安司法机关应根据行政机关处置涉案财物的进展分别处理。为进一步完善有关程序,应明确供违法犯罪所用之物的认定标准、统一涉案财物的实体处置措施,并填补对违法所得产生的孳息予以行政没收的漏洞。  相似文献   

7.
黄冠鸿  马珂 《法制与社会》2010,(15):216-218
打击多发性侵财案件问题,是当前公安等政法部门的工作重点,也是当前维护社会治安和谐稳定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多发性侵财案件出现了新的特点和变化,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打防结合,预防为主。针对当前现状,对于多发性可防性侵财案件的预防,已经不能只期待于公安等政法部门的单一力量,更应该全社会共同参与、分工协作,更加注重技防措施和人防组织的紧密结合,从案件的多发性源头上进行遏制,才能取得更好的社会治安效果。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撤销案件是侦查终结的一项重要程序,但目前与此有关的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中还存在诸多缺陷,应通过完善立法,详细规定刑事诉讼撤销案件的原因,加强对撤销案件的检察监督,赋予撤销案件当事人知情权和异议权,合理处置涉案财物,从而实现撤销案件制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侵财案件具有高发性、地域性、选择性等特点.刑事技术在打击多发性的侵财案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刑事技术人员在打击多发性的侵财案件方面务必重视现场勘查,加强案件串并,侦技并举,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0.
侦查突破口是侦查中容易查明案件事实、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环节或对象。电信诈骗犯罪案件作为当前一类涉案范围广、社会影响恶劣的侵财犯罪,其侦查存在若干难点。在分析当前电信诈骗犯罪案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基础上,我们应以电信、银行为立足点,采用以电信和银行账户开户信息并结合视频监控、电话和网银信息为突破口的侦查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因财物的价值而引发的罪与非罪的争议愈来愈受到关注,如前几年出现的"天价葡萄案"、"天价兰花案"以及虚拟财产的问题,无不是因为对财物价值大小的判断标准引发社会的关注。对于涉案物品价格鉴定应如何审查与采信,直接关系到案件的正确处理,尤其是在诸如本案情况的涉及非一般种类物又非特定物的时候,其经济价值往往成为案件处理的难点。  相似文献   

12.
王磊 《中国律师》2006,(7):70-72
涉案财物的处理是实务中的难题之一。涉案财物对于刑事诉讼具有双重意义:一是证据上的意义,即作为证据起着证明案件事实的作用。二是执行上的意义,即涉案财物会作为法院判决的执行标的,或上缴国库、或返还被害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浙江省各级公安机关加大社会防控管理力度,大力开展打击"二抢一盗"等专项斗争,有力地遏制了侵财案件的上升势头,但有些地区仍然存有防范效益偏低、打击力度偏弱的问题。侵财犯罪发案量大破案率偏低浙江近年侵财犯罪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发案面广量大,约占刑侦部门管辖刑事案件总量的95%;二是流动人口作案情况突出;三是犯罪的职业化、专业化与智能化特点日趋明显;四是各类侵财案件普遍高发,尤其是街面抢劫抢夺、盗抢机动车、短信诈骗案件。2006年全省共发盗抢机动车案件7万余起,占侵财案件的近15%,其中被盗抢汽车3000多辆;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案例启示:诈骗、抢夺行为手段交织的共同犯罪案件的定性从寻找引致法益侵害紧迫性危险的行为是较为有效的途径,但同时也不能忽略共同犯罪、因果关系、犯罪停止形态等方面的探讨,以及被害人主观认知因素在案件定性量刑上的意义。在司法实践中,大量侵财案件的作案手段是通过"诈骗"、"抢夺"手段相互交织、配合来实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不法目的。既然实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手段既有"诈骗"又有"抢夺",那么。  相似文献   

15.
严打后反弹周期缩短,侵财犯罪持续高住徘徊近几年,江苏省各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侵财犯罪打防工作,开展了连续不断的专项行动,但受诱发犯罪的因素不断增多、群众防范意识和水平不高、公安机关警力紧张等影响,侵财犯罪呈攀升趋势,特别是部分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和抗打击性越来越强。使得严打过后侵财案件反弹的周期逐步缩短,侵财案件总量高位徘徊。  相似文献   

16.
于宏 《法制与社会》2012,(31):63-6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知识水平和资讯量的不断提高,现代社会的犯罪手段呈现多样化趋势,在司法实践中涉及的盗窃、抢劫、诈骗等常见罪名的犯罪手段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对行为性质的判定出现了一定的难度。需要我们从司法实践、法学理论等多方面进行判断,准确把握犯罪行为的认定。本文以具体案件为依据,对侵财型犯罪中多重手段获取财物的行为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系列侵财案件的发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化特点,作案人员多来自相对特定的区域.地域性高危人群的各成员成长在相似的地域环境以及生活习俗中,以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具有作案类型固定、作案手段稳定等特点.所以,在系列侵财案件侦查中可以通过对犯罪人进行地域种属认定,缩小侦查范围.基于种属认定原理的地域性高危人群分析研判模式以确定作案人地籍范围为目标,实现了系列案件破案难题的层次化化解,为在新时期条件下打击此类犯罪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司法实践中,未经法院刑事裁判,司法机关对于涉案财物的处理引发的国家赔偿争议案件较多.由于法律规定不完善,如何确认司法机关行为违法性和处理赔偿请求,成了国家赔偿审判的难点.本文从典型案例出发,探讨不同情形下此类刑事赔偿案件所面临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本文认为,未经法院刑事裁判司法机关擅自处理涉案财物国家赔偿案件,国家赔偿审查应当在尊重刑事司法权的基础上予以适度审查,坚持违法归责和非法利益不予保护原则.当事人不仅对法律问题有争议,而且对事实问题也有争议的,法院赔偿委员会无权直接认定事实.法院在确认赔偿义务机关行为违法的同时,应当责令赔偿义务机关移交有关主管部门、建议提起刑事审判监督程序或由法院对原刑事裁判作出释明,对涉案财物作出认定和处理.若纯粹是对涉案财物性质的法律判定而不是事实争议,可以直接适用法律认定是否系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在赔偿案件审理过程中,原一审法院在二审终审后再对涉案财物作出的补充裁判,本质上不具有法律效力,法院赔偿委员会仍需要对案件进行实质性审查.若查明涉案财物属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应当支持赔偿请求人的赔偿请求,可以在国家赔偿决定书"本院赔偿委员会认为"部分指出一审刑事补充裁定违法的同时,决定赔偿义务机关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查明不属于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可以在国家赔偿决定书"本院赔偿委员会认为"部分指出非法权益不受法律保护,驳回赔偿请求人的赔偿请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上海的街面侵财案件日趋增多,作案方式、手段呈现出多样化、智能化,产生的后果愈趋严重。上海街面侵财犯罪的种类主要有拦路抢劫、抢出租车司机财物、拦路抢夺、诈骗、扒窃、盗窃机动车、盗窃助动车、盗窃车内物品、敲诈勒索、聚众哄抢等。可以预测,如果对外来人员、车辆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管理,打击缺乏针对性、持续性,街面侵财犯罪还将逐年上升。当前上海街面侵财案件情况 2000年上海街面侵财犯罪立案数比1999年上升5.3%,占当年侵财犯罪总数的33%。突出情况是: 尾随拦路抢劫、抢夺从金融机构取款人员的案件 2000年此类案件比1999年上升69.7%。从概念上讲,尾随拦  相似文献   

20.
抢夺案件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案件。它在各类侵财案件中的历来属于发案少、危害轻的案件,对社会治安影响甚微。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交通、通讯事业的迅速发展,人财物大流动,外来流动人员大量涌入,社会迅速由相对“静态封闭”向“动态开放”转型,社会治安形势也呈现出动态环境下的新特点,其中较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抢夺案件异军突起,发案数迅猛上升,尤其是“飞车”抢夺案件更成为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治安形势的焦点问题之一。如何遏制、减少抢夺案件的发生已成为加强当前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