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自由.从宪法的角度来看,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应当予以保护并且在受到侵犯的时候能够及时寻求救济.从案例入手,引入域外经验,可从法律的角度探讨当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与其他宪法权利、义务冲突时如何平衡、救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宗教信仰自由在中国经历了从简单模仿到普遍确立、从政策调控为主到法律调控为主的变化。宗教信仰自由在中国本土化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本土化的历程,这一过程融会了中国传统宽容的文化观,是宪法形式权利向公民实质权利变化过程的体现,最终形成当前法治背景上的权利义务统一观。  相似文献   

3.
宗教信仰在历史上经历过从禁锢到自由,然后发生自由异化,再到相对自由(限制)的变迁过程。鉴于目前我国宗教领域的规范状况,宗教信仰自由的具体限制规定存在合法性问题。纵观世界各国宪法文本,通常以国家法律、公序良俗、公共利益、政治因素等原则性事项确定宗教信仰自由的界限,其正当性来源于保障权利、维护秩序、规范行为的法治理念,并在近代宪政发展历程中为诸多国家所继受。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界限的合理构造,应当消解政治属性,确立法律保留,理顺政教关系,细化公共利益与公序良俗。  相似文献   

4.
宗教信仰自由的变革表现为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宗教问题引发的冲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中国传统宗教观的正向价值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制度等。制定专门的《宗教法》或者《宗教信仰自由法》,提高宗教法律位阶,应确立政教分离原则,修改现有法律中有关宗教信仰自由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条款,完善配套法规,建构和完善侵犯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法律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5.
宗教信仰自由人所共知,这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但是,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4条指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对此,有些学生迷惑不解。本文尝试着对高校学生在此问题上的悖论做些探研,进而搞清大学生宗教信仰中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6.
我国罪犯权利的现状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罪犯权利随着资产阶级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人权的口号而初现曙光。二战之后,国际人权运动的广泛开展使罪犯权利在一系列国际人权法规及各国的国内相关法律中得到体现。我国的罪犯权利具有广泛性、不完整性、平等性和不稳定性几个特点。我国政府已经从法律、监督、物质、组织和社会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罪犯权利保障机制。但我国对罪犯的律师代理、出版自由和宗教信仰等权利的一些规定和实际操作还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7.
宗教信仰自由是人类杰出的制度创新,它结束了人类历史上的宗教迫害。在法治社会中,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形态呈现为:既受法律的保护,又受相应的限制。在反恐的过程中,基于自由与法律的关系以及带宗教色彩的恐怖主义的特点,应当在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的基础上,对宗教活动自由做进一步的合法限制,从而打击带宗教色彩的恐怖主义活动,保障国家、社会以及普通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8.
检察权是各国成文宪法普遍规定的权力。通过对168个国家宪法文本规定检察权情况的考察,发现有104个国家宪法中有检察权的明确规定。这些国家对检察权的定位基本上包括司法权、行政权、独立权力、公共权力几种,其中司法权定位的国家最多。检察权的职权行使以刑事公诉权为核心,具有程序性特征,其法律监督带有权力制约性。我国宪法关于检察机关和检察权的规定应该体现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并从程序性制约的角度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9.
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自由问题,是现代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必须回答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我国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不仅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了具体的规定,而且赋予了我国公民享有比资本主义制度下更广泛、真实的民主和自由。在民主权利方面,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宪法还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在自由权利方面,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或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它文化活动的自由”。同时,鉴于历史的经验教训、宪法还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  相似文献   

10.
美国宪法将宗教信仰自由作为一项重要人权予以保护,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项制度创新.它解决了历史上长期出现的种种宗教纷争.宗教信仰自由具有独特的价值一方面,它解除了宗教斗争所带来的思想强制和教会依附,为个人自由特别是心灵自由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它承认并强化了限制国家权力的"高级法"观念,从而弱化了个人对国家权力的依附.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宗教恐怖主义败坏了宗教的名声,不利于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行使.尽管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宗教在过去的苦难和今天的种种冲突中并非完全无辜,但宗教与恐怖主义并无必然联系.宗教在本质上反对暴力,宣扬和平与宽容.随着宗教恐怖主义越来越猖獗,大陆应该尽快改变宗教立法滞后的现状,从而既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又有力地打击宗教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11.
论迁徙自由及其在中国的适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迁徙自由是《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所规定的一项基本人权 ,我国于 1998年签署了该公约 ,并从宪法立法角度确认迁徙自由很有必要。我国其他法律在对迁徙自由进行具体规定时 ,应当把维护公民迁徙自由与国家安全、公共秩序、公共卫生道德、他人权利与自由结合起来 ,使迁徙自由得以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2.
桑杰 《青海人大》2009,(4):37-40,54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对宗教事务作法律上的规定。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我国新时期宗教事务工作的基本方针。新时期新阶段积极推进宗教立法应当以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及抵制境外宗教渗透为宗旨,坚持宗教信仰自由原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以及政教分离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不论是基于反邪教立法传统,还是当前邪教治理的客观需要,我国都有制定并保留刑法第300条反邪教法律条文的必要。为了避免出现预防性立法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干预,在司法实践中对犯罪的认定应当遵守主客观相结合原则,准确把握犯罪适用条件,严格区分利用邪教破坏法律实施和单纯的信仰邪教行为,避免将信仰自由犯罪化,规范和保护新兴宗教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宗教信仰自由是普世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法治的精神财富,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本文通过对508名爱国宗教人士(教职人员)、2059名信教群众以及570名非信教群众进行的较大规模问卷调查,对我国现阶段宗教信仰自由的状况进行了细致研究与评析,进而从中总结出当前宗教信仰自由实现、宗教歧视消除、反对宗教极端主义、促进宗教平等、应对宗教国际化等重要问题,为完善宗教法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宗教自由包括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行为自由,其中宗教信仰自由又包括信教自由和择教自由,宗教行为自由则包括举行宗教仪式自由、宗教集会自由.宗教结社自由、传教自由、宗教捐赠自由和接受宗教捐赠自由以及宗教营销自由等。宗教信仰属于思想精神的领域,是绝对自由的,宗教活动则是一种行为,是法律规范下的自由。  相似文献   

16.
各国宪法对通讯自由的权利性质有不同的规定 ,这反映了各国立宪者制宪思想的不同。通讯自由权利的实现程度和宪政价值直接受到通讯载体的发展变化的影响。在网络信息时代 ,通讯自由与公民的隐私权、自由表达权、知情权、财产权 ,及国家安全、公共权力和公共利益等密切联系和融合。该权利的性质已不能简单地界定为人身权利或者表达自由权利  相似文献   

17.
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26000),在赋予公民接受和从事宗教自由和保持信仰自由的同时,笼统的无区别和限制,这与我国宗教信仰政策存在冲突。它的出台,势必会给国际反华势力对我国进行各种渗透活动尤其是政治渗透提供可乘之机。他们通过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开展"人权外交",煽动宗教狂热,制造民族隔阂,培植地下势力,对我国的政治安全造成潜在的影响。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加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在立法上明确我国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限制,完善宗教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有关宗教问题的广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  相似文献   

18.
在拥护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中有的人是宗教信徒,不论其信什么教,在爱国统一战线中其信仰自由都要受到全社会的充分尊重。但由于人们不一定对宗教信仰的认识根源都有比较深的了解,因此有的人往往简单地认为宗教信仰者只是因为其愚昧、对宗  相似文献   

19.
迁徙自由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徙自由 ,从形式上看包括本国内的迁徙自由和国际间的迁徙自由 ,从实质上看是指人们通过空间的移动来实现定居、探亲、访友、继承财产、留学、就业、旅游和其他目的的自由 ,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行动自由。迁徙自由权存在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三种形态。迁徙自由权不是一种为所欲为的权利 ,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我国实际出发制定的一项带有根本性、长期性的重要政策.要把这项政策坚持好、贯彻好,关键是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在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新事物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我们党一定要牢牢掌握对宗教信仰自由的领导权,始终处于头脑清醒、导向正确、领导有力的主动地位,使宗教信仰自由这一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