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冯治和新乡市委第二党校张敬民合著的《史来贺评传》,1991年5月由华龄出版社出版。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为《评传》作序,称赞《评传》“内容朴实感人,语言简练活泼,可读性较强,是一本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6月5日,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华龄出版社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刘庄经验暨《史来贺评传》座谈会”,陈丕显、段君毅、杨成武、汪锋、冯文彬、王光美、袁木等近200人出席。与会者对《评传》作了较高评价,称赞作者和华龄出版社为宣传先进模范人物做了一件有益的工作。《评传》以新的思路、新的视角、新的表现手法,形象而生动地展现了史来贺成长的历史和刘庄的历史性巨变。使人们在刘庄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面前,亲切地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农村的巨大胜利。综观全书,具有如下价值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三 1938年8月,黄慕兰以《译报》董事长身份离开上海到香港募捐。 香港,对她来说并不陌生,8年前她就在这里战斗过,只不过今日旧地重游,“兴亡感慨,情绪不同”。她被朱学范和杜月笙的公子杜维藩从码头接到六国饭店的一套临海房间住下。从骑楼上远眺,九龙对岸的浅山影影绰绰,宋皇台依稀可见。 “啊!看到那由几块巨石堆成的宋皇台,使我想起当初宋、明两朝都是在这里送终的,难道现在又到了那个时代了?”慕兰不禁感慨一声。 朱学范连忙说:“黄大姐,历史不会重演。香港虽是小小岛市,可载而归的。”  相似文献   

3.
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共山东八十年简史》2001年6月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本书以简洁的文笔概述了山东党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可靠的史实展示了山东的党组织与山东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所做出的历史贡献。这是一本让人们了解山东共产党的历史,学习山东共产党的历史,以史资政、以史育人的好教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山东党组织率领全省人民奋斗了80个春秋,早在1921年春,济南共产党组织就诞生了。她是中共一大之前国内六个…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又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不仅有一些革命历史人物的传记出版,同时也有一些反面人物的传记问世。蔡德金教授撰写、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汪精卫评传》(以下简称《评传》),是一本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这个历史人物的传作。纵观全书内容,可以看出这部《评传》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撰述公允。从历史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价一切历史人物,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众所周知,汪精卫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是由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逐步走上反共反人民、汉奸卖国贼道路的败类。《评传》对汪精卫的一生按其演变过程,大体上划分了三个阶段。对从1905年至1927年“七一五”这个时期,作者论述了汪精卫如何追随孙中山积极从事反对清朝封建专制,如何拥护贯彻执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从而成为左派领袖的历史事实,肯定了他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应有的历史地  相似文献   

5.
《千秋红岩》生动、翔实地展示了中共南方局老一辈革命家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事实;全面、精准地诠释了"红岩精神";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老百姓、  相似文献   

6.
匡亚明教授主持编撰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以几近20年的时间,出齐200部,被誉为当代规模最大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工程”。笔者承担一部评传的撰写并被邀请参加有关活动,从1988年起以迄2006年止,也可说是始终参与其事。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乡刘庄党总支书记史来贺是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1989年,中共中央组织部把史来贺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并列为解放40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我校冯治和中共新乡市委第二党校张敬民经过一年多的深入调查研究,撰写了《史来贺评传》一书。王任重为该书慨然作序,称该书“以探索中国农业发展道路为前提,以史来贺的活动为主线,详尽而生动地记述了史来贺带领刘庄人创社会主义千秋大业的历史”。该书由华龄出版社出版后,1991年6月5日,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华龄出版社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刘庄经验暨《史来贺评传》座谈会”,陈丕显、段君毅、杨成武、汪锋、冯文彬、王光美、袁木等近200人出席。他们对该书作了较高评价,称赞作者和华龄出版社为宣传党树立的典型模范做了一件有益的工作。这里发表的短文是作者根据他在上述座谈会上的发言稿整理而成的。  相似文献   

8.
2006年12月,海天出版社出版了《张静如文集》,这是他继《张静如自选集》、《静如文存》之后的第三部文集,收入的文章至2005年底,内容比前两部文集更丰富,更全面。作为德高望重的老专家、老学者,张静如在中共历史研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在“自序”中介绍了自己从事中共历史研究特别是李大钊研究的经过,列举了从1978年以来所做的六个方面的工作,以及在中共历史研究方面提出的新的并在学界产生较大影响的四个方面的主张: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应该属于历史学科;二是以现当代中国社会史为基础,深化中共历史研究;三是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  相似文献   

9.
中共闽西一大在战云密布的非常时期提前结束,却留下了一份在中共历史上有着重要价值的精神遗产,这就是在毛泽东指导下经过反复讨论通过的7项决议。尤其是其中的《政治决议案》和《土地问题决议案》,对于国内形势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田家乐 《世纪桥》2009,(10):50-51
红色经典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是根据真实人物经历创作的,小说主人公——哈一中老师、中共地下党员王一民,以他智勇双全的形象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而王一民的原型就是曾在哈尔滨长期从事地下工作、有着丰富地下斗争经历的李维民。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上海党志》的编纂工作从1991年11月启动 ,至200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前夕出版 ,历经了1O个春秋。全书由总述、大事记、专志3部分组成 ,专志12篇 ,另设特记《“文化大革命”记略》1篇 ,共132万字。《中共上海党志》客观真实地记述了中共上海地方组织创立、壮大、发展的曲折历程和光辉业绩 ,全面翔实地收录了中共上海地方组织在开展组织、宣传、统战、纪检、党校、外事等方面工作的基本情况和有益经验。把这些有关党的组织、工作情况的宝贵资料入志 ,这是上海历史上的一次首创 ,体现了社会主义新方志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正1959年,毛泽东写下《七律·到韶山》,"红旗卷起农奴戟"道尽诗人对32年前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战争的无限感慨。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明前博士引此句为题,全面梳理土地革命时期的苏维埃、土地革命、财政经济,撰成40余万字的宏篇大论《红旗卷起农奴戟——中国苏维埃土地革命研究》1,全面展示了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颁布宪法大纲、拟定土地政策以凝聚民心的重大实践,有助于我们重新了解认识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共历史。  相似文献   

13.
1993年12月27日,《文汇报》摘载了《军事历史》6期,题为《新发现的一篇介绍长征的珍贵文献》的文章,该文称:“1937年7月5日在国统区的上海《逸经》杂志第33期上,登载了一篇题为《二万五千里长征西行记》,此文早于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这篇文章的发表,颇有神秘色彩,据作者幽谷称,素材是“友好”提供的,这个“友好”只能是中共党内人士。或许“幽谷”本人就是中共的高级领导人,也未可知,此人的真实身份尚有待考证。”那末幽谷究竟是谁?《西行记》的素材究竟从何而来?何以在《逸经》杂志刊载?笔者在本文要谈谈这…  相似文献   

14.
《失落的巅峰》周海滨著人民出版社知名作家周海滨面对面采访了中共六位领导人——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博古、张闻天、胡耀邦的亲人,通过亲人的口述展现出家庭生活里质朴与真实的领袖人物,让读者体会到历史洪流中抗争与妥协的壮烈人生以及亲人口述下喧嚣与缄默的历史细节,更是中共领袖不为人知历史细  相似文献   

15.
《党建》1997,(7)
《鸦片战争》——重大历史责任感的凝聚编者按:《鸦片战争》是一部气势恢弘、真实地再现157年前鸦片战争历史的巨片。影片主创人员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为振奋民族精神、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作出了巨大努力责任感使命感忧患感导演谢晋我从小就喜欢读历史故事,长大研究...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历史传记,还是文学传记,都必须实事求是,秉笔直书。因为真实是人物传记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做到真实,才能留下信史。1979年以后由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组织编写、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系列丛书《中共党史人物传》是一套大型严肃的史学著作。党史人物传记不同于一般文学传记和评传,更不是野史、外传,而是记传体的信史。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新闻学方法,对《新华日报》在中共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中所扮演的角色、如何运用各种新闻手段所发挥的作用、《新华日报》在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中的意义等方面,对《新华日报》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作了新的考察与分析,从一个新的视角展示了《新华日报》作为一个“方面军”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历史通过纪念来表达。纪念是举行仪式、保存记忆、传播象征的行为活动,是历史的一种书写,历史因纪念而精彩。陈金龙教授新著《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9月版),是一部通过中共纪念活动的拾遗、挖掘、梳理、总结来呈现中共历史面相的力作。该成果既是中共纪念史学研究的奠基之作,又是中共专门史研究的重要开辟;既是中共新文化史研究的有益探  相似文献   

19.
中共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共创建时期的《新青年》,经历过一个思想转变的历程,这一历程在其书报广告中有着充分的体现。通过统计、分析这一时期内的《新青年》书报广告,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新青年》书报广告的演变表明了其作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阵地对广告的选择标准;真实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艰难历程;展现了当时国人的思想演变路径,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和新载体。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新发现的俄罗斯档案资料为基础,较为全面地还原了20世纪20年代末最负盛名的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对中共高级军事干部的培养,重现了刘伯承、左权、屈武、陈启科、刘云、黄第洪六名中共学员在军事学院学习和生活的情况,揭示了他们在校表现及其选择革命道路与该学习时期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