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罗马法以完善的私法体系为世人所称道,其私法是建立在对"物"富有思辨的分类之上。唐律虽没有如此明确的对"物"的分类,但律文对物的区分是事实存在的。唐律之神御物与罗马法之神圣物,便是古代中国与罗马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类似的物的分类概念。对二者的比较研究让我们看到唐律和罗马法都存在详细的对圣物崇拜的规定,如破坏圣物,其量刑有着惊人的相似性;相对于唐律而言,罗马法中有较强的"人的生命至上"的观念;唐律神御物与罗马法神圣物中的"神"的内涵的不同,反映出中西方对于神灵崇拜的不同,此点又突出体现在古代中西方对皇帝的崇拜上。  相似文献   

2.
在法史学危机的背景下,当代(主要是战后)日本的中国法制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在资料性、传承性与方法论上对中国学界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借用余英时关于清代思想史研究的分析框架,以仁井田陞和滋贺秀三等代表的学人为例,我们可以发现,其研究虽然受到外在机缘的一些影响,但在内在理路上仍恪守了学术本位的"虚学"立场,这种为学术而学术的精神是其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罗马法,是指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六世纪查士丁尼皇帝在位时期的罗马奴隶制国家全部法律的总称。它是古代奴隶制法中最发达的部分,对后世剥削阶级的民事立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恩格斯曾誉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罗马法能成为高度发达的奴隶制法,是由当时罗马社会经济、政治状况所决定的,也与它形成、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密切相关。因而,探索罗巧法的发展,必须研究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朱晓喆 《中外法学》2010,(3):394-408
@@ 大陆法系的近代民法深受自然法思想的影响.弗里茨·维亚克尔认为,在17、18世纪,欧洲的法律科学、立法和法律实践都受到由启蒙思想赋予其新面貌的自然法学说的影响.尤其是在私法领域,理性法祛除社会生活中的非理性力量,诸如权力、身份、权威之类,并使得私法得以脱离罗马法文本和古老权威的束缚,开启近代私法自治体系的建构之路.[1]  相似文献   

5.
略论唐律中的服制原则与亲属相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定  马建兴 《法学家》2003,(5):41-50
服制原则是中国传统法律伦理法特征的集中表现.唐律是丧服制度法律化的最好范本.<唐律>中的亲等与儒家经典中的五服亲等并非完全一致,二者在法律上的效果也有不能忽视的差别.<唐律>中纯因亲属身份而致罪的情形和<唐律>中因亲属身份而致刑之加减的情形则呈现出复杂的形态.透过这些法律规定,不难观察到丧服制度对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影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独特特征.  相似文献   

6.
<正> 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往仿佛是国际贸易,有“顺差”,也有“逆差”,有时出现“优惠待遇”,有时为保护国粹又要搞点“贸易保护主义”。由于特殊的历史发展环境,古代中国人对于外国文化总是带着几分蔑视的。那时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大抵是以“顺差”居多。例如在法律方面,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国都曾大量“进口”中国的制度与观念。日本学者仁井田陞曾仿照耶林的说法,说中国象古罗马征服西方  相似文献   

7.
一、走出司法改革中的两难选择之路--老调新唱的缘由 "判例法与中国"是一个老问题.10多年前,中国法学界曾经对此进行过认真的讨论.[1]之后,仍有学者不断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2]如果再往前溯,早在70多年前,就有中国学者论述在中国实行判例法的必要性.[3]笔者这次老调新唱的直接目的,是希望通过判例法解决目前中国司法改革中、乃至法治建设中的一个不小的两难困境:司法独立与防止司法腐败.  相似文献   

8.
<正>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始,由于以罗马法为基础的德国法、法国法等欧陆国家的法律制度及法学研究信息在我国的广泛传播,使得我国现代法律制度体系的形成基础、我国现代法治基本理念尤其是现代私法制度规则与罗马法之间建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罗马法中所强调的"法是善良和公众的艺术"、1"法律应当为人而立"2等法治理念,罗马法中所确立的法典化及人法、物法、诉讼法的"法之三分结构"3等立法技术、罗马法中所倡导的尊重法学家的立法编纂之核心地位的立法传统,不仅已经成为欧  相似文献   

9.
德国新债法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导言 争论现已结束.有关<德国民法典>的修改准备工作于1978年既已开始,经过细致审慎的准备工作和激烈的、有时甚至都不惜人身攻击的争论[1]之后,立法者终于宣布:<德国债法现代化法>于2002年1月1日正式生效.[2]该法尤其转化了欧盟关于消费物买卖的指令,并且从根本上修改了原德国民法有关时效和给付障碍的主要内容.另外,在实践方面,整个消费者保护法还被吸纳到<德国民法典>中,其中有些内容还首次予以强调了新的内容.如果除去婚姻法方面的修改,则此次修改工作将是自<德国民法典>于1900年1月1日生效以来最广泛的一次.[3]  相似文献   

10.
一人格的演变(一)身份法意义上的人格在罗马法中使用拉丁文“caput”即人格,该词的本意是“头”,“个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古罗马法那里人格的伦理意义得到了最初的说明,尽管这种说明是带有歧视色彩的(奴隶被排除在人格之外)。这和自然法产生了矛盾,因为根据自然法,一切人都该是平等的。在自然法那里的人拉丁文用“homo”表示,包括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拉丁文“persona”一词也指人,最初是指演戏时使用的面具,并引申出“角色”的含义。“当它被用来指人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不区分人的类别的,直到古典法时期,盖尤斯还在说:‘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11.
唐律误杀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晓林 《法学研究》2012,(5):198-208
唐律中的误杀指行为人因其主观认识与客观情况不符而造成他人死亡的行为。误作为一种非故意而予以宽宥的形态在唐以前已非常固定,在唐代及后世文献的记载中没有实质变化。《唐律疏议》中误共出现190次,涉及到46条律文,其含义均涉及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及责任形式。唐律中的误杀可分为起因于劫囚、窃囚、盗、斗殴、谋杀,以及疏忽大意所致的误杀六类。全面解析律文所列的具体误杀行为与刑罚的对应关系是研究唐律误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的市民社会理论出发,通过对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对比研究,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希望可以借此理清马克思与黑格尔在市民社会概念之间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3.
黄京平  左袖阳 《法学家》2006,1(1):57-63
一、2005年刑法学研究概况 (一)2005年以来,刑法学理论创新势头不减,著述丰富.主要个人学术专著有:<受贿罪研究新动向>、<管制刑研究>、<规范刑法原理>、<刑事政策立场与范畴>、<身份犯研究>、<行政刑法学>等等.主要编著有:<中韩刑法基本问题研讨"首届中韩刑法学术研讨会"学术文集>、<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理论与立法>、<中国区际刑法问题专论>、<中国刑法罪刑适用>、<刑事法问题研究>、<刑法总论研究>、<有组织犯罪研究>、<刑事法问题思索与研究>、<刑事一体化与刑事政策>、<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理论与立法>、<犯罪形态研究精要>等等;新译外国刑法著作:<死刑的全球考察>、<德国刑法学总论第1卷犯罪原理的基础构造>等;新译外国法典:<丹麦刑法典与丹麦刑事执行法>、<挪威一般公民刑法典>、<瑞典刑法典>等等.此外,发表的学术论文不啻千篇.  相似文献   

14.
中古时期的中土佛教文献,占有一定的数量,且具有较强的口语性.从语料学角度而言,它比同时期的汉译佛典更为可靠,所以在汉语史研究中,应对这一部分材料予以关注.同时,进行中土佛教文献语言研究,对于这些文献的进一步整理利用、对于大型语文性辞书的编纂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以<洛阳伽蓝记>、<弘明集>、<高僧传>为例,对其中的10个词语作了诠释.  相似文献   

15.
我非常荣幸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作为中国政法大学的客人,面对这么多著名的法学家,并且在《民法大全选译》前四册中译本出版之际,发表讲演。中国是一个拥有极其伟大的文化传统的国家,这种传统比罗马的传统更古老。本世纪的中国法学正在从罗马法系汲取对她有益的东西,并且正在创立一种同罗马法系特有的关系。《民法大全》是对自罗马城邦建立以来罗马法系形成时期的法的综合,她是罗马法系在后来几百年中不断扩展的主要工具。学习《民法大全》就意味着从根源上了解罗马法系,因而有助于从本源上认识罗马法系,并且有助于更为独立自主地发展它  相似文献   

16.
《现代法学》2014,(3):14-30
中国中古时期,法制文明获得突破性发展。无论是法学理论还是法典编纂,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取得了若干重要成果。而"法理"概念的提出则为此时期法制文明发展和进步的中枢环节。为满足解决秦汉法制困局之需要,在汉魏以降政治、学术环境熏陶之下,"法理"概念应运而生,这是中古法制文明演变中的一件大事。中古法学以"法理"为法律之本,以论理辩难的逻辑方式求贯穿法律之通理,将先秦法哲学的宏大论述与秦汉法律注释学的微观考证连成一体,促成了古代中国法学理论的完整与成熟。这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中古律令制度的系统化与完备化,对中古法制文明之演进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对今日之法学研究亦颇具启示。  相似文献   

17.
姚辉 《法学家》2007,(1):54-59
一、研究概况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民商法学界出版学术著作达七十余种,包括王利明著<我国民法典重大疑难问题之研究>;梁慧星主编<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债权总则编>及<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亲属编>;徐国栋著<人性论与市民法>;申卫星著<期待权基本理论研究>;孙宪忠著<争议与思考——物权立法笔记>;崔建远著<论争中的渔业权>;韩世远著<履行障碍法的体系>;杨立新著<侵权行为法>及<人格权法>;张新宝著<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理解与适用>;甘培忠著<公司控制权的正当行使>;蔡元庆著<董事的经营责任研究>;姚德年著<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研究>等等.创作之丰硕,可谓"一任满庭芬芳".限于篇幅,恕不一一罗列.  相似文献   

18.
信用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内容。当前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阶段,迫切需要重塑社会信用。诚信原则在古罗马法和唐律中都有规定,但规定的形式不尽相同。这种规定的差别是由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决定的。探究和比较古代法中的诚信规定,对完善当今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韦乐斯·约翰逊(Wallace Johnsoa),生于1932年。他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法律研究班随德克·卜德(Derk Bodde)等人学习中国古代法律。后来,他把《唐律疏议》全部译成英文,这在西方语言世界还是第一次。1979年,译者的第一卷《唐律名例律》出版。译著前的介绍由译者的哲学博士论文改写而成,《唐律中的法哲学》就是从中摘译的。这个介绍共分三章,第一章简述了唐代的立法概况和《唐律》中的法哲学;第二章详细论述了《名例律》中的一些内容;第三章叙述了唐律版本的历史,中日学者和西方学者研究《唐律》的概况及他的译著所采用的版本。此外,论文所引用的和书末所列的中日学者和西方学者研究《唐律》的论著,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各国研究《唐律》的概况。  相似文献   

20.
一 从传统的学术观念出发,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法律是以刑法为基础,而西方法律则是以民法为基础.这正是传统说法的所谓中华法系与西方罗马法系的重要区别所在(普遍认为罗马法系是以民法为基础).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实际上在19世纪,英国法学家亨利·梅因在其名著<古代法>中早有十分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