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资产管理委托代理道德风险的博弈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托代理制是伴随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而出现的一种资产经营制度。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利益主体的不一致等,导致了在国有资产委托代理过程中产生道德风险。对道德风险进行博弈分析,其防范措施主要是通过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创新,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使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
论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理顺国有企业中委托代理关系 ,核心的问题是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而激励和约束的关键对象是经理层。  相似文献   

3.
卢宗亮 《学理论》2014,(5):85-86
针对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提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激励约束机制:减少委托代理关系的层次;引入监督组织;划分同质性工作区域;改变项目款项的支付方式;完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事后评价体系,建立长期责任制;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知识型员工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与知识型员工之间存在代理成本高,委托与代理人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劳动过程难以监控和劳动成果难以衡量等委托--代理特征.因此,企业管理者应通过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和风险共担利益分享机制,在团队管理中打破报酬预算平衡及重视知识型员工个体成长与自主工作的需要等方式取得员工与企业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利益分配研究对搞活企业 ,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 ,建立了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关系的数学规划模型 ,求出最优解和最优值。并进一步说明如何形成最佳契约 ,分析了若干特殊值的现实经济含义 ,针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控制方法 ,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委托代理理论下高管薪酬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典的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人为了良好地控制代理人的行为,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应该将代理人的收入与其产出联系起来,并且当外界环境风险增大时,应该减小激励强度并采用相对绩效评估.这些结论被认为是现代股份制公司中高管人员薪酬设计的核心思想,然而大量实证研究并没有发现这些关系的存在.许多西方学者围绕这一悖论进行了探索,深刻剖析了股东和公司高管人员之间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揭示出凝聚在高管薪酬上的众多矛盾.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重建关系到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重建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只有从所有权、委托代理及会计人和经营人员等方面去进行改革 ,进行公司治理 ,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8.
邢玉升 《学理论》2013,(7):65-66
现代企业制度的两权分立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致,导致了两者的利益冲突。经济学从效率角度出发对此进行规制,手段包括完全信息、内部控制、报酬激励等,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法经济学,将经济学的理论方法运用于法律制度分析,为"委托-代理"问题从经济学规制向法经济学规制的演绎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委托—代理理论是近年来由契约经济学发展起来的分支理论,该理论对契约中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博弈关系做出了更为精深细致的解读。鉴于代议制民主的特点,委托—代理理论亦可移用于地方公共事务治理领域内地方社会与地方政府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中,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责任的生成与其部分缺损问题的探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实质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的建立 ,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追求目标本来就不尽相融 ,再加上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原因加剧了委托代理问题。为了降低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负效应 ,在公司长期发展过程中 ,公司控制权市场应运而生 ,这种内外部控制机制的结合体对委托代理问题的缓和及抑制具有相当重要的微观和宏观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11.
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代理关系本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问题,可能发生代理人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事情。因此,认真分析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问题,建立有效的企业治理机制,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代理成本,实现所有...  相似文献   

12.
闫建 《理论探索》2011,(6):105-108
从博弈论角度而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符合委托—代理关系的关键特征。从委托人———中央政府和代理人———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关系来看,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关,在执行中央政令时有可能拒绝接受委托,或虽然接受委托但执行不到位,从而导致政策执行阻滞。治理地方政府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注重"激励相容约束"和"参与约束"两个重要因素,并通过加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信任合作,改善地方政府绩效考评的方式方法,正视地方的合理利益,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意识等,以提升地方政府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3.
企业理论表明:经营者在企业制度创新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一大批“支薪经理”阶层的崛起,就没有现代企业组织的诞生。理论分析同时表明,在现代企业“两极分离”条件下,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只有处在比较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条件下,才会产生致力于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和促进企业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力。因此,建立经营者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动力机制是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年薪制作为一项改革试点,在构建国有企业经营者动力机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有力地促进了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进程。本文结合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  相似文献   

14.
腐败在本质上是作为公共代理人的公权力承担者与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利益交换行为,是经济和市场原则在政治领域的错用,是公权力异化和被滥用的结果。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市场失灵会导致权力获得对稀缺资源的分配权,民众与政府官员之间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会导致公权力委托代理关系的复杂化,从而造成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失衡,进而引发权力委托代理关系失灵。当制度缺失、监管缺位时,腐败收益往往会高于腐败成本,政府官员在对成本收益进行考量后,就会实施腐败行为。而预防和治理腐败,不仅需要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改善公共权力委托代理关系,还需要提高腐败行为的机会成本。  相似文献   

15.
代理行为法律后果归属模式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大陆法的规定  大陆法国家的代理法建立在“区别论”的基础之上。按照区别论,在代理关系中,委托(mandate)与授权(authority)应当严格区别开来。委托是代理合同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即本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内部关系。授权是指代理人代表本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权利,是代理合同的外部关系。委任与授权之间互相独立,互不牵连。  在区别论的基础之上,大陆法将代理划分为两种: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  直接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本人的代表的身份与第三人订立具体交易合同,该合同的效力上直接对本人产生约束力,是本人与第…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在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产权关系基础上的 ,由此形成了企业出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 -代理关系。降低委托代理成本 ,确保其效率最大化 ,是现代企业制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 ,我国在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制度创新过程中 ,也遇到了上述问题。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作为改革试验场的深圳市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逐步形成了规范国有出资人与企业经营者之间委托 -代理关系的国有产权代表制度。这种探索 ,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其实施时间虽然不长 ,但它代表了国有企业深化产…  相似文献   

17.
两权分离是建立现代企业的必由之路,两权分离后,随之出现了代理关系,也产生了代理问题。国有资本代理人问题更为严重,本文从多层面分析了构建公有资本代理人约束机制的必要性,并联系实际,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政府采购中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契约的不完备性而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在政府采购中同样客观存在。在解决政府采购中的多重代理问题时,必须兼顾各方利益: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代理人的积极性,代理人在代理过程中通过实现委托人的利益目标来实现自身的效用目标;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代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不能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且要努力实现委托人的利益目标,否则代理人会受到严厉的制裁。  相似文献   

19.
论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先平一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的股权较分散的大型股份公司,将公有企业改造为国家、企业、社会团体共同持股的股份公司.这种股份公司虽然在静态上与西方股份公司相似,但其动态成长过程却不尽...  相似文献   

20.
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如何进一步建立健全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强调指出 ,必须在规范和控制经营者职位消费的前提下来改革经营者的分配方式 ,加紧规范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加快培育经理人才市场 ,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制度约束与非制度约束相结合的基础上 ,建立健全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