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日晚,某甲在公路行走,不慎将一只装有五百元人民币的手提包失落。乙、丙、丁三人行走在后,乙发现后,将手提包括起。某甲发现钱包失落,便回头寻找,遇乙、丙、丁三人,都说是乙拾得了钱包,乙亦承认。甲要求乙将钱包退还,并以五十元作酬谢。乙称:“钱包是我拣的,不是偷的,绝对不会给你。”甲找村、乡治调组织要求解决,几级  相似文献   

2.
黄金柜台前的年轻人 北京某购物中心黄金饰品柜台前,一年轻人将随身携带的公文包横放在玻璃柜台上,用垂直目测的方法比对柜台内一条63.21克重的金项链。目测完毕后,他用指甲在公文包上划了一道痕迹。之后他离开购物中心,来到百花市场,从公文包内取出一把尺子,量出公文包上的项链长度,又根据记忆中那条金项链的款式、颜色和花形等,用26元钱买了一条相似的项链。然后,戴在自己的脖子上,系好颈扣后又返回购物中心。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案情2010年2月,被告人方某某来到深圳市罗湖区某超市内的首饰店,以购买黄金首饰为名,让该店员工金某某拿出3款项链挑选,随后选定一条黄金项链并叫金某某开单。在金某某收起其余两条项链后低头写单时,被告人方某某趁金某某不备,  相似文献   

4.
偏僻的巷道内。犯罪嫌疑人趁独行的女士不备,从后面或扼颈或捂嘴,抢下金项链后迅速逃离现场。据犯罪嫌疑人交代,抢一条项链只需要3秒钟的时间。受害人根本来不及反应。图为犯罪嫌疑人落网后指认其犯罪地点。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拾得钱款欲占有反遗失应如何确定民事责任□卢赛林放假的小学生乙(8岁)、丙(7岁)拾得甲的人民币1万元,丙即要求乙分给100元,乙对丙讲到春节前再分该款,两人便将钱埋藏于一间无人使用的破屋内,事后丙独自取了些款回家交其祖父。过了几天,乙、丙...  相似文献   

6.
甲出差外地办业务,不慎将其所带的密码箱丢失。箱内有十多万元现金和近千万元的支票。于是,甲登报寻物,并在寻物启事中称:有抬到者,必重谢,酬金5万元。拾得密码箱的乙看到寻物启事后,遂将拾得物归还甲;同时,向甲索要其允诺的酬金,而甲食言而肥,拒不支付酬金。于是,双方诉至法院。一审法院经过审理,判决乙败诉。那么,这笔酬金该不该给动呢?笔者认为,应该给!下面试作分析。一、一审法院的判决缺乏法律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抬得遗失物、漂流物或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最高人民法院《关…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A单位因标的额50万元的民事案件被甲法院冻结了银行账户存款10万元,之后又因一起1000万元的民事案件被起诉到乙法院。该案原告B单位获悉A单位近期有一笔300万元货款的国外信用证到期,该款将会汇入该账户,遂向乙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要求冻结A单位银行账户存款1000万元。对该账户能否再予冻结,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根据民诉法第九十四条第四款和1993年12月11日银发(1993)356号文件的规定,财产已被查封、冻结的,不得重复查封、冻结。该银行账户已被冻结,乙法院无权再予以冻结;另一种意见认为,银行账户…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甲公司诉乙公司欠购销货款100万元,乙公司则称甲公司欠其建筑工程款120万元,依据合同法第九十九条规定要求予以抵销并要求甲公司返还剩余欠款20万元。对此,在如何列当事人的问题上,合议庭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可以将乙公司列为被告和反诉原告,甲公司作为原告和反诉被告一并解决双方互欠款问题;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虽然实体法规定两个债务可互相抵销,但程序法规定反诉必须是基于原告诉请的同一事实和同一法律关系而提出,否则不构成反诉。本案甲、乙双方虽互欠款,但两债务非基于同一法律事实,不能将乙公…  相似文献   

9.
“悬赏广告”的悬赏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不久前,某区人民活院审理了这样一起特殊的案件:原告某日在看电影散场时拾得一包,包内装有80多万元的汽车担单及附加费本等物,后见无人寻找.即交予一同看电影的朋友保管。不久在报上看到还包酬谢15000元的启事,即还包并索要报酬。被告(失主)则以“许诺支付拾包者15000元酬金不是自己的真实意思表示”为由,拒不会树刚来。某区人民法院经过1丹苗理,最后以“始后物匾当交还愿壬,原告的行为违穹杜宪1德,‘乌日启事’中所我刚盖一8无压库边刀”为由,从维护社会见德,建设社会王义精神又明的民医士友,根据R民法通则…  相似文献   

10.
[基本案情] 1999年,某银行办事处主任某甲,为了完成本单位储蓄任务,多次找到市某国有开发公司财务科长某乙,请求将其单位闲置款存入该行,某乙同意,于1999年8月在该行开户将单位款2000余万元存入该行至今。1999年10月,某乙丈夫李某因做生意缺乏资金,但无法贷款,某乙便找到某甲,让其帮忙,某甲出于感谢,通过非正当途径,挪用本单位公款50万元,借给某乙使用,并约定按照银行同期利率计息,借期6个月。还款期至,某乙带本息共计54万余元,用于还款,某甲出于对吸储的感谢,为了本单位的业务,表示只收本金,利息不收。某乙归还50万元本金后将4万余元利息款带回。  相似文献   

11.
李成洪 《特区法坛》2002,(73):18-20
人民法院报4月11日刊载一研讨案例:原告甲起诉被告乙偿还1.5万元欠款。原告提供的证据是被告出具的一张2万元的欠条.原告称被告已偿还了5000元,尚欠1.5万元。被告对借款这一事实没有异议,但辩称此笔借款已经偿还。被告提出的支持自已抗辩主张的事实是:被告将自己的一辆摩托车委托原告卖掉,原告并未将卖车款1.8万元交付给被告。  相似文献   

12.
王健 《四川审判》2002,(3):44-44
甲单位与乙公司签订装饰工程承包合同,工程竣工后,甲单位尚欠乙公司工程款89万余元。双方于1999年11月26日签订分期付款协议书.约定同年12月30日前由甲单位向乙公司给付50万元,次年6月30日前给付30万元,12月30日前付清余款本息,如有违约,按违约金额10%计付违约金。第一批应付款项逾期后,甲单位未履行约定义务,乙公司多次催收未果,提出解除分期付款协议,甲单位不从,酿成讼争。原告乙公司以解除分期付款协议为由,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甲单位给付所欠全部款项,被告认为仅此50万元逾期,其余均属未到期债权。不应承担全部给付义务。  相似文献   

13.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合作协议 ,约定双方合作出口女士皮衣 ,同时 ,两公司又与某实业公司签订一份订购女士皮衣的订货合同。签约后 ,甲公司即根据合作协议与订货合同的约定 ,将 12 9. 6万元的定金委托乙公司支付给某实业公司。某实业公司收到该笔定金后 ,只留下 3 0万元 ,余款全部返还乙公司。后因合作协议及订货合同均未履行 ,甲公司遂以乙公司为被告 ,某实业公司为第三人 ,向法院提起诉讼 ,请求乙公司与某实业公司返还12 9. 6万元的定金及利息。一审法院判令 :一、被告乙公司返还原告甲公司 99. 6万元及利息 ;二、第三人某实业公司返…  相似文献   

14.
案情简介1997年5月19日,A市B区法院应原告甲公司的申请,对被告乙公司的4000吨煤予以诉前财产保全。5月21日,B区法院受理了原告诉被告要求返还财产案,李某担任审判长。6月11日,李某接受被告请吃。6月13日,李某未认真审查被告提供的担保单位的实际担保能力,即将诉前保全的4000吨煤予以解封,且未将解封情况通知原告。解封当天,被告就开始低价恶意销售。1997年10月29日,B区法院判决被告返还原告3450吨煤(折合人民币109.08万元)。等原告甲公司申请执行时,诉前保全的4000吨煤已被被告销售一空,担保单位也无财产可供执行。为此,B区法院追加了被告乙公司的债务人和担保单位的股东等作为被执行人,至2000年6月21日,已执行并交付给甲公司57万余  相似文献   

15.
一个打工仔偶然看到一则寻人启事, 启事承诺找到他们丢失的孩子后酬谢2万 元。于是,这位有心的打工仔经过多方查 证,最终艰难打探到了该小孩的下落,并 协助警方成功将其解救。然而事后孩子 的父亲却以种种借口。拒付这2万元的酬 劳。为了追要自己的线索费,这位打工仔 不得不将孩子的父亲告上了法庭…… 时下,在街头、报纸、电视上人们时 不时能看到一些重金许诺的寻人、寻物 启事,然而他们的这些承诺到底具不具 备法律效力?在这个案子中,这个打工 仔又能否讨回这2万元的线索费呢?  相似文献   

16.
被害人甲持银行卡到农行自动取款机转账,插入卡输入密码转帐1万元后手机响了,被害人接听完电话后匆匆离开,把卡遗忘在了自动取款机内。嫌疑人乙恰巧也到该农行自动取款机取款,看见甲匆匆离去。当乙触摸屏幕时发现自动取款机出现可以进行转账的操作界面,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转账1万元到自己的卡内,没想到转账成功,于是乙又查询发现账户里还有10万元并将该10万元转账到自己卡里。在另一个自动取款机上,嫌疑人乙拿出自己的卡将11万元取出。  相似文献   

17.
被告人姜XX、程X预谋用药物致人昏迷为手段抢劫他人财物。1998年11月16日晚,在跳舞中与被害妇女张XX相识。二被告人要求张陪同去饭店吃饭。张提出要二被告人一同到其女友李XX家中玩麻将。经张打电话将李从单位叫出,与二被告人一起来到李家。在李家吃饭过程中,二被告人乘张、李二人不备,将事先准备好的烈性安眠药倒进牛奶中让二被害人喝下。乘二人昏迷之机,抢走皮大衣一件、金耳环一副、BP机一台、小收音机一台、仿金戒指一枚、仿金项链一条、女式手表一块,共价值3150.00元,抢走人民币180余元。此案在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2001年8月,原告甲将3张拍摄于50年代的绝版老照片交给被告乙彩色扩印服务部,要求将这3张照片翻版扩印,并告知服务部经营者这3张照片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是原告半个世纪前与其祖父母等亲属的合影,现在,除原告外,照片上的亲属已相继去世,这些照片是留下来的唯一影像,请一定妥善保管,同时预交了40元翻版冲扩费。1周后,原告持取像单取照片时,被告知照片被跑片的弄丢了。原来,乙彩扩服务部没有冲扩设备,每次都由跑片人丙负责将原片拿到丁彩扩社去冲洗,他挣中间的差价。丙在取片过程中保管不善致使原片…  相似文献   

19.
现实生活中,遗失物品的情形经常发生,而且有时遗失物还很贵重。遗失物品的情况是如此常见,仅靠加强人们的谨慎是难以避免的。如今我国新的《物权法》也有相关规定,但这些制度过于粗陋且不合理,给人们的生活和当前的司法实践带来了不少困难,为此我们需要制定一套更为完善的拾得遗失物法律制度。一、我国《物权法》中的拾得遗失物制度及其缺陷我国《物权法》用六条法条规定了我国的拾得遗失物制度,其内容大体如下:拾得人应当将遗失物返还权利人,如果拾得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中的不作为欺诈及其法律适用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关系是一种重要的长期的法律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资纠纷也日益增多,劳动合同欺诈现象不断增多,因此分析劳动合同中存在的欺诈很有必要、本文将对订立劳动合同中的不作为欺诈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一、案例之构造 被告甲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1月,被告的法人代表丙以该公司名义与原告乙签订一项劳动合同,合同于2000年7月生效。订立合同时,丙未将公司严重的经营窘境告之于乙.原告乙虽然开始了他的工作,但未获得报酬。2000年10月,丙告诉乙,公司因经营困难而不能支付其劳动报酬。现原告乙要求被告甲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