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王爱立 《人民检察》2022,(19):18-22
<正>2022年9月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共7章50条,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是以“小切口”立法形式,对特定领域犯罪进行深入治理的专门性、综合性法律,是一部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加强预防性法律制度建设,从根本上、制度上预防、遏制、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这一新型犯罪的重要法律,是数字安全领域立法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2.
《现代世界警察》2022,(10):16-17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等网络犯罪快速蔓延泛滥,严重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已成为主要犯罪、世界公害。公安机关不断加强国际执法合作,深入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为世界各地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积累了成功经验,提供了有益借鉴。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打击和治理并重,建立了一整套多部门参与的高效工作体系,并专门制定颁布《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为打击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公安机关针对此类犯罪的特点,进行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呈多发态势,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污蚀网络环境。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实施,为全流程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也对相关企业加强合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如今,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一项全球性的治理难题。电信网络诈骗往往涉及有组织的跨国犯罪,呈现出集团化运作和新型技术支撑的特点,且正不断更新诈骗手段和运作模式。面对电信网络诈骗中持续变换的“黑化技术”,如何通过各类反诈“利器”来发现和阻断电信诈骗,无疑是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郭烁 《法学论坛》2023,(4):84-93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高发态势,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虽然连续数年的犯罪治理有一定成效,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强隐蔽化、高组织化的特点愈发凸显,实践中也存在着包括指定管辖适用失衡、证据适用不当、涉案财物处置无序等在内的程序性困境。《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适时出台回应了实践需求,立法重心从打击惩治犯罪转向同预防犯罪并重,为解决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程序性困境提供了原则性规定。本文重点研讨限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指定管辖并建立检察机关参与制度、进一步完善该类型案件的证据规则,以及构建具备诉讼形态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实施一周年之际,最高检发布检察机关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典型案例,释放依法从严惩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强烈信号,全面揭示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态势特点,彰显了检察机关依法全链条从严惩治的鲜明立场,展现了检察机关能动履职推动追赃挽损和综合治理的积极作为。本批典型案例共11件,各具亮点,对各地检察办案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技术与金融业务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电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的监管漏洞,借用“征信修复”等名义实施诈骗活动,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由于反诈立法体系庞杂,市场主体责任不清,政府部门监管手段单一以及协同治理机制不健全等因素,虚假征信类诈骗犯罪案件数量不断攀升,增加了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难度。对此,应加大预防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力度,建立健全反诈立法体系,强化源头治理,压实主体职责,加强政府监管,健全协同治理机制,以破解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难题。  相似文献   

8.
回声     
《法人》2022,(1)
《打响反诈持久战》记者:李韵石公安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2.2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6.1万名,止付冻结涉案资金2722亿元,劝阻870万名群众免于被骗,累计挽回经济损失1876亿元。相比传统诈骗,电信网络诈骗是依托互联网兴起的新型犯罪。不法分子冒充银行、公安等部门工作人员给受害者设置圈套,以及防不胜防的各种"杀猪盘"陷阱,电信网络诈骗令人不胜其扰、深恶痛绝。  相似文献   

9.
<正>法发〔2021〕22号为进一步依法严厉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对其上下游关联犯罪实行全链条、全方位打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法律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针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的突出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意见。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地,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的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结果发生地外,还包括:(一)用于犯罪活动的手机卡、流量卡、  相似文献   

10.
电信诈骗罪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磊 《河北法学》2012,30(2):107-112
电信诈骗犯罪的社会危害日益严重.与普通诈骗犯罪相比,电信诈骗犯罪在发生的场域、侵害的法益与构成要件上都有其特殊性,在对现行刑法规定及司法解释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在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犯罪嫌疑人的诈骗手段。尤其近几年,网络电信诈骗犯罪呈现出居高不下的态势。本文基于网络电信诈骗案件的两起真实案例,分析了当前电信诈骗案件侦查中受害人范围广、犯罪手段智能化、行为非接触性、诈骗方式多样、反侦查能力强等问题,探讨了由个案侦查向串并案侦查的侦查思维转变,从传统物证向电子证据的取证方式转变,从侦查部门合作到与电信部门、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侦企合作模式转变以及提升社会公众防范意识等破解思路。  相似文献   

12.
尹巍 《中国检察官》2017,(14):30-33
2016年12月19日《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开始施行,为司法机关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了更为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本文结合该意见的相关规定,分析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法律特点及司法误区、犯罪数额及未遂的认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担当等三个实务问题,以期对司法机关办理相关案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近年来常见多发的一种犯罪,从N市的情况来看,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数量多、占比高、发案率较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犯罪人相对较多、女性占比远高于传统侵财犯罪、城区及农村发案多、小案居多和大案增长快等特点。诱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因素主要有行业管理疏漏、防范教育宣传不足、被害人普遍存在过错、打击不力等。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势头需开展完善工作机制、健全行业管理、强化防范教育宣传、提升打击效果等工作,实行多策共治。  相似文献   

14.
胡洪捃 《法人》2023,(12):65-67
<正>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较为严峻,已成为发案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广、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全国各地公安机关认真按照部、省、市、县工作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重要指示精神。本文以四川省夹江县公安局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经验为例,深入分析县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前端防范”的特点以及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5.
翁音韵  刘洋 《人民检察》2023,(22):25-28
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且呈现犯罪组织集群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犯罪过程隐秘化等特点。与此同时,跨境取证难、追赃挽损阻力大及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组织核心人员查处难、非数额构罪要素适用等问题亟须解决。对此,应着力强化跨境联动,畅通境外取证渠道,提升追赃挽损能力,并在准确理解和适用非数额构罪要素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普陀区检察院”)深入宣传贯彻《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深入参与“净网”“断卡”“断流”“拔钉”专项行动,聚焦质效导向,提升效率精度,依托上海检察机关智联检察研究中心长风基地建设,分类分层惩治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推动上下游犯罪全链条打击、境内外犯罪一体化治理。  相似文献   

17.
<正>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数字,全国检察机关2019年和2020年分别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3.9万人和5万人。2021年共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4万人,起诉人数虽有所回落,但是总体仍在高位运行。诈骗者怎样得手在诈骗案屡屡告破和反诈宣传如火如荼的情况下,诈骗者为何还能大行其道?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套路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应用了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学控制术——自证控制。它其实并不复杂:骗子开门见山,说自己是警察,或者税务、检察院、法院的工作人员,自然就站在了审判者的角度,因为只有他们才有权力调查犯罪。骗子介绍完身份后,必定会说你涉嫌某个犯罪,强行贴上一个普通人不能接受的标签。他们对你的反驳视而不见或者继续找茬,当你不承认犯罪时,会暗示你是否因为丢过身份证导致身份被冒用,给你发来通缉令,引诱你自证清白,转钱到安全账户或下载木马软件等,对你实现控制。  相似文献   

18.
尽管"两高一部"在2016年就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如何适用法律做出了专门的司法解释,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办理此类案件仍然存在共犯主观明知、诈骗数额、关联犯罪等法律认定难题。解决电信网络诈骗认定中的这些难题,需要结合案件情形以及庭审中控辩双方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论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及其刑事立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是新产生的一类犯罪 ,具有高技术化、跨国化、形式多样性和隐蔽性等特征 ,严重威胁着网络经济的正常发展。为了遏制这一跨国性犯罪 ,国际社会制定了若干刑事法律文件 ,但对网络信用卡诈骗的法律性质 ,各国还存在不同看法。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给我国刑事立法也带来了新问题 ,主要表现为使用信用卡后拒付的犯罪化问题、信用卡诈骗的信息化问题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改革的全面推进,公安机关必须积极探索侦查权运行的新规律以适应改革要求.本文以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为实例,从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现状、特点以及公安机关所遇到的侦查困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研判,提出了改良公安机关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具体措施,在对探索如何运行侦查权的新规律上有几点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