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视野、原则和方法等元理论问题上搭建好基础性平台,是客观、准确、全面和系统地评价第二国际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重要问题。从视野上讲,需要确立理解史视野、效果史视野和社会实践视野;从原则上讲,需要坚持实事求是、全面系统、凸显创新和综合定位等原则;从研究方法上看,问题入手、文本切入、思想史解读以及客观分析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方法。上述视野、原则和方法的厘清和确认,根本目的是呈现一个客观、真实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进程和思想史发展阶段及理论家群体。  相似文献   

2.
十月革命胜利后,第二国际理论家考茨基与卢森堡主要围绕着要不要发动十月革命以及如何推进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展开了交锋与论辩。在要不要革命是问题上,两者得出了完全对立的结论;而在如何推进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上,两者是"批判与批评"的关系,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但不同是主调。两者之所以得出如此不同的结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理解,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以及如何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解,即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只有正本清源,回归文本,站在历史和逻辑的视角,还原论争历史才能给出合乎实际的结论和判断。在这个意义上,探究考茨基和卢森堡在十月革命问题上的论争,对于把握两者的理论实质,抵制与戳穿在十月革命问题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客观理性厘清考茨基和卢森堡的思想理论本质、关系及其历史地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3D电影借助双镜头摄像技术生成了较之2D电影透视感更强、更逼真的影像,进一步拓展了直观真实和超现实真实的美学空间,带给观众更强烈的感官愉悦和沉浸效应,具有独立审美价值。但3D电影也普遍呈现出内容空洞、叙事弱化、形象扁平、形式虚假等高碳病象,其根源在于艺术文本中客观真实的缺失。合理配置直观真实、超现实真实、主观真实与客观真实,尤其是注重文本客观真实的营造,提升低碳美学价值是3D电影艺术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4.
邓艳  张映先 《求索》2011,(6):134-136
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为跨文化文本阐释研究提供了哲学反思的空间,"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和"效果历史"三大原则向我们表明了文本阐释的现实:译者和原文本都是历史性的存在,任何理解、阐释活动都是在历史语境之内进行的,都必然深深地打上时代的烙印;文本阐释过程其实也就是译者视域和原文本视域融合的过程,但这种融合是相对的,是差异基础上的融合;受"效果历史"的影响,文本的真正意义和阐释者一起处于不断运动生成之中。文本的意义是无限的,我们对其终极意义的把握只能是一个无限趋进的过程。不存在理想的、绝对客观、忠实的译文。  相似文献   

5.
语义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语言学科,中西方对语义学的研究都可以追溯到久远的过去。中国训诂学与西方语义学研究发展存在着异同,其研究历史都经过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训诂学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而语义学具有系统性和理论性。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人文语义学”的研究者指出,人文科学研究首先要重视对语言中意义的研究和解释,强调对专有人文术语和概念性词汇之微言大义的历史性的研究,这为当下中国人文科学研究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指出了一条极具建设性意义的道路。实际上,“人文语义学”远远超越了“语义学”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已经成为学界广泛探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命题。为了践行新文科建设倡议,服务国家“三大体系”建设,打造“学术中国化”与“融会贯通”的特色学术领域,张宝明等学者联袂提出“人文语义学”交叉学科建设论题。人文语义学是以关键词为依托,以观念词为寻绎对象,阐释从概念到观念之起源、演绎、衍变之“史”的一门学问。它尝试打破近代以来学科固化的壁垒,关注语际书写中存在的“古今断裂”“中西误解”“圈层隔膜”等问题,通过探讨语义创生转义与思想启蒙、文明对话、社会转型、文化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服务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中外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以及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建构。为此,河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于近日举办“人文语义学交叉学科建设”圆桌论坛,与会学者围绕人文社科研究领域中的关键概念梳理进行学科性思考,开展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学术对话,以期以“人文语义学”的视野聚焦现实问题,建构重大理论,凝练学科特色,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三大体系”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随着考古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考古力度的加大,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真实记录的出土文献也越来越多。对此的认识和评价是需要一分为二的:一方面,它有助于解决传统学术研究中“文献不足征”的问题。在古典学术研究中,古代文献的残缺不全一直是严重困惑学人的重要问题,从孔子“文献不足征”的感慨开始,直到陈寅恪“不为古之学”的内心表白,都是因上古和先秦文献的相对不足而引发的。文献不足不仅直接影响到古典人文学者所追求的客观真实,同时也直接关涉到古典人文学术是否能够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人文科学。但另一方面,“文献充足”也往往会导向…  相似文献   

9.
王萍 《求索》2013,(6):151-153
人类社会的空间决定语言的地理形态,真实空间、虚拟空间、自然地理空间和人文空间.都作用于语言景观的历史演变,但具体影响消长不均、年代有异。自然地理为语言生态的形成提供区域环境.而人文地理促发并决定语言生态发展。汉语景观是在自然及人文空间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成为空间变迁的时代记忆和可解读的“文本”。从空间维度观察语言景观,能全面了解语言资源,并进行监测、规划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正>人文语义学不单单要考察历史上语词概念的变迁,也需要将当下日常生活中的语词争议现象纳入研究视域。日常生活中的语词争议看似平凡无奇,但现象背后有着深广的知识论域,循着语词争议不断寻绎、挖掘,方能更为深刻地洞察语义表达的人文逻辑,揭示语词记忆的心智密码。  相似文献   

11.
周山  覃建军 《求索》2010,(7):207-208,26
在西方文学史上,文学批评理论历经了实证主义、形式主义、解构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等几个理论形态。在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产生之前,西方文学批评几次转折,始终没有摆脱文本分析的泥沼,新历史主义则通过"话语权力"与"意识形态"概念促成了文学批评从释解文本转向观照历史。于是,"历史是什么"的问题便成了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问题。在新历史主义看来,历史是可以被构建的。构建历史的过程是一个历史文本化与文学虚构性相联系的过程。通过文本将文学与历史联结起来,这正是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特征。于是,通过文学文本与历史文本的互文性考察、并注重文化的话语权研究就可以解决"新历史主义文学何以实现"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人身辨认照相的历史及其延用至今的传统 ,从刑事人像摄影活动的角度 ,认识司法实践中权力运作与真实性问题之间的关系 ,辨认照相“客观真实”的标准是值得质疑的。从司法实践借重科学技术所能实现的“真实”的实质来看 ,应以“法律真实”的概念代替“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13.
杨林 《求索》2007,(12):151-153
文化批评就是“文化视野中的现实关注”。文化批评文本具有精神向度、人文关怀、现实取向、学理蕴涵、知识综合、感性形态和历史积淀等特征。“有干货”、“有文采”、“有智慧”是其文本美学的基本方面。文化批评是大众传播时代的产物,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文本形式具有很强的扩张力。在文化批评理论规约方面,“中国精神”的建构将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秀平 《青年论坛》2014,(4):145-148
"于正剧现象"的特征是"叫座不叫好"。这种类型的电视剧违背艺术真实的美学原则,文本中充满大量的虚假情节、虚假人物、虚假环境、虚假道具。既不符合直观真实或超现实真实,又不符合主观真实,更难以达到客观真实的美学高度,是一种典型的高碳艺术。大力开发符合艺术真实,特别是实现客观真实的低碳艺术,这是中国电视剧艺术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刘进军 《青年论坛》2009,(3):131-133
新时期的古代历史题材小说完美地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融合起来,达到了历史的本质真实和艺术形象真实的内在统一,焕发出“真实”的光芒。首先,新时期古代历史题材小说以重大的历史真实事件来结构小说;其次,新时期古代历史题材小说塑造了一批真实的历史人物;最后,新时期古代历史题材小说在文本中营造了真实、浓厚的历史氛围。  相似文献   

16.
刘作凌 《前沿》2006,2(9):142-145
作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争,法律真实说与客观真实说在理论上虽然存在着差异,但在差异中又存在着一致,两者是在以不同的视角阐述着相同的理念。因此,我们应在坚持客观真实说的同时,批判地吸收法律真实证明标准的优点,从而满足证明标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双重要求,既体现对法律程序的尊重,又达到保障人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相同点:(1)客观性和普遍性。两者都是反映物质世界普遍本质的最一般、最基本的概念,具有最高的概括性和普遍性。(2)对偶性。这种对偶性充分揭示了客观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即成对范畴之间都具有对立统一关系。(3)层次性。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的,但作为范畴,两者间是从  相似文献   

18.
马越 《求索》2013,(10):128-130
“历史诗学”在中国当代小说中具有不同于西方文论之新特质。“历史”在历经革命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新世纪历史小说演绎后,逐步解决了历史真实与人性真实、题材与方法、价值立场与意识形态的对接问题。小说叙事中力图建构的历史诗学,更多地表现为不同的作家依据一定的历史观念、文本风格和修辞方式书写社会各个生活层面历史的一种文学叙述法,这种文学叙述法及其建构将跟随小说的发展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9.
格雷马斯在结构主义上关于意义与历史的解析,带来了时间性因素与非时间性因素在语义学中哪个更为重要的问题的论争。在利科看来,其实只要通过对三个方面的论证就能说明非时间性在结构语义学中是不能或缺的:(1)对考验的概念证明;(2)对结构主义语义学的术语的转换过程的说明;(3)由时间的延展所带来的方法论的接合。这三个方面的论证使历史与意义在语言学中找到契合点,通过它们的补充,从而使格雷马斯的结构主义语义学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科基本问题上的先天不足在于缺乏面向自身的反思意识,包括自身定位的反思意识、学术研究活动中的"前反思性接受"及学科方法论层面的自觉意识.历史上政治与教育的变易表明,由于社会分化程度的加深及去道德化,两者都发生了"下坠",并导致两者的和谐关系发生了疏离.这种疏离并不表明两者不能重新结盟.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求解,要求在现代人性基础上揭示政治与教育的矛盾张力.即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是对"政治的教育"和"教育的政治"的审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