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祖书 《北方法学》2014,(1):123-131
自19世纪以来,法官受制定法的约束问题成为法学方法论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概念法学的理论追求是将法官视为"涵摄机器";自由法学理论则强调法官具有造法的权力,将法官视为"法官王";纯粹法学理论提出了"可能框架"模式,法律规范只是为法官的裁判提供一个可能的框架范围。评价法学理论将"法官受制定法的约束"转变为"法官受价值约束"的"价值导向"模式;在20世纪末,法律论证理论提出了一种"理性商谈"模式,尝试解决这一  相似文献   

2.
汪栋 《时代法学》2013,11(4):20-27
法官道德包括个人道德内在自律和职业道德外在约束,法官的个人道德又包括作为常人的道德层面和高于常人的道德层面。道德自觉的法官既可在司法程序中维护法律的确定性,又能引领社会的变迁。法官、公众以及法律三者的道德价值取向,在实质内涵上都以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为根本。崇敬权利价值是法官道德信念的极致,是法官个人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升华。法官是现代法治社会道德共同体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3.
《政法学刊》2017,(1):59-68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和"员额制"的引入共同决定了法官在刑事裁判中要有新的担当。法官的裁判担当既要受制于的社会环境,也要受制于司法传统,还要彰显诚信。传统社会的断狱者尽管缺乏职业性,但他们以儒家道德化的法律来裁断案件,契合生活又高于生活,社会效果显著,裁断中渗透着道德诚信。建国后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一段时期,法官以阶级斗争为出发点,致力于惩罚犯罪,裁判突出政治效果,表达政治诚信。契合我国法治化进程,随着"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实现,入额后的法官只能恪守"公正审判",追求"法律之内的正义",突出法律效果,彰显裁判诚信。  相似文献   

4.
“以权利制约权力”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如果说“权力制约”是法治的宗旨与归宿①,那么,在法律上设定权力制约的主体,并进行制度的设计与建构,也就成为法治的前提工程。这就是说,要使权力制约真正得以实现,就必须拟定权力制约的主体、依据,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授予特定的法律权限。然而,权力制约制度的构建本身又涉及到“制约”一词本身的界定,即什么性质的法律形式方能称之为制约。无疑地,“制约”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多义词,本身包含丰富的内涵,但权力制约作为一种国家的正式制度,又不能使其涵义过于宽泛,否则即可能造成制约的滥用与泛化。②在我国,基本法律中…  相似文献   

5.
在刑事法律规范领域,法官的刑事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很受关注。现在我国已公布法律并没有规定法官的刑事自由裁量权,实际生活中,由于法律的滞后性,很多时候案件发生了法律却没有准确对应的刑罚,这个时候,赋予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就是必须的了。但缺乏有效的理论认识与制度规制时,过大的权力往往就会导致腐败,这是不利于我国树立法律权威和建设法治社会的。  相似文献   

6.
(二)制度机制设定及管理上对审判权力欠缺有效的制约和监督而不能维护道德底线,是引发法官职业风险的重要内在原因。 在欧洲中世纪神明裁判时期,法官被认为不是人而是神,因此就不会受人的自然局限,也就无需外在或内在的约束。其实,法官也食五谷杂粮,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不可能修练成仙不食人间烟火。苟子曰:“木受绳则直,金就砾则利。”从人的本性来说。君子靠自律,小人靠桎梏,而实际上君子有时也需要桎梏的。  相似文献   

7.
刑事审前法官是世界上主要法治国家均重点建制的法官序列,它对刑事诉讼的公正与效率、保障被追诉人的权利、制约侦查与公诉权力、过滤不当追诉特别是维护司法中立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近在眼前,趋同全球范围内民主、文明的刑事诉讼趋势,建立我国的刑事审前法官制度十分必要。刑事审前法官的权力构成是刑事审前法官制度的核心,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可为我国建构科学、合理的刑事审前法官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浅论社会团体对行政权力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行政权力的合理有效制约已成为构建现代法治化国家的关键性因素。而随着传统的政治、经济、社会由领域合一走向领域分离,独立于政治领域与经济领域的"第三域"在社会团体的蓬勃发展中孕育而生。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产生的标志,社会团体以自身特性确定了其在行政权力"他律"机制中的重要地位,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意识形态领域都发挥了令人瞩目的作用,成为了当今行政权力制约理论的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9.
调查表明,行政审判的环境总体上有所改善,但《行政诉讼法》功能发挥有限;实施状况不容乐观;我国行政审判面临体制和制度的多重制约和困难;法官知行不一现象明显;多数法官主张修改《行政诉讼法》,但对如何修改存在分歧。建议采取多种措施,保证人民法院真正有效地行使对行政案件的审判权;认真研讨并及时修改《行政诉讼法》;进一步提升法官的法律素养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由于法律本身的局限性,为了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各国法律赋予了法官自由裁量的权力.法官自由裁量权以追求和实现社会正义为价值目标,但若被滥用,则适得其反.因此如何合理规范现代司法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权已是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从法官制度、心证制度及证据制度方面提出了几点完善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审判为中心"的政法政策同样适用于行政诉讼制度改革,它要求法院发挥自身司法能力和司法制度能力,有效地介入涉法行政争议之中,并藉此保护法益。在行政诉讼中,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是法律监督上的国家权力结构关系。法院优位于行政机关,法院作为独立裁判者指挥诉讼管理关系和裁判过程。以审判为中心的行政诉讼制度构造,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法院司法能力在解决行政争议上的优位角色,应完整地发挥行政诉讼法的制度能力,即发挥立法、司法解释、司法组织及指导性案例的制度功能。行政诉讼司法准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诉讼管辖、庭审制度等,是否体现了"以审判为中心"的制度改革方向,主要看其是否有利于行政争议的实质解决和法益有效保护。"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政策和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为中心的行政诉讼制度,影响了法院的诉讼角色和功能。回归司法权和诉讼制度本质,宜在行政争议、行政行为和法益之间构造出一致性的诉讼结构关系;宜从组织和体制改革转向程序改革,发挥行政程序和司法程序在塑造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政府横向权力配置新论——从结构功能主义角度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结构功能主义"权力分立观看来,政府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分别是一种政治性、法律技术性和兼具政治性与行政技术性的权力;为了实现相应的政府职能,这些权力应当由相应的政治性的机关(立法机关)、法律技术性机关(司法机关)和兼具政治性与行政技术性的机关(行政机关)来行使;为了保证各政府机关能够"称职"地行使相应的权力,各政府机关的组成人员、运作规则应当具备不同于其他机关和人员的制度设计。尽管当今世界各国存在国家性质和政权体制的不同,但是三种权力的性质却是永恒不变、超越国家界限和超越意识形态的。我国当前权力机关(民意机关)和司法机关(法院)的行政化倾向不利于国家职能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3.
The role of the judiciary in combating corruption in Nigeria cannot be overemphasised. However, its ability to combat corruption is a function of the legal and political mechanisms in place. In Nigeria, these mechanisms and their effectiveness in the anti-corruption fight remain thorny issues. The judiciary faces myriad of challenges, ranging from perceived corrupt practices by judicial officers, interference by politicians, and the adjudicatory system in Nigeria. However, we are of the view that the judiciary can perform its role in the anti-corruption fight if its efforts are adequately complemented by legislation.  相似文献   

14.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do courts act in ways that challenge the political hegemony of the military in countries with weak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is question by focusing on a critical case of judicial activism in Turkey. It argues that lower courts unexpectedly can be centers of judicial activism that contributes to expansion of civil liberties and restrictions on arbitrary state power when the high judiciary supports the political status quo. This is because lower courts provide greater access to legal mobilization pursued by civil society actors. At the same time, judicial activism in lower courts is sustainable only when political power is distributed among elites with conflicting interests, and the civilian government offers support and protection to activist members of the judiciary.  相似文献   

15.
郭春明 《法学杂志》2012,33(7):136-140
正确引用法条是裁判文书正确适用法律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裁判文书质量、实现司法公正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审判实践中,错误引用法条甚至不引用任何法条就作出裁判的文书时常可以看到,影响了案件审判的质量。规范裁判文书中的法条引用,不仅可以向当事人说明裁判结果的形成原因,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制约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减少司法腐败,提升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外交保护行为属于国家特权和政治问题不足以成为其豁免司法审查的充分理由,近年来,某些西方国家的宪法法院已经开始受理外交保护行为司法审查案件,并对其实质问题进行审理。然而,外交保护行为毕竟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外交性,司法机关应当保持一定程度的司法节制,尊重行政机关的判断和自由裁量权,因而,是否将外交保护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以及司法审查的范围和强度应当在尊重和保障基本人权和实现行政效能之间寻求适当平衡,在突破外交保护行为非具可司法审查性的先验假定禁区的同时,在受案范围、条件以及审查决定类型等方面予以合理限制。  相似文献   

17.
Since the reform and the opening up to the world of China, there has been increasingly more litigation in China, which has stimulate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legal profession and greater public and private expenditure on the legal practice. Accordingly, legal refor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national scheme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rapid increase in litigation has unexpectedly eroded the traditional means to resolve disputes of both mediation and judicial mediation. More alarming is that judicial credibility is seriously challenged by judicial corruption and poor enforcement of judicial decisions.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litigation-related complaints by the public, and the large number of vetoes against the working reports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and the Supreme People’s Procuratorate by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re two indicators of the crisis of judicial credibility.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data of litigation, legal profession, mediation, and the phenomena of judicial corruption. Based on this analysis, it suggests that, to overcome the current quandary of judicial development, further reform should not only focus on courts, but also on all functional departments that could collaborate one way or another with the judiciary, should not depend only 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but also on NGOs in resolving disputes and social issues, and should explore and develop innovative ways of social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8.
法律控制行政权力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但现有研究成果往往局限于关注如何监督,忽略了应当监督谁、应当由谁来监督这些重要问题。基于我国行政权的特性及我国的现有国情,所有实际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都应当是法律规制的对象,即国家、执政党、行政机关、授权组织和公务法人;同时,现有监督主体如权力机关、特定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要遵循权责一致原则切实履行法定监督职责,社会监督主体亦应创造性地发挥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当前的法律解释体制中,除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之外的不少地方国家机关具有法律解释权(包括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的解释权),导致了法制的混乱。这些机关行使法律解释权尽管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从理论上说,地方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都不应当行使法律解释权。因此,应当取消当前地方一切国家机关的法律解释权,保障法官在个案中的法律解释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