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捷 《党课》2014,(9):107-109
湖南衡阳发生官员腐化堕落串案,当地六名官员被色诱开房,遭团伙敲诈(据《北京青年报》)。这让人又想起昔日的雷政富窝案,两案相同之处在于贪官都掉进了别人早已挖好的“坑”里。雷政富因为网上疯传的在酒店床上的不雅视频,而被人们称为“不雅照”案;衡阳六名官员更悲催,起因于“被勾引”,其不雅照还被刻成光盘,于是掉进敲诈的漩涡。同样是有不雅照,网友们很有才,为区别于雷政富案,而称衡阳六官员串案为“被勾引”案。  相似文献   

2.
《南方周末》记者对近年来一系列囚言获罪案件调查后发现,从重庆“彭水诗案”、山西“稷山文案”、山东“高唐文案”,到河南“灵宝帖案”,当事官员被“问责”后,纷纷继续升迁,而被他们追捕的当事人,至今仍生活在恐惧之中。而就整体而言,“地方官员违法成本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3.
潘多拉 《唯实》2006,(2):63-64
2005年底,因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而引咎辞职的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成为中国因环境污染事件被解职的级别最高的官员。外界对解振华辞职普遍给予积极评价,认为中央迅速查处环保最高官员,“给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将来发展的官员敲响了警钟”,也说明“中国的政治制度越来越完善,官员问责制越来越健全”。  相似文献   

4.
石勇 《廉政瞭望》2011,(17):28-29
自始至终,发生在2011年8月初的云南省昆明市发改委官员“艳照门”事件,都显得很不真实,像一个凉险、悬疑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宗合 《廉政瞭望》2014,(10):68-69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发生了一起’震古烁今的大案,准确地说这是清朝建国以来的头号贪污大案。甘肃官员以赈灾济民的名义上下勾结伪灾舞弊,折收监粮、肆意侵吞的大案.时称“甘肃冒赈案”,后人又称“甘肃米案”。  相似文献   

6.
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开始的甘肃“捐监”冒赈案,因贪污数量之大、牵涉官员之多、惩处罪犯之严,被后人称为“清朝第一大贪污案”。  相似文献   

7.
面孔     
《廉政瞭望》2012,(19):10-10
孙成泽:“三鹿”事件被记过官员升官 任国家药监局食品安全协调司司长时,曾因“三鹿”奶粉事件被记过处分的孙咸泽,近日被任命为该局副局长。2009年3月,中央纪委、监察部对三鹿奶粉事件中负有重要责任的有关人员作出处理,决定给予孙成泽记过处分。有评论称,在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一名相关领域官员的复出升迁,难免会引起公众的诸多猜想。  相似文献   

8.
关于喧嚣一时的因“宜黄拆迁案”8名官员被问责,而引起的“当官有风险,从政须谨慎”的讨论,这几天在我脑海里又泛起了些许浪花。  相似文献   

9.
张明 《学习月刊》2009,(13):20-21
近两年,随着“襄汾溃坝事故”、“三鹿奶粉事件”、“深圳龙岗火灾”、“河南登封矿难”等几件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批党政官员被追究责任,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掀起“问责风暴”。“官员问责”事件的发生表明: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过程中从严治党的决心和对人民负责的理念.也反映了新时期党执政努力的付出与执政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继“马德卖官”之后,媒体又披露了县委书记陈兆丰、张华琪等卖官案。书记卖官,除了本人道德品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官员制度选拔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周承 《理论文萃》2006,(3):33-40
2006年3月25日,离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发生“井喷”,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件不到三年,位于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的中石油天然气井又发生渗漏事故,这一次很可能将官员问责再次拉入公众和社会的视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促使我们有必要对官员问责进行再思考,肯定其成效和发现其不足,以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推进中国的公共行政改革。  相似文献   

12.
小非  晓悦 《党建文汇》2005,(6):39-39
4月14日,湖南郴州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长雷渊利被湖南省纪委专案组“双规”,据当地纪检官员透露,雷涉嫌在李树彪挪用公积金一案中存有渎职行为。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2,(7):74-75
一份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小偷反腐十年十案图”引发热议。许多网友调侃说:“小偷,反腐战线上的一支奇兵。”有迹象表明,窃贼们在光顾贪腐官员豪宅时,已越来越“不客气”。  相似文献   

14.
如果有一个2010年“令人担忧事件榜”的话,中国未来的汇率机制一定是高居榜首,中美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尾随其后。这些令人担忧的事件都与中国的出口紧密相关。不过,中国商务部官员对今年的出口形势还是相对乐观的。“内部判断今年出口增速应该在10%,或者稍微高一些。”一位商务部官员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07,(9):73-74
2001年2月27日,从中国省部级高官队伍中消失两年半的李纪周突然出现在央视的“新闻联播”上。这位具有副总警监警衔的高级警官因受贿罪、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58岁的李纪周,成为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被定罪的最高级别的执法官员,李纪周案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公安反腐第一案”。  相似文献   

16.
从“裸聊门”到“艳照门”,从“调情门”到“开房门”,今年论坛、微博等网络载体连续曝光基层官员“性丑闻”事件,引发舆论对官员“私生活”的再次关注。  相似文献   

17.
沈严 《党建文汇》2001,(12):32-33
在沈阳“慕马大案”中,作恶多端的黑老大刘涌是一个极其特殊的人物,“慕马案”涉案人员几乎全是高官,但刘涌是个例外。因刘涌与沈阳市相当一批官员关系十分密切,他成了侦破“慕马大案”中非常关键的人物。  相似文献   

18.
政风与民风     
《宋稗类钞》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叫范廷贵的官员提兵过金陵时,驻守金陵的张忠定问道:“你一路上经过许多地方,可曾看到好的官员?”范廷贵答道:“昨过袁州萍乡县,该县县令张希颜我虽不认识,但我琢磨这个人是个好官员。”张忠定说:“何以见得?”范廷贵答:“自入萍乡县境,驿传桥道都很完备,设备很新。田亩已开垦,野无惰农。  相似文献   

19.
天花板本是个很普通的词,但是在官场上就不一样了,那些晋升无望的官员被称为“天花板官员”,就是上面顶到头了。在成长过程中,大多数官员达到一定级别后,晋升空间越来越小,从而在不同阶段上遇到自身仕途的“天花板”。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09,(8):59-59
廖言在2009年第22期的《瞭望》上撰文指出:近来,“媒体审判”呈愈演愈烈之势。“深圳梁丽案”、“杭州飙车案”、“湖南罗彩霞案”、“湖北邓玉娇案”等,虽有吸引人们眼球之处,但从司法视角看,仍属个案。就是这些个案,在网络舆论冲击下,一一发展成为波及全国的公共事件。在这样的民意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声浪充斥着质疑、批评、指责。案件处在侦查(或补充侦查)环节,法院尚未开庭审理,但“媒体审判”的裁决书似乎已经下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