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高招腐败,导致教育不公近些年来,高考高招过程中存在的腐败现象日益严重,导致寒门"鲤鱼"难跃"龙门",农村与城市尤其是富贵人家与贫寒人家子女升学机会不均等,甚至存在明显不公。少数有钱有权之人利用财富、权力为子女升学铺路,手法多多,或阴谋或阳谋。一些大学官员与一些官商合谋,借口财政困难,大学经费紧张,  相似文献   

2.
7、有权在出院前一天接到出院的通知,并在办理出院手续前要求责任医师就出院事宜提供咨询; "你有权参与作出治疗和出院的决定。医院必须向你提供出院计划书,并提供你如何对出院提出上诉的书面说明。"(美.纽约州.病人的权利法案)。 8."你有权知道医疗机构的有关规章制度,如:住院须知、门诊须知、导医标识、院长接待日; 美国医院法规定: 医院应将"病人须知"通知病人,病人有权了解医院怎样接受、研究及解决病人提出的申诉。  相似文献   

3.
黄豫  张春阳 《检察风云》2000,(11):70-71
“东奔西走,要喝宋河好酒。”曾几何时,这句在广播里、报纸上、电视屏幕内频频出现的白酒广告词,可谓家喻户晓。更具吸引人的还是喝宋河酒可以百分之百中奖,嗜酒之人莫不心动。一时间,宋河酒声播四方,销量惊人。然而,不惜巨资如此自报家门的中原名酒却自践诺言,不守信用,从而为自己制造了——  相似文献   

4.
法治风云     
高招腐败,导致教育不公 近些年来,高考高招过程中存在的腐败现象日益严重.导致寒门“鲤鱼”难跃“龙门”.农村与城市尤其是富贵人家与贫寒人家子女升学机会不均等.甚至存在明显不公。少数有钱有权之人利用财富、权力为子女升学铺路,手法多多,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国际法上条约解释的特点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条约同国内法解释在主体、效力、客体和方法四个方面的比较研究,作者认为,条约解释的主要特点包括:在主体和效力方面,条约的"有权"和"非有权"解释以"主体是否有权力解释"为标准划分,而不像国内法那样同时依据解释的权力和效力来划分;条约有权解释主体所做的解释不一定有法律拘束力.在客体方面,作为解释客体的条约具有"立法性"和"契约性"双重特性,这对条约解释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在解释方法上,条约解释中除了运用国内法律解释常用的方法外,还出现了"嗣后实践"解释方法,并在实际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从根本上看,条约解释上述特点的形成,是由国际法体系不同于国内法体系的性质所决定的.国际法的"分权"体制,决定了条约解释的上述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失职问题的有关处理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三十条第一款规定:在签订、履行合同中违反有关规定或者不负责任,给党、国家和人民利益及公共财产造成较大损失的,对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造成重大损失的,对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话说某国企采购部业务主任张爱久,因多次较好地完成了采购任务,获得一致好评。于是,公司又派他到南方某市采购刀具。临出家门,妻子叮嘱他:"别喝酒误事、看好钱包……"张爱久不耐烦了:"哪次出差你都唠叨,我虽然爱喝两口,但啥时误过事?放心吧。"  相似文献   

7.
公民的人身权利是受宪法保护的。作为一定阶段特殊公民的刑事案件中的被告人,其人身权利受保护也是不容置疑的。为了保障刑事被告的合法权益,我国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和刑事诉讼法都明确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辩护权是国家赋予被告人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一种手段。法律规定,被告在全部诉讼过程中,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有权阅读询问笔录,可以提出补充或者改正.有权提出自己书写所供述的情节,在法庭审理过程中,被告人可以自行辩护,还可以依法委托带护人为其辩护.有权传唤证人和调取其他证据。有权申请对证人鉴定人发问.有权对案件一切证据和全部事实进行辩解.有权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有权依据事实和法律发表意见.有权参加法庭辩论.有权在辩论终结后作最后陈述.有权对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提出上诉等。但是被告人的这些权利,绝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刑法中间接实行犯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通说的共同犯罪理论认为共同犯罪中自然人主体必须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对帮助无刑事责任能力之人实施"犯罪"以及被无刑事责任能力之人教唆、组织、胁迫而参加"犯罪"的行为人等,只能按间接实行犯加以定罪量刑.为此,间接实行犯在我国刑法中的功能为拾遗补缺,为"潜补理论".对在"犯罪"过程中并未起主要作用且未实施犯罪构成要件行为的人按单独实行犯的法定刑进行量刑,显然与我国刑法典第六十一条量刑根据相背离.  相似文献   

9.
我国通说的刑法理论认为犯罪主体必须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无刑事责任能力之人实施的危害行为不构成犯罪;同时,教唆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之人实施"犯罪"构成间接正犯,对其也可以适用刑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即从重处罚。这种观点一方面认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之人实施的危害行为不构成犯罪,另一方在他人教唆的情况下,无刑事责任能力之人却又可以实施"犯罪,"这种解释显然无法成立。  相似文献   

10.
1.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生活》2014,(12):11
正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对隐私权的保护,将其确认为人格权,以严格的法律有效地加以保护。法国在民法典中明确规定"任何人有权使个人生活不受侵犯"、"法官在不影响赔偿所受损害的情况下,得规定一切措施,诸如对有争议的财产保管、扣押以及专为防止或停止侵犯个人私生活的其他措施。在紧急情况下,法官得紧急下令采取以上措施"。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宣称在宪法中存在一般隐私权的事;对侵害隐私权的行为直接认  相似文献   

12.
刑法有权解释主体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我国刑法有权解释的主体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但近年来,学界对谁应成为刑法有权解释主体争议颇多.通过细致阐述,本文认为,我国法律关于有权解释主体的规定和目前实行的有权解释格局符合实践需要,无须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13.
高层言论     
俞正声:宁可误事不伤和气不是团结而是涣散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最重要的是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干部。宁可误事不伤和气,不是团结,而是涣散。一个人腐败,只是个体腐败,而队伍涣散,则是肌体腐败,会败坏党风,带坏政风、民风,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各级领导干部特  相似文献   

14.
一、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行政诉讼法第34条规定:“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公民调取证据”.此条规定,既是人民法院有权获取证据的法律依据,同时也概括了人民法院依职权获取证据所包括的两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5.
权力虚化,管事与管权的割裂 在官场,有权没权取决于两个要素:是否掌握着"帽子"和银子. 有"帽子",即手中捏着别人的官位,这是掣肘下面的手段;有银子,即手中掌握充裕的资金,才能财大气粗.  相似文献   

16.
官员谈喝酒     
逸名 《政府法制》2013,(24):15-15
公款吃喝,一度是部分人的"为官之道". "今天喝酒不努力,明天努力找酒喝."广西一名县委书记坦言,真正好酒的干部很少,但为了维持"圈子",有时候没办法不喝.《嘹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在全国多地采访发现,公款吃喝之风虽初步得到遏制,但受拉关系、跑项目等利益驱动,"酒桌办事"依然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17.
"一事不再罚"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麻烦,表明其深层理论之单薄.从另一层面揭示了一事不再罚的若干理念、规则和运作过程,从哲理和适用实践的结合中对一事不再罚中的"事"、"罚"、"事与罚之关系"、"不"等进行了认真分析,在哲理分析过程中,尽可能结合规则与案例.  相似文献   

18.
尹晓红 《法学》2012,(3):63-69
我国《宪法》第125条规定的"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意味着获得辩护不仅是司法原则也是基本权利;获得辩护权作为基本权利是人权保障原则的内在要求;被追诉人在刑事诉讼的每一个阶段都享有获得辩护的权利。"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这一规定不存在需要通过修改才能矫正的问题,有权机关通过宪法解释即可明确其基本权利的属性及规范含义。只有通过宪法解释形成规范性共识才能为获得辩护权的实现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读者     
我真不知道你幸福吗?"我不知道"——这是莫言的无奈。"你幸福吗"这个问题的本身有点儿大、有点儿沉。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压力世界第一,用是或否回答"你幸福吗"这个问题,似乎简单格式化了。面对这样的提问,我也不知所措,说什么呢,"还好","有点儿累",不知提问之人作何感想。"你幸福吗?"普通人都有一大堆烦恼的事在等着,无暇顾及;还有些人心浮气躁,急于上位,此类提问避之不及。如此提问,其调查结论能说明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黄凤龙 《中外法学》2013,(3):618-643
在物债二分和公示方法二分的僵硬体例下,"先租后卖"中的出租人移转租赁物占有使用收益的行为和承租人占有租赁物的事实未被规范世界适切评价,由此产生了违背私人自治的现象.对这一违背私人自治的现象进行矫正是"买卖不破租赁"规则的正当性理由.该规则的本质是立法者对被僵硬二分体例所遗漏的事实进行的补充性评价,而承租人保护则只是适用该规则的客观结果."买卖不破租赁"规则存在多种立法技术构造路径,《合同法》第229条确立的有权占有维持模式可以避免德国法传统的法定契约承受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有权占有维持模式.应一体适用于动产和不动产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