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人们总是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和希望。作为一直关注中国法治进程的学者,我和大家一样对2011年中国法治充满期待,这种期待可以用"更给力"这个流行词来概括。2010年是中国法治给力的一年,也是法治亮点频频出现的一年。  相似文献   

2.
方可成 《政府法制》2011,(25):34-36
2011年7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花在致"哀7.。23该"甬事温故线的铁善路后交问通事题故,牵现动场献人心。事故的发生仿佛按下了一枚启动按钮,从悲剧降临的那一刻起,政府的一整套善后机制便开始轰然运转。笔者依据公开信息整理统计近几年来的"特别重大事故"(即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伤,  相似文献   

3.
叶加洪  张凡 《法制与社会》2010,(30):143-144
从2003年开始,"问责"一词逐步进入了中国政治生活的视野。人们对于"问责"来实现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期望越来越高,对问责的制度建设要求越来越强烈。但随后爆发出来的一些弊端,使人们对于问责制所起到的作用产生了怀疑,降低了人们对该项制度的信任。本文将结合案例,探讨对地方政府问责制度的特点及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4.
西方社会和中国之间最大的差异是人们对个体的看法。在中国,人们总是习惯根据一个人与身边每一个人的关系来定位他或她的角色。因为涪陵榨菜,我们从小便知道涪陵,它是长江边上的一座小城,美国人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的"江城"。何伟于1996-1998年间以"和平队"志愿者的身份到涪陵师专任教。随后,他到了北京,成为《纽约客》和《国家地理》的撰稿人,在中国生活了10年。  相似文献   

5.
捍卫法条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语境中,法条主义俨然是一个充满"贬义"指称的"稻草人"概念,但这一指称概念是由反法条主义在一种"自我想象性"的立场上"型塑"出来的。在西方,人们在对待法条主义的"是"与"非"问题上从来就没有达成过任何"共识性"的认识。在当下的中国,尽管人们都在极力地批判法条主义,但这种处于"穷途末路"的法条主义却是需要我们予以坚决捍卫的。法条主义所处的"穷途末路"困境恰恰说明了中国法律学研究的贫困,努力推进对中国"法条"的法律学研究是中国法条主义肩负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每当我们置身于国家权力机关的议事殿堂,感触最深的莫过于表决那一刻。在众目睽睽之下,人大代表举手反对曾经被称为"精神病",而现在反对票却成为常态。从投豆、鼓掌、举手表决,到无记名投票、电子表决,表决方式的细节之变,让人感受到人大制度完善的厚重步伐。人大表决的变迁大体上经历以下几个阶段:解放前后农民创造的"豆选";1949到1966年,鼓掌、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  相似文献   

7.
1994年,中国在国际上被正式承认为“有互联网的国家”,时至今日,今天的中国以其2.53亿的网民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国家。互联网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启了一个伟大的时代,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当初的神秘新生事物已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以其特质深刻地改变了现实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8.
阿萍 《检察风云》2010,(19):24-25
"六"在中国是个吉利的数字,人们都希望六六大顺,安泰如意。令陈自力始料不及的是,六十六岁这一年,本该在家尽享天伦之乐的他却站到被告席上,接受审判。  相似文献   

9.
刚接到案件的那一刻,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大逆不道"!81岁的老人,竟然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打死,相信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见状都会义愤填膺。  相似文献   

10.
栗铭微  曾琥 《法制与社会》2013,(33):113-113,116
人们一般认为,"无讼"是古代中国法律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学界以往研究也指出:在传统社会,儒家伦理道德可以产生"息讼"的效果,小农经济、乡土社会是"健讼"的天然阻碍,宗族血缘、保甲组织可以很好地消弭诉讼,高昂的诉讼成本、"讼累"也可以阻止诉讼的发生,故而,"无讼"在传统中国得以实现。然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却显示,在古代中国,"健讼"、"好讼"往往以普遍且严重的态势存在,而"无讼"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中国古代官方一厢情愿的追求,并非历史的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中国有知识产权保护?""2001年,我通过最高法院组织的选拔考试、雅思考试和伦敦大学的面试,获得了去英国留学的难得机会。初见教知识产权法的教授,当得知我是一名从事知识产权审判的中国法官时,教授有些不以为然,耸了耸肩,无奈地摇摇头对我这样说。""那一刻,我的心被刺痛了。那一刻,我清醒地意识到,我,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体,在中国百姓面前,我代表着国家司法机关,代表着公平和正义,在外国人面前,我代表着中国司法的尊严和中国法官的形象。"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姜颖,优雅谦和、睿智知性。2012年3月28日上午,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12.
李艳明  丁娟 《法制与社会》2011,(15):240-241
"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人们安身立命的一种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在中国逐步崛起和各国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代,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和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需要以"和合"文化为支撑开展我们的外交工作。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以"和合"文化为基础,初步构建了当代文化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13.
恒泉  阿峰 《政府法制》2010,(14):28-29
在人们的印象中,维和警察多是男性。而汪雪艳,一个在海地大地震发生后在第一时间救出5名幸存者的中国维和女警察,把"中国形象"深深地烙在了海地震区!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一个伴生的新词汇"蚁族"应运而生。所谓"蚁族",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本文主人公姬晨光就是其中一分子。与绝大多数不畏困苦勤勤恳恳执着地开创未来的"蚁族"不同的是,这个在亲朋眼中的"潜力股"大学生,为提速人生"幸福指数"。公然以侵害他人作为发财捷径。2010年1月26日,河南省沁阳市检察院以抢劫、抢夺罪对姬晨光等人提起公诉。随着案情的明朗化,人们再次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到"蚁族"的生存状态而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启蒙之语义,其中之一是指就社会群体而言,通过普及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使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群体的人们,摆脱先前的愚昧和迷信状态。如果这一过程要经过较长时期甚至几个世纪,学术上和史家通称为"启蒙运动"。中国时下的宪法贯彻实施和宪政建设,尚有种种不尽人意之处,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的宪法和宪政是"西学东渐"和"中体西用"的产物,缺乏如西方立宪和宪政那种经历长达几个世纪的"启蒙运动"的教育和熏陶。就立宪和宪政规律以及事理逻辑而言,中国或许真的需要从立宪和宪政最基础的底面做起,补上"宪法文化启蒙"这一历史必修之课。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生命线"的地位不容质疑,但广泛存在"短路"现象与事实,却又反映出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芜杂——很多人在承认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无力"或"不尽人意"的尴尬现状。破解思想政治教育之困境,解决实效性不强之难题,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深入思考"怎样教育"、"如何教育"以及"用什么教育"等问题。《解析与建构: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反思》一书试图回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从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之域去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意从解析与反思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入手,运用哲学之思维,揭示主体、客体、本质、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性,进而力图科学的还原、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性。  相似文献   

17.
翟峰 《法治与社会》2013,(10):18-19
2013年3月17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的讲话中,不仅九次提及"中国梦",而且明确提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同时,习近平主席还用三个"必须",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18.
司法独立作为一项原则,最早产生于近代西欧国家,清朝末年开始传入中国。从此,中国便开启了建立近代司法制度的历史进程。而现如今,在迈向法治阶段的中国,司法独立更是受到了极大的重视,越来越强烈的听到对"司法独立"的呼声。被称为"宪法司法化第一案"的齐玉苓案更是受到社会和法学界的密切关注,引发了人们对司法改革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魏雅华 《检察风云》2010,(12):58-60
2010年4月16日,万众瞩目、酝酿多年的股指期货上市交易,人们对股指期货寄以重望。希望它能像当初设计这个产品的时候那样,因为它的出现,使中国股市的运行平稳而健康。时至今日,股指期货上市已一个多月了。可是,被称作"股市稳定器"的股指期货,究竟给中国股市带来了什么?股指期货上市后,中国股市一路暴跌,沪指平均每天下跌29点。大跌小跌加中跌,一句话:中国股市跌势如瀑。这正常吗?  相似文献   

20.
王晓强 《法制与社会》2010,(31):279-280
中国先秦哲学多有"百家",成为了显学的主要是"儒、释、道"三家。墨家的思想学说,虽少有人提及,但其哲学思想教人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对后世的影响,是其他各家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