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对资本主义自由的批判和社会主义自由的设想中,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资本主义所有制本身内含着导致奴役和冲突的因素;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在没有获得经济解放的情况下,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咱由不是口头上承认法律上规定的东西,而受着一定的物质条件的制约;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人类实现真正自由的基本条件;社全生产应在人们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组织进行,奴役性劳动应消灭,劳动应成为一种享受;社会应创造条件,发展人的个性、情趣和才干,使人得到全面发展。这些有价值的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科学自由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2.
迁徙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广为各国宪法、法律以及国际性人权文件所认可。我国1954年宪法赋予了公民迁徙自由,但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登记条例》使我国公民从实质上丧失了迁徙自由,以后的三部宪法均未予以恢复。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限制迁徙自由正演变为制约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巨大障碍,它违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束缚了公民个人的自由和发展。限制迁徙自由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赋予公民迁徙自由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3.
论契约自由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其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契约自由作为近现代契约法的基本原则, 兴起于19 世纪。它之所以在19 世纪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原因在于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即西方各国逐渐通过工业革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为交易的自由进行提供了经济基础; 代议制民主政体的建立为契约自由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 人文主义的哲学思想、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和古典自然法学说为契约自由提供了理论基础。契约自由作为私法自治的核心内容, 包括缔约自由、选择契约相对人自由、确定契约内容自由和缔约方式自由四个方面的内容, 各国以不同的方式, 不同程度地在法律中确立了契约自由原则。契约自由的兴起具有如下历史价值: 第一, 使人们摆脱了身份的限制, 自由地参与市场竞争; 第二, 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的伦理观; 第三,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艳春 《行政与法》2005,(3):120-122
经济宪法学立足于保障个人财产权和限制政府权力,从而为矫正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提供了新的、也是更为根本性的思路,这就是必须从宪法上明确对个人财产权和经济自由的保护,并严格限制政府的财政权和货币发行权,使政府的自由裁量权置于民主监督之下。  相似文献   

5.
樊华 《法治研究》2006,(8):46-50
律师的经济自由问题是关系律师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对律师收入状况的关注则远远超过了对律师经济自由问题的关注。这不仅不利于律师制度健康.稳定地发展,而且还会造成社会各阶层对律师职业的偏见与误解,增加对律师诸多不合理的限制,成为律师自身发展中不能承受之重。因而,加深对律师经济自由的研究,应该成为法律界特别是律师界关注的课题。本文将律师经济自由这一为人们忽视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力图勾勒出律师经济自由的合理范畴,并提出一些保障律师经济自由的方式,以期获得法律界及律师界的关注与认同。  相似文献   

6.
人的意志是否自由,人们能够获得什么样的自由,怎样才能获得自由等等问题,构成了各派哲学家自由观的重要内容,从古至今普遍受到人们的注意.针对杜林唯心主义的意志自由论,恩格斯在批判过程中,科学地阐述了自由和必然的内在联系,强调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外部世界的支配,科学地解决了有关自由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私营企业主非正式政治参与的途径与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营企业主阶层是随着国家对资源和社会活动空间的控制范围和力度的减弱、从而获得"自由流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而成长起来的"自由活动力量"之一.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作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种互动形态,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改革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较大规模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现代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的出现,是西方国家对运用"看不见的手"来调节自由经济政策重新审视的结果。自由、公平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理念,政府在决策时,一方面要考虑到如何保障经济主体自由地进行经济活动,提供公平的市场秩序,另一方要面思考如何使对经济主体自由的限制最小化。本文将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定位,政府经济决策的价值取向、决策范围和程序、法律责任及司法救济进行简要分析,并进一步阐述政府经济决策的法律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莹 《法制与社会》2011,(4):235-235
人的意志是否自由,人们能够获得什么样的自由,怎样才能获得自由等等问题,构成了各派哲学家自由观的重要内容,从古至今普遍受到人们的注意。针对杜林唯心主义的意志自由论,恩格斯在批判过程中,科学地阐述了自由和必然的内在联系,强调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外部世界的支配,科学地解决了有关自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实质上就是自由经济。平等、自由、权利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在市场活动中,“经济人”的主观愿望总是为了更多的自由、平等和权利,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经济人”这种对利益的无限追求欲往往会造成一些市场本身无法克服的后果:经济周期性波动、社会总体运行失衡、垄断、不当竞争和社会分配不公等等。这些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使得一方面市场机制要求自身自由地、不受限制地发展,另一方面又需要国家权力进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2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特区曾经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带动我国沿海出现了一个较为发达的经济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特区和沿海经济带必须要重新进行自己的战略定位,在积极配合中央政府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通过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在东部建立一个中国全面迈向发达的战略高地和操作平台,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做出更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2.
范忠信 《中国法学》2003,(6):168-178
“封邦建国”的政治理念和制度 ,是中国传统政治法律文化中的特有成份 ,是与西方的封建主义 (Feudalism)或封建制度 (Thesystemofenfeoffment)大为不同的东西。它是根据“亲亲”和“报功”原则来瓜分政治经济利益的一个制度体系。各种不同形式的“封君”在各类不同形式的“封域”中开发和享用资源及作威作福 ,是中国封建制的实质。这种缺席是贯彻中国始终的制度 ,自汉代至太平天国一直以各种形式存在 ,直到今天仍然有着潜在的体现。对这一意义上的“封建”法制史的研究 ,过去一直被忽视。其实 ,对“封建”法制史的研究是揭示中国法律传统奥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论“大民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法院系统关于取消经济审判庭的“大民事”改革 ,实际上是向公、私法严格分野的“小民事”的倒退。司法真要改革 ,就要确立官民合作、“民行 (政 )”相容、实事求是、公平和诚信的理念。适应市场经济及其法治要求的理念确立了 ,相应的法和司法制度设计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4.
如何构建城市和谐交通,是以罚治路还是依法治路?对交通违法行为是单纯的“严罚”,还是宽严相济?是动不动就“罚款”,还是有所区分,辅之于教育?在交通管理中如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努力?湖州交警正是基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勇于创新,在交通管理实践中推出了针对轻微交通违法行为的“劝告式”执法.这是湖州交警为构建城市和谐交通的一种创新实践。“劝告式”执法的推出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构建和谐交通,必须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必须实施政务公开制度;必须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宗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营经济制度变迁、制度"锁定"及"解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营经济制度变迁历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的一个缩影.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分析范式对我国民营经济制度变迁、制度"锁定"及制度"解锁"进行研究探讨,有助于我们总结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把握民营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我国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Peter Strasser 《Ratio juris》1999,12(2):226-237
Looking at other people means constructing them by applying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here are frameworks which depict other people as being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us—as those . Lombroso's born criminal, as a type of human being, is a kind of those . In our century, several decades were devoted to deconstructing the Lombrosian paradigm by adopting an etiological perspective of deviance. However, since the 1980s, a new realism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western criminology: Again, the central value of criminological research is the sheltering of society against the attacks of those . A new fascination of facing evil is produced, by building up a climate of suspicion against particular groups of people; this climate overwhelms the mass-media, thereby arousing the public imagination and kindling public resentment. All endeavours to reestablish those are now embedded in a postmodern esthetical context, which turns regressive tendencies into a more or less ironical game: a play with morally alert actors which, at the same time, undermines their belief in the normative concept of ethical and political justification.  相似文献   

17.
王明远 《现代法学》2006,28(6):128-136
清洁生产法是与狭义的、传统的污染控制法相对应的,是以确认并规范政府引导,促进甚至迫使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为基本目标的,以经济调节、环境信息公开、行政指导、行政合同以及行政强制等为内容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广义污染控制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质乃是基于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共同要求,为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而确认和规范政府积极主动地、适当地干预经济领域,通过经济调控影响工业企业污染预防、清洁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18.
陈安  谷婀娜 《现代法学》2013,35(2):135-148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不但提高了其在国际社会中的经济排名次序,而且加快了其对外投资的脚步,然而,随之而来的各种言论却将中国以及数十个其他发展中国家推向了不利的地位,诸如"中国已不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范畴"、"南北矛盾视角在构建国际经济规则和缔结BITs的谈判中已经过时,应当摒弃",等等。但这些说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其背后隐藏的含义却着实有待推敲和商榷。本文拟从南北矛盾与BITs的本源出发,以新近缔结的"中-加2012 BIT"中的两大核心条款为例,试图证明在构建国际经济规则过程中和缔结BITs的谈判中,不能够、也不应当摒弃"南北矛盾视角"。  相似文献   

19.
张伟 《行政与法》2014,(12):48-52
经济法中所蕴含的经济自由思想是通过对经济主体的经济权利(力)和义务的配置来实现的。中西方经济自由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在经济自由内涵上的共识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经济自由作为一种经济理念,是人们期待社会经济所能达到的理想状态即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的自主经济决策和经济行为;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安排方式,是经济体制构建和经济政策的取向,也是经济自由的理念在经济生活中的现实化,其实质是在经济领域内各经济主体之间的权利(力)义务的配置要达到的一定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令小雄 《行政与法》2014,(10):44-52
人与自然的关系演变表征了人类文明史的逻辑进程.人从根本上是自然发展的产物,是“大生态动物”.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就是世界的改变.发达工业文明造就的“单向度的人”是对现代“文明人”的价值伤害.伴随“丰裕社会”消费时代的娱乐精神,人陷入到了“消费的迷阵”,倾倒在拜物教盛行中,甘愿成为受物欲奴役迷醉的“消费型动物”.和合的社会伦理价值将一种生生为大“天人合一”的大生态观与“究天人之际”贯通起来,通古今之变.期望人类的“生活方式生态化”与“人际关系生态化”的价值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