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墨子的义利观与现代法的价值取向孙季萍冯立永墨子是春秋末、战国初的重要思想家,是与儒学并称“显学”的墨学学派创始人,他的“兼爱”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关于义利关系论的重要一派主张,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久远。墨子“兼爱”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兼相爱,交相利”,...  相似文献   

2.
墨子在先秦时期是同儒家创始人孔子齐名的人物,是春秋战国之际一位非常重要的思想家。他创立了墨家,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非攻",但其思想的内涵中很多地方体现了丰富的经济学思想。本文着重从政治经济学中社会生产活动这一角度分析墨子的经济思想,并指出了墨子的经济思想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墨子名翟,战国初期人。他当过木匠,其技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般(鲁班)齐名。据说他学过“儒者之业”,受过“孔子之术”。但他认为,儒家的主张不切合实际,“足以丧天下”,所以他抛弃儒家而另创立了墨家学派,成为孔子思想的叛逆者。墨子和墨家学派,代表当时小生产阶级的利益。在先秦诸子中,唯有墨子是代表劳动人民利益并提出系统的理论学说的思想家。因此,深入研究墨子的学说包括他的法律  相似文献   

4.
墨子法律思想的自然法理论特征赵建文一西方自然法学者大都认为在国家和成文法出现以前,人类社会是一种自然状态,有的认为这种状态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有的认为是一切人完全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状态。墨子对这种状态的描写,类似于西方自然法学者霍布斯所描述的...  相似文献   

5.
赵建文 《法学研究》1996,(2):132-134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伟大思想家。他对其弟子说:“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受非攻。”墨子在两千多年前为克服武装侵略及其他侵犯国家和个人权利的现象而提出的关于“兼爱非攻”的思想,在很多方面都是国际法的“理论先导”。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博士与日本学者池田大作在以展望二十一世纪为题的对话中,高度评价了墨子的思想。汤因比认为:“把普遍的爱作为义务的墨子学说,对现代世界来说,更是恰当的主张,因为现  相似文献   

6.
姚艳 《法制与社会》2014,(10):232-233
墨子在2000多年前即大声疾呼"节葬",尽管其论证鞭辟入里,逻辑上无懈可击,却难以撼动封建统治者为欺世盗名而制定的礼法以及长期形成的民族习惯。21世纪的中国人与世界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压力之大,与墨子时代有天壤之别。实行"法治节葬"是唯一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7.
马腾 《广东法学》2010,(2):29-37
墨家所代表的“农与工肆之人”要求改变春秋战国之际纷乱的局面而走向一统,因而提出“尚同”,在政治层面上要求一个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作为新统一秩序的象征。梁启超和郭沫若曾就墨子这一思想是否为民约论各持己见,后来的学者仍聚讼不已。君主专制是墨子尚同说的本质,这与民约论所崇尚的平等、自由、人权等近代政治的思想精髓有着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8.
《法制与社会》2010,(33):F0004-F0004
美丽富饶的滕州.地处山东省西南,北依鲁国故里,南邻苏淮平原,东毗沂蒙山脉,西濒微山湖畔,是墨子和鲁班的故乡。辖区面积1485平方公里,人口165万。  相似文献   

9.
墨子以"兼爱"学说为中心的道德观,对我国道德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墨子的"兼爱"思想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弘扬墨子的社会关系"兼爱"论,对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序言》中对“哲学”概念的阐发,对于理解黑格尔哲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黑格尔认为,“哲学”是真理或绝对精神自身发展的全部过程,是通过概念和思辨的思维,以科学体系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辩证发展着的存在本身,不同的哲学体系乃是真理前进发展中的必要环节。黑格尔“哲学”概念在本体论上强调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在认识论上强调主体就是实体,在方法论上认为方法乃是运动着的内容本身的性质。黑格尔哲学由于过分强调必然性,不免带有准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1.
边沁所开创的功利主义法学派,从普通人的角度追问法律的本质,因之成为法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本文探讨了边沁功利主义哲学在其法学思想上的主导地位,研究了边沁法学上的个人主义方法论及其追求,涉及了边沁为推进法律改革所阐述的法律思想,并就边沁法律思想的意义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齐延平 《法学论坛》2005,20(1):140-144
西塞罗因为对理性主义自然法的系统阐发而奠定了其在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上的地位。永恒的理性是自然法的本质 ,符合自然理性方为正义 ,自然法决定着人定法 ,构成了西塞罗法哲学体系的内在逻辑。秉持自然理性、关注现实实践、笃信法律与正义、倡导共和政制是西塞罗理性主义自然法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王利军  冯兆蕙 《河北法学》2006,24(12):101-104
产品质量法律制度的生态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人际同构理论是其法哲学依据,经济法的生态化是其部门法依据;而环境日益恶化、绿色贸易壁垒是其现实依据.具体来说,要完善产品的"绿色"质量标准,包括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卫生检验制度等.产品的包装也要符合生态化要求,同时要扩大生产者的责任.对不同的产品制定相应的环保标准.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     
In this introduction the author outlines his approach to philosophy of law taken in Between Facts and Norms . In particular, he briefly discusses topics such as the form and function of law, the relation between law and morality, the relation between human rights and sovereignty, and the notion of democracy.  相似文献   

15.
韩旭 《证据科学》2010,18(1):53-65
刑事见证一直被当作一个技术性问题而为我国诉讼法学界所忽视,其所蕴涵的监督制约价值和诉讼证明功能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我国现有的刑事见证规范不但内容粗疏,而且见证与否对相关的侦查行为及由此所取得的证据材料不产生任何法律效力,从而导致权力滥用和制度变形,这不但与程序正义相背离,而且妨害实体真实的发现。对公权力过分信任的政治哲学、"重实体、轻程序"的法律文化以及偏重于惩罚犯罪的诉讼目的等,都影响了制度的精细化设计及其应然功能的发挥。无论是顺应证明模式转型的发展趋势还是基于程序法定原则的内在要求,抑或是保障证据证明力及侦查程序正当性的要求,均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刑事见证问题。只有把见证人见证作为一项独立的诉讼行为予以制度完善并赋予其一定的法律效力,刑事见证才能实现从技术到制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TORBEN SPAAK 《Ratio juris》2011,24(2):156-193
I argue in this article (i) that Karl Olivecrona's legal philosophy, especially the critique of the view that law has binding force,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and function of a legal rule, and the idea that law is a matter of organized force, is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wentieth century legal philosophy. I also argue (ii) that Olivecrona fails to substantiate some of his most important empirical claims, and (iii) that the distinction espoused by Olivecrona between the truth and the correctness of legal statements is problematic but not needed in Olivecrona's legal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17.
自清末民初以来,将法理解说为法律原理就成为法学界的通例,但其界定方式则有四种:一是径直以法律原理定位法理;二是将法律原理、法律原则并列来定位法理;三是将法理视为由法律原理推导出的法律一般原则;四是认为法理是指法律原则,但包括法律原理在内。法理和法律原理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的必然:世上的万事万物都应有其存在和运行的原理,法律自然也不例外;法律作为人类的伟大创造,自身即蕴含着追求正义等法律价值的法理;法律的价值观念虽因时代、地区的不同而会有所差异,但其中的基础法理却不受时空影响;对法律的分析和研究舍法理之外别无他途。立足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可将法理界定为"在综合各种法律现象的基础上,由学者所抽象并为社会所认同的有关法律基础、法律根据、法律判准、法律渊源的基础性、普遍性原理"。同时,法理与自然规律、社会价值、内存于法典和单行法律中的法律原则以及事理、情理等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可混淆。  相似文献   

18.
周赟 《河北法学》2006,24(11):9-11
对于黑格尔法哲学这样一个异常庞杂的体系,学界一般认为其大体属于理性主义范畴.然而,正如黑格尔自己所言,欲准确把握其法哲学,就必须将其放在黑格尔逻辑学的背景中进行;在这个前提下,从辨证逻辑角度讲,当我们认识到黑格尔法哲学中的理性主义成分时实际上就意味着其中也必定含有经验主义的成分.欲全面而深入地研究黑格尔法权哲学,就必须对相关的经验主义成分予以充分地关注.  相似文献   

19.
Institutional theory of law (ITL) reflects both continuity and change of Kelsen's legal positivism. The main alteration results from the way ITL extends Hart's linguistic turn towards ordinary language philosophy (OLP). Hart holds – like Kelsen – that law cannot be reduced to brute fact nor morality, but because of its attempt to reconstruct social practices his theory is more inclusive. By introducing the notion of law as an extra-linguistic institution ITL takes a next step in legal positivism and account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ion and validity within the legal system. There are, however, some problems yet unresolved by ITL. One of them is its theory of meaning. An other is the way it accounts for change and development. Answers may be based on the pragmatic philosophy of Charles Sanders Peirce, who emphasises the intrinsic relation between the meaning of speech acts and the process of habit formation.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证据法以提高司法证明的精确性和实现证明结果的正当性为主要发展动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度形式化司法证明程序。但是,在进入20世纪以后,传统证据法赖以存在的哲学、社会以及法学基础发生了变化。面对这些变化,当代证据法应重新确定理性的范围与实现理性的方法,更多关注证据法的协调功能而非认识功能,为更注重"实质"而非"形式"的司法证明提供正当化途径,使证据法成为一个开放的、可以不断发展的法律体系,使司法证明活动成为沟通立法者意图与社会现实需求的桥梁与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