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论行政相对人行为及其效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行政相对人行为及其效力是行政法学尚无研究的一个问题。文章从法属性、行政法的部门法属性、行为主体以及与行政行为的关联属性等几个本质层次进行分析 ,将行政相对人行为与公民一方的其他行为区分开来 ,对行政相对人行为作出了界定并概述了实体行为和程序行为各自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 ,文章进而分析总结了行政相对人行为对产生、变更和消灭行政法律关系的特有效力 ,对行政行为的主导性以及对行政主体的法律约束力等效力内容。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严格执法。行政执法是政府公务人员具体实施法律法规的行政行为,主要指处理具体事件并直接影响相对人权利与义务的行政法律行为。“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执法不严,国家治理难以有序进行,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难以有效维护,全面依法治国也无从谈起。目前,执法不严是我国法治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法治建设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3.
何琳 《经济与法》2001,(11):23-25
依我国行政法学通说,行政立法是对不特定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具有重要影响的抽象行政行为,包括职权立法与授权立法两种模式。职权立法是由宪法和组织法明确规定行政机关的立法权,不需要另外授权的行政立法。授权立法是由立法机关通过授权法将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使,从而所进行的行政立法。各国因法律制度,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异而采取不同的立法模式。在西方国家,行政立法都属委任立法即授权立法,而没有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之分.  相似文献   

4.
关保英 《法学》2018,(12):40-51
行政法治的改革和完善最终要归结到行政行为作出机制上。我国的行政行为大多数情况下都由行政主体单方面进行,行政相对人仅仅与行为结果发生联系,与行为过程关联不紧密,没有较多的机会介入到行政行为的过程之中。行政相对人介入行政行为就是要使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行为的启动、行政行为的过程和行政行为的论证等。行政相对人介入行政行为与传统行政行为的社会参与在内容、方式、结果等环节上均存在较大区别。在行政法治实践中,行政相对人介入行政行为的路径可以有多种形式,如通过阐明理由、行使举证权、声明异议和行使拒绝权介入等。行政相对人介入行政行为制度的确立需要相关的保障机制,行政相对人权利必须体系化。需建立行政行为的论证制度、行政行为的双向举证制度和行政行为决定的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5.
栾珊  高军 《行政与法》2010,(1):21-23
传统的管制型政府行为模式是由处于优势地位的行政机关设计行政相对人的行为,损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助长了官僚主义作风。与之相反,非强制性行政行为是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改善了行政管理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的对立关系,体现了政府执政观念向公民权利本位和政府责任本位的回归。吉林省桦甸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运用非强制行政管理手段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做法为政府行为模式的创新与重构提供了可操作的范式。  相似文献   

6.
华鹏 《中国律师》2013,(4):27-28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的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在立法方面,1989年我国就出台了《行政诉讼法》,赋予了行政相对人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权利。近年来,行政法领域的立法更是有了进一步发展,大量法律、法规、政策的颁布施行,对我国政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  相似文献   

7.
台湾地区行政程序中的协力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程序中的协力行为包括行政机关的协力和行政相对人的协力。前者称为行政协助,后者则称为当事人的协力义务。行政协助虽然是行政职权实施过程中的一种临时配置方式,但无疑已经成为行政机关在实施有关行政行为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行政行为。现代行政程序越来越重视相对人的参与,参与行政程序既是现代行政活动中行政相对人的重要权利,又是其协助行政行为的义务——即行政程序中当事人的协力义务。惟有从权利和义务的结合上来理解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程序的行为,才能既有利于行政行为的合法、有效实施,又能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台湾地区关于行政协助和当事人协力义务的理论研究与法律规定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但是,有些方面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研究台湾地区行政程序中的协力行为,对于我国正在进行之中的行政程序立法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使社会成员不因信赖行政行为的安定性而遭受损害,有必要对其正当权益设置一道保护屏障。《行政许可法》第一次通过立法明确了信赖保护原则,必将对我国政府的执法理念,执法方式以及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带来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闫尔宝 《法学杂志》2001,22(6):45-47
行政诉讼法的实施带动了我国整个行政法制发展的进程 ,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与行政管理有关的法律相继出台 ,为规范政府行政管理、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由于行政诉讼以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作为根本任务 ,所以 ,对各种行政行为的研究必然成为行政法学界关注的重心。而反过来 ,对行政行为的研究又推动了行政立法的进程。正是在这种良性互动过程中 ,继行政处罚法出台之后 ,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乃至行政合同法也已纳入了行政立法的议事日程。一、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执行与即时强制首先…  相似文献   

10.
王春业 《行政与法》2006,(10):69-70
入世后,在有限政府、市场导向、共同治理的价值取向下,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方式正在由权力化向非权力化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在行政行为中,广泛运用协商、讨论、妥协的柔性化的方式,突出以行政主体对相对人利益和意志的充分尊重和平等对待。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区域行政立法协作:现实问题与制度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行政立法协作是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践中地方政府在行政立法领域的协作主要集中于规章冲突的事后解决机制,欠缺规章制定之前的事前协作。对此,美国统一州法委员会、建议性州立法委员会以及州际协定在协调州际立法上所体现出来的协作理念和模式给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我国的区域行政立法协作机制,需要健全行政协议制度、政府间信息公开和交流制度,成立区域行政立法协调委员会。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ole of law in shaping the growth of private education, as a part of educational reforms in response to social chang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after the 1980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law acts as a new social game rule, one used by the state to govern, regulate and promote new relations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state and non-state players in educational reform and to rectify irregularities generated by the players. The process of legislation reveals the tension between regulation and deregul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vat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government. This paper concludes by offering an understanding on the role of law as both a means and an end in shaping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face of ongoing social changes.  相似文献   

13.
郭祎 《行政与法》2013,(7):6-10
相较于中国,德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政府机构组织整合、政务信息公开立法、强化采购监督管理、电子政府网络建设及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新时期,我国应当借鉴德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相关经验,在推进行政区划与行政体制改革、积极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强化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法治化以及政府服务与民众的互动性等方面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以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4.
行政程序法体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行政程序法体例并达成共识,将有力地推动我国行政程序法的制定。在借鉴西方国家行政程序立法的典型体例,以及总结我国行政程序立法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湖南省行政程序地方立法实践,对我国行政程序法体例进行建构,以期对国家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major landmark events and the rule of law development, the administrative rule-of-law construction in China, over 40 years since the initiation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the “recovery” stage; the “rapid development by focusing on administrative legislation” stage; the “implementing the basic policy of law-based governance of the country and focusing on law-based administration of government” stage; and the “simultaneous advancement and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in building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stage. Over the past 40 years, China’s administrative rule-of-law construction has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in terms of theoretical shap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concept popularization.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rule of law should promptly respond to the theoretical needs put forward by state governance, administrative changes, emer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it should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law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 should strengthen legislation in key areas,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government under the rule of law, and promote the effect of law enforcement and system implementation. We should also focus on improving the awareness and qualities of the rule of law at all levels of leading cadres and form a good rule of law atmosphere in the entire society.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行政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安 《现代法学》2007,29(5):45-53
社会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和政府职能的首要价值,构建社会行政法也成为发展我国行政法及其司法审查制度发展的主题。社会行政法的主要内容,是保障公民的社会权和其他公法受益权,规范行政机关行政给付和其他社会服务义务。公民的集体受益权、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程序、相关群体的利益表达和参与机制,是社会行政法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宪法紧急状态确立了立法机关保留、法律优先原则、要式职权行为、比例原则等法定实施标准,但在实践中,由于《传染病防治法》等单行立法包含了事实上的紧急状态非常措施,且专门的紧急状态法缺位,导致国家决定和宣布紧急状态面临困难,紧急状态下应当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另行规定的非常措施缺失,基层实践中出现以应急状态之名行紧急状态之实的争议。完善国家非常状态法治建设,关键是加强紧急状态的宪法实施工作,当前,紧急状态立法应遵循上位法、关系法、平衡法的原则,宜采取一般法与单行法相结合的渐进模式。紧急状态宪法实施需规范行政职权行为,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另行规定"、法律监督、执法检查、答复法律询问等职权。  相似文献   

18.
行政法学界对高等教育领域的行政法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关注程度渐高,研究力量渐强,学术成果渐多,已成为行政法学研究的一个新的亮点。在这一过程中,公民的维权诉求、司法审判的突破和行政法学者的直接参与无疑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中国走向法治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政府管理和高校治理出现的新问题将更多地被提到法律的层面,行政法学研究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行政法学研究将呈现出由研究内部问题到研究外部问题、从局部研究到系统研究、由关注司法实践到关注立法完善、由依托一般原理到构建部门体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行政法发展的分析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戚建刚 《现代法学》2005,27(2):29-35
模式分析方法是推进我国行政法向纵深发展的新方法。构成分析中国行政法发展的模式主要有:国家行政与公共行政、单向与双向、权力与关系、消极与积极、制约与激励。中国行政法发展趋势是:以公共行政作为行政法调整对象、以双向作为行政权力作用方式、以关系作为行政法学研究分析视角、以积极作为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的作用和以制约与激励机制的有机整合作为行政法机制。  相似文献   

20.
沈寿文 《北方法学》2010,4(3):19-26
法律保留原则要求某些重要事项必须留给立法机关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目的是约束行政权,防止行政权滥用,并在客观上要求司法机关依法裁判;然而,宪政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有限政府的理念,即使是立法机关的权力本身也应当是有限度的。实际上,宪政国家违宪审查制度的普遍确立正是主要基于对立法权滥用的矫正;而我国从依法治国到依宪治国思路的转变也在事实上承认了立法权本身存在滥用的可能。因此,从法律保留到宪法保留,是保障人民基本自由权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立基于对多数决暴政的恐惧和对有限政府理念的信奉,它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宪法一手承认人民基本自由权利,而法律的另一手却又予以剥夺的弊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