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锴 《法学评论》2022,(5):174-186
法典旨在实现部门法的体系化,从内在体系与外在体系相统一的角度,法典编纂是从“国家法制统一”走向“国家法治统一”的必由之路。宪法作为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根本大法,为环境法典的编纂提供了双重基础。在国家层面,编纂环境法典是对美丽中国的国家目标和环境保护的国家任务的落实,同时,联系宪法上的基本权利条款,国家的环境保护任务可以被解释为国家为了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免受环境危害的环境保护义务,国家履行环境保护义务要符合“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的要求,不能保护不足。从“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的角度,编纂环境法典是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的必要手段。在公民层面,制定环境法典是保护公民环境基本权利的需要。环境权作为请求国家积极作为的社会权,其保护范围需要立法来形成。同时,公民的环境保护义务作为法律义务,也需要通过环境法典的编纂来形成其具体内容。从而,构建起公私兼顾的、以环境权和环境保护义务为架构的环境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2.
2015年1月1日起实行的新《环境保护法》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这是新《环境保护法》的一大突出亮点,其第一次被写进法律是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肯定我国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和进步的同时,也要看到此项制度仍有待进一步的探讨,诸如“生态保护问题”、“越线责任追究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曹新明 《知识产权》2007,17(1):26-31
我国建立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地理标志是“兴农”的助推器,是“土特产”走向世界的通行证,是农民富裕的“摇钱树”。由此可见,地理标志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加入WTO以来,我国便采取积极措施为地理标志提供法律保护:一是将地理标志作为证明商标或者集体商标注册保护,二是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采取登记制度提供保护。这两种保护的目的是一致的,但两种措施却是矛盾的,反而给地理标志保护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导致了农业经济发展的某些不利后果。本文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为视角,就完善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发表管见。  相似文献   

4.
一美国环境公民诉讼概述(一)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的产生背景美国的环境公民诉讼(environmentalcitizensuits)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环境保护运动和民权运动的产物。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美国的环境问题日益尖锐。而以生物学家卡尔森女士(RachellCarson)的《寂静的春天》(TheSilentSpring)为代表的一系列的警示性揭发性论著,进一步激发民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美国民众“走向街头”掀起了大规模的环境保护浪潮,同时要求国家制定强有力的环境法律来保护日趋恶化的环境。而此时也是美国政府出现空前的“信任危机”。许多的社会问题不断的暴…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环境司法保护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环境的法治建设既是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我国农业环境法治建设中立法体系较为完备、执法机制较为健全而司法制度则相对滞后的现实,有必要加强农业环境司法保护的制度建设,创新符合农业环境案件审判和执行要求的司法机制,从而整体推进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农业立法和执法,支持和保护农业。”“加强法治,保持农村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治安环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时期,我国制定了大量农业法律法规。例如1992年,当年制定颁布的农业法律17部,行政法规8部。特别是1993年7月八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是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的第一部具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农业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  相似文献   

7.
环境税立法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惠 《法学家》2002,(3):64-69
刚刚过去的世纪,人类社会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的同时,也留下了诸如温室效应、大气污染、土地沙化、生物变异、物种灭绝等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为了挽回自己的过错,近几十年来,各国对环境资源主要采取了直接保护和间接保护的方法.直接保护即是以法律或行政手段通过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或政策达到环境保护目的;间接保护则是以经济手段通过财税制度如环境税、财政补贴等实现环境保护目的.税收作为一种体现国家环境政策的重要经济杠杆,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8.
以环保应对危机——环境法制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针对全球金融危机提出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其中第五项是环保措施,这在历史上开创了一个以环保应对经济危机的全新理念和机制。金融危机对环境保护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应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提出措施,主动转型,借此时机将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推进,转化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我国以环保应对危机,优先行动领域应当是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就要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完善耕地保护机制,加强土地生态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合理区域规划;制定修改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民环境知情、参与权利,探索完善环境法律援助体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保护云南省的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云南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并实践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模式,创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目前为确保国家公园的有序发展,云南省正在建立健全国家公园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在此体系建设过程中在参照有关制定法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云南省国家公园均设置在民族聚居地区。所以本文旨在探讨,是否能够将民族习惯法也考虑引入这一法律法规体系中,以期能更好的使当地少数民族从被动守法变为主动守法,进而实现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主动保护,以达到通过环境保护促进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并能更有效的促进和巩固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环境保护是我国基本国策。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  相似文献   

11.
欧盟农业环境补贴法律制度的嬗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3年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已使“蓝箱”措施转变为“绿箱”措施.将环境保护坚定地确立为欧洲农业管理的中心目标.并对农业环境补贴法律制度作了创新:实行脱钩的农业支付,转向农村发展.实行交叉遵守的补贴.将欧盟农民获取政府补贴与遵守农业环境保护义务实行强制性的挂钩。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农业环境补贴法律制度的嬗变,无论是理念的变革,还是制度的构建,对于完善我国农业环境补贴法律制度,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的发展,均具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志斌 《科技与法律》2007,(3):75-80,47
加强农业环境法治建设不仅是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在农业环境保护的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立法滞后、缺乏可操作性,执法机制不健全、不符合农村实际,司法专业性不够、不能体现“三农”特色。基于此,笔者以法治为基点,兼从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视角,论证了新时期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的立法、执法和司法的创新思路,以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天津检察》2007,(3):15-16
环境是人类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环境形势将会更加严峻,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已经在我国集中出现,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罗丽 《河北法学》2006,24(6):119-122
为应对日趋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生态安全保护问题已成为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理论课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通过修改旧法与制定新法并驾齐驱的立法途径,完善了相关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系统建构了生态安全保护法律制度体系.我国应借鉴其成功经验,及早完善我国生态安全保护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保护是一项全民性的公益事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环境问题得以改善和解决的有效途径,只有鼓励和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管理,才能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公众参与的一系列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制度的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16.
环境权是一项新型人权,民族环境权是少数民族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民族环境权以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国家环境立法为基础,少数民族除了享有一般环境权,还同时享有具备民族特点的环境权。民族环境权的提出,有利于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巩固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实现这一基本国策,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问题一直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将其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实施国家指导下的宏观控制。“九五”计划确立的环境保护目标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力争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对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又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五”计划确立的环保目标是“遏制生态恶化,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提高城乡环境质量。”提出了天然林保护、环境生态圈、石漠化综合治理、水污染…  相似文献   

18.
环境税法的“政策”特质,使得立法创制目的条款成为必要。从条款内容上看,财政收入植根于环境税之税机理,环境保护发端于环境税之环境诱因,纳税人权利保护则内生于环境与税的互动。环境税立法时,将三者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遴选为立法目的都有充足的理由。正因如此,各国环境税立法者书写目的条款时,大都从中选取。然受制于环境税款用途、税源评估和立法的可接受性等因由,各国环境税法中的目的条款设计又有所偏重。基于中国日益严峻的环境现实,尚且充裕的财政现况以及亟待发力的税收法治建设,环境税法制定时宜将环境保护确定为首位立法目的,秉持财政收入为次位立法目的,同时辅之纳税人权利保护为底线立法目的,而非单维度聚焦环境保护。唯有如此,方可制定出契合环境税理,植根中国国情的环境税法。  相似文献   

19.
世界贸易组织内的"环境"争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环境已成为影响国际关系新的重要因素。为解决层出不穷的环境问题、防止环境状况不断恶化 ,各国以及国际社会纷纷制定环境保护规则、采取各种旨在控制污染和管理自然资源的措施。这些环境措施却可能与传统自由贸易规则发生冲突 ,在世界贸易组织内导致争端。这些争端虽是围绕环境措施而产生 ,但本质上应与世界贸易组织内的其他争端一样 ,仍属于贸易争端。所不同的是 ,世界贸易组织内的这些“环境”争端触及多边贸易体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即如何处理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尽管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促进全球贸易自由…  相似文献   

20.
十届省人大常委会把环境保护作为立法和监督工作的重点,先后制定了节约能源、建筑节能、水资源管理、湿地保护、环境影响评价、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等几部重要法规,对促进陕西的环境保护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20004年省人大常委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并做出了《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议》。此后又连续三年进行跟踪督察。三年来,《决议》对促进我省环境与资源保护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建设绿色陕西,促进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持续开展的“《决议》跟踪检查”,不仅极大地推进了全省环境污染整治和生态建设工作,在节能减排、降低消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且在全省各市县部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成为市、县各级政府与相关职能部门狠抓落实的一项工作。本刊就此专访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