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发达镇财政实力、人口规模和管理幅度的不断增大,传统的乡镇管理体制无法适应其发展需求,乡镇面临的权小责大困境日益突出;而经济发达镇却能把“小马”变成“强马”,以往研究未能很好地解释其治理能力为何得以拓展的逻辑。文章首先探讨了经济发达镇“小马拉大车”的困境,并基于组织社会学的视角,从科层制规定的“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方案制度出发,分析上级政府对经济发达镇的重视程度与资源倾斜情况,挖掘经济发达镇治理能力提升的逻辑。通过进一步探讨发现,由上级政府发起的强镇扩权改革并未完全解决“小马拉大车”的体制困境,拓展经济发达镇治理能力的努力存在一定的限度。最后,从经济发达镇争取弹性空间中的制度性资源层面提出基层治理能力拓展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2.
整体政府作为一种新的政府改革模式,既是西方政府改革的理论总结,也是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反思与超越。西方整体政府的构建主要通过组织结构整合、信息资源整合、公民整体需求导向的流程再造及重构新型责任制度等方式来实现。西方各国在政府改革的具体实践中,依据本国国情积极创新、形式多样地建立"整体政府"。西方整体政府的构建路径对我国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供的借鉴和启示如下:建立内联治理机构;发展外协合作关系;打造优秀的公务员队伍;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建构与培训。  相似文献   

3.
以浙江省绍兴市为研究对象,在回顾绍兴市扩权强镇改革历程基础上,采用"4E"方法对改革的绩效进行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等维度的评估。总体而言,这次改革是比较成功的,尤其是在促进经济建设和发展,提高镇政府工作效率方面;但改善民生和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还有待完善。在扩权强镇改革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应重视促进乡镇产业集聚,增加农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改善民生;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增强乡镇政府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行政性分权向法治性分权的转变,实现权责利统一;加快乡镇职能转变,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绍兴市的扩权强镇改革具有推广意义,可供其他地区未来的改革发展作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政府能力视角的地方政府应急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急管理水平体现了一个地方政府能力的高低,政府能力是由经济调控能力、资源获取能力、政治稳定能力、社会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生态平衡能力构成。通过分析应急管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从政府能力的维度构建了应急管理的基本框架,并提出了应急管理提升的基本路径,即加快政府体制创新、培育政府的责任意识、推进政府的绩效考核。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要建设的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是对我国以往政府发展思路和实践智慧的内涵式深化、体系式提升、协同式创新,有其独特的制度语境、时代语境、问题语境以及目标语境。在新一轮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实践中,我国各级政府始终要聚焦建成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化服务型政府这一基本价值目标,积极构建并自觉遵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发展的价值体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命题,通过"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有效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发展,进而加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政府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从政府型塑之维,提升政府发展位阶,构建中国特色政府发展范式;从政府形塑之维,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健全政府职能协同机制;从政府行塑之维,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强化政府责任自觉。  相似文献   

6.
回应性是现代政府一个重要的时代特征。面对社会现状不稳与失序,进行社会管理创新是政府回应性的具体体现和突破社会管理困境的有益选择。实现社会管理创新路径选择在于实现社会与政府的双重建构,政府重构的重心在于提升政府的回应性,社会重构的关键在于增强自身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7.
不断推进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是破解当前公共服务供给困境,构建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政治制度、社会需求和资源支撑等视角出发,构建了中国情境下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驱动机制的分析框架,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下公共服务创新类项目进行了系统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在中国情境下,晋升激励是引致地方政府创新成功的充分条件,领导支持是驱动地方政府创新成功的必要条件;而在创新的代表性路径中,公民参与和媒体报道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改革本身的难度对创新工作的影响有限;行政主导型、需求诱发型和多方互动型的创新模式是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时选择的主要路径模式。未来中央应更注重从制度层面激发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创新热情,降低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政府进入门槛,同时应注重激发公共服务创新要素组合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8.
政府购买作为维系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重要方式,是我国公共服务制度的重大创新,也是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契机。目前我国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还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完善社会组织发展:一是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良性合作环境;二是突破体制困境,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三是增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四是调整布局结构,提高社会组织服务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9.
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农村基层政府"再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国家"构建的视阈中,农村基层政府的产生是国家向农村社会汲取资源的历史性的需要,而现实中农村基层政府的存在合理性则来自于乡村社会对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因此面临着合法性危机和治理能力问题的乡镇政府必须通过革命性变革的政府"再造"完成从"汲取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模式的转变和功能的转换。而政府"再造"面临的主要困境是财政制度、行政管理体制、民意表达机制等方面的制度短缺或不足,因此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客观上要求把政府行政文明建设摆到十分突出的位置;推进政府行政文明建设必须加强政府创新;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形势下,政府创新的目标是建立公共行政管理体制;为此,要从观念、体制、技术和政府评价体系等方面全面创新,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1.
责任政府构建与政府生态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政府作为一种政府模式,是由政府的责任价值理念、责任制度安排和责任操作行为所构成的有机统一体。而责任政府的构建应当是指在我国现代政府范式系统中,责任政府操作范式以及与之相关的所有政府范式内容的构建与实现。政府生态责任担当的宏观路径则主要表现为:树立与内化政府生态责任担当的观念路径;建立与健全政府生态责任担当的规则路径;确立与优化政府生态责任担当的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12.
马秀贞 《行政论坛》2012,19(3):28-31
政府转型及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是当前我国政治学(行政学)理论研究热点之一和重大现实问题,经济转型是后危机时代和"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国内外理论界的研究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现实都表明,政府转型及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滞后已成为经济转型的主要约束,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促进经济转型的根本路径。政府转型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外部压力的、被动的自我革命,存在巨大阻力,转型的难点是对阻力的克服。为此,既要创造政府转型的环境条件,又要发挥执政党领导、谋划、推动的作用,更要通过深刻的"政府革命",调整利益关系和格局。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可持续性是地方政府制度创新面临的现实难题。制度演化理论以系统、动态的视角为我们分析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可持续性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基于制度演化理论的解析,多样性选择主体的内生需求、地方政府的适应性学习、创新者的"企业家精神"、路径依赖、地方政府间的竞合关系、制度创新与非正式制度的契合程度、制度创新的制度化能力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可持续性。通过建立制度创新与公共利益的连接点、构建科学的制度创新绩效评估体系、培育创新者的"企业家精神"、摆脱制度创新的路径依赖、促进地方政府之间的良性竞合、提高制度创新与非正式制度的契合程度、强化制度创新的制度化能力等,可以提高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演化范式下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国宪  孙斐 《公共管理学报》2011,8(1):104-113,128
地方政府创新不仅是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和趋势,也是推动我国政治-行政改革的主要手段。本文在梳理地方政府创新相关文献、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创新案例的基础上,基于演化范式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进行了理论探讨。首先,本文重新界定了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内涵;其次,研究了其演化路径与内容,指出了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四条演化路径和三个方面的内容;然后,分析了其内外部决定因素,总结出地方政府的适应性学习、"政治企业家"精神、知识累积、创新的路径依赖、多样性选择主体的内生需求、知识外溢与竞合、创新嵌套的行政文化和技术创新等八个决定因素;最后,构建了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共服务社会化对于提升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城市社会公共需要,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现实中,城市公共服务社会化的探索过程仍然面临着诸如:城市管理主体思维误区的软约束;城市管理体制路径依赖的硬窒碍;城市管理工具陈套老旧的新瓶颈等困厄.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应从城市经营的角度出发:调整政府角色,树立经营理念;变革管理体制,实行混合经营;更新管理工具,创新运营方式便成为一条必由的解围之道.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正处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地方政府在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地方政府能力建设要以政府职能为内容,强化宏观公共管理职能,弱化政府微观管理职能;以服务型政府为标准,增强政府"回应性"和"顾客导向"价值观.提高地方政府执行力,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提高人民群众满意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新政府管理,建设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行政改革不断推进。在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转变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社会发展基本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实现了"基本适应"之后,行政改革依据新情况新形势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应将行政改革工作的重点逐渐从"破旧"转向"创新",即,当前行政改革要以体制创新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8.
对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即将加入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背景下 ,现行的地方行政管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其中首当其冲的是政府管理体制。我们只有顺应潮流 ,争取主动 ,加大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创新、构建新型地方行政管理体系的力度 ,才能为我们更好地参与WTO多边贸易活动 ,在经济全球化和参与国际竞争和分工中趋利避害 ,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36)
从躯干国家制造向头脑国家制造的战略转型,是各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国家制造创新。发展实践表明,头脑国家制造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成长的机制设计与路径选择的激励响应的结果。基于此,对高端装备制造业成长的机制设计与路径选择方面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文献梳理发现,高端装备制造业成长的机制设计与路径选择,是国家动员机制与市场竞争机制交互作用、引发协同创新的产物。这是因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成长的机制设计,是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的制度性结构优化;当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产生交互作用时,高端装备制造业成长存在着具有"大道"性质的路径选择问题。尽管如此,这一理论架构与实证研究还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20.
论政府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能力的过剩或短缺,会带来社会对政府的全面依赖以及社会自身的发展动力机制丧失或政府自身弱化和衰落.经济转型时期,政府能力有着比较丰富的内涵,其大小强弱的衡量,主要从政府有效程度、政府权威程度、政府法治程度三个方面来把握.经济转型时期会产生政府能力的流失和过剩、结构失衡和变形问题,必须调整现有的政府与社会关系,奠定强化政府能力的体制基础;创新政府职能,构建提升政府能力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