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共管理模式嬗变——基于社会契约论的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契约论是解释剖析公共管理模式嬗变的重要视角。从君权神授到主权在民,社会契约论颠覆了统治行政模式的合法性信仰,推动了统治行政模式到管理行政模式的嬗变。面对管理行政模式工具理性的困境,新社会契约论以公民参与为内核重构公共管理的价值理性,促成服务行政模式对管理行政模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公元 14至 15世纪之交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 ,封建社会的各种固有矛盾空前激化。在元末明初特定历史条件的推动下 ,朱元璋一手设计和建立了明王朝独具特色的极端君主专制的政治体系 ,此后 ,经历代皇帝不断地予以发展、完善和强化 ,形成了一个以皇权为中心的政治结构。明王朝各个中枢权力机构以皇权为中心 ,构成了一个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国家权力体系 ,其中任何一个机构都不能自行其是。一  内阁与司礼监是明王朝最重要的两个中枢权力机构 ,两者在政治上功用不同 ,各有侧重 ,但都是君主巩固和强化专制主义皇权统治不可或缺的有力…  相似文献   

3.
清末乡村皇权、族权和绅权的联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学术界有关清末乡村社会政治特征的主要观点有三个:即皇权政治、乡绅政治和宗族政治。“皇权政治”认为,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从来都是在封建王朝的科举制度、官僚体系以及正统思想的控制之下,乡村组织和地方精英只是国家政权的附属,皇权控制清末乡村社会的一切。“乡绅政治”认为,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存在着国家、士绅和村庄三方面的三角结构。在清末,国家没有完全渗入自然村,各村庄是相对封闭的,村庄内各阶层中最上和最下层与外界关系较多,国家对村庄的联系是通过乡保进行的,而乡保是国家与士绅之间的缓冲器,各村庄是由士绅…  相似文献   

4.
新公共管理模式是上个世纪70年代西方政府改革的实践模式。服务行政的理念是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目标导向之一。新公共管理模式与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两种行政模式——统治行政模式、管理行政模式有着明显区别。传统行政模式与新公共管理模式之比较在传统等级社会(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发展起来的统治行政模式中,统治职能与管理职能处于一种混沌统一的状态,政府行政没有从国家统治职能中分离出来,行政模式是以统治作为基本目标导向的。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国家政治生活中,行政权力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因此,实现行政权力高效化成为国家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本文拟从权力制约角度分析我国行政权力及其高效化问题。 一、行政权力主导地位及其效率分析 国家权力结构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实施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各种强制力量的分工及相互关系,即通常意义上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者间关系。在国家权力结构体系中,立法权是表达国家意志,即表达人民主权基本要求的权力。行政权是执行国家意志,即实现人民主权基本要求的权力,而司法权则是对  相似文献   

6.
将国家和社会的二元结构放入历史场域进行考察,国家治理现代化突出强调二者的良性互动,并基于国家统治和国家管理的经验总结及反思在当代出场。政治文化作为一种政治工具,在作用于国家治理实践的历史图景中表现出传统政治观念根深蒂固、多元政治文化冲击主流、社会主体缺乏文化自觉的惯性障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从历史变迁中汲取有益因素,并与现实国情相结合,最终以人民为价值主体、以问题为价值坐标、以善治为价值诉求来完成国家治理实践的价值建构。  相似文献   

7.
<正>在我国,乡村社会正在经历从传统治理到现代治理的转变,乡村治理现代化是这个转变的长远目标。一乡村社会的传统治理与我国长期存在的超稳定社会结构有关。这个超稳定社会结构由乡绅、家族、乡约地保等共同维持。几千年传统中国虽有王朝更替但无结构变换,其历史之谜就是皇权和绅权的精巧配置、良性互动,从共存到共治。1的确,乡村社会既是皇权统治的最下端,同时又是乡村社会自发生成超稳定秩序的重要场域,一头勾连着以皇权为中心的官  相似文献   

8.
<正>治理方式与治理条件紧密关联,1任何一种治理总是基于特定的经济社会结构。在传统中国社会,以农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严重制约国家管理基层社会的能力,“皇权不下乡”,基层社会由家庭、家族和乡绅治理,形成了家国一体、国家统治与社会治理双轨运行的治理体制。这一体制历经数千年,取得了卓越的治理成果,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治理文化。  相似文献   

9.
统治 -治理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大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推行行政改革 ,并呈现出共同的趋势 ,即积极向政府部门引入市场理念和管理技能 ,以改革传统政府的官僚行政 ,使行政管理中带有更多的管理色彩 ,行政官员也开始向“经营人员”的社会角色转换。与之相呼应的是理论界在 2 0世纪 90年代的治理理论盛行 ,反映出公共行政领域“由统治到治理”的前进方向。“治理”一词是 2 0世纪 80年代末世界银行首先使用 ,此后被广泛地用于政治研究领域。 90年代以来 ,西方学者对“治理”一词的界定日趋明确和成熟。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定义出自全球治…  相似文献   

10.
李乐为 《求索》2011,(12):126-128
少数民族政治发展是少数民族政治体系随着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一种政治关系结构模式向另一种政治关系结构模式的变迁,从而建构起一种更加合理的政治关系模式。少数民族政治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整政治权力结构,理顺权力关系;有效提高政府能力;大众政治参与的发展;推进农村基层政治一体化进程,提高政治整合度。少数民族政治发展只有通过改革、生成与建构等最基本的实现方式才能最终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1.
尤小明 《桂海论丛》2008,24(6):94-95
清代中期.乾隆为了继续达到“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统治目的,调整、巩固和加强了清朝政府同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对广西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教育等领域实行了“以不治治之”和“济之以宽”的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时清王朝同广西少数民族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朱景林 《前沿》2010,(23):192-196
在高度集权的封建社会,中国制瓷业深受皇权专制政治的影响,被承载着大量皇权专制思想,在皇权关注与专制统治下制瓷业的发展迎来了鼎盛时期,然而伴随着封建统治的没落,古代制瓷业也走向了衰微,究其根源却在封建皇权专制制度本身。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坚决反对立宪政治的封建顽固势力,为挽救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继续封建专制统治,以慈禧太后和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先后扯起立宪的大旗,中国政治似乎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人们渴望立宪能把中国人民从封建专制中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中解放出来。然而,立宪不过是封建顽固势力欺骗人民维护皇权复辟帝制的工具。中国人民的解放,中国政治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制定几布宪法,而是人民政治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由于社会信息化、信息资源化特征日益凸显,处在知识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政治体系面临着由政治统治向公共治理的重大转型。具体体现在管理功能重心、管理组织结构与体制、管理途径与方式、管理理念等方面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何斯强 《思想战线》2006,32(6):82-88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村寨社区管理中存在一种二元结构的形式,一是在乡镇政府机构领导下的党团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二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民间组织,后者是边疆少数民族村寨解决矛盾纠纷、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不可替代的本土资源。充分利用与整合这些资源,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与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石门坎现象:对清末黔西北苗族地区基督教传播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芊 《贵州民族研究》2004,24(3):177-182
从 190 4年至 1914年间 ,以贵州威宁偏僻的少数民族山寨石门坎为中心 ,形成了一个幅射滇、川边 ,有 6万多居民信仰基督教的社区。究其原因 ,过去用“伴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侵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而获得发展”来解释 ,这没有错 ,但单纯从外部条件来认识外国宗教势力的侵入 ,显然难以说明石门坎现象。研究表明 ,石门坎现象除了上述外部条件外 ,其内生的社会环境构成了它生成的社会基础 ,它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偏远地区少数民族的苦难和贫困 ;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存在着的由于主体政治权威偏离产生的二元政治地理 ,并因此而导致出多元权力对立的耗散结构 ;少数民族宗教形态的原始性较基督教的弱势。  相似文献   

17.
政府是国家进行阶级统治、政治调控、权力执行和社会管理的机关。这种职能使政府处于整个国家运转过程的中心位置,从而相应地决定了政府行政机关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政府行政机关是由其公务员所构成的组织,这种组织是按职能与效率原则设计的。它由一系列职位构成,人们在各?..  相似文献   

18.
黄义英 《传承》2009,(16):126-127
皇权在形成传统政治秩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迄今仍缺少比较系统的阐述。皇权意味着有皇帝身份的人真正居于象征最高权力的宝座之上,并切实按照公认的规则行使这种权力和获得较高的社会声誉。这样的皇权有利于形成人心思定的政治局面,有利于整肃吏治和保障民生,所以成为传统社会理想的尊卑有序、各安其分、各得其所政治秩序之源。但以皇权为核心组织社会秩序,也有其不可克服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国家具有政治统治与社会管理双重职能 ,政治统治职能只能以社会管理职能为基础才能实施。被害人学的研究范畴应当是直接遭受犯罪侵害的自然人、法人(单位 )、国家。国家被害客观存在 ,国家是犯罪侵害的基本主体。当前我国的国家被害现象十分严重 ,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偏弱 ,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统治职能的实现。法学界必须强化保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重视对国家被害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民族乡的体制特征、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匡自明 《思想战线》2000,26(2):75-78
民族乡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制度保证,有其独特的特征与作用.然而,目前民族乡存在着对自身特征认识不够全面深入、法制不健全、制度不落实以及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进一步重视民族乡的特性研究,加大法制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力度,解决民族乡行政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