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推动革命话语体系的构建和普及,抓住戏剧这一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和教化方式,通过对其内容、形式的改造,将其逐渐发展为蕴含着革命话语的革命戏剧,在提高农民素质、动员民众参加革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有意识地构建了以"民族""人民""阶级""劳动"等为关键词的话语体系,并运用革命戏剧的形式进行有效的传播。传统戏剧的改造与革命话语的输出统一于革命戏剧,革命话语通过仪式化运作、生活化叙事、情感化表达、英雄化导向的方式嵌入革命戏剧,让民众真正认可并实践革命话语,有效地推动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构建和传播。  相似文献   

2.
于春洋 《探索》2022,(1):88-101
政策文本是研究党和国家政治话语发展脉络与构建逻辑的重要素材。运用定量词频分析与定性语句分析方法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包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词的重要政策文本,可以发现伴随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的不断深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话语经过从"树立""培养""培育"再到"铸牢"的关键表述方式演进,历经提出、发展和确立三个阶段最终得以形成。动机和目标是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话语构建逻辑的两个维度。践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构建该政策话语的内部动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现实需要是构建该政策话语的外部动机,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是构建该政策话语的基础目标,实现"共同体"意义上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构建该政策话语的远景目标。内部动机与外因动机相互结合,基础目标与远景目标彼此呼应,成为党和国家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话语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构建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趋势。受社会环境、网络场域、主体因素等多重影响,话语构建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全新语境。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内容思维、受众思维和媒介思维,处理好话语"说什么""对谁说""怎么说"三大问题,在遵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逻辑的基础上实现话语的新变革。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民主革命过程中,为实现自身政治追求和建国主张,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家目标、国家性质、国家概念的文字表述,即"新中国"国家符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民主建国等具体革命实践的变化和现实政治任务的要求,提出过"自由统一的中国""新的自由的中国""自由独立的新中国""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等"新中国"的国家目标,有过"苏维埃新中国""三民主义新中国""新民主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新中国"等"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形成过"中华联邦共和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新三民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新中国"的国家概念。"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回应了复杂的革命环境,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动员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它既是革命道路的目标设置,又是国家发展的政治引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自己国家梦想的政治智慧、执着追求和奋斗轨迹。  相似文献   

5.
胡国胜 《党的文献》2017,(1):95-103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民主革命过程中,为实现自身政治追求和建国主张,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家目标、国家性质、国家概念的文字表述,即"新中国"国家符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民主建国等具体革命实践的变化和现实政治任务的要求,提出过"自由统一的中国""新的自由的中国""自由独立的新中国""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等"新中国"的国家目标,有过"苏维埃新中国""三民主义新中国""新民主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新中国"等"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形成过"中华联邦共和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新三民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新中国"的国家概念。"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回应了复杂的革命环境,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动员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它既是革命道路的目标设置,又是国家发展的政治引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自己国家梦想的政治智慧、执着追求和奋斗轨迹。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话语体系由话语主题(说什么)、话语主体(谁在说、向谁说)和话语载体(怎么说)三个部分构成。提升执政话语权不仅需要话语体系的创建和话语内容的丰富,同时也需要有效的传播方式,"说什么""向谁说""怎样说"处于同等重要。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巩固执政地位,就要进一步深入开掘新的执政资源,进一步提升其执政话语权。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中国梦"这一命题,创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对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话语权有深远意义。一、中国梦向谁说——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的基本向度意识形态话语主体主要解决意识形态"谁在说、向谁  相似文献   

7.
杨利红 《理论导报》2013,(7):42-42,44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思想政治工作的"起家""养家""护家"本领,对于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话语体系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有力推手。当前,大学生话语表达方式呈现了很大的变化,高校要提升课堂亲和力,用大学生熟悉的话语方式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俱进地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话语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党情国情世情发表了一系列讲话,话语练达自如,鞭辟入里,形成了极富艺术性的语言风格。借鉴习近平的语言风格,将"显硬气""接地气""藏底气""富生气"的语言艺术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为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提供了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早期反帝话语在"社会主义"和"世界革命"潮流中兴起,根植于中国革命勃兴的历史背景下。其鲜明的时代性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性使之成为"革命"话语中颇具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代表,成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形态科学性和思想先进性的标识符号,传递着中国共产党政治正当性和思想引领性的意蕴。中国共产党早期,通过重点批判自由主义思潮和国家主义派"盲目排外"思潮,实现在思想舆论层面的话语引导,有效地发挥了对知识分子的政治动员。当然,现实政治复杂性带来的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矛盾冲突问题,成为当时无法回避的矛盾焦点,隐含着中国共产党早期反帝话语范式的某种局限性。考察中国共产党早期反帝话语在思想界的建构,对当代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重要优良传统与优势所在,其话语体系随中国共产党发展而发展并呈现出不同的历史特征,表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理想高于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敢教日月换新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团结一致向前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我们都是追梦人"的历史图式和实践反映。梳理党的百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发展历程,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演进规律和经验,对于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观有一定的形塑作用。陈独秀、毛泽东、李大钊等人从五四运动中认识到必须组成政党,以实现改造社会的目的。受五四运动多方面的影响,他们追求建立一个受过"政治训练""依赖国民为后援"、以"直接行动""图根本之改造"的新型政党。他们将自己对政党的认知应用于中国共产党上,从而让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便具有了自我改造的勇气、联系群众的作风和不断革命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的名称及其基本概念,源自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较早使用了这个提法,指代中国共产党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大体上看,在毛泽东思想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表述中,"思想教育""思想工作""整风学习""理论教育""思想理论工作"等,是就"干部"而言,主要是指中共党内进行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共在人民群众中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常用的表述是"政治教育""思想改造""宣传教育工作""政治思想教育""政治  相似文献   

13.
《探索》2016,(3)
党组政治是中国国家治理中的一个特殊"节点"。通过对历次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人民日报》报道的分析,可以发现,党组发挥的政治整合功能,沿循"整合对象横向扩展""整合力度纵向加强"的路线,使党组成为党整合非党组织的"枢纽"。中国共产党通过设置党组在非党组织的"组织嵌入"实现"一次整合",又通过党组"管理本单位党员、干部""发挥本单位领导核心作用"和"团结非党人士与群众"等途径,实现党组在所在单位的"二次整合",形成了以党组为中轴的"双重嵌套"的政治整合结构。  相似文献   

1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为指导,立足丰富翔实的社会调查,以中央苏区为试验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开辟了社会改造的"新道路",构建了中央苏区的"新经济""新政治"和"新文化",实现了整体性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与西方经典哲学家在道德理论上的区别在于,他没有像后者那样把"道德"看作由"神"或"人"的活动的产物,而是将道德看作与人的发展并行存在的一种社会形式。通过对传统资本主义道德理论的研究,马克思将"竞争""异化""共同体"作为新的道德话语,构建了无产阶级的叙述范式和道德价值的评价标准。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与道德价值理论的发展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得到了充分的统一,物质生产与道德发展成为人的社会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道德话语的不断发展所形成的话语形式将会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政治生态中成为社会秩序的依附标准。  相似文献   

16.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有着制度安排和角色赋予的绝对话语权,但微时代话语传播权的弥散,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性话语权、知识性话语权和个体性话语权等主体话语权的变迁。教育双方话语圈子"代沟"的存在,将阻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传播,一种凸显多维代际话语主体共存的后喻文化理论,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前喻""并喻"和"后喻"三喻主体形态,为应对"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权变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共同体的话语共识。话语共识之下形成了以"教科书原理""文本解释学""科学体系说"和"反思的问题学"四种轴心的理解范式。然而各种理解范式,或是停留于教科书原理的话语言说,或是回溯到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原初语境,或是拘于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直言解释,或是未能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理解偏颇。继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化进程,就需要寻求扬弃和超越各种理解范式的整全视野,一种从出场语境到出场路径再到出场形态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出场学视域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8.
继建党95周年发表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重要讲话后,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构建了一个完备的"初心论"思想体系论纲,包括"过程论""结构论""本质论""目标论""动力论""创新论"。要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要深化"三大规律"认识,在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历史分期这一问题,在学界观点不一,认识多样。在这一理论问题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话语"体系的严密和明确,形成共同的研究话语;注意与党史分期的差异性,确立统一的研究标准;注意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学科独立性,把握其特有的矛盾,划分其理论边界。  相似文献   

20.
建构高校"四个全面"宣传话语,须坚持民本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在话语逻辑上遵循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在话语价值上彰显政治价值、实践价值和民本价值,在话语布局上追求其核心层、中间层和外围层的功能互补,在话语方式上根据场域选择"指引式""指导式"和"引导式"等不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