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激活询问权     
《法治与社会》2010,(11):4-13
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常委会工作报告时强调.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将会使用询问、质询等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2.
刘家华 《江淮法治》2012,(11):52-53
近年来,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相继开展专题询问。如何才能确保专题询问真正取得实效呢?笔者认为,专题询问会前应当做好充分准备 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吴邦国委员长在常委会工作报告中讲到“依法开展专题询问和质询”时指出:“根据监督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决定的精神.今年我们将选择代表普遍关心的问题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专题汇报,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要请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答复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语惊人     
《法治与社会》2009,(6):F0002-F0002
我们要紧紧抓住常委会工作报告确定的监督重点,从人大监督工作的特点出发,灵活运用这些年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方法,坚持依法行使职权,积极开展监督工作,争取今年在提高监督工作水平、加大监督工作力度上迈出新步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闭幕会上就进一步做好人大监督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客观形势对做好人大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刘忠法 《江淮法治》2009,(11):54-54
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常委会议事程序和工作规则,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提高整体工作质量和水平。由此可见,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人大常委会履行职责的主要形式之一,是谋事之机,成事之道。  相似文献   

5.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日前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七),增加了严打泄露或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6.
《法治与社会》2011,(4):13-14
加强对解决民生问题的监督,是全国人大常委会2010年监督工作一个亮点。在继续开展跟踪监督、专题调研、公开审议意见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又推出改善监督“新招”——专题询问。2010年3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常委会工作报告中表示,“依法开展专题询问和质询”,选择代表普遍关心的问题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专题汇报,请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答复问题。  相似文献   

7.
热点聚焦     
《江淮法治》2012,(6):4
焦点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闭幕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及其他重要报告,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和其他法  相似文献   

8.
在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就宝钢建设问题质询冶金工业部,被称为"共和国质询第一案"。时隔三十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常委会工作报告中重申"询问和质询是人大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形式",并表示今年将选择代表普遍关心的问题对国务院有关部门开展专题询问和质询。对质询权如此庄重宣示,对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来说,尚属"史无前例",必将推动质询权走向民主政治生活的常态,对地方人大行权履职也将产生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9.
从十届到十一届,全国人大走过十年不平凡的历程。回眸一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坚实步履清晰可见。十年间,中国的发展进入新世纪新时期,全国人大也经历了不断开放的新阶段。过去的十年,亮点频现:直播委员长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开通"网上新闻中心"、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常  相似文献   

10.
柯兰 《法治与社会》2013,(12):22-23
在2010年的全国人代会上,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依法开展专题询问和质询。此消息一经发布,媒体普遍猜测,一直被"束之高阁"的人大"质询权"将被高调"激活",其中释放的监督能量,将使人大的"图章"变"硬"。然而,三年多时间过去了,专题询问已成为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的常态性监督手段,而质询权却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与社会》2011,(4):10-11
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代表法的决定。历经意见交锋,累计修法共识,在尊重和吸纳社会公众、专家和人大实务界意见的基础上,代表法修改终于尘埃落定。吴邦国委员长在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把修改代表法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大监督如何与宪法法律赋予的地位相匹配,是各级人大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依法开展询问、质询,而且言出必行、言出法随,创新询问方式,把询问做真、做实,为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充分行使职权,作出了表率,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13.
行程之五: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和常委会会议讲话 2014年3月9日,张德江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人大及其常委会既敢于监督又善于监督.8月31日,张德江委员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闭幕会上强调,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社会》2009,(7):9-12
2008年3月,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程序也是法,人大工作一定要按照程序走,不能怕麻烦,人大工作在程序上做到列懈可击.  相似文献   

15.
法治动态     
《中国审判》2011,(3):4-5
要闻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刑法修正案等三部法律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25日下午经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相似文献   

16.
《公民与法治》2011,(7):1-1
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央决算报告、粮食安全问题、医保问题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先后三次以专题询问的形式监督政府工作,凸显了全国人大的刚性监督。6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时进行了专题询问,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进行专题询问。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委员长会议决定,今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一般都予以公开。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当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全文公布食品安全法草案。  相似文献   

18.
仅有专题询问还远远不够,专题询问也不能止步于问。吴邦国委员长在所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表示今年在适当的时候将启用询问和质询两种监督方式,现在全国人大已兑现了启用询问的承诺,我们期盼开展专题询问在全国蔚然成风、与全国人大形成良性互动的同时,也期待着全国人大在启用专题询问之后,在专题询问不能奏效、或是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能进一步启用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更具刚性色彩的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19.
庾向荣 《法人》2009,(1):12-13
12月23日,统计法修订草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初次审议。为有效地预防和惩处统计弄虚作假的现象增强统计法的抗干扰能力草案增加了一些抗干扰的条款。  相似文献   

20.
行程之四:修改预算法和审议中央决算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2014年6月27日,张德江主持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闭幕会并发表讲话,要求切实把人民的钱袋子管好用好.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预算法的决定. 内涵: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提出的2013年中央决算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审查批准了2013年中央决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