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阐述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一般理论以及世界各国在宪法中规定国际法在国内适用规则的立法实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宜在我国宪法中规定国际法的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2.
《政治常识》新教材在第五课新增加了"国际法及其作用"条目,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把国际法与国内法混淆了,实际上两者有多方面的区别。两者概念的内涵不同。以法律关系的主体即依法承担权利与义务的对象为标准,把法分为国际法与国内法两大类。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是各国公认的调整国家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国际上把国际法又称为国际公法,以区别于国际私法。国际法法律关系中的主体是国家即主权平等的国家。国内法是由特定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实施于该国所达范围之内的法律。国内法法律关系中的主体是公民(…  相似文献   

3.
WTO下两岸经济一体化的法律定位、依据与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TO下两岸四地间的制度性经济一体化,本质上是同一主权国家内部不同关税区作为WTO平等成员方之间的经济一体化安排。所谓“国内经贸关系论”与“泛国际化论”,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角度看,都是难以成立的。援引“WTO一体化例外”规定,既是其法律依据,也是其现实选择。这种法律定位与依据,对WTO下两岸经济一体化机制与模式安排有着明确的规范意义。实践中两岸经济一体化机制与模式安排选择,应在WTO规则、一个中国的国家主权架构、一体化深化发展要求三者构成的约束空间中进行,并应遵循一套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曾晓梅 《前沿》2002,73(10):92-94
我国入世后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如何适用WTO协议。本文先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出发 ,研究了WTO各成员的实践 ,然后指出修改国内立法或制定新的法律是适用WTO协议的正确方式  相似文献   

5.
陈俊豪 《求索》2010,(8):182-183,70
正当程序在国内法和国际法中都有广泛的法律实践,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正当程序的多项原则在DSU和其他行为规则及组织程序中有着广泛的表达。争端解决机制的司法属性和正当程序是本质和形式的关系,正当程序的原理促进了争端解决机制的纠纷解决功能,同时可能也蕴涵着该机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刘琨  杜玉韬 《前沿》2003,18(7):40-42
本文从国际投资法的历史演进入手 ,对WTO协定中的直接涉及国际投资规则的TRIMS协议 ,TRIPS协议和GATS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从国内法角度和国际法角度揭示出WTO协定对国际投资法未来发展的影响 ,最后对国际投资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加入WTO后中国投资法面临的挑战和立法对策和内蒙古自治区利用外资的几个法律问题提出建议 ,以期使我区的外商投资在多领域、公平竞争、良好规范的环境中进行 ,实现我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贸易中,原产地规则的运用日益显得重要,原产地规则的种类日渐丰富,其作用从最初的贸易统计、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及给予特定国家优惠关税发展分化,各国运用原产地规则可对国际贸易起到促进作用,而滥用原产地规则也会对国际贸易起到阻碍和扭曲的作用。对滥用原产地规则的法律控制分为两个层面:国际法层面和国内法层面。在国际法层面要突出制度建设,在国内法层面要突出对原产地规则管理权的司法控制。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 WTO 成员国,这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将产生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其中包括对我国的法制建设的必然影响。立法主体面临新的任务加入 WTO,必须接受 WTO 规则,并根据 WTO 规则对国内法进行修改,以与 WTO 规则相协调,这是成员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义务。中国为应对人世目前所做的最大的一  相似文献   

9.
WTO规则实际上是一部世界贸易法典。为了使中国的法制与WTO规则接轨 ,我们必须善于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国际间的贸易纠纷 ,将WTO国际规则转换为国内法适用 ,并完善中国的司法审查制度。我国的司法体制、立法体制、执法体制以及司法监督机制 ,都必须与WTO规则的要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WTO规则实际上是一部世界贸易法典.为了使中国的法制与WTO规则接轨,我们必须善于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国际问的贸易纠纷,将WTO国际规则转换为国内法适用,并完善中国的司法审查制度.我国的司法体制、立法体制、执法体制以及司法监督机制,都必须与WTO规则的要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二、国际条约是当代国际法的最主要渊源(一)国际法渊源从国际习惯向条约的演变前面我们提到当代国际法的主要发展动向之一是国际法的系统化和法典化,即国际法渊源的变化。什么是国际法的渊源呢?一般认为,国际法的渊源是指国际法规则由于其产生或出现的方式不同而所具有的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国内法上也有法的渊源的概念,如在我国,法律的渊源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它们都是成文法。有些国家法的渊源除了成文法以外还包括一些不成文法,如习惯法和司法判例等。国际法的渊源则有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一般法律原则等…  相似文献   

12.
沈虹 《岭南学刊》2011,(3):75-79
越来越多的国内事项进入国际投资法领域。在投资者——国家之间的投资仲裁中,仲裁庭适用国内法并运用国际法来审核国内法,在解释投资条约时却因顾东道国国内法而全部适用国际条约的解释规则,导致不公平与荒谬。在坚持国际投资条约限制东道国不合理行为的同时,也应该确保东道国对外国投资管辖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丘志乔 《求索》2010,(5):162-164
本文从国际法的视角,结合国内法律,探析粤港澳合作区的法律定位。研究认为:从国际法看,粤港澳合作区不是自由贸易区,而是WTO规则下的特殊经济区,是为成立自由贸易区的临时安排、是深化落实CEPA这一区际协定的重大举措。从国内法看,粤港澳紧密合作不能简单等同于行政行为,国家并无统一立法规定合作各方权利义务,它只是中央授权广东与港澳在一个主权国家框架内合作的政府行为,粤港澳紧密合作区是实现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区域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从国际法层面上还是从国内法层面上看,控制下交付都具有合法性及正当性价值。控制下交付手段的特点、原则和刑事诉讼程序正义等决定了制定和实施控制下交付程序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控制下程序规制应该从进一步明确、限制适用范围,严格规定控制下交付的条件、申请程序及批准形式,规范审批、操作程序,以及制定和完善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将国家管辖海域分为两大类,并设立不同的法律制度,犯罪罪名海陆不分,海上犯罪国内法和国际法犯罪不分。这种刑法规制模式难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海上犯罪。借鉴域外海上犯罪刑法规制的主要模式,我国海上犯罪刑法规制模式应转变为:对各种国家管辖海域给予平等的刑法保护;区分特殊罪名和一般罪名,并增加特殊罪名的数量和种类;区分国内法犯罪和国际法犯罪,并及时转化国际法犯罪;采用刑法典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国际法包括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是在两个以上国家发生法律效力的、规定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的总和。国内法则是一个主权国家内部法律体系的统称。国际法与国内法相比,有一些不同之处。首先,国内法是以主权国家的强制力为保证的,而国际法的强制力则不仅以主权国家自身的强制力为保证,还可以由多个国家集体的强制或专门国际组织、国际司法机关的强制为保障。其次,国内法通常由统一的立法机关(或立法机关体系)制定,国民必须遵从于立法机关,对是否接受法律的约束无选择权;而国际法则往往是由其约束对象——  相似文献   

17.
国际反恐怖主义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反恐怖主义法是国际社会有关恐怖主义犯罪和处罚的规章、制度和原则、规则的总称。它是具有强制性的法律规范 ,而不是一种道德规范。国际反恐怖主义法本质上属于国际法范围的公法 ,它构成了惩罚恐怖犯罪的国际刑法的有关组成部分 ,因此同时兼具强行法和软性法的特性。它是由诸多法律制度、规章、规则和原则构成的。它的最主要任务是调整国家之间在预防和惩处恐怖主义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所以 ,不能把世界各个国家的反恐怖国内法当作是国际反恐怖主义法  相似文献   

18.
环境法"软法"渊源形态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波 《理论月刊》2010,(5):109-112
作为人类社会行为规范的一种表现形式,软法在世界各国早已存在。由于软法内涵的多语境化,且不同的语境之下其运用也各有独特的进路和侧重点,固须对环境法的软法渊源形态进行界定。环境法软法渊源的形态应该是动态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环境法软法渊源主要存在国内法软法渊源与国际法软法渊源两种形态,因国际法语境下的软法渊源早有探讨,重点讨论国内法语境下环境法软法渊源形态。依据软法构成要素的条件,环境协议、环境保护政策、民间环境自治规则、环境保护自律规范等都可以界定为具体的软法渊源形态,如何证成则是文章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美国已成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与反补贴合并调查最多的国家。应对美国双反调查,必须深入研究WTO反倾销与反补贴制度及其国内法。一方面要在个案中积极应诉,利用WTO争端机制捍卫正当权益;另一方面要通过参与WTO多边谈判,参与制定合理规则,建立遏制滥用双反措施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反制裁是指一国为应对他国单边制裁在先的行为,根据国际法以及国内法实施的合法对等的经济外交手段,是为维护国家的利益、安全与发展而被动克制地采取反制措施的行为。作为涉外法治和国内法治交汇的关键领域,我国反制裁不仅在国际法上具有合法性,而且具有明确的国内法依据。我国反制裁应坚持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从立法、执法及司法角度完善反制裁实施机制,建立反单边制裁措施有效评价和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